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萬徐州百姓的南遷之路
兩界:從黃巾起義開始超凡 作者:歐皇不打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堅之所以硬氣,是因為太平道對其圍三缺一。
換句話說,太平道並沒有對其進行封鎖。
隻要袁術願意,他可以源源不斷的將糧食運進陽城。
那麽袁術願意嗎?
一開始,袁術是挺樂意的。
但是漸漸地,袁術就察覺到不對勁了。
不是……
你陽城現在六、七萬百姓,每天都要靠我袁術養著?
那我不成了冤大頭了?
可不給?
那孫堅一旦被消滅,豫州就成方默的了。
東漢時期的豫州,其實是以現代河南為中心的地方。
東接山東、安徽,北接河北、山西,南臨湖北。
自夏朝至宋朝長久以來都是我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這塊地在地圖上看上去不大。
但實際上卻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產地。
甚至在東漢這個時間點上,更是全國的產糧大省。
就這樣的一塊地方,雖然戰略縱深不高,但是想一想,方默依靠一個此時還是窮山惡水的揚州都能夠訓練出如此精兵,那如果真的人讓方默占了豫州……
袁術急了。
可他目前,手裏的確沒有什麽人了。
實際上,此時此刻,袁術的地盤其實是包含部分荊州,大部分司州以及部分豫州。
北邊的司州被董卓禍害成了白地。
袁術西麵是益州,那是劉焉的地盤。
西北是董卓。
東北方是曹操。
一旦豫州被占,到時候袁術就相當於被關進了籠子裏待宰的羔羊。
而且袁術手中並沒有如同孫堅那樣的強將,麵對方默的進攻,那就更加無法阻擋。
無奈之下,袁術隻能做了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
他派人經洛陽送信給了袁紹。
求和。
袁紹自然是派人挖苦了一番。
但是最終,袁紹還是同意了。
實際上不同意不行。
因為在將孫堅困在陽城,陶謙困在徐州之後。
陶謙終於承受不住壓力投降了。
占領徐州之後,方默獲得了大量的糧草。
沒辦法,徐州自從陶謙上任以來,就一直在休養生息,再加上沒有經曆過戰亂,所以徐州的糧食很多。
不過真正讓方默感到驚喜的,其實是徐州的人口。
此時的徐州治下,共計有著279萬人。
隨著太平道占領徐州,期間陸續消滅共計三萬人的軍隊士兵。
所以最終方默在徐州,掠奪了大概150萬左右的人口。
這些人口,被直接送到揚州,大部分普通人,直接被強行打散加入到此時揚州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之中,成為一座座新村莊的人民。
那些徐州的士族,則是被圈養到揚州各地。
之所以如此,其實是因為徐州自古以來,就是一望無際的平原。
這樣的地方,基本上沒有什麽戰略縱深,想要阻擋敵人進攻,幾乎是不可能的。
沒有八、九萬人的軍隊,是阻擋不了的。
方默又不可能為了一個徐州而勞心勞力。
幹脆就將徐州整個搬空。
好在,150萬人雖然多,但是因為方默本身有著修建城市的習慣,所以這150萬人倒是很快就被消化了。
徐州空了!
在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別說袁術了,袁紹和曹操都坐不住了。
在東漢這個時間點上,北方的開發程度,是遠超南方的。
所以南方大多數都是未開化的野人之地。
而北方則是已經被開發400多年的土地。
而且此時的東漢時期,整個東亞都是熱帶氣候。
甚至此時此刻的雲貴地區裏,還能見到大象、斑馬和河馬來著。
隻不過後來隨著氣候變化,北方逐漸變得寒冷,南方逐漸變得溫暖潮濕,大部分北人南遷,再加上1800年的南部開發,這才有了後世南方的繁榮。
徐州地處沿海,北接青州,西接豫州,西北兗州,南接揚州。
雖然麵積不大,但卻都是平原。
有著十分肥沃的沃土。
但是徐州因為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導致幾乎無險可守,這樣的地方,一旦遭到入侵,基本上就隻能淪為白地。
這也是後來“歲大饑,人相食”的原因。
所以方默為了防止出現尾大不掉的情況,直接讓人強行將徐州百姓南遷。
一開始,百姓裏是有反抗的。
但是當徐州的百姓到達他們想象中的蠻荒之地揚州時,卻被迅速吸收了。
沒辦法。
20倍空間拓展符,意味著一座可以容納4萬人的縣城,可以容納80萬。
150萬的徐州百姓,也就滿打滿算兩座縣城而已。
別說已經在南方開發出大量土地的現在了。
就算是在當初太平道剛剛到達揚州的時候,容納這150萬人口,也是一件十分簡單的事情。
不過唯一讓方默感到遺憾的是,也許是因實在不願意南遷,所以徐州剩下的275萬人口裏,方默也就接收了150萬人。
另外的125萬人口,不是跑到隔壁的兗州,就是北上青州、冀州。
然而等待這些跑過去的徐州士族的,可並不是什麽美好的明天。
曹操這些年一直在窮兵黷武。
兗州窮得蕩氣回腸。
連曹操的士兵都吃不飽,還指望養活這些徐州百姓?
