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皇子辦差
四合院:開局捅婁子,秦淮茹急了 作者:閉門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京城之內,康熙坐在養心殿內,眼神疲憊地看著手中的奏折。
這些奏折無一例外都是關於皇子們爭奪皇位的事情。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場爭奪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讓康熙感到心力交瘁。
皇子們明爭暗鬥,勾心鬥角,甚至不惜勾結朝廷大臣來鞏固自己的勢力。
這些手段康熙自然看得清楚,但他卻無能為力。
他知道,這一切都是他的縱容造成的。
當初廢除太子時,他沒有想到會引發這樣的後果。
如今,皇子們都認為自己有機會成為未來的皇帝,於是紛紛開始行動起來。
康熙無奈地歎了口氣,心中暗自後悔當初的決定。
如果他能再堅持一下,或許局麵就不會變得如此失控。
然而,事已至此,他隻能麵對現實。
這一天,康熙在尚書房召見了張廷玉和馬奇兩位大臣。
兩人恭敬地走進房間,向康熙行禮後站定。
康熙看著他們,語氣沉重地說:
\"國不可一日無太子,自從太子被廢之後,朝廷震動,人心惶惶。有些人更是迫不及待地想要登上皇位,簡直是亂成一團糟!\"
張廷玉聽了康熙的話,不禁皺起眉頭。
他深知當前局勢的嚴重性,但一時之間也不知如何應對。
他轉頭看向馬奇,希望他能給出一些建議。
馬奇則低頭沉思,沒有立刻回答。
康熙見兩人沉默不語,歎息一聲,緩緩問道:\"你們覺得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說完,他將目光投向馬奇,示意他發表意見。
馬奇猶豫片刻,開口道:\"回皇上,目前朝廷因缺乏太子而陷入混亂狀態。依臣之見,應盡快確定新的太子人選,以穩定朝局。\"
他的聲音低沉而堅定,似乎對自己的觀點充滿信心。
康熙聽了隨後又看向了張廷玉,眼神深邃地問道:“張廷玉,你怎麽看呢?”
張廷玉恭敬地回答道:“皇上,臣認為馬大人所言極是,國本不可一日無主,應盡早確立太子之位!”
康熙微微頷首,表示讚同,接著問道:“那你們覺得,應該立誰當太子呢?”
張廷玉和馬奇對視一眼,齊聲說道:“臣子不敢妄言廢立!”
康熙微微一笑,語氣放緩地說:“但說無妨,朕不會怪罪你們。”
張廷玉沉思片刻,謹慎地答道:“此時確立太子,無疑會成為眾阿哥爭奪的目標,可能會引發不必要的紛爭。”
康熙默默地點頭,似乎在思考著什麽。
過了一會兒,他緩緩說道:“這樣吧,讓各位大臣推舉出合適的人選。”
眾人皆露出驚訝之色,但隨即紛紛表示讚同。
康熙的決策如同春風化雨,雖不猛烈,卻潤物無聲,瞬間在朝堂之上激起層層漣漪。
他深知,直接指定太子不僅難以服眾,更可能加劇皇子間的矛盾,而由大臣們推舉,則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民意,減少爭議。
次日,康熙下旨,令六部九卿及朝中重臣,在三日之內秘密上奏,推薦他們認為適合繼承大統的皇子人選。
消息一出,整個京城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所籠罩,人人都在猜測,議論紛紛。
在這三日裏,各府邸間暗流湧動,不少大臣私下拜訪各皇子府,有的試探口風,有的則直接表明立場。
而皇子們也紛紛使出渾身解數,或展示才華,或拉攏人心,力求在這場無聲的較量中占據先機。
三日之期轉瞬即至,康熙坐在養心殿內,案頭堆滿了來自各方大臣的密折。
他逐一翻閱,心中暗自衡量。
這些密折中,有的列舉了皇子的德行、才學,有的則側重於其治國理念、政治手腕,更有甚者,直接表達了個人對皇位繼承人的偏好與擔憂。
在眾多推薦中,四皇子胤禛與八皇子胤禩的名字被提及最多。
胤禛以其沉穩內斂、勤勉治國著稱,深得朝中務實派大臣的青睞;而胤禩則因長袖善舞、廣結人緣,在朝中擁有龐大的支持網絡。
兩人各有千秋,難分伯仲。
康熙閱罷密折,心中已有了幾分計較,但他並未急於做出決定。
