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糧油布匹是硬通貨
穿越荒年之情係四道溝 作者:我也曾是村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用小三子的話說,隻念一半!現在的她屬於半文盲階段。
就這水平,讓她想起了前世初學日文的痛苦經曆!往事不堪回首哇!
更讓她崩潰的是,想從頭開始自學吧,對著她爸為她買的字典,她連拚音都不認識了!
這是啥呀,這是?
ㄌ勒玻ㄆ坡ㄇ摸ㄈ佛ㄉ得ㄊ特ㄋ訥ㄌ勒
ㄍ哥ㄎ科廠喝丩基<欺t希ㄓ知ㄔ蚩ㄕ詩日卩資ㄘ雌厶思!
韓昭昭腦子裏有根弦突然斷了,莫名間有段歌詞脫口而出:“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隻看你一眼,學習就少了興趣!”
用小嶽嶽的話說:我的天哪!這是啥東東?
字母不像字母,日文不像日文,韓文不像韓文,拚音不像拚音,看著還有些麵熟,整個一四不像!
等問過牛小蓮才弄明白,這原來是古早版的漢字注音,也就是俗稱的老版波潑莫佛德特訥勒……
她就說看著麵熟呢,後世新華字典上都有,老師沒教過,她不會讀哇!!!
難怪像日文又像韓文呢,以前日韓都是咱們國家的附屬國,來進貢的時候也學習了咱們國家的文化!
韓昭昭記得,五八年以後,國家會普及《漢語拚音方案》,這老版的漢字注音太難學了,看一眼就眼花繚亂。
漢語注音表
更關鍵的是,腦袋裏已經先入為主,熟悉了漢語拚音拚讀,再學沒字注音,意識有嶺混亂,她硬塞也塞不進腦子裏去。
嘻嘻,真正的原因是她沒上學,不用參加考試,沒啥學習壓力!
連蒙帶猜,她現在讀書看報紙也沒啥大的障礙,自覺也算不上睜眼瞎,目前她的精力都放在開發空間,往家存東西上。
飯桌上,奶奶問韓昭昭:“今兒小三子咋想起來上咱家玩了?”
韓昭昭:“他今兒下午找到一個煤核窩子,喊我明天一起去撿。”
“嗯!這小孩兒心性不差,也知道護著你,你們好好玩。”
“奶,我知道!對了,三子哥還從他同學家給我要來好幾棵果樹苗,今天我給種上了。
要是能成活,咱家以後就缺不了水果吃了。”
“怪不得我覺得家裏有什麽不一樣了,原來你在院子裏栽樹苗了。
我看到了,是棗樹和葡萄吧?挺好的,院子裏種棗樹不咋遮光,寓意又好,到時候真結了棗子能吃鮮的,曬幹了還好存放。
過年的時候蒸年糕,蒸棗餑餑都用的著,我昭昭真長大了,想的很周到!”
闖關東的時候,韓趙氏年紀不小了,還記得祖籍膠東過年是要蒸棗餑餑的,每當過年,她也會蒸上一鍋棗餑餑,用來上供祖先。
韓趙氏越看越覺的自己孫女好看,自己家孩子,咋看咋覺得哪哪都比別人家孩子好!
她受兒媳婦影響,從來都舍不得打罵孩子,反而韓昭昭每做一點兒小事兒,就開啟誇誇誇的模式。
這一點,讓韓昭昭最滿意了!
沒有穿到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這是多麽多麽幸運的開局!
更何況,韓奶奶雖然認不了二三十個字,在家裏實行的卻是即使在後世也比較科學的教育方法。
表揚比打壓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韓昭昭壓下嘴角的笑,她感覺越來越融入這個溫暖的家庭了!
“昭昭,你撿柴的時候不用這麽著急,千萬別累著。你還小,累狠了不長個了。
你王爺爺跟我說了,到冬天實在不夠燒,可以低價從收購站買些爛家具木頭回家燒火,到時候咱隻出個收購價就行,花不了多少錢的。”
說到花錢,韓昭昭靈機一動,故作無意的給她奶透露一點兒“小道消息”。
“奶,我聽關爺爺他們聊天,說是政府還得實行新政策。
說是咱們國家這幾年生的孩子可多了,地還是那些地,東西還是那些東西,以後怕是啥啥都得限量,弄不好還得靠發行票券,好多養活些人口……”
她小嘴叨叨叨的,有的沒的叨咕了一大堆,說者有意,聽者也有意。
“聽說有的地方鹽,布,棉花,糖啥的已經有錢都買不到,得用票,這說法鬧不好還是真的。
看來存錢不如存東西靠譜!讓我再想想……”韓趙氏憂心忡忡,她是經曆過大風大浪的。
過去的幾十年,軍閥、國民黨、日本人你方唱罷我登台,你來我往政權交迭,簡直一天一個政策。
鬼子來了刮地皮,國民黨政府也不做人,一會發行這幣,一會兒發行那券,弄得物價飛漲,錢毛的嚇人,老百姓都不知道咋過日子了。
經曆過這麽多,吃了好幾次悶虧之後,原本憨厚的韓趙氏卻明白了一個最淺顯的道理:存錢不如存東西!堅決不做守財奴!
