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完的士子,就在旁邊等著,要等所有的士子檢查完之後,再在縣令、縣丞、教諭等官員的帶領下給孔聖人上香,三拜之後,在由官員宣讀考場規矩,之後才宣布開考。
林開雲領了自己的考牌找到對應的號房,落座後發現還好自己比較小,要是是林老大來估計得彎著腰,號房裏麵隻有一個大概1.2米左右的桌子,一個凳子,其餘什麽東西都沒有。林開雲仔細看了下屋頂,還好看樣子不會漏雨,再試了試桌椅,不錯,不會斷裂。
林開雲把東西放下,先擦了擦桌案和椅子,再將周圍的牆壁擦幹淨,用雄黃粉灑在周圍,雖然冬天蛇都在冬眠,動物好多也不會到處爬行,萬一跑出來一個蜘蛛,不小心弄髒了試卷,那可糟心了,還是小心為上。
收拾好後,林開雲將破布放在牆角,坐了下來,就看著對麵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在朝著自己做眼色。
一看那個樣子就是沒經驗的,還好有自家四叔,林開雲指了指衣服,那少年呆了片刻後,將自己衣服撕了一片下來直接當抹布用。
林開雲看著少年的樣子,搖頭失笑。看著天開始亮了起來。忙將自己東西一樣一樣擺弄好。
縣試通常考五場,一日一場,不過第一場稱為“頭場”或者“正場,通過的考生便無需參加此後的四場考試,當然,這第一樣能通過的人少之又少。
林開雲將東西收拾好後,便開始閉目養神。
不久後,隨著衙役的銅鑼聲響起,林開雲睜開眼睛,看著考卷分發下來,衙役也舉著牌子走過,看著上麵的經義題“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和“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2道經義題都出自四書,沒有選取五經,再看看考卷上的帖經、墨義,果然,這2部分五經占了8成。
林開雲將先將經義題目抄寫在試卷上,然後將經義、墨義考題放在考籃內,在將帖經試卷拿過來準備作答,本朝剛開始都是講考題全部由考官寫在考題上,發放給考生,在承平二十二年爆發科舉舞弊,之後帖經、墨義由考官填寫,經義題則由出題官在眾考官監督下,在考試當日翻書為準。
也就是說這次考試的經帖經、墨義考題是之前就由縣令出好題,其他考官抄寫在考卷上,而經義題則是今日開考,縣令隨便翻什麽書,翻到哪頁就哪頁,指到哪裏就哪裏。
帖經就是所謂的填空題和默寫題,根據考題上的問題回答出對應的上下文就行,記憶力好點的就可以答出來。這對林開雲而言就像是作弊一樣,有過目不忘的外掛,這題想錯也不容易。隻要自己把答題的字跡寫清楚,卷麵整潔,不要犯基本錯誤就行。
林開雲把手放在嘴邊哈了哈氣,在一起摩擦了一會,等手熱乎起來之後,將竹筒裏的墨倒在硯台裏,用墨條輕輕的混合一下,才開始用筆作答。等他做完試卷,檢查幾遍,放置在考桌上一一晾幹後,才小心地收起來。
第二題墨義,就相當於問答題,就是看著考題,對答考題的含義,有的考題要求對答下一句,有的要求對答注疏,這也是對記憶的要求,這對林開雲來講,也很簡單。
在林開雲忙著答題時,就感覺有人站在了自己前麵,林開雲知道是本縣的縣令,在進考場前,林四叔就給林開雲講過本縣縣令的生平,在考場的行為等等,當然學院的2位夫子也講過。林開雲雖然大膽,但是也不能直接抬頭去看縣令大人的樣子,隻得繼續作答。
剛才排隊的時候,他就看到了林開雲,沒辦法實在太矮了,十二、三歲的考生不難見,這10歲以下的可不容易,是本場最小的考生了,看了看名諱年齡,果然9歲的孩童,居然敢進場了,再看看作答情況,無一絲錯誤。
林開雲做完墨義,肚子就餓了起來,抬頭看看時辰,差不多午時了,將考卷收起來,忙拿起幹糧吃了起來。
一邊吃著幹糧,一邊將用棉衣裹起來的竹筒拿起來喝水,果然,不管怎麽做,水還是冷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就這冷開水吃著冷饅頭鹹菜,就看到對麵的少年鼓著眼睛盯著自己。
林開雲看著他的樣子,心裏默默道真像隻青蛙,尤其穿著嫩綠色衣服的樣子更像。
吃完午飯,林開雲站起來拍打身上的關節,實在太冷了,手在動還好一點,腳才是完全沒有了知覺。
將經義的考卷拿出來,第一題出自《大學》“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意思是君子首先要考慮的是德行。有了德行就有了民眾,有了民眾就有了國土,有了國土就有了財富,有了財富就有了國用。德行是本,財富是末。
林開雲想著這句話的意思,想著之前楊夫子講過縣令李大人本是舉人出身,按理是當不了縣令的,不過是之前作為貴州一縣縣令的師爺,在苗族反叛縣令逃走,作為師爺以一己之力遊說當地鄉紳,阻織本地衙役、百姓硬是保住了縣城,等到了救援。立功後調往本縣做縣令,如今也有五十了。還想到了明高祖,這可不是歌功頌德,實在是沒辦法。現成的例子就在這裏。
林開雲想了想如何組織語言,便開始下筆。慢慢開始寫,寫到最後,思路如泉水一般源源不斷。寫到最後,林開雲思路大開,堯舜禹到明高祖都寫上,看著完成的第一題,在看看時間,趁著思維活躍,忙把第二題拿出來。
第二題“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意思是學習別人的優點來提高自己的善良品德,就是幫助別人行善。有道德的人最優秀的特征就是幫助天下的人行善。