他深知,立儲之事關乎國家未來,必須慎之又慎。
於是,他召集了張廷玉、馬奇等幾位心腹大臣,再次商議此事。
“諸位愛卿,朕已閱畢密折,胤禛與胤禩皆為佳選,然則立儲非同小可,需從長計議。”
康熙沉聲說道。
張廷玉聞言,拱手道:
“皇上所言極是,胤禛與胤禩各有所長,然則儲君之選,不僅要看其個人才能,更需考量其能否得民心、安社稷。臣以為,可設一考驗,以觀二人之德行與治國方略。”
馬奇亦點頭附和:
“張大人所言有理,臣建議可令二位皇子各領一差事,如治理水患、整頓吏治等,以實際政績作為評判標準。”
康熙聽後,眼中閃過一抹讚許之色,道:
“好,就依二位愛卿所言。朕即日下旨,令胤禛負責江南水患治理,胤禩則負責京城周邊官員的考核與整頓。一月為期,屆時朕將根據二人表現再做定奪。”
旨意一下,朝野震動。皇子們雖心中各有盤算,但也隻能遵旨行事。
胤禛與胤禩更是摩拳擦掌,誓要在此次考驗中脫穎而出。
胤禛前往江南,親自勘查水情,與百姓同吃同住,深入了解水患根源。
他一方麵組織民眾加固堤防,疏通河道;另一方麵,嚴懲貪官汙吏,確保賑災銀兩落到實處。
其親民務實、雷厲風行的作風,贏得了江南百姓的廣泛讚譽。
而胤禩則在京城,以鐵腕手段整頓吏治,清除了一批貪贓枉法之徒。
他設立舉報箱,鼓勵百姓揭發官員不法行為,同時加強官員培訓,提升行政效率。
一時間,京城官場風氣為之一振。
一月之期轉瞬即至,康熙再次召集大臣們聽取匯報。
胤禛與胤禩各自呈上了詳細的治理報告,並親自講述了治理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康熙聽罷,心中已有了決斷。
“胤禛與胤禩皆不負朕望,各有建樹。”
康熙環視眾臣,緩緩說道,
“然則,朕以為,儲君之選,非但要看其政績,更要看其心懷天下、以民為本之心。胤禛此次江南之行,深入民間,體恤百姓疾苦,其仁政愛民之心,朕甚感欣慰。故,朕決定,擇日再選立太子。”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鴉雀無聲。
片刻之後,眾臣紛紛跪拜,高呼萬歲。
這些奏折無一例外都是關於皇子們爭奪皇位的事情。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場爭奪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讓康熙感到心力交瘁。
皇子們明爭暗鬥,勾心鬥角,甚至不惜勾結朝廷大臣來鞏固自己的勢力。
這些手段康熙自然看得清楚,但他卻無能為力。
他知道,這一切都是他的縱容造成的。
當初廢除太子時,他沒有想到會引發這樣的後果。
如今,皇子們都認為自己有機會成為未來的皇帝,於是紛紛開始行動起來。
康熙無奈地歎了口氣,心中暗自後悔當初的決定。
如果他能再堅持一下,或許局麵就不會變得如此失控。
然而,事已至此,他隻能麵對現實。
這一天,康熙在尚書房召見了張廷玉和馬奇兩位大臣。
兩人恭敬地走進房間,向康熙行禮後站定。
康熙看著他們,語氣沉重地說:
\"國不可一日無太子,自從太子被廢之後,朝廷震動,人心惶惶。有些人更是迫不及待地想要登上皇位,簡直是亂成一團糟!\"
張廷玉聽了康熙的話,不禁皺起眉頭。
他深知當前局勢的嚴重性,但一時之間也不知如何應對。
他轉頭看向馬奇,希望他能給出一些建議。
馬奇則低頭沉思,沒有立刻回答。
康熙見兩人沉默不語,歎息一聲,緩緩問道:\"你們覺得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說完,他將目光投向馬奇,示意他發表意見。
馬奇猶豫片刻,開口道:\"回皇上,目前朝廷因缺乏太子而陷入混亂狀態。依臣之見,應盡快確定新的太子人選,以穩定朝局。\"
他的聲音低沉而堅定,似乎對自己的觀點充滿信心。
康熙聽了隨後又看向了張廷玉,眼神深邃地問道:“張廷玉,你怎麽看呢?”
張廷玉恭敬地回答道:“皇上,臣認為馬大人所言極是,國本不可一日無主,應盡早確立太子之位!”
康熙微微頷首,表示讚同,接著問道:“那你們覺得,應該立誰當太子呢?”
張廷玉和馬奇對視一眼,齊聲說道:“臣子不敢妄言廢立!”
