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扇士紳階級嘴巴子
大明:距離亡國還有七天 作者:文盲寫小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完信的內容後,範景文第一個表態:“老夫覺得這事沒什麽大問題。”
“我也覺得可行!”戶部尚書謝三賓第二個表態。
他們一個是內閣首輔,一個是戶部尚書。
現在大明朝國庫缺錢,他們兩個比誰都愁。
朱慈炤做的事雖然不是很合規矩,但是能交稅。
他們也就沒必要反對!
有了這兩人的支持,朱慈炤的生意開始步入正軌。
戶部一紙公文發往全國,詢問各地需求的牲口數量。
這項工作看似簡單,實則非常繁瑣且需要大量的時間。
崇禎知道後隻是欣慰地笑了笑。
他並不在意朱慈炤的生意會發展成什麽樣,掙錢也好,賠錢也罷。
隻要能順利地把那些蒙古貴族二代帶入腐化的生活,他的任務就算完成了。
在朱慈炤想法掙錢的同時,崇禎也在思考搞錢的策略。
七月的最後一天,崇禎坐在龍書案前開始思考。
主題隻有一個字:錢!
王之心雖然一直在開礦,但開礦搞錢的速度遠遠跟不上遼東花錢的速度。
軍需物資需要花錢,撫恤銀又是一大筆銀子。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堪稱吃錢的項目:築堡!
起初崇禎並不同意築堡。
但王永吉的信說服了崇禎。
隨著收複城池的增多,明軍主力會向前移動,屆時遼西走廊勢必空虛。
建奴或者蒙古騎兵會趁機繞後攻擊,截斷明軍糧道。
雖然可以通過海路運輸糧草,但不確定性太大。
(海上航行最怕遇到大風浪,不但有沉船的危險,還會導致糧草受潮無法使用。軍需是軍隊的命根子,可以多花錢,但風險一定要小。所以為了穩妥起見,大部分時間都會選擇陸路運輸。)
若想對付繞後的騎兵,隻能出動騎兵。
而明軍明軍騎兵本就捉襟見肘,無法在瞻前的時候顧後。
所以,築堡成了唯一的選項。
築堡需要大量的錢!
大明朝缺錢!
問題繞了一圈又饒了回來。
“他媽的!”崇禎右手猛捶龍書案。
怎麽搞錢呢?
崇禎拿起筆,在紙上寫了一個大大的錢字。
想了一會後,崇禎毫無頭緒。
於是將寫著錢的字撕碎,重新拿起筆在紙上分別寫了三個字。
民,商,紳!
民是黎民百姓,商是商人,紳是士紳。
總體來說,這三類人組成了大明朝的階級。
若想搞錢,隻能對這三類人下手。
首先排除民!
曆史上的大明缺錢,於是把手伸向了百姓。
加三餉,加徭役!
結果搞得遍地流民,把自己玩沒了。
其次排除紳。
王之心一直在開礦,鬧出的動靜已然不小。如果再向士紳下手,將會迎來他們的強烈反擊。
當然。
崇禎並不是怕他們!
但...遼東正在打仗。
大明內部不能亂。
三個選項排除兩個兩個,唯一的答案隻能是商!
治商人的罪,抄商人的家?
不妥!
無論是向前線運輸物資,還是治理蒙古,或者朱慈炤的生意都需要商人參與。
此時對他們下手,最終遭殃的還是大明朝廷。
如何在不治罪,不抄家的情況下讓他們把錢拿出來呢?
有了!
賣官!
曆史上賣官的朝代不在少數。
賣官製度始於秦。
是年飛蝗成災,秦始皇下詔:凡百姓繳粟千石,可拜爵一級。
到了大漢尤其是漢武帝時期,賣官製度已經非常成熟。
秦朝買官交糧食,漢朝直接貨幣化交錢。
東漢後期,漢靈帝劉宏甚至發明了打白條和競拍。
想買官但是沒錢?
沒問題!
