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大食堂解散
穿越荒年之情係四道溝 作者:我也曾是村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表韓昭昭內心怨念不停,她和小夥伴們低調行事,分散去了好幾個供銷社,總算是分批把東西給買全了。
一切順利,短短幾天工夫,他們成功地在所有人反應過來前,把需要的鐵鍋等東西買回了家。
韓昭昭私下裏,還偷偷多買了兩口十印的大鐵鍋和兩口雙耳炒鍋。
她打算好了,自己家現在不用,備不住啥時候身邊的親人朋友們就會需要呢!
正月沒過完,大食堂終於在人們的殷殷期盼中正式解散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解散大食堂,隻限於城市,下麵的農村,按照上級指示,繼續開辦。
不過,各級政府不再調配糧食,由各農村合作社生產大隊自給自足。
農村的情況他們不了解,城裏的市民一接到消息,頓時炸了窩,各家鐵器上交的溜光幹淨。
自己家要開火,卻發現沒有鐵鍋,這下大家可傻了眼!甚至很多積極分子,連家裏的煤爐子也都上交了。
這可咋辦?有些家裏工作少的就不想大食堂解散。
可政策的事兒,能聽少數市民的嗎?根本不可能!上麵糧食早已經告急了,不解散,老百姓吃不上飯就要出事!
這時解散大食堂,讓老百姓自主想辦法,政府再發一部分糧食,社會矛盾就會分散。
不得不說,這跟老百姓孩子哭了,抱給他媽是一個意思。
人們一窩蜂地湧進供銷社,揮舞著錢票購買鐵鍋。
是的,現在買鐵鍋不但收錢,還收鐵鍋票!
京城從這一年開始,全麵進入了票證時代。
從一九五三年十一月一日,首次發行麵粉購買證,到一九五五年十月,實行糧食以人定量供應,糧食部發行“全國通用糧票”。
到後來為分配有限商品,京城發放肥皂票、火柴票、煙票、布票、棉花票、糖票、煤票…… 。
現在又開始實行發放鐵鍋票、鐵爐子票、煙筒票、鋁壺票,連生爐子用的“劈柴票”,都開始實行發放。
中國老百姓進入了漫長的“票證時代”,韓昭昭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此後的三年困難,陸續的國家還會實行豆製品票、副食品票、家具票、鍾表票、手表票、燈炮票、縫紉機票、自行車票……
各種各樣的票證,據說至一九六一年,京城憑票供應的商品多達一百多種,除了白菜蘿卜不要票,其他的就沒有不要票的。
別以為白菜蘿卜不要票,就可以放飛了買,這兩種蔬菜卻是定量限購的,你想鑽個空子,多買點兒曬成幹菜填肚子充饑,那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
別說沒門,窗戶也給你堵上!
而京城,作為首都,在憑票供應方麵更是起著帶頭作用。
普通市民,手裏的糧票就可以組成一個大家族。能細分為很多種:如:大米票、麵粉票、粗糧票、細糧票、小米票等,以及糧食供應券、高粱米券、綠豆券等。
計量單位從舊秤市製到最新的千克製都有,麵額大的在千斤、萬斤以上(單位用),麵額小的僅為一錢(市製1錢等於公製5克)。
在票證之外,還有各種購貨本。
城市居民憑購貨本可以買粉絲、花生、瓜子之類的食品。
而農民的購貨本隻能買堿麵、小蘇打、肥皂等簡單的幾種生活用品。
副食本也是購貨本的一種,拿著副食本去商店可以購買粉條、粉絲、芝麻醬等,但也都是限量供應。
因為食油、副食嚴重不足,肚子裏沒油水,正在長身體的年輕人定量的糧食根本不夠吃,餓肚子是常事。
這個年代,在穿的方麵,大家都不是很講究,也沒有條件講究。
很多人一年都不會買一件新衣服。然而,布票、化纖票、棉花票、汗衫票、背心票、布鞋票等票證的誕生,也證明了這些商品依然是緊俏物資。
以北京為例,布票、棉花票的有效期一般為一年,由於棉花供應不上,有時也會延長使用期限,推遲發行新票。
而且,布票、棉花票各個年度的人均配給量也並不是固定的,根據年代的不同會有較大的差異。
在用的方麵,各類票證更是五花八門,有手帕、肥皂、手紙、洗衣粉、火柴票,各種煤票,等等。
然而即使有票,也往往需要淩晨天不亮就去排隊,否則去晚了這些物資就很難買全。
大食堂解散的第二天,各區糧站,副食品站,供銷社,菜市場,半夜兩三點就已經擠滿了人排隊,等著一開門就進去購買。
停止了長達半年的不用半夜排隊買供應的日子又開始了。
韓昭昭幾個小夥伴們穿著厚厚的棉衣,戴著帽子手套,挎著籃子背著筐,胳肢窩裏夾著布袋子,分散著排在不同的隊伍中。
站得腿酸了,不怕,找塊石頭磚頭,姑邱著坐等商店天亮開門。
黑燈瞎火的,即使拿著手電,人們也舍不得打開。
要知道,現在買電池也是要電池票的。相熟的人,隔著人群也不妨礙大聲聊天。
所以,又冷又黑的環境,也沒人害怕。京城老百姓自覺見的世麵多,大人小孩嘴都特貧。
認識不認識,都能聊幾句。排隊的人多,大家嘻嘻哈哈扯閑篇,還不顯時間。小三子就最喜歡這樣的場合,和誰都能聊幾句八卦。
韓昭昭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地等待著商店開門。她不停地跺腳,試圖讓自己暖和一些。
“現在幾點了,還要等多長時間開門啊......”她嘟囔著。
“您也來了,您兒媳婦呢?以前不都是她來排隊買供應嗎?”
