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戰亂開啟
兩界:從黃巾起義開始超凡 作者:歐皇不打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別看揚州四百萬人口很多。
但是要知道這裏是後世若幹個省市的統稱!
45萬平方公裏的麵積,又讓它相當於7.56個通遼。
這麽大的地方,就隻有430萬人口。
用地廣人稀來形容,是一點也不為過的。
所以太平道200萬教眾還真的不多。
更何況,現在十裏就不同音了,太平道本身又有著自己的地盤。
所以雖然可能有人察覺到了不對勁,但卻並不知道哪裏不對勁。
畢竟現在才184年,孫策、周瑜才9歲,還在玩泥巴。
太平道這邊積極練兵,方法卻是方默帶來的。
沒辦法,既然無法帶來科技來直接提升這邊的生產力,那就訓練出強軍。
在現代世界大豆苗12天成功達到預期效果,即20倍肥料提升十倍產量之後,方默就回到黃巾起義世界,開始了自己的實驗。
這個年代自然沒有融水肥這種神器。
但是好在超凡世界,反而更加容易獲取肥料。
在無法直接製作出土法化肥的情況下,方默幹脆就讓人將糞便、廚餘等東西搜集起來進行漚肥。
這個年代的中原,其實和西方國家那些所謂的貴族沒有任何區別。
都是隨地大小便的。
以至於街道上一直充滿了各種惡臭。
後來在方默的強烈要求之下,太平道成立一個淨街道的部門。
招募的人員分為兩種。
一種是文員,主要負責算賬等諸多問題。
一種是清潔員。
主要負責打掃街道,保證街道衛生。
清潔員的年紀必須為40歲以上的老人。
薪酬每個月1枚太平錢。
這個價錢不多。
但是這個價錢卻剛剛好讓這些40歲以上的老人在太平道境內生活的所需。
這就源自於太平道的相關政策了。
在太平道麾下,40歲以上的老人,每個月會獲得一斤精糧或者等價太平錢。
之後50歲5斤精糧或者等價太平錢。
60歲10斤。
70歲50斤。
80歲100斤。
至於90歲以上……
這個年代還不存在。
最少現在還不存在。
以前,老人的待遇並不好。
甚至某些地方的村子裏,超過60歲的老人,就要把自己封在墓穴裏,然後兒孫帶著食物來給老人送餐,每次都會帶來一塊石頭。
等到什麽時候墓穴口被封住,老人就被活活餓死在其中。
殘忍又愚昧的舉動,是短時間之內無法剔除的。
所以方默幹脆就直接釜底抽薪。
之所以誕生這種殘忍又愚昧的舉動,無非是因為當地糧食欠收,百姓生活不下去。
為了生活,不得不為之。
如今太平道立下的規矩,年紀越大,每個月的福利也就越高。
一斤精糧,可以換三斤粗糧,可以換十斤麩糠。
而60歲的10斤精糧,可以直接替換成100斤麩糠!
要知道這是每個月都會發放的。
一個五口之家,正常情況下,每個月消耗的糧食,差不多能有7.5石。
也就是900斤糧食。
但現實卻是,在群雄討董之後,也就是群雄並立的年代裏,一個五口之家每個月能夠有100斤糧食,都已經算是地主老爺慈悲了。
有的甚至連這100斤糧食都沒有。
真正的是將人活活餓死!
再加上太平道治下,糧食充沛,物價穩定。
所以搭配這100斤麩糠或者30斤粗糧,一個老人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畢竟老人一個月也就能吃1.2石的糧食,甚至家裏窮一點,一天兩頓飯的情況下,一頓飯也就一斤糧食,一天兩斤,一個月也就60斤。
如今官府直接給了30斤粗糧,富裕的家庭裏,老人自然不會輕易餓到。
但老人每個月都可以領到的糧食或者太平錢,就意味著一個穩定的收入。
年紀越大,不但不是負擔,反而是一種福利。
當然,為了防止一些人家故意瞞報之類的事情。
在這項福利頒發之前,率先開始的,就是人口普查。
當然,是太平道麾下的人口普查。
也因此,當這項福利規定之後,那些原本將父母送走的蠢材,紛紛痛苦不已。
但凡他們不是那麽愚笨,這些老人在家,那就是一大筆的糧食!
這樣的時代裏,糧食就意味著生命!
不過因為村集體的存在,如今農民雖然還種地,但本身卻沒了土地。
但村裏的百姓們,卻並沒有感覺什麽不對。
因為在此時此刻的百姓眼中。
能夠種地,然後收獲一份回報,然後慢慢積攢下一份家業,這才是百姓最樸素,也是最純真的願望!
