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沒有年味的新年
穿越荒年之情係四道溝 作者:我也曾是村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忙活了一年,今年過年最沒年味!你聽聽,今年街上放鞭炮的都少。
咱們家守孝沒有貼對聯,別人家很多也都沒貼對聯,今天出去一看,還真冷清!
現在又喊著破除封建迷信,也不讓修貢貢奉祖先牌位,等半夜大家都睡了,外麵沒人,找個僻靜地兒,把我偷偷折的元寶火紙你去給你爸媽燒了。”
韓昭昭嗑著瓜子,和老太太聊天,“嗯,我記得這事呢!明天早上我就睡晚點再起,初一咱家就別去食堂吃了,反正也沒啥好吃的。
奶,您想想,全國大躍進,大煉鋼,鞭炮廠都關了不少,沒賣的,買的當然也少。
更何況,咱們京城,全國各地抽調技術骨幹進京幹工程,大家過年都沒停工,全在工地吃的年夜飯。
就咱們京城市民,還能守家待地安穩過年,不比那些遠離家鄉,來支援的外省技術骨幹強?
現在就這情況,誰家還講究啥年味不年味呀?再說,就大食堂這夥食,能想辦法供大家吃上魚肉和包子就很不錯了,也算有過年的樣子了。
啥也沒有趕工重要!不是說,一定要在國慶節前全部完工投入使用嗎?
各級領導的壓力都大著呢,這可是政治任務!完不成拿啥向國慶獻禮,全國人民都看著呢!”
相比別人家,韓家這個年過的還是熱鬧的,小三子和牛家兄妹全來陪祖孫倆聊天守歲。
用牛小芸的話說,他們就是圖韓家零嘴多。
柿餅、軟棗、核桃,都是上山背回來自己曬的。花生、瓜子,韓家糊了個烤爐,是開荒種了自己烘烤的。
比別人家要啥沒啥,一家人對坐幹瞪眼可強多了。
“沒個鐵鍋,幹啥都不方便!我們家分的花生,我爸生的就吃了。”牛小芸吃著烤花生,嗑著瓜子,對這個新年很是失望。
既便幾家分了糧食,也沒鍋做了吃,太讓人憋屈了!
“嘿嘿,我爸說,上麵正在開會討論,過完年可能大食堂就會停,到時候,咱們就可以自己開夥了。
對了,啥時候,咱們去把大豆榨了油,大食堂沒油沒鹽的刷鍋水,我真喝夠了。”
韓昭昭:“著啥急?等大食堂真解散了的。現在大煉鋼也結束了,你們說,咱們是不是能去買口鍋了?”
“我看行,已經沒人盯著別人家的鐵器,現在買口鍋應該安全了。”老太太這段時間也被憋急了。
做飯沒鍋,食材再多,也沒辦法發揮。連蒸個窩窩頭饅頭都不行,何況是炒個菜煮個熗鍋麵條了。
廚房家什不湊手,這對整天圍著鍋台轉的家庭主婦來說,簡直太讓人鬱悶了。
她們家隻剩下隻陶罐子,這個冬天光吃燉菜熬粥了。
“我看行,這大食堂,是兔子尾巴——長不了。
一旦解散,家家戶戶都急需買鐵鍋,咱這時候買,說不定正是好時機。”
牛小蓮感覺真荒唐,“好好的鐵鍋變成了溜渣疙瘩,還要再花七八塊錢去買,這都是啥事啊?”
小三子來了一句,“賣了秫秸買幹草——越搗騰越短唄!能啥事?就是個全國人民一齊作唄!”
“別瞎說!”
“說什麽呢!”
“哎喲喂,這話可不興亂說!”
在場的人齊齊被他嚇了一大跳,紛紛出言阻攔。
韓昭昭也板著小臉對小三子說:“禍從口出,這個詞你沒學過嗎?
錢小三,大過年的別沒事找事,你是看著別人掛牌子遊街眼熱咋滴?”
小三子臉色發白,也知道自己沒管住嘴,又失言了。
牛小民也勸,“三子,以後你得改改你這脾氣,說話前要三思而行。
過了年,又長了一歲,咱們都不是小孩子了,再說不懂事,沒人相信。
事情鬧大了,會連累家裏人!關爺爺說的對,為人要慎思、慎言、慎行!”
“沒關係吧?我也就在家說說,在外麵,我輕易不咋說話的。”小三子訕訕解釋。
老太太意味深長的說:“孩子,就怕習慣成自然!”