錢說不定啥時候就會變成廢紙,(她誰都沒敢說,她還存著一千多萬法幣砸手裏沒花出去呢!)東西卻不會!
尤其是糧米油鹽,布匹棉花等生活物資,都是硬通貨,隻要人活著,那就離不了!
有時候錢買不來東西,東西卻能置換回來東西。
老太太恍恍惚惚好幾天,隨後的日子裏,她的做法卻是讓韓昭昭最喜聞樂見的,老太太開始偷摸往家存東西了!
飯後,洗碗刷鍋,老太太又在燈下做針線活,她們祖孫倆這幾天都沒少幹活,衣服上不知道啥時候撕了幾個三角口子。
把笸籮裏的一卷補丁比量了又比量,韓趙氏才選出了滿意的幾塊小補丁。
邊打補丁她還邊自言自語:“這布料有些澇了,都不吃針線了,看來得想辦法存些布料了。”
韓昭昭已經納完了一隻鞋墊,正要開始進攻下一隻,她奶說話了:“昭昭,你不是和小三子說好一起看小人書的嗎?
去找他玩吧!你也好長時間沒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了,今天晚上別在家幹活了。”
孫女變得能幹了,也不出去瘋跑了,韓趙氏心裏又是高興又是傷感,隻能趕孫女出去玩。
“哎!那我出去玩了,奶,您也別縫了,上了一天班怪累的。
晚上光線不好,別把眼睛累花了,還得戴老花鏡,多不方便呀!”
韓昭昭想想,自己也又能總是被動的等著小朋友們上門找她玩。
她又不是社恐,也得主動上門,也好趁機多了解一下鄰居們的情況。
拿著小人書,韓昭昭就去了小三子家住的院子。
這個院子是個二進院,麵積也不比韓昭昭家的院子大多少。
倒座房裏住著一戶姓崔的人家,家裏有六口人,除了她媳婦,還有四個孩子。
小崔以前大戶人家的下人,專管給主人拉洋車。解放後還是拉洋車,不過已經歸市政部門管了。
韓昭昭一直也沒弄清楚他是領工資還是吃提成,不過看他家的生活水平,收入應該也不多。
正房三間住了小三子一家五口。他家五口人,錢父錢母和兩個哥哥都有工作,在這一片兒,應該算是生活水平最好的家庭了。
當然了,這也就才兩三年的事,以前他家三個男孩都上學,吃的也多,可是負擔非常重的,很是過了些年窮日子。
東廂房兩間,住了一位三十來歲的棉紡廠女工齊牡丹,以前的韓昭昭不懂,這女人長的漂亮,特別招是非。
就這水平,讓她想起了前世初學日文的痛苦經曆!往事不堪回首哇!
更讓她崩潰的是,想從頭開始自學吧,對著她爸為她買的字典,她連拚音都不認識了!
這是啥呀,這是?
ㄌ勒玻ㄆ坡ㄇ摸ㄈ佛ㄉ得ㄊ特ㄋ訥ㄌ勒
ㄍ哥ㄎ科廠喝丩基<欺t希ㄓ知ㄔ蚩ㄕ詩日卩資ㄘ雌厶思!
韓昭昭腦子裏有根弦突然斷了,莫名間有段歌詞脫口而出:“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隻看你一眼,學習就少了興趣!”
用小嶽嶽的話說:我的天哪!這是啥東東?
字母不像字母,日文不像日文,韓文不像韓文,拚音不像拚音,看著還有些麵熟,整個一四不像!
等問過牛小蓮才弄明白,這原來是古早版的漢字注音,也就是俗稱的老版波潑莫佛德特訥勒……
她就說看著麵熟呢,後世新華字典上都有,老師沒教過,她不會讀哇!!!
難怪像日文又像韓文呢,以前日韓都是咱們國家的附屬國,來進貢的時候也學習了咱們國家的文化!
韓昭昭記得,五八年以後,國家會普及《漢語拚音方案》,這老版的漢字注音太難學了,看一眼就眼花繚亂。
漢語注音表
更關鍵的是,腦袋裏已經先入為主,熟悉了漢語拚音拚讀,再學沒字注音,意識有嶺混亂,她硬塞也塞不進腦子裏去。
嘻嘻,真正的原因是她沒上學,不用參加考試,沒啥學習壓力!
連蒙帶猜,她現在讀書看報紙也沒啥大的障礙,自覺也算不上睜眼瞎,目前她的精力都放在開發空間,往家存東西上。
飯桌上,奶奶問韓昭昭:“今兒小三子咋想起來上咱家玩了?”
韓昭昭:“他今兒下午找到一個煤核窩子,喊我明天一起去撿。”
“嗯!這小孩兒心性不差,也知道護著你,你們好好玩。”
“奶,我知道!對了,三子哥還從他同學家給我要來好幾棵果樹苗,今天我給種上了。
要是能成活,咱家以後就缺不了水果吃了。”
“怪不得我覺得家裏有什麽不一樣了,原來你在院子裏栽樹苗了。
我看到了,是棗樹和葡萄吧?挺好的,院子裏種棗樹不咋遮光,寓意又好,到時候真結了棗子能吃鮮的,曬幹了還好存放。
過年的時候蒸年糕,蒸棗餑餑都用的著,我昭昭真長大了,想的很周到!”
