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沒有名份
穿越荒年之情係四道溝 作者:我也曾是村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家都知道,經濟落後的年代,醫生可是救死扶傷的專業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工資高,福利全,工作穩定,受人尊敬,社會地位高。
而開車的駕駛員大多出差多,見多識廣,買物資門路廣,工資高,有外快,有補貼,也算是專業性很強的職業。
當兵的軍人那就更不用說了,工資不低,吃穿部隊全包,還有軍用票券發,社會地位最高。
他們背後遇到的危險很多人看不到,普通人眼中隻會看到他們滿身的榮耀風光,所以,軍人也是最受老百姓愛戴推崇的職業。
營業員,人家工資雖然不是最高,但人家近水樓台先得月,手裏掌握著物資銷售的源頭。
在這個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他們不但可以最先買到市場上極稀少的物資,而且還能經常以內部價,殘品價買到物美價廉的生活必須品,最受老百姓羨慕。
老太太是真高興!
自打兒子媳婦出事後,她內心一直惶恐不安。
擔心自己沒辦法把小孫女安安穩穩的撫養長大;擔心自己見識少,沒能力把小孫女培養成人!
兒子媳婦都是令人尊敬的人,從事的職業在別人眼中也是高尚的。
他們在的時候,孫女的前途有他們操心,自己一個老太太隻管伺候好家裏的吃和穿就行。
可他們不在了,老太太心裏壓力太大了!
來京城才幾年時間,她在京城不認識啥有本事的人,她很擔心即使把孫女平安養大,仍舊會耽誤了孩子的前程。
讓漂亮聰慧的小孫女長大後淪為一個像她一樣的普通家庭婦女,一輩子隻圍繞著男人孩子和鍋台而活,永遠走不出小家庭的大門。
雙手朝上從別人手裏拿錢的日子,她過了大半輩子。沒有自尊,看人眼色,說句話都小心翼翼,她不想讓昭昭那樣委屈的過一輩子。
她的昭昭,是兒子媳婦手心裏的寶,是她老太太的命!
她就該活的像花兒一樣鮮亮,像小太陽一樣溫暖。彎腰低頭,唯唯諾諾,她的昭昭不應該成為那樣沒出息的人!
老太太心裏熱乎啦的發燙,激動的追問孫女:“昭昭,你都學人家醫術了,不拜師可不成。
你還小,不懂這裏麵的門道。
在舊社會,不管幹啥,都是講師承的。咱不正式拜師,人家能誠心教你嗎?”
韓昭昭沒想到她奶對這些個老禮兒這麽執著,隻能實話實說,“奶,教我醫術的老爺子說了,他發過誓,不能收徒!
人家年紀大了,也沒精力手把手的帶我,這不,看我和他投緣,老爺子送了我不少醫書,讓我自個學習。
有不懂的地方,老爺子也會抽空指點我,但是收徒弟,他老人家說啥也不應。
老爺子說了,他們家祖傳的醫術,他自個都沒學全,他精通的不是醫術,是藥學。
也隻能從藥學方麵指點我,是不能收我入門的!”
老太太不理解:“不管教啥,那還是教你本事了,咱們拜師不是應該的嗎?
啥藥學,醫術不都是當大夫該學的本事嗎?
這誰家老爺子,咋脾氣這麽怪呢?老話說了,一個徒弟半個兒!
正式收了你,不白撿一個孩子嗎?以後咱們兩家能當親戚走動,過年過節咱給他送年節禮,老了還能給他養老送終,多好的事!”
老太太認死理,不行拜師禮,沒有師徒名份,她心裏不踏實。
韓昭昭卻不能理解:“這麽麻煩嗎?我知道了,老爺子不收我當徒弟,可能就是這個原因!
您不知道,他老人家喜歡素淨,最怕麻煩了!”
老太太卻半點沒把韓昭昭的話往心裏去,她有自己的想法。
“哎喲,你說,人家不會是嫌你是個小丫頭吧?”
猛地一拍大腿,老太太像是想通了關鍵問題,“肯定是這樣!丫頭不能給人家養老送終,憑這一條,人家就不可能收你!”
老太太很失望,神情立刻變得很沮喪。“報紙上都說婦女能頂半邊天了,咋還有人總是老思想呢?”
韓昭昭看到她奶這樣,也調皮不起來了,感覺很是心酸。
她知道,在她奶心裏,隻要是她的事,就沒小事,她的一切比天大!