大家都沉默了。
氣氛太緊張,大過年的有些令人壓抑。
韓昭昭轉移話題,“今年你們家請沒請主席像?看,我們家請了張最大的。”
牛小芸接話茬,“我們家也請了一張,不過沒你們家請的這張大。
別說,站在門口乍一看,跟真人一模一樣的,這畫像畫的真像!”
“嗬嗬,這可是彩色印刷的,能不像嗎?……”
新年的氣氛很沉悶,不大會兒工夫,大家就提前散了!
等過了半夜十二點,外麵漸漸陷入沉寂。韓昭昭跟個幽靈似的,提著籃子拿著手電獨自出了門。
本來以為街上沒人,可一上街,她卻傻眼了。從街頭到街尾,生起一簇簇火堆。
大家誰也不說話,自覺隔開幾步距離,在地上用木棍畫個帶缺口的圓圈,默默的點燃火紙元寶。
火光照不清人臉,幾乎每個人都戴著帽子遮住臉。快速燒完,灰燼熄滅,轉頭就走。
幸虧韓昭昭是個膽大的,不然肯定會被嚇壞。明明暗暗的火光映得人臉閃閃爍爍,如在另一個世界。
嘿!有些陰森森的!
韓昭昭手腳麻利的燒完紙,把灰燼撥散,提起籃子就走。還不敢跑,怕弄出動靜。
按照競走運動員的步伐,迅捷回家插好大門。
“昭昭,沒事吧!”老太太上了床,卻睡不著,一直在等她回來。
“沒事兒,奶,別人家也去燒紙了,街上人不少呢!您放心睡吧!”
初一的早上,來拜年的孩子特別多,幾乎整個胡同的孩子們都來了。
老太太很高興,大方的給每個孩子發壓歲錢。不多,一人五分錢!另外每個孩子走的時候衣兜都被塞滿了,花生、瓜子、地瓜幹,另外今年還多了一把軟棗。
“我就說吧!來韓奶奶家拜年肯定不虧,她家園子裏種的葵花粒,每年都會留著過年給我們吃。”
“嘿嘿,今年更好!還多了軟棗,這肯定是昭昭姐姐從山上找回來的。
崔車子兩手緊緊捂著衣兜,生怕跑快了,好吃的掉出來。“我媽說了,韓奶奶喜歡孩子,自己不吃,也會留給咱們吃的。”
小慶祝也笑得閉不上嘴,“我也喜歡韓奶奶和昭昭姐,等我長大了,有好吃的也給她們吃!”
無論什麽年代,盼著過年的都是快樂的孩子們。
咱們家守孝沒有貼對聯,別人家很多也都沒貼對聯,今天出去一看,還真冷清!
現在又喊著破除封建迷信,也不讓修貢貢奉祖先牌位,等半夜大家都睡了,外麵沒人,找個僻靜地兒,把我偷偷折的元寶火紙你去給你爸媽燒了。”
韓昭昭嗑著瓜子,和老太太聊天,“嗯,我記得這事呢!明天早上我就睡晚點再起,初一咱家就別去食堂吃了,反正也沒啥好吃的。
奶,您想想,全國大躍進,大煉鋼,鞭炮廠都關了不少,沒賣的,買的當然也少。
更何況,咱們京城,全國各地抽調技術骨幹進京幹工程,大家過年都沒停工,全在工地吃的年夜飯。
就咱們京城市民,還能守家待地安穩過年,不比那些遠離家鄉,來支援的外省技術骨幹強?
現在就這情況,誰家還講究啥年味不年味呀?再說,就大食堂這夥食,能想辦法供大家吃上魚肉和包子就很不錯了,也算有過年的樣子了。
啥也沒有趕工重要!不是說,一定要在國慶節前全部完工投入使用嗎?
各級領導的壓力都大著呢,這可是政治任務!完不成拿啥向國慶獻禮,全國人民都看著呢!”
相比別人家,韓家這個年過的還是熱鬧的,小三子和牛家兄妹全來陪祖孫倆聊天守歲。
用牛小芸的話說,他們就是圖韓家零嘴多。
柿餅、軟棗、核桃,都是上山背回來自己曬的。花生、瓜子,韓家糊了個烤爐,是開荒種了自己烘烤的。
比別人家要啥沒啥,一家人對坐幹瞪眼可強多了。
“沒個鐵鍋,幹啥都不方便!我們家分的花生,我爸生的就吃了。”牛小芸吃著烤花生,嗑著瓜子,對這個新年很是失望。
既便幾家分了糧食,也沒鍋做了吃,太讓人憋屈了!
“嘿嘿,我爸說,上麵正在開會討論,過完年可能大食堂就會停,到時候,咱們就可以自己開夥了。
對了,啥時候,咱們去把大豆榨了油,大食堂沒油沒鹽的刷鍋水,我真喝夠了。”
韓昭昭:“著啥急?等大食堂真解散了的。現在大煉鋼也結束了,你們說,咱們是不是能去買口鍋了?”