冀州雖然富庶,但這些富庶和徐州逃過去的人無關。
青州?
青州倒是不太窮。
但是青州的地理環境就意味著,前往青州的徐州人,恐怕到時候能活著的,十不存一。
畢竟現在是東漢末年,對於大山的開發,顯然是十分緩慢的。
一路上就連吃喝都成問題。
而且他們不是被動遷,而是逃難。
顯而易見,這些人最終能夠到達目的地,並且還能活下去的,幾乎是不可能有了。
反倒是被迫南遷的150萬徐州人,雖然精神狀態不太好,雖然一路上談不上舒服,但卻十分詭異的沒有死人!
這可是在東漢末年,百公裏耗費兩個饅頭的年代!
可卻愣是沒有死人!
這不可謂不是奇跡!
實際上,這150萬人早就已經做好了一路上吃不飽,穿不暖,甚至慘死路邊的準備了。
結果……
結果大晴天會有烏雲遮蔽太陽。
下雨天會有專門的管理氣象的專人將烏雲驅散。
天氣寒冷,會有源源不斷的蜂窩煤送到聚集地,然後進行統一調度。
餓了,有裹著油花的大餅。
渴了,有著燒開了的熱水。
老人、婦孺有著統一的大型驢車接送,一輛驢車竟然可以容納100人!
浩浩蕩蕩,拖家帶口的,除去每天有著七個時辰的時間在趕路,一個時辰的時間在休息之外,愣是如同旅遊的一樣。
換句話說,太平道並沒有對其進行封鎖。
隻要袁術願意,他可以源源不斷的將糧食運進陽城。
那麽袁術願意嗎?
一開始,袁術是挺樂意的。
但是漸漸地,袁術就察覺到不對勁了。
不是……
你陽城現在六、七萬百姓,每天都要靠我袁術養著?
那我不成了冤大頭了?
可不給?
那孫堅一旦被消滅,豫州就成方默的了。
東漢時期的豫州,其實是以現代河南為中心的地方。
東接山東、安徽,北接河北、山西,南臨湖北。
自夏朝至宋朝長久以來都是我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這塊地在地圖上看上去不大。
但實際上卻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產地。
甚至在東漢這個時間點上,更是全國的產糧大省。
就這樣的一塊地方,雖然戰略縱深不高,但是想一想,方默依靠一個此時還是窮山惡水的揚州都能夠訓練出如此精兵,那如果真的人讓方默占了豫州……
袁術急了。
可他目前,手裏的確沒有什麽人了。
實際上,此時此刻,袁術的地盤其實是包含部分荊州,大部分司州以及部分豫州。
北邊的司州被董卓禍害成了白地。
袁術西麵是益州,那是劉焉的地盤。
西北是董卓。
東北方是曹操。
一旦豫州被占,到時候袁術就相當於被關進了籠子裏待宰的羔羊。
而且袁術手中並沒有如同孫堅那樣的強將,麵對方默的進攻,那就更加無法阻擋。
無奈之下,袁術隻能做了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
他派人經洛陽送信給了袁紹。
求和。
袁紹自然是派人挖苦了一番。
但是最終,袁紹還是同意了。
實際上不同意不行。
因為在將孫堅困在陽城,陶謙困在徐州之後。
陶謙終於承受不住壓力投降了。
占領徐州之後,方默獲得了大量的糧草。
沒辦法,徐州自從陶謙上任以來,就一直在休養生息,再加上沒有經曆過戰亂,所以徐州的糧食很多。
不過真正讓方默感到驚喜的,其實是徐州的人口。
此時的徐州治下,共計有著279萬人。
隨著太平道占領徐州,期間陸續消滅共計三萬人的軍隊士兵。
所以最終方默在徐州,掠奪了大概150萬左右的人口。
這些人口,被直接送到揚州,大部分普通人,直接被強行打散加入到此時揚州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之中,成為一座座新村莊的人民。
那些徐州的士族,則是被圈養到揚州各地。
之所以如此,其實是因為徐州自古以來,就是一望無際的平原。
這樣的地方,基本上沒有什麽戰略縱深,想要阻擋敵人進攻,幾乎是不可能的。
沒有八、九萬人的軍隊,是阻擋不了的。
方默又不可能為了一個徐州而勞心勞力。
幹脆就將徐州整個搬空。
好在,150萬人雖然多,但是因為方默本身有著修建城市的習慣,所以這150萬人倒是很快就被消化了。
徐州空了!
