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漏粉條
穿越荒年之情係四道溝 作者:我也曾是村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為有些“破爛兒”可以回收再利用,作為原料深加工支持工農業生產,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國家的原料短缺的困難。
廢品收購站做為供銷係統下屬單位,還是很受重視的,全國各地每個縣城都有附設廢品收購站。
離過年隻剩不到十天的時間,韓昭昭也越來越忙。
而小三子自覺和她購物的目標不一樣,失散一次後,再也不願和她搭夥逛年集了。不過供銷社有緊俏商品供應,他還是會來通知韓昭昭一聲的。
而韓昭昭除了空閑時間偶爾去各大年集轉轉,找機會收集空間裏緊缺的植物種子和其他東西,她還偷偷買了一窩沒劁過的小豬仔。
上次她準備買了烤乳豬的那窩小豬被別人買走了,她隻買回來一公一母兩隻羊羔子。
京城人喜歡吃羊肉,年集上雞才一塊錢一斤,羊肉帶骨頭賣到了一塊八一斤,比雞貴接近一倍。
比豬肉貴一倍多,就這去晚了還搶不著。冬天羊肉最搶手,愛吃火鍋的人可不老少。
空間地方大,養群羊占地方也不多。兩隻羊她養大先不殺,留著當種羊。
老話講,貓三狗四,豬五羊六,牛七馬八,等這兩隻羊長大了,一年就能生兩胎,一胎少則兩三隻,多則四五隻,兩年後,就能繁殖一大群,她就可以實現羊肉火鍋自由了!
現在她空間裏除了雞鴨鵝外,還有豬羊麅子,要不是小牛犢要價三百塊,超出她的預算太多,她肯定也咬咬牙買下送進空間了。
前世今生,她還沒養過大牲口呢,真想試試!
想到這兒,她恨恨地咬牙,她嚴重懷疑,賣牲口的老大爺針對她,向她漫天要價,故意不把小牛犢賣給她!
除了大肆搜刮物資,其餘的時間,韓昭昭開始在家裏忙著做吃的,打掃衛生,拆被子洗衣服,洗洗涮涮。
她家廚房的火基本每天都不滅,韓昭昭翻出她奶的麵起子,開始和麵發麵,上午一鍋下午一鍋,每天炮打不動蒸兩大鍋老麵饅頭。
純白麵的、全麥的、雜糧的、糖三角、各種餡料的菜包子,用自己種出的麥子磨麵做麵食,各種幹糧空間裏存了七八箱。
蒸夠了白麵的,她又開始蒸窩頭,玉米麵加豆麵的,地瓜麵的,高粱麵的,各種糧食摻合在一起雜和麵的,又蒸了六鍋不加幹菜的純糧食窩窩頭。
空間糧食種類多,要不是她沒搞到煎餅鏊子,她連山東大煎餅都想給攤出一大箱來。
她裝幹糧的塑料箱比較大,一個能裝成人拳頭大的饅頭一百五十來個。
窩頭做的跟饅頭差不多大,一般人一頓飯兩個就能吃飽肚子。
但現在韓昭昭和她奶不屬於一般人,祖孫倆吃了一個冬季的空間水,體質提升的同時,飯量也比普通人更大。
就她蒸的饅頭和窩頭,她奶一頓飯能吃三個,而她能吃五個,另外還要喝點兒稀的溜溜縫,才能吃到九成飽!
韓昭昭現在就是一典型的飯筒!
怕嚇著她奶,晚飯的時候,她一般和她奶吃一樣多,然後半夜進空間再加一餐宵夜。
這段時間空間裏正值收獲活多的時候,她沒空蒸幹糧,都是用電飯鍋煮點米飯米粥來解決。
也就是收完莊稼了,她才抽空壓了一批鮮麵條備著。
老太太看著孫女一個人整天忙忙叨叨的,小臉兒都有些瘦了,可心疼了!
可她也沒辦法,越是臨近過年,她們收購站越是忙碌。
老百姓都開始大掃除,平時家裏舍不得丟的東西塞的哪哪都是,臨過年了覺得礙事,也舍得倒騰倒騰收拾出來賣廢品。
“哎!這幾天,光頭發辮子都收進來兩大籮筐,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剪短發了!”
老太太歎了口氣,對把家裏的活都丟給孫女很是愧疚,
“昭昭,我們年前看來是放不了假了,聽老王頭說,過年後沒啥買賣,我們倆可以輪休。
你一個人在家,也別太累了,過年也就這麽回事,反正咱家沒有客人,也不用走親戚。
簡單蒸兩鍋饅頭,年三十包頓帶肉的餃子,這年也就過了。”
韓昭昭:“您別管了!我心裏有數!幹不過來我找外援,小三子會來幫我掃房子,小蓮姐和小芸會來幫我做被子。
別的咱不幹,新年新氣象,家裏我肯定會弄得利利整整,幹幹淨淨的。”
老太太囑咐她:“別忘了給你姥爺、你姑家寄年禮。
今兒個我收到你大姑的信了,說是給寄了點大黃米麵和蘑菇幹。
你注意著點,接到郵遞單,別忘了去郵局去取包裹!”