寫一張欠條,簽字畫押後立刻走馬上任。
曹操的老爹為了當上朝廷三公之一的太尉,連競拍帶賄賂,前後花了一個億。
(東漢朝廷三公分別是管軍隊的太尉、管民政的司徒以及管工程的司空。)
其後的兩晉,南北朝,隋唐等等都出現過賣官的行為。
崇禎難道不知道賣官的危害?
他當然知道。
但崇禎的賣官和他們不一樣。
首先,崇禎隻賣虛職不賣實權。
沒有實權,這些官員就無法參與政務,無法擾亂法治禍害百姓。
其次官員沒有俸祿。
沒有俸祿就不會拖累國家財政。
說白了就是一個名譽。
可問題來了,誰會花錢買一個名譽?
不但有,而且非常多!
要知道大明朝有錢但是沒功名的人特別多,尤其是那些富可敵國的商人。
在當時,有錢不如有功名。
有功名可以蓋豪宅,穿綾羅綢緞,妻妾成群。
若是沒有功名,無論有多少錢都沒辦法明目張膽的花。
住的宅子有麵積限製,隻能穿布衣不能穿綢緞,婚喪嫁娶也有相應限製!
妻妾成群就更別提了。
普通男性平民年滿四十且無子嗣才可以納一個妾。
但是有了功名,這一切限製都不複存在。
在崇禎看來,賣官是一舉三得。
首先可以增加朝廷收入。
其次可以增加貨幣流通,讓商人把藏在地窖裏的銀子拿出來盡情的花。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可以分化士紳和商人階級。
大明朝的商人一直依附於士紳階級。
他們卑微的站在士紳階級前麵,幫他們掙錢背黑鍋。
表麵上看是商人賣國,實則是他們背後的士紳集團賣國!
賣官之後,這種局麵將不複存在。
富商買官後得到了榮譽和麵子。
甚至。
他們可以借此擺脫士紳集團對他們的控製,壓榨和勒索。
畢竟有了官員身份後,他們的心態的會發生巨大變化!
士紳能給商人提供的東西,朝廷也能提供。
士紳給商人提供不了的,朝廷還能提供。
他們能不翻臉?
崇禎賣的不是官,是扇在士紳臉上的大嘴巴子。
想到能扇士紳階級的嘴巴子,崇禎徹底沒了顧慮。
一個字:幹!
這種事當然不能由崇禎自己提出來,需要一個背鍋的人。
戶部尚書謝三賓是最佳人選!
崇禎將王承恩召至麵前,低聲囑咐道:“把戶部尚書謝三賓悄悄帶到乾清宮,朕有要事和他相商。”
謝三賓滿懷期待地來到乾清宮:“臣參見陛下。”
“來人,給謝尚書賜座。”崇禎滿臉笑容。
謝三賓先驚後喜,以為崇禎把他當做了心腹,急忙施禮:“多謝陛下,臣屬實有些惶恐。”
王承恩搬著凳子來到謝三賓身邊,似是提醒又似是自言自語地低聲說道:“惶恐早了。”
嗯?
看著擺在麵前的凳子,謝三賓不敢坐了。
他怕崇禎套路他。
“謝尚書坐,朕要和你推心置腹地說幾句話!”崇禎開始催促。
謝三賓無奈,隻能硬著頭皮半坐在凳子上。
崇禎先是詢問國庫存銀情況,緊接著又追問巡鹽以及貨幣改製的進度。
結果和崇禎預想的一樣,每件事都有進展,但進展都不大。
國庫還是那般空虛。
崇禎借此機會向謝三賓說出了賣官的想法,
謝三賓聽完之後頭都大了。
他怎麽也沒料到崇禎會有這種想法。
“陛下,臣...臣以為...此事尚需斟酌。”謝三賓婉拒道。
“你是戶部尚書,朕在幫你想辦法解決國庫虧空。你若是覺得不妥,就另想其他辦法補齊虧空吧。”崇禎頓了頓,假裝想了一會兒後接著說道:“現在是七月末,三個月應該足夠了吧?”