闖關東的時候,韓趙氏年紀不小了,還記得祖籍膠東過年是要蒸棗餑餑的,每當過年,她也會蒸上一鍋棗餑餑,用來上供祖先。
韓趙氏越看越覺的自己孫女好看,自己家孩子,咋看咋覺得哪哪都比別人家孩子好!
她受兒媳婦影響,從來都舍不得打罵孩子,反而韓昭昭每做一點兒小事兒,就開啟誇誇誇的模式。
這一點,讓韓昭昭最滿意了!
沒有穿到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這是多麽多麽幸運的開局!
更何況,韓奶奶雖然認不了二三十個字,在家裏實行的卻是即使在後世也比較科學的教育方法。
表揚比打壓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韓昭昭壓下嘴角的笑,她感覺越來越融入這個溫暖的家庭了!
“昭昭,你撿柴的時候不用這麽著急,千萬別累著。你還小,累狠了不長個了。
你王爺爺跟我說了,到冬天實在不夠燒,可以低價從收購站買些爛家具木頭回家燒火,到時候咱隻出個收購價就行,花不了多少錢的。”
說到花錢,韓昭昭靈機一動,故作無意的給她奶透露一點兒“小道消息”。
“奶,我聽關爺爺他們聊天,說是政府還得實行新政策。
說是咱們國家這幾年生的孩子可多了,地還是那些地,東西還是那些東西,以後怕是啥啥都得限量,弄不好還得靠發行票券,好多養活些人口……”
她小嘴叨叨叨的,有的沒的叨咕了一大堆,說者有意,聽者也有意。
“聽說有的地方鹽,布,棉花,糖啥的已經有錢都買不到,得用票,這說法鬧不好還是真的。
看來存錢不如存東西靠譜!讓我再想想……”韓趙氏憂心忡忡,她是經曆過大風大浪的。
過去的幾十年,軍閥、國民黨、日本人你方唱罷我登台,你來我往政權交迭,簡直一天一個政策。
鬼子來了刮地皮,國民黨政府也不做人,一會發行這幣,一會兒發行那券,弄得物價飛漲,錢毛的嚇人,老百姓都不知道咋過日子了。
經曆過這麽多,吃了好幾次悶虧之後,原本憨厚的韓趙氏卻明白了一個最淺顯的道理:存錢不如存東西!堅決不做守財奴!
錢說不定啥時候就會變成廢紙,(她誰都沒敢說,她還存著一千多萬法幣砸手裏沒花出去呢!)東西卻不會!
尤其是糧米油鹽,布匹棉花等生活物資,都是硬通貨,隻要人活著,那就離不了!
有時候錢買不來東西,東西卻能置換回來東西。
老太太恍恍惚惚好幾天,隨後的日子裏,她的做法卻是讓韓昭昭最喜聞樂見的,老太太開始偷摸往家存東西了!
飯後,洗碗刷鍋,老太太又在燈下做針線活,她們祖孫倆這幾天都沒少幹活,衣服上不知道啥時候撕了幾個三角口子。
把笸籮裏的一卷補丁比量了又比量,韓趙氏才選出了滿意的幾塊小補丁。
邊打補丁她還邊自言自語:“這布料有些澇了,都不吃針線了,看來得想辦法存些布料了。”
韓昭昭已經納完了一隻鞋墊,正要開始進攻下一隻,她奶說話了:“昭昭,你不是和小三子說好一起看小人書的嗎?
去找他玩吧!你也好長時間沒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了,今天晚上別在家幹活了。”
孫女變得能幹了,也不出去瘋跑了,韓趙氏心裏又是高興又是傷感,隻能趕孫女出去玩。
“哎!那我出去玩了,奶,您也別縫了,上了一天班怪累的。
晚上光線不好,別把眼睛累花了,還得戴老花鏡,多不方便呀!”
韓昭昭想想,自己也又能總是被動的等著小朋友們上門找她玩。
她又不是社恐,也得主動上門,也好趁機多了解一下鄰居們的情況。
拿著小人書,韓昭昭就去了小三子家住的院子。
這個院子是個二進院,麵積也不比韓昭昭家的院子大多少。
倒座房裏住著一戶姓崔的人家,家裏有六口人,除了她媳婦,還有四個孩子。
小崔以前大戶人家的下人,專管給主人拉洋車。解放後還是拉洋車,不過已經歸市政部門管了。
韓昭昭一直也沒弄清楚他是領工資還是吃提成,不過看他家的生活水平,收入應該也不多。
正房三間住了小三子一家五口。他家五口人,錢父錢母和兩個哥哥都有工作,在這一片兒,應該算是生活水平最好的家庭了。
當然了,這也就才兩三年的事,以前他家三個男孩都上學,吃的也多,可是負擔非常重的,很是過了些年窮日子。
東廂房兩間,住了一位三十來歲的棉紡廠女工齊牡丹,以前的韓昭昭不懂,這女人長的漂亮,特別招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