在亮如白晝的燈光下,廚房裏熱火朝天,霧氣騰騰,韓昭昭祖孫倆正在漏粉條。
地上大缸小缸,大盆子小盆子擺了一當地。
裏麵都裝了清水,是用來過涼粉條的。灶底下塞了好幾個硬樹根,火不緊不慢的燒著。
大鍋裏的水將開不開,始終維持在八九十度的溫度。
下午韓昭昭就已經先打好芡,把粉子都和好了。
現在已經粉團子已經非常細膩勻乎,顫巍巍的沒有半點兒麵疙瘩。
老太太又把粉團子揣了一遍,這時的濕粉團更加柔潤粘稠。
“韓奶奶,昭昭,我們來幫忙了!”到了約好的時間,小三子、牛家兄妹三個也來了。
“小軍哥咋沒來呢?”韓昭昭問。
牛小民幾個在韓昭昭準備好的臉盆裏洗手,“我大哥今天晚上有事,來不了啦!
咱們幾個人夠用嗎?”
“夠用,這活簡單的很!”老太太看著這幫孩子笑,都是好孩子,指使他們啥活,也都熱心幫忙。
人夠用了,漏粉工作正式開始。
老太太用新葫蘆瓢鑽眼做的漏瓢,從盆裏挖了塊濕粉團,兩手倒騰著扔進漏瓢內,手腕一抖,濕粉如水般從漏瓢的眼裏,流下來。
截斷粗頭,手腕使個巧勁一甩,濕粉就流進了鍋裏,見熱水就開始成形。
韓昭昭管第二步,用手臂長的細木棍把成形的粉條撈進鍋邊的水缸過涼。
牛小蓮管第三步,把缸裏的粉條撈到第二口涼水缸裏再過遍水,降溫整理到細木棍上。
接下來就該小三子、牛小民和牛小芸了,他們仨管著往院子裏準備好的架子上晾。
“韓奶奶,今晚上外邊真冷,粉條子晾上不大會兒,就已經凍的梆梆的了。”
老太太一隻手端瓢,一隻手小幅度的拍打震動,“粉條就是要立即凍上才行,這樣一凍一化,幹的又勻乎又快,關鍵是還不粘粘成一塊,做出來的粉條也更勁道好吃。
要不,咋冬天上凍粉條作坊才開,不上凍沒法做粉條呢!”
廢品收購站做為供銷係統下屬單位,還是很受重視的,全國各地每個縣城都有附設廢品收購站。
離過年隻剩不到十天的時間,韓昭昭也越來越忙。
而小三子自覺和她購物的目標不一樣,失散一次後,再也不願和她搭夥逛年集了。不過供銷社有緊俏商品供應,他還是會來通知韓昭昭一聲的。
而韓昭昭除了空閑時間偶爾去各大年集轉轉,找機會收集空間裏緊缺的植物種子和其他東西,她還偷偷買了一窩沒劁過的小豬仔。
上次她準備買了烤乳豬的那窩小豬被別人買走了,她隻買回來一公一母兩隻羊羔子。
京城人喜歡吃羊肉,年集上雞才一塊錢一斤,羊肉帶骨頭賣到了一塊八一斤,比雞貴接近一倍。
比豬肉貴一倍多,就這去晚了還搶不著。冬天羊肉最搶手,愛吃火鍋的人可不老少。
空間地方大,養群羊占地方也不多。兩隻羊她養大先不殺,留著當種羊。
老話講,貓三狗四,豬五羊六,牛七馬八,等這兩隻羊長大了,一年就能生兩胎,一胎少則兩三隻,多則四五隻,兩年後,就能繁殖一大群,她就可以實現羊肉火鍋自由了!
現在她空間裏除了雞鴨鵝外,還有豬羊麅子,要不是小牛犢要價三百塊,超出她的預算太多,她肯定也咬咬牙買下送進空間了。
前世今生,她還沒養過大牲口呢,真想試試!
想到這兒,她恨恨地咬牙,她嚴重懷疑,賣牲口的老大爺針對她,向她漫天要價,故意不把小牛犢賣給她!
