吏部尚書邱瑜開始介紹兩個人的情況。


    “堵胤錫現任武漢、黃州兵備道一職,在長沙監察軍務,可直接頂替何騰蛟。”


    “文安之是湖廣夷陵人,此前因誣陷被削籍歸鄉,前些日子內閣商議想召他進京,商談複起出仕一事。”


    崇禎仰著頭想了想:“即刻起恢複文安之官籍,擢升為湖廣巡撫,總理政務。”


    “擢堵胤錫為湖廣總兵,聽候袁繼鹹調遣。”


    “臣遵旨。”邱瑜領旨後退了出去。


    眾人離開後,乾清宮內又恢複了安靜。


    崇禎開始思考當前的局勢。


    北麵建奴和蒙古人虎視眈眈,局勢還是像之前一樣緊張。


    南麵的局勢反倒是明朗起來。


    尤其是秦良玉出川入楚,打破了湖廣地區的軍事平衡。


    隨著秦良玉的到來,明軍就能兵分兩路。


    袁繼鹹和堵胤錫負責追繳張獻忠。


    秦良玉負責把李自成趕出湖廣,隨後一步步收複河南。


    打定主意後,崇禎讓人通知兵部擬定旨意。


    處理完這些問題後,崇禎開始思考如何賺錢。


    這個賺錢不是賣東西賺錢,而是如何征收賦稅。


    連續免除全國百姓兩年賦稅雖然給百姓減了負,但是讓崇禎這位大明皇帝的財政問題開始暴露。


    縱然有金山銀山,也擋不住坐吃山空。


    哪怕有一個億的白銀,如果沒有進項,短短幾年就能花光。


    也就是說,他需要在明年,也就是崇禎十九年做到收支平衡。


    不出意外的情況下,大明朝一年支出白銀兩千萬兩。


    收入也得達到這個數字才行。


    國庫收入最大的來源是田賦,其次是丁銀和雜稅。


    此前他讓戶部計算過,在廢除三餉後,田賦收入大約是一千三百萬兩左右。


    丁銀一百五十萬兩,雜稅一百萬兩。


    缺額四百五十萬兩白銀。


    怎麽才能補齊四百五十萬兩的虧空呢?


    崇禎首先想到的是開源。


    主要收入來源有三個,抄家,稅,貿易以及印錢。


    抄家就不用多說了,那些貪官汙吏,為禍鄉裏的士紳統統抄家。


    稅分別是鹽稅,關稅。


    鹽稅首當其衝。


    萬曆四十五年,大明朝開始實行綱鹽法。


    天啟元年時,大明朝鹽稅收入是二百五十萬兩。


    到了崇禎十六年,鹽稅收入卻不足一百萬兩。


    錢哪兒去了?


    它們沒有消失,而是被轉移了。


    本應送往國庫的錢被鹽商和官員瓜分了。


    至於關稅就更別提了,每年收入隻有幾萬兩...


    要知道,大明朝每年進、出口的貨物總額高達近千萬兩。


    就算征收隻征百分之一的稅,關稅收入也該有十萬兩才對!


    可惜,錢都被轉移了。


    時間隨著崇禎的思考慢慢流逝,不多時,李若璉來了。


    “陛下,廩膳銀的事查清了。”


    李若璉遞上一摞紙,上麵密密麻麻的寫滿了字。


    崇禎掃了一眼,都是一些陳述,後麵附有簽名有手印。


    李若璉繼續說道:“臣派錦衣衛去往學生薑貴老家調查,曆時一個月,現已調查完畢。”


    “薑貴家中確實貧寒,但...”


    “但什麽?”


    “但是他花錢大手大腳,吃的穿的用的不比鎮撫司的錦衣衛差!尤其是他用的那些東西,臣都舍不得買。”


    “不對吧?司禮監每個月隻給他發一兩的廩膳銀,也不夠他的花費啊!”


    “廩膳銀隻是他收入的一部分,絕大部分收入來自別人的施舍。而他又擅長博取同情,所以每個月有很多額外收入。”


    “這麽說,國子監祭酒侯永豐是被誣告了?”


    李若璉苦笑一聲:“臣以為是,但又不是。因為他家裏確實貧寒,三間土房都快塌了,但是吧...他不貧寒!”


    崇禎重重的歎了一口氣:“你覺得此事該如何處理?”


    “這...臣不知。”李若璉謹慎地開口。


    這件事已經鬧大了,處理不好會引起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你給國子監祭酒侯永豐傳個話,讓他自行處置吧。無論結果如何,朕都不想在朝堂上看到這個學生,明白嗎?”


    “臣明白了。”


    “等等,”見李若璉要走,崇禎喊停了他。


    “請陛下示下。”


    “陝西、山西去年夏糧、秋糧收成如何?”


    李若璉一愣,不知道崇禎問這個問題幹什麽。


    尷尬的是,他不知道答案。


    “立刻安排人去打探一番,盡量準確一點。”


    “臣這就去安排。”


    李若璉走後,崇禎繼續思考之前的問題。


    他將巡鹽,海關關稅,遠洋貿易以及印錢的事一一寫在紙上。


    具體細節他沒寫,因為不知道該怎麽寫。


    他隻是把一些想法寫下來,然後交給內閣去商議細節。


    確定細節沒問題的話,再安排人去執行。


    有了內閣的幫忙,會少走很多彎路。


    “皇爺,戶部尚書求見。”王承恩的聲音在耳邊響起。


    “讓他進來吧。”


    戶部尚書方嶽貢邁步走進大殿,隨後將手中的盒子高高舉過頭頂:“陛下,這是戶部鑄造的新銅錢,請陛下過目。”


    崇禎接過盒子,打開後拿起一枚銅錢,仔細看了起來。


    崇禎通寶!


    在明代之前,許多朝代的銅錢都叫某某元寶。


    到了明代統一改為通寶。


    原因很簡單,避諱朱元璋的元字。


    方嶽貢介紹道:“陛下,我朝鑄錢用銅,每百斤銅料可鑄造一萬六千枚銅錢,折銀二十兩五錢四厘。每百斤銅料的成本價是白銀十兩,利潤十分可觀!”


    “一兩銀子可換多少銅錢?”


    “回陛下,明麵上,一兩銀子可兌換一貫銅錢,一貫銅錢是七百七十文。”


    宋代之前,一貫銅錢是一千文。宋朝時期規定一貫錢等於一兩白銀,但是一貫錢不再是一千個銅板,而是七百七十個銅板,也就是七百七十文。


    “實際呢?”崇禎問。


    “實際一兩銀子能兌換一千五百文左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距離亡國還有七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盲寫小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盲寫小說並收藏大明:距離亡國還有七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