不想老太太多想,趕緊插科打諢,“奶,人家白爺爺不是這樣想的,您別想差了。
白爺爺對我可好了,我去請教問題,每次他都認真教我的。
人家不在乎名份,老人家對我挺好,我心裏有數。
奶,您要是心裏不踏實,過年過節,咱也給人備份禮,平日裏,我也多孝敬孝敬他。
隻要咱心裏感恩,禮盡到了,我覺得也和正式拜師沒啥區別,沒必要非得搞那些形式上的事兒!
現在各大藥房都公私合營了,新收的人都叫臨時工學徒工,不興私下拜師父收徒弟那一套了。
時代不同了,有些人批評說那是變相的剝削行為!你不知道,政府不提倡這個,往後風聲越來越緊,咱也得跟緊大形勢,與時俱進。”
老太太被說迷糊了,呐呐道:“咋拜個師父還能扯到剝削上去了?千百年了,也沒聽過這個說法,現在有些事,我是真看不懂!
行吧,由著你吧!不過做人咱得有良心,沒行拜師禮,私下裏咱也得認這層師徒關係。
下次你再去人家裏,別空著手,倉房大缸裏還有醃好的野豬肉呢,你給拿上一塊。
別的值錢的東西,咱家也拿不出來,拿點吃用的,多少也是咱家的心意……”
老太太嘴巴不停,絮絮叨叨地向孫女講述著各種為人處世之道。
從親戚間的走動到朋友間的交往,再到與陌生人相處時需要注意的事項等等,事無巨細一一提點。
而韓昭昭則倚偎著奶奶的胳膊,靜靜地聆聽著祖母的教誨,不時地點頭表示明白。
臉上沒有半點不耐煩,畢竟這些都是老一輩人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多聽聽沒壞處,可以讓她少走很多彎路。
“你姥爺前段時間來信,說是生了場大病,我托人給他寫了封回信,怕他知道你爸媽的事,接受不了,再要了他的命,就沒敢告訴他。
這麽長時間了,也沒接到那邊的回信,也不知道他的病好沒好利索?
你舅舅也是,人太老實,當不了他老婆的家,啥事也頂不起來。
昭昭,我尋思著,等你媽的撫恤金發下來,給你姥爺寄兩百去。
老爺子也不容易,為兒女操勞一輩子,落下一身病,對你媽也如珠如寶的寵著,你媽結婚,還給陪送了這座院子和很多嫁妝。
你媽年輕輕的就走了,以後也盡不了孝,昭昭,你長大了,也得替你媽給你姥爺盡孝。”
而開車的駕駛員大多出差多,見多識廣,買物資門路廣,工資高,有外快,有補貼,也算是專業性很強的職業。
當兵的軍人那就更不用說了,工資不低,吃穿部隊全包,還有軍用票券發,社會地位最高。
他們背後遇到的危險很多人看不到,普通人眼中隻會看到他們滿身的榮耀風光,所以,軍人也是最受老百姓愛戴推崇的職業。
營業員,人家工資雖然不是最高,但人家近水樓台先得月,手裏掌握著物資銷售的源頭。
在這個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他們不但可以最先買到市場上極稀少的物資,而且還能經常以內部價,殘品價買到物美價廉的生活必須品,最受老百姓羨慕。
老太太是真高興!
自打兒子媳婦出事後,她內心一直惶恐不安。
擔心自己沒辦法把小孫女安安穩穩的撫養長大;擔心自己見識少,沒能力把小孫女培養成人!
兒子媳婦都是令人尊敬的人,從事的職業在別人眼中也是高尚的。
他們在的時候,孫女的前途有他們操心,自己一個老太太隻管伺候好家裏的吃和穿就行。
可他們不在了,老太太心裏壓力太大了!
來京城才幾年時間,她在京城不認識啥有本事的人,她很擔心即使把孫女平安養大,仍舊會耽誤了孩子的前程。
讓漂亮聰慧的小孫女長大後淪為一個像她一樣的普通家庭婦女,一輩子隻圍繞著男人孩子和鍋台而活,永遠走不出小家庭的大門。
雙手朝上從別人手裏拿錢的日子,她過了大半輩子。沒有自尊,看人眼色,說句話都小心翼翼,她不想讓昭昭那樣委屈的過一輩子。
她的昭昭,是兒子媳婦手心裏的寶,是她老太太的命!
她就該活的像花兒一樣鮮亮,像小太陽一樣溫暖。彎腰低頭,唯唯諾諾,她的昭昭不應該成為那樣沒出息的人!
老太太心裏熱乎啦的發燙,激動的追問孫女:“昭昭,你都學人家醫術了,不拜師可不成。
你還小,不懂這裏麵的門道。
在舊社會,不管幹啥,都是講師承的。咱不正式拜師,人家能誠心教你嗎?”