除了大肆搜刮物資,其餘的時間,韓昭昭開始在家裏忙著做吃的,打掃衛生,拆被子洗衣服,洗洗涮涮。
她家廚房的火基本每天都不滅,韓昭昭翻出她奶的麵起子,開始和麵發麵,上午一鍋下午一鍋,每天炮打不動蒸兩大鍋老麵饅頭。
純白麵的、全麥的、雜糧的、糖三角、各種餡料的菜包子,用自己種出的麥子磨麵做麵食,各種幹糧空間裏存了七八箱。
蒸夠了白麵的,她又開始蒸窩頭,玉米麵加豆麵的,地瓜麵的,高粱麵的,各種糧食摻合在一起雜和麵的,又蒸了六鍋不加幹菜的純糧食窩窩頭。
空間糧食種類多,要不是她沒搞到煎餅鏊子,她連山東大煎餅都想給攤出一大箱來。
她裝幹糧的塑料箱比較大,一個能裝成人拳頭大的饅頭一百五十來個。
窩頭做的跟饅頭差不多大,一般人一頓飯兩個就能吃飽肚子。
但現在韓昭昭和她奶不屬於一般人,祖孫倆吃了一個冬季的空間水,體質提升的同時,飯量也比普通人更大。
就她蒸的饅頭和窩頭,她奶一頓飯能吃三個,而她能吃五個,另外還要喝點兒稀的溜溜縫,才能吃到九成飽!
韓昭昭現在就是一典型的飯筒!
怕嚇著她奶,晚飯的時候,她一般和她奶吃一樣多,然後半夜進空間再加一餐宵夜。
這段時間空間裏正值收獲活多的時候,她沒空蒸幹糧,都是用電飯鍋煮點米飯米粥來解決。
也就是收完莊稼了,她才抽空壓了一批鮮麵條備著。
老太太看著孫女一個人整天忙忙叨叨的,小臉兒都有些瘦了,可心疼了!
可她也沒辦法,越是臨近過年,她們收購站越是忙碌。
老百姓都開始大掃除,平時家裏舍不得丟的東西塞的哪哪都是,臨過年了覺得礙事,也舍得倒騰倒騰收拾出來賣廢品。
“哎!這幾天,光頭發辮子都收進來兩大籮筐,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剪短發了!”
老太太歎了口氣,對把家裏的活都丟給孫女很是愧疚,
“昭昭,我們年前看來是放不了假了,聽老王頭說,過年後沒啥買賣,我們倆可以輪休。
你一個人在家,也別太累了,過年也就這麽回事,反正咱家沒有客人,也不用走親戚。
簡單蒸兩鍋饅頭,年三十包頓帶肉的餃子,這年也就過了。”
韓昭昭:“您別管了!我心裏有數!幹不過來我找外援,小三子會來幫我掃房子,小蓮姐和小芸會來幫我做被子。
別的咱不幹,新年新氣象,家裏我肯定會弄得利利整整,幹幹淨淨的。”
老太太囑咐她:“別忘了給你姥爺、你姑家寄年禮。
今兒個我收到你大姑的信了,說是給寄了點大黃米麵和蘑菇幹。
你注意著點,接到郵遞單,別忘了去郵局去取包裹!”
在亮如白晝的燈光下,廚房裏熱火朝天,霧氣騰騰,韓昭昭祖孫倆正在漏粉條。
地上大缸小缸,大盆子小盆子擺了一當地。
裏麵都裝了清水,是用來過涼粉條的。灶底下塞了好幾個硬樹根,火不緊不慢的燒著。
大鍋裏的水將開不開,始終維持在八九十度的溫度。
下午韓昭昭就已經先打好芡,把粉子都和好了。
現在已經粉團子已經非常細膩勻乎,顫巍巍的沒有半點兒麵疙瘩。
老太太又把粉團子揣了一遍,這時的濕粉團更加柔潤粘稠。
“韓奶奶,昭昭,我們來幫忙了!”到了約好的時間,小三子、牛家兄妹三個也來了。
“小軍哥咋沒來呢?”韓昭昭問。
牛小民幾個在韓昭昭準備好的臉盆裏洗手,“我大哥今天晚上有事,來不了啦!
咱們幾個人夠用嗎?”
“夠用,這活簡單的很!”老太太看著這幫孩子笑,都是好孩子,指使他們啥活,也都熱心幫忙。
人夠用了,漏粉工作正式開始。
老太太用新葫蘆瓢鑽眼做的漏瓢,從盆裏挖了塊濕粉團,兩手倒騰著扔進漏瓢內,手腕一抖,濕粉如水般從漏瓢的眼裏,流下來。
截斷粗頭,手腕使個巧勁一甩,濕粉就流進了鍋裏,見熱水就開始成形。
韓昭昭管第二步,用手臂長的細木棍把成形的粉條撈進鍋邊的水缸過涼。
牛小蓮管第三步,把缸裏的粉條撈到第二口涼水缸裏再過遍水,降溫整理到細木棍上。
接下來就該小三子、牛小民和牛小芸了,他們仨管著往院子裏準備好的架子上晾。
“韓奶奶,今晚上外邊真冷,粉條子晾上不大會兒,就已經凍的梆梆的了。”
老太太一隻手端瓢,一隻手小幅度的拍打震動,“粉條就是要立即凍上才行,這樣一凍一化,幹的又勻乎又快,關鍵是還不粘粘成一塊,做出來的粉條也更勁道好吃。
要不,咋冬天上凍粉條作坊才開,不上凍沒法做粉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