李大人這2題可謂承上啟下,書翻不錯,林開雲想了想後直接開始作答。
。。。。。
林開雲領了自己的考牌找到對應的號房,落座後發現還好自己比較小,要是是林老大來估計得彎著腰,號房裏麵隻有一個大概1.2米左右的桌子,一個凳子,其餘什麽東西都沒有。林開雲仔細看了下屋頂,還好看樣子不會漏雨,再試了試桌椅,不錯,不會斷裂。
林開雲把東西放下,先擦了擦桌案和椅子,再將周圍的牆壁擦幹淨,用雄黃粉灑在周圍,雖然冬天蛇都在冬眠,動物好多也不會到處爬行,萬一跑出來一個蜘蛛,不小心弄髒了試卷,那可糟心了,還是小心為上。
收拾好後,林開雲將破布放在牆角,坐了下來,就看著對麵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在朝著自己做眼色。
一看那個樣子就是沒經驗的,還好有自家四叔,林開雲指了指衣服,那少年呆了片刻後,將自己衣服撕了一片下來直接當抹布用。
林開雲看著少年的樣子,搖頭失笑。看著天開始亮了起來。忙將自己東西一樣一樣擺弄好。
縣試通常考五場,一日一場,不過第一場稱為“頭場”或者“正場,通過的考生便無需參加此後的四場考試,當然,這第一樣能通過的人少之又少。
林開雲將東西收拾好後,便開始閉目養神。
不久後,隨著衙役的銅鑼聲響起,林開雲睜開眼睛,看著考卷分發下來,衙役也舉著牌子走過,看著上麵的經義題“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和“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2道經義題都出自四書,沒有選取五經,再看看考卷上的帖經、墨義,果然,這2部分五經占了8成。
林開雲將先將經義題目抄寫在試卷上,然後將經義、墨義考題放在考籃內,在將帖經試卷拿過來準備作答,本朝剛開始都是講考題全部由考官寫在考題上,發放給考生,在承平二十二年爆發科舉舞弊,之後帖經、墨義由考官填寫,經義題則由出題官在眾考官監督下,在考試當日翻書為準。
也就是說這次考試的經帖經、墨義考題是之前就由縣令出好題,其他考官抄寫在考卷上,而經義題則是今日開考,縣令隨便翻什麽書,翻到哪頁就哪頁,指到哪裏就哪裏。
帖經就是所謂的填空題和默寫題,根據考題上的問題回答出對應的上下文就行,記憶力好點的就可以答出來。這對林開雲而言就像是作弊一樣,有過目不忘的外掛,這題想錯也不容易。隻要自己把答題的字跡寫清楚,卷麵整潔,不要犯基本錯誤就行。
林開雲把手放在嘴邊哈了哈氣,在一起摩擦了一會,等手熱乎起來之後,將竹筒裏的墨倒在硯台裏,用墨條輕輕的混合一下,才開始用筆作答。等他做完試卷,檢查幾遍,放置在考桌上一一晾幹後,才小心地收起來。
第二題墨義,就相當於問答題,就是看著考題,對答考題的含義,有的考題要求對答下一句,有的要求對答注疏,這也是對記憶的要求,這對林開雲來講,也很簡單。
在林開雲忙著答題時,就感覺有人站在了自己前麵,林開雲知道是本縣的縣令,在進考場前,林四叔就給林開雲講過本縣縣令的生平,在考場的行為等等,當然學院的2位夫子也講過。林開雲雖然大膽,但是也不能直接抬頭去看縣令大人的樣子,隻得繼續作答。
剛才排隊的時候,他就看到了林開雲,沒辦法實在太矮了,十二、三歲的考生不難見,這10歲以下的可不容易,是本場最小的考生了,看了看名諱年齡,果然9歲的孩童,居然敢進場了,再看看作答情況,無一絲錯誤。
林開雲做完墨義,肚子就餓了起來,抬頭看看時辰,差不多午時了,將考卷收起來,忙拿起幹糧吃了起來。
一邊吃著幹糧,一邊將用棉衣裹起來的竹筒拿起來喝水,果然,不管怎麽做,水還是冷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就這冷開水吃著冷饅頭鹹菜,就看到對麵的少年鼓著眼睛盯著自己。
林開雲看著他的樣子,心裏默默道真像隻青蛙,尤其穿著嫩綠色衣服的樣子更像。
吃完午飯,林開雲站起來拍打身上的關節,實在太冷了,手在動還好一點,腳才是完全沒有了知覺。
將經義的考卷拿出來,第一題出自《大學》“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意思是君子首先要考慮的是德行。有了德行就有了民眾,有了民眾就有了國土,有了國土就有了財富,有了財富就有了國用。德行是本,財富是末。
林開雲想著這句話的意思,想著之前楊夫子講過縣令李大人本是舉人出身,按理是當不了縣令的,不過是之前作為貴州一縣縣令的師爺,在苗族反叛縣令逃走,作為師爺以一己之力遊說當地鄉紳,阻織本地衙役、百姓硬是保住了縣城,等到了救援。立功後調往本縣做縣令,如今也有五十了。還想到了明高祖,這可不是歌功頌德,實在是沒辦法。現成的例子就在這裏。
林開雲想了想如何組織語言,便開始下筆。慢慢開始寫,寫到最後,思路如泉水一般源源不斷。寫到最後,林開雲思路大開,堯舜禹到明高祖都寫上,看著完成的第一題,在看看時間,趁著思維活躍,忙把第二題拿出來。
第二題“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意思是學習別人的優點來提高自己的善良品德,就是幫助別人行善。有道德的人最優秀的特征就是幫助天下的人行善。
李大人這2題可謂承上啟下,書翻不錯,林開雲想了想後直接開始作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