“我也覺得可行!”戶部尚書謝三賓第二個表態。
他們一個是內閣首輔,一個是戶部尚書。
現在大明朝國庫缺錢,他們兩個比誰都愁。
朱慈炤做的事雖然不是很合規矩,但是能交稅。
他們也就沒必要反對!
有了這兩人的支持,朱慈炤的生意開始步入正軌。
戶部一紙公文發往全國,詢問各地需求的牲口數量。
這項工作看似簡單,實則非常繁瑣且需要大量的時間。
崇禎知道後隻是欣慰地笑了笑。
他並不在意朱慈炤的生意會發展成什麽樣,掙錢也好,賠錢也罷。
隻要能順利地把那些蒙古貴族二代帶入腐化的生活,他的任務就算完成了。
在朱慈炤想法掙錢的同時,崇禎也在思考搞錢的策略。
七月的最後一天,崇禎坐在龍書案前開始思考。
主題隻有一個字:錢!
王之心雖然一直在開礦,但開礦搞錢的速度遠遠跟不上遼東花錢的速度。
軍需物資需要花錢,撫恤銀又是一大筆銀子。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堪稱吃錢的項目:築堡!
起初崇禎並不同意築堡。
但王永吉的信說服了崇禎。
隨著收複城池的增多,明軍主力會向前移動,屆時遼西走廊勢必空虛。
建奴或者蒙古騎兵會趁機繞後攻擊,截斷明軍糧道。
雖然可以通過海路運輸糧草,但不確定性太大。
(海上航行最怕遇到大風浪,不但有沉船的危險,還會導致糧草受潮無法使用。軍需是軍隊的命根子,可以多花錢,但風險一定要小。所以為了穩妥起見,大部分時間都會選擇陸路運輸。)
若想對付繞後的騎兵,隻能出動騎兵。
而明軍明軍騎兵本就捉襟見肘,無法在瞻前的時候顧後。
所以,築堡成了唯一的選項。
築堡需要大量的錢!
大明朝缺錢!
問題繞了一圈又饒了回來。
“他媽的!”崇禎右手猛捶龍書案。
怎麽搞錢呢?
崇禎拿起筆,在紙上寫了一個大大的錢字。
想了一會後,崇禎毫無頭緒。
於是將寫著錢的字撕碎,重新拿起筆在紙上分別寫了三個字。
民,商,紳!
民是黎民百姓,商是商人,紳是士紳。
總體來說,這三類人組成了大明朝的階級。
若想搞錢,隻能對這三類人下手。
首先排除民!
曆史上的大明缺錢,於是把手伸向了百姓。
加三餉,加徭役!
結果搞得遍地流民,把自己玩沒了。
其次排除紳。
王之心一直在開礦,鬧出的動靜已然不小。如果再向士紳下手,將會迎來他們的強烈反擊。
當然。
崇禎並不是怕他們!
但...遼東正在打仗。
大明內部不能亂。
三個選項排除兩個兩個,唯一的答案隻能是商!
治商人的罪,抄商人的家?
不妥!
無論是向前線運輸物資,還是治理蒙古,或者朱慈炤的生意都需要商人參與。
此時對他們下手,最終遭殃的還是大明朝廷。
如何在不治罪,不抄家的情況下讓他們把錢拿出來呢?
有了!
賣官!
曆史上賣官的朝代不在少數。
賣官製度始於秦。
是年飛蝗成災,秦始皇下詔:凡百姓繳粟千石,可拜爵一級。
到了大漢尤其是漢武帝時期,賣官製度已經非常成熟。
秦朝買官交糧食,漢朝直接貨幣化交錢。
東漢後期,漢靈帝劉宏甚至發明了打白條和競拍。
想買官但是沒錢?
沒問題!