韓昭昭沒想到她奶對這些個老禮兒這麽執著,隻能實話實說,“奶,教我醫術的老爺子說了,他發過誓,不能收徒!
人家年紀大了,也沒精力手把手的帶我,這不,看我和他投緣,老爺子送了我不少醫書,讓我自個學習。
有不懂的地方,老爺子也會抽空指點我,但是收徒弟,他老人家說啥也不應。
老爺子說了,他們家祖傳的醫術,他自個都沒學全,他精通的不是醫術,是藥學。
也隻能從藥學方麵指點我,是不能收我入門的!”
老太太不理解:“不管教啥,那還是教你本事了,咱們拜師不是應該的嗎?
啥藥學,醫術不都是當大夫該學的本事嗎?
這誰家老爺子,咋脾氣這麽怪呢?老話說了,一個徒弟半個兒!
正式收了你,不白撿一個孩子嗎?以後咱們兩家能當親戚走動,過年過節咱給他送年節禮,老了還能給他養老送終,多好的事!”
老太太認死理,不行拜師禮,沒有師徒名份,她心裏不踏實。
韓昭昭卻不能理解:“這麽麻煩嗎?我知道了,老爺子不收我當徒弟,可能就是這個原因!
您不知道,他老人家喜歡素淨,最怕麻煩了!”
老太太卻半點沒把韓昭昭的話往心裏去,她有自己的想法。
“哎喲,你說,人家不會是嫌你是個小丫頭吧?”
猛地一拍大腿,老太太像是想通了關鍵問題,“肯定是這樣!丫頭不能給人家養老送終,憑這一條,人家就不可能收你!”
老太太很失望,神情立刻變得很沮喪。“報紙上都說婦女能頂半邊天了,咋還有人總是老思想呢?”
韓昭昭看到她奶這樣,也調皮不起來了,感覺很是心酸。
她知道,在她奶心裏,隻要是她的事,就沒小事,她的一切比天大!
不想老太太多想,趕緊插科打諢,“奶,人家白爺爺不是這樣想的,您別想差了。
白爺爺對我可好了,我去請教問題,每次他都認真教我的。
人家不在乎名份,老人家對我挺好,我心裏有數。
奶,您要是心裏不踏實,過年過節,咱也給人備份禮,平日裏,我也多孝敬孝敬他。
隻要咱心裏感恩,禮盡到了,我覺得也和正式拜師沒啥區別,沒必要非得搞那些形式上的事兒!
現在各大藥房都公私合營了,新收的人都叫臨時工學徒工,不興私下拜師父收徒弟那一套了。
時代不同了,有些人批評說那是變相的剝削行為!你不知道,政府不提倡這個,往後風聲越來越緊,咱也得跟緊大形勢,與時俱進。”
老太太被說迷糊了,呐呐道:“咋拜個師父還能扯到剝削上去了?千百年了,也沒聽過這個說法,現在有些事,我是真看不懂!
行吧,由著你吧!不過做人咱得有良心,沒行拜師禮,私下裏咱也得認這層師徒關係。
下次你再去人家裏,別空著手,倉房大缸裏還有醃好的野豬肉呢,你給拿上一塊。
別的值錢的東西,咱家也拿不出來,拿點吃用的,多少也是咱家的心意……”
老太太嘴巴不停,絮絮叨叨地向孫女講述著各種為人處世之道。
從親戚間的走動到朋友間的交往,再到與陌生人相處時需要注意的事項等等,事無巨細一一提點。
而韓昭昭則倚偎著奶奶的胳膊,靜靜地聆聽著祖母的教誨,不時地點頭表示明白。
臉上沒有半點不耐煩,畢竟這些都是老一輩人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多聽聽沒壞處,可以讓她少走很多彎路。
“你姥爺前段時間來信,說是生了場大病,我托人給他寫了封回信,怕他知道你爸媽的事,接受不了,再要了他的命,就沒敢告訴他。
這麽長時間了,也沒接到那邊的回信,也不知道他的病好沒好利索?
你舅舅也是,人太老實,當不了他老婆的家,啥事也頂不起來。
昭昭,我尋思著,等你媽的撫恤金發下來,給你姥爺寄兩百去。
老爺子也不容易,為兒女操勞一輩子,落下一身病,對你媽也如珠如寶的寵著,你媽結婚,還給陪送了這座院子和很多嫁妝。
你媽年輕輕的就走了,以後也盡不了孝,昭昭,你長大了,也得替你媽給你姥爺盡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