而農村合作社的模式,讓種地不再是單個人的事情。
而是大家一起的事情。
如果村莊因此遭災,導致明年產糧下降,那麽大家都要一起餓肚子。
可如果因為某些人的緣故而讓村子避免損失,那麽他不但會獲得村集體的稱讚,還會獲得當地縣城的表揚。
是那種全縣稱讚的美名!
當然,還有實惠。
實惠倒不是土地,而是太平錢。
如此,太平錢的堅挺程度,自然得到了體現。
主要是,每有一枚太平錢投入市場,就注定會有相應的糧食投入市場。
所以雖然太平錢很貴,雖然太平錢的金額很大。
但卻仍舊十分堅挺。
然而沒等這邊方默漚好肥,那邊天下大亂的戰火,終於還是燒到了揚州。
不過得益於方默之前的建議,所有揚州的出入口附近的城池裏,都樹立著一尊黃老雕像。
名義上,這是太平道捐錢修建的道教雕像。
實際上這東西是一個多功能的信仰收集器+傳輸基站。
在激活之後,就會出現玄光術,將圖像傳送回太平道的大本營。
理論上來說,這東西要比視頻電話方便多了。
而且還沒有延遲。
因為玄光術的維持依靠的是雕像內部的香火。
所以隻需要每個月祭祀不停,就可以一直使用下去。
至於說這樣是不是有些不敬先師……
反正張角對於這個創意很滿意的。
他是創教祖師,一切解釋權自然都在他手裏。
用張角的原話說是,我們是信道,但又不是迷信。
盡信書不如無書。
道家講究的是清靜無為,但太平道走的卻是率性而為的路子,所以既然這雕像可以用於進行兩地溝通,自然沒有理由忌諱。
就算黃老真的從棺材裏爬出來,也會願意這樣做的。
恩,如果他不願意,貧道也會讓他願意。
主打的就是一個硬氣。
創教祖師都這個態度,可想而知這件事有多正常。
當然,唯一能夠聯係並且調動的人,隻有香火使。
其實就是以前的神使。
後來在方默的勸導下,張角嫌棄不好聽,就改了名字。
神使,神使,他是神使,那我是什麽?
所以最後才改名成了香火使。
但是要知道這裏是後世若幹個省市的統稱!
45萬平方公裏的麵積,又讓它相當於7.56個通遼。
這麽大的地方,就隻有430萬人口。
用地廣人稀來形容,是一點也不為過的。
所以太平道200萬教眾還真的不多。
更何況,現在十裏就不同音了,太平道本身又有著自己的地盤。
所以雖然可能有人察覺到了不對勁,但卻並不知道哪裏不對勁。
畢竟現在才184年,孫策、周瑜才9歲,還在玩泥巴。
太平道這邊積極練兵,方法卻是方默帶來的。
沒辦法,既然無法帶來科技來直接提升這邊的生產力,那就訓練出強軍。
在現代世界大豆苗12天成功達到預期效果,即20倍肥料提升十倍產量之後,方默就回到黃巾起義世界,開始了自己的實驗。
這個年代自然沒有融水肥這種神器。
但是好在超凡世界,反而更加容易獲取肥料。
在無法直接製作出土法化肥的情況下,方默幹脆就讓人將糞便、廚餘等東西搜集起來進行漚肥。
這個年代的中原,其實和西方國家那些所謂的貴族沒有任何區別。
都是隨地大小便的。
以至於街道上一直充滿了各種惡臭。
後來在方默的強烈要求之下,太平道成立一個淨街道的部門。
招募的人員分為兩種。
一種是文員,主要負責算賬等諸多問題。
一種是清潔員。
主要負責打掃街道,保證街道衛生。
清潔員的年紀必須為40歲以上的老人。
薪酬每個月1枚太平錢。
這個價錢不多。
但是這個價錢卻剛剛好讓這些40歲以上的老人在太平道境內生活的所需。
這就源自於太平道的相關政策了。
在太平道麾下,40歲以上的老人,每個月會獲得一斤精糧或者等價太平錢。
之後50歲5斤精糧或者等價太平錢。
60歲10斤。
70歲50斤。
80歲100斤。
至於90歲以上……
這個年代還不存在。
最少現在還不存在。
以前,老人的待遇並不好。
甚至某些地方的村子裏,超過60歲的老人,就要把自己封在墓穴裏,然後兒孫帶著食物來給老人送餐,每次都會帶來一塊石頭。
等到什麽時候墓穴口被封住,老人就被活活餓死在其中。
殘忍又愚昧的舉動,是短時間之內無法剔除的。
所以方默幹脆就直接釜底抽薪。
之所以誕生這種殘忍又愚昧的舉動,無非是因為當地糧食欠收,百姓生活不下去。
為了生活,不得不為之。
如今太平道立下的規矩,年紀越大,每個月的福利也就越高。
一斤精糧,可以換三斤粗糧,可以換十斤麩糠。
而60歲的10斤精糧,可以直接替換成100斤麩糠!