寫一張欠條,簽字畫押後立刻走馬上任。
曹操的老爹為了當上朝廷三公之一的太尉,連競拍帶賄賂,前後花了一個億。
(東漢朝廷三公分別是管軍隊的太尉、管民政的司徒以及管工程的司空。)
其後的兩晉,南北朝,隋唐等等都出現過賣官的行為。
崇禎難道不知道賣官的危害?
他當然知道。
但崇禎的賣官和他們不一樣。
首先,崇禎隻賣虛職不賣實權。
沒有實權,這些官員就無法參與政務,無法擾亂法治禍害百姓。
其次官員沒有俸祿。
沒有俸祿就不會拖累國家財政。
說白了就是一個名譽。
可問題來了,誰會花錢買一個名譽?
不但有,而且非常多!
要知道大明朝有錢但是沒功名的人特別多,尤其是那些富可敵國的商人。
在當時,有錢不如有功名。
有功名可以蓋豪宅,穿綾羅綢緞,妻妾成群。
若是沒有功名,無論有多少錢都沒辦法明目張膽的花。
住的宅子有麵積限製,隻能穿布衣不能穿綢緞,婚喪嫁娶也有相應限製!
妻妾成群就更別提了。
普通男性平民年滿四十且無子嗣才可以納一個妾。
但是有了功名,這一切限製都不複存在。
在崇禎看來,賣官是一舉三得。
首先可以增加朝廷收入。
其次可以增加貨幣流通,讓商人把藏在地窖裏的銀子拿出來盡情的花。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可以分化士紳和商人階級。
大明朝的商人一直依附於士紳階級。
他們卑微的站在士紳階級前麵,幫他們掙錢背黑鍋。
表麵上看是商人賣國,實則是他們背後的士紳集團賣國!
賣官之後,這種局麵將不複存在。
富商買官後得到了榮譽和麵子。
甚至。
他們可以借此擺脫士紳集團對他們的控製,壓榨和勒索。
畢竟有了官員身份後,他們的心態的會發生巨大變化!
士紳能給商人提供的東西,朝廷也能提供。
士紳給商人提供不了的,朝廷還能提供。
他們能不翻臉?
崇禎賣的不是官,是扇在士紳臉上的大嘴巴子。
想到能扇士紳階級的嘴巴子,崇禎徹底沒了顧慮。
一個字:幹!
這種事當然不能由崇禎自己提出來,需要一個背鍋的人。
戶部尚書謝三賓是最佳人選!
崇禎將王承恩召至麵前,低聲囑咐道:“把戶部尚書謝三賓悄悄帶到乾清宮,朕有要事和他相商。”
謝三賓滿懷期待地來到乾清宮:“臣參見陛下。”
“來人,給謝尚書賜座。”崇禎滿臉笑容。
謝三賓先驚後喜,以為崇禎把他當做了心腹,急忙施禮:“多謝陛下,臣屬實有些惶恐。”
王承恩搬著凳子來到謝三賓身邊,似是提醒又似是自言自語地低聲說道:“惶恐早了。”
嗯?
看著擺在麵前的凳子,謝三賓不敢坐了。
他怕崇禎套路他。
“謝尚書坐,朕要和你推心置腹地說幾句話!”崇禎開始催促。
謝三賓無奈,隻能硬著頭皮半坐在凳子上。
崇禎先是詢問國庫存銀情況,緊接著又追問巡鹽以及貨幣改製的進度。
結果和崇禎預想的一樣,每件事都有進展,但進展都不大。
國庫還是那般空虛。
崇禎借此機會向謝三賓說出了賣官的想法,
謝三賓聽完之後頭都大了。
他怎麽也沒料到崇禎會有這種想法。
“陛下,臣...臣以為...此事尚需斟酌。”謝三賓婉拒道。
“你是戶部尚書,朕在幫你想辦法解決國庫虧空。你若是覺得不妥,就另想其他辦法補齊虧空吧。”崇禎頓了頓,假裝想了一會兒後接著說道:“現在是七月末,三個月應該足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