“我看行,已經沒人盯著別人家的鐵器,現在買口鍋應該安全了。”老太太這段時間也被憋急了。
做飯沒鍋,食材再多,也沒辦法發揮。連蒸個窩窩頭饅頭都不行,何況是炒個菜煮個熗鍋麵條了。
廚房家什不湊手,這對整天圍著鍋台轉的家庭主婦來說,簡直太讓人鬱悶了。
她們家隻剩下隻陶罐子,這個冬天光吃燉菜熬粥了。
“我看行,這大食堂,是兔子尾巴——長不了。
一旦解散,家家戶戶都急需買鐵鍋,咱這時候買,說不定正是好時機。”
牛小蓮感覺真荒唐,“好好的鐵鍋變成了溜渣疙瘩,還要再花七八塊錢去買,這都是啥事啊?”
小三子來了一句,“賣了秫秸買幹草——越搗騰越短唄!能啥事?就是個全國人民一齊作唄!”
“別瞎說!”
“說什麽呢!”
“哎喲喂,這話可不興亂說!”
在場的人齊齊被他嚇了一大跳,紛紛出言阻攔。
韓昭昭也板著小臉對小三子說:“禍從口出,這個詞你沒學過嗎?
錢小三,大過年的別沒事找事,你是看著別人掛牌子遊街眼熱咋滴?”
小三子臉色發白,也知道自己沒管住嘴,又失言了。
牛小民也勸,“三子,以後你得改改你這脾氣,說話前要三思而行。
過了年,又長了一歲,咱們都不是小孩子了,再說不懂事,沒人相信。
事情鬧大了,會連累家裏人!關爺爺說的對,為人要慎思、慎言、慎行!”
“沒關係吧?我也就在家說說,在外麵,我輕易不咋說話的。”小三子訕訕解釋。
老太太意味深長的說:“孩子,就怕習慣成自然!”
大家都沉默了。
氣氛太緊張,大過年的有些令人壓抑。
韓昭昭轉移話題,“今年你們家請沒請主席像?看,我們家請了張最大的。”
牛小芸接話茬,“我們家也請了一張,不過沒你們家請的這張大。
別說,站在門口乍一看,跟真人一模一樣的,這畫像畫的真像!”
“嗬嗬,這可是彩色印刷的,能不像嗎?……”
新年的氣氛很沉悶,不大會兒工夫,大家就提前散了!
等過了半夜十二點,外麵漸漸陷入沉寂。韓昭昭跟個幽靈似的,提著籃子拿著手電獨自出了門。
本來以為街上沒人,可一上街,她卻傻眼了。從街頭到街尾,生起一簇簇火堆。
大家誰也不說話,自覺隔開幾步距離,在地上用木棍畫個帶缺口的圓圈,默默的點燃火紙元寶。
火光照不清人臉,幾乎每個人都戴著帽子遮住臉。快速燒完,灰燼熄滅,轉頭就走。
幸虧韓昭昭是個膽大的,不然肯定會被嚇壞。明明暗暗的火光映得人臉閃閃爍爍,如在另一個世界。
嘿!有些陰森森的!
韓昭昭手腳麻利的燒完紙,把灰燼撥散,提起籃子就走。還不敢跑,怕弄出動靜。
按照競走運動員的步伐,迅捷回家插好大門。
“昭昭,沒事吧!”老太太上了床,卻睡不著,一直在等她回來。
“沒事兒,奶,別人家也去燒紙了,街上人不少呢!您放心睡吧!”
初一的早上,來拜年的孩子特別多,幾乎整個胡同的孩子們都來了。
老太太很高興,大方的給每個孩子發壓歲錢。不多,一人五分錢!另外每個孩子走的時候衣兜都被塞滿了,花生、瓜子、地瓜幹,另外今年還多了一把軟棗。
“我就說吧!來韓奶奶家拜年肯定不虧,她家園子裏種的葵花粒,每年都會留著過年給我們吃。”
“嘿嘿,今年更好!還多了軟棗,這肯定是昭昭姐姐從山上找回來的。
崔車子兩手緊緊捂著衣兜,生怕跑快了,好吃的掉出來。“我媽說了,韓奶奶喜歡孩子,自己不吃,也會留給咱們吃的。”
小慶祝也笑得閉不上嘴,“我也喜歡韓奶奶和昭昭姐,等我長大了,有好吃的也給她們吃!”
無論什麽年代,盼著過年的都是快樂的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