要知道這是每個月都會發放的。
一個五口之家,正常情況下,每個月消耗的糧食,差不多能有7.5石。
也就是900斤糧食。
但現實卻是,在群雄討董之後,也就是群雄並立的年代裏,一個五口之家每個月能夠有100斤糧食,都已經算是地主老爺慈悲了。
有的甚至連這100斤糧食都沒有。
真正的是將人活活餓死!
再加上太平道治下,糧食充沛,物價穩定。
所以搭配這100斤麩糠或者30斤粗糧,一個老人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畢竟老人一個月也就能吃1.2石的糧食,甚至家裏窮一點,一天兩頓飯的情況下,一頓飯也就一斤糧食,一天兩斤,一個月也就60斤。
如今官府直接給了30斤粗糧,富裕的家庭裏,老人自然不會輕易餓到。
但老人每個月都可以領到的糧食或者太平錢,就意味著一個穩定的收入。
年紀越大,不但不是負擔,反而是一種福利。
當然,為了防止一些人家故意瞞報之類的事情。
在這項福利頒發之前,率先開始的,就是人口普查。
當然,是太平道麾下的人口普查。
也因此,當這項福利規定之後,那些原本將父母送走的蠢材,紛紛痛苦不已。
但凡他們不是那麽愚笨,這些老人在家,那就是一大筆的糧食!
這樣的時代裏,糧食就意味著生命!
不過因為村集體的存在,如今農民雖然還種地,但本身卻沒了土地。
但村裏的百姓們,卻並沒有感覺什麽不對。
因為在此時此刻的百姓眼中。
能夠種地,然後收獲一份回報,然後慢慢積攢下一份家業,這才是百姓最樸素,也是最純真的願望!
而農村合作社的模式,讓種地不再是單個人的事情。
而是大家一起的事情。
如果村莊因此遭災,導致明年產糧下降,那麽大家都要一起餓肚子。
可如果因為某些人的緣故而讓村子避免損失,那麽他不但會獲得村集體的稱讚,還會獲得當地縣城的表揚。
是那種全縣稱讚的美名!
當然,還有實惠。
實惠倒不是土地,而是太平錢。
如此,太平錢的堅挺程度,自然得到了體現。
主要是,每有一枚太平錢投入市場,就注定會有相應的糧食投入市場。
所以雖然太平錢很貴,雖然太平錢的金額很大。
但卻仍舊十分堅挺。
然而沒等這邊方默漚好肥,那邊天下大亂的戰火,終於還是燒到了揚州。
不過得益於方默之前的建議,所有揚州的出入口附近的城池裏,都樹立著一尊黃老雕像。
名義上,這是太平道捐錢修建的道教雕像。
實際上這東西是一個多功能的信仰收集器+傳輸基站。
在激活之後,就會出現玄光術,將圖像傳送回太平道的大本營。
理論上來說,這東西要比視頻電話方便多了。
而且還沒有延遲。
因為玄光術的維持依靠的是雕像內部的香火。
所以隻需要每個月祭祀不停,就可以一直使用下去。
至於說這樣是不是有些不敬先師……
反正張角對於這個創意很滿意的。
他是創教祖師,一切解釋權自然都在他手裏。
用張角的原話說是,我們是信道,但又不是迷信。
盡信書不如無書。
道家講究的是清靜無為,但太平道走的卻是率性而為的路子,所以既然這雕像可以用於進行兩地溝通,自然沒有理由忌諱。
就算黃老真的從棺材裏爬出來,也會願意這樣做的。
恩,如果他不願意,貧道也會讓他願意。
主打的就是一個硬氣。
創教祖師都這個態度,可想而知這件事有多正常。
當然,唯一能夠聯係並且調動的人,隻有香火使。
其實就是以前的神使。
後來在方默的勸導下,張角嫌棄不好聽,就改了名字。
神使,神使,他是神使,那我是什麽?
所以最後才改名成了香火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