在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別說袁術了,袁紹和曹操都坐不住了。
在東漢這個時間點上,北方的開發程度,是遠超南方的。
所以南方大多數都是未開化的野人之地。
而北方則是已經被開發400多年的土地。
而且此時的東漢時期,整個東亞都是熱帶氣候。
甚至此時此刻的雲貴地區裏,還能見到大象、斑馬和河馬來著。
隻不過後來隨著氣候變化,北方逐漸變得寒冷,南方逐漸變得溫暖潮濕,大部分北人南遷,再加上1800年的南部開發,這才有了後世南方的繁榮。
徐州地處沿海,北接青州,西接豫州,西北兗州,南接揚州。
雖然麵積不大,但卻都是平原。
有著十分肥沃的沃土。
但是徐州因為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導致幾乎無險可守,這樣的地方,一旦遭到入侵,基本上就隻能淪為白地。
這也是後來“歲大饑,人相食”的原因。
所以方默為了防止出現尾大不掉的情況,直接讓人強行將徐州百姓南遷。
一開始,百姓裏是有反抗的。
但是當徐州的百姓到達他們想象中的蠻荒之地揚州時,卻被迅速吸收了。
沒辦法。
20倍空間拓展符,意味著一座可以容納4萬人的縣城,可以容納80萬。
150萬的徐州百姓,也就滿打滿算兩座縣城而已。
別說已經在南方開發出大量土地的現在了。
就算是在當初太平道剛剛到達揚州的時候,容納這150萬人口,也是一件十分簡單的事情。
不過唯一讓方默感到遺憾的是,也許是因實在不願意南遷,所以徐州剩下的275萬人口裏,方默也就接收了150萬人。
另外的125萬人口,不是跑到隔壁的兗州,就是北上青州、冀州。
然而等待這些跑過去的徐州士族的,可並不是什麽美好的明天。
曹操這些年一直在窮兵黷武。
兗州窮得蕩氣回腸。
連曹操的士兵都吃不飽,還指望養活這些徐州百姓?
冀州雖然富庶,但這些富庶和徐州逃過去的人無關。
青州?
青州倒是不太窮。
但是青州的地理環境就意味著,前往青州的徐州人,恐怕到時候能活著的,十不存一。
畢竟現在是東漢末年,對於大山的開發,顯然是十分緩慢的。
一路上就連吃喝都成問題。
而且他們不是被動遷,而是逃難。
顯而易見,這些人最終能夠到達目的地,並且還能活下去的,幾乎是不可能有了。
反倒是被迫南遷的150萬徐州人,雖然精神狀態不太好,雖然一路上談不上舒服,但卻十分詭異的沒有死人!
這可是在東漢末年,百公裏耗費兩個饅頭的年代!
可卻愣是沒有死人!
這不可謂不是奇跡!
實際上,這150萬人早就已經做好了一路上吃不飽,穿不暖,甚至慘死路邊的準備了。
結果……
結果大晴天會有烏雲遮蔽太陽。
下雨天會有專門的管理氣象的專人將烏雲驅散。
天氣寒冷,會有源源不斷的蜂窩煤送到聚集地,然後進行統一調度。
餓了,有裹著油花的大餅。
渴了,有著燒開了的熱水。
老人、婦孺有著統一的大型驢車接送,一輛驢車竟然可以容納100人!
浩浩蕩蕩,拖家帶口的,除去每天有著七個時辰的時間在趕路,一個時辰的時間在休息之外,愣是如同旅遊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