康熙微微一笑,語氣放緩地說:“但說無妨,朕不會怪罪你們。”
張廷玉沉思片刻,謹慎地答道:“此時確立太子,無疑會成為眾阿哥爭奪的目標,可能會引發不必要的紛爭。”
康熙默默地點頭,似乎在思考著什麽。
過了一會兒,他緩緩說道:“這樣吧,讓各位大臣推舉出合適的人選。”
眾人皆露出驚訝之色,但隨即紛紛表示讚同。
康熙的決策如同春風化雨,雖不猛烈,卻潤物無聲,瞬間在朝堂之上激起層層漣漪。
他深知,直接指定太子不僅難以服眾,更可能加劇皇子間的矛盾,而由大臣們推舉,則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民意,減少爭議。
次日,康熙下旨,令六部九卿及朝中重臣,在三日之內秘密上奏,推薦他們認為適合繼承大統的皇子人選。
消息一出,整個京城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所籠罩,人人都在猜測,議論紛紛。
在這三日裏,各府邸間暗流湧動,不少大臣私下拜訪各皇子府,有的試探口風,有的則直接表明立場。
而皇子們也紛紛使出渾身解數,或展示才華,或拉攏人心,力求在這場無聲的較量中占據先機。
三日之期轉瞬即至,康熙坐在養心殿內,案頭堆滿了來自各方大臣的密折。
他逐一翻閱,心中暗自衡量。
這些密折中,有的列舉了皇子的德行、才學,有的則側重於其治國理念、政治手腕,更有甚者,直接表達了個人對皇位繼承人的偏好與擔憂。
在眾多推薦中,四皇子胤禛與八皇子胤禩的名字被提及最多。
胤禛以其沉穩內斂、勤勉治國著稱,深得朝中務實派大臣的青睞;而胤禩則因長袖善舞、廣結人緣,在朝中擁有龐大的支持網絡。
兩人各有千秋,難分伯仲。
康熙閱罷密折,心中已有了幾分計較,但他並未急於做出決定。
他深知,立儲之事關乎國家未來,必須慎之又慎。
於是,他召集了張廷玉、馬奇等幾位心腹大臣,再次商議此事。
“諸位愛卿,朕已閱畢密折,胤禛與胤禩皆為佳選,然則立儲非同小可,需從長計議。”
康熙沉聲說道。
張廷玉聞言,拱手道:
“皇上所言極是,胤禛與胤禩各有所長,然則儲君之選,不僅要看其個人才能,更需考量其能否得民心、安社稷。臣以為,可設一考驗,以觀二人之德行與治國方略。”
馬奇亦點頭附和:
“張大人所言有理,臣建議可令二位皇子各領一差事,如治理水患、整頓吏治等,以實際政績作為評判標準。”
康熙聽後,眼中閃過一抹讚許之色,道:
“好,就依二位愛卿所言。朕即日下旨,令胤禛負責江南水患治理,胤禩則負責京城周邊官員的考核與整頓。一月為期,屆時朕將根據二人表現再做定奪。”
旨意一下,朝野震動。皇子們雖心中各有盤算,但也隻能遵旨行事。
胤禛與胤禩更是摩拳擦掌,誓要在此次考驗中脫穎而出。
胤禛前往江南,親自勘查水情,與百姓同吃同住,深入了解水患根源。
他一方麵組織民眾加固堤防,疏通河道;另一方麵,嚴懲貪官汙吏,確保賑災銀兩落到實處。
其親民務實、雷厲風行的作風,贏得了江南百姓的廣泛讚譽。
而胤禩則在京城,以鐵腕手段整頓吏治,清除了一批貪贓枉法之徒。
他設立舉報箱,鼓勵百姓揭發官員不法行為,同時加強官員培訓,提升行政效率。
一時間,京城官場風氣為之一振。
一月之期轉瞬即至,康熙再次召集大臣們聽取匯報。
胤禛與胤禩各自呈上了詳細的治理報告,並親自講述了治理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康熙聽罷,心中已有了決斷。
“胤禛與胤禩皆不負朕望,各有建樹。”
康熙環視眾臣,緩緩說道,
“然則,朕以為,儲君之選,非但要看其政績,更要看其心懷天下、以民為本之心。胤禛此次江南之行,深入民間,體恤百姓疾苦,其仁政愛民之心,朕甚感欣慰。故,朕決定,擇日再選立太子。”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鴉雀無聲。
片刻之後,眾臣紛紛跪拜,高呼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