“也來了,在糧店那邊排隊呢!您怎麽也來了,今兒人多,您歲數大了,可得小心點兒。”
“嗨,就是人多我才來的。我兒子在糧店排隊,兒媳婦在菜店那兒排隊,就副食這邊東西輕省,這不,讓我跟這兒排隊呢!”
旁邊的大爺大媽們也在閑聊,談論著大食堂解散後的生活計劃。
“聽說,今天糧食供應充足,大家全能買上。”
“嗯,街道貼出告示了,土豆和白菜都是外省調來的,也能保證供應。
今天,家家要買的東西都不少,我兒子明天上午都請假了。”
終於,天邊泛起了魚肚白,商店的大門緩緩打開。人群開始騷動起來,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向前擠。
一切順利,短短幾天工夫,他們成功地在所有人反應過來前,把需要的鐵鍋等東西買回了家。
韓昭昭私下裏,還偷偷多買了兩口十印的大鐵鍋和兩口雙耳炒鍋。
她打算好了,自己家現在不用,備不住啥時候身邊的親人朋友們就會需要呢!
正月沒過完,大食堂終於在人們的殷殷期盼中正式解散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解散大食堂,隻限於城市,下麵的農村,按照上級指示,繼續開辦。
不過,各級政府不再調配糧食,由各農村合作社生產大隊自給自足。
農村的情況他們不了解,城裏的市民一接到消息,頓時炸了窩,各家鐵器上交的溜光幹淨。
自己家要開火,卻發現沒有鐵鍋,這下大家可傻了眼!甚至很多積極分子,連家裏的煤爐子也都上交了。
這可咋辦?有些家裏工作少的就不想大食堂解散。
可政策的事兒,能聽少數市民的嗎?根本不可能!上麵糧食早已經告急了,不解散,老百姓吃不上飯就要出事!
這時解散大食堂,讓老百姓自主想辦法,政府再發一部分糧食,社會矛盾就會分散。
不得不說,這跟老百姓孩子哭了,抱給他媽是一個意思。
人們一窩蜂地湧進供銷社,揮舞著錢票購買鐵鍋。
是的,現在買鐵鍋不但收錢,還收鐵鍋票!
京城從這一年開始,全麵進入了票證時代。
從一九五三年十一月一日,首次發行麵粉購買證,到一九五五年十月,實行糧食以人定量供應,糧食部發行“全國通用糧票”。
到後來為分配有限商品,京城發放肥皂票、火柴票、煙票、布票、棉花票、糖票、煤票…… 。
現在又開始實行發放鐵鍋票、鐵爐子票、煙筒票、鋁壺票,連生爐子用的“劈柴票”,都開始實行發放。
中國老百姓進入了漫長的“票證時代”,韓昭昭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此後的三年困難,陸續的國家還會實行豆製品票、副食品票、家具票、鍾表票、手表票、燈炮票、縫紉機票、自行車票……
各種各樣的票證,據說至一九六一年,京城憑票供應的商品多達一百多種,除了白菜蘿卜不要票,其他的就沒有不要票的。
別以為白菜蘿卜不要票,就可以放飛了買,這兩種蔬菜卻是定量限購的,你想鑽個空子,多買點兒曬成幹菜填肚子充饑,那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
別說沒門,窗戶也給你堵上!
而京城,作為首都,在憑票供應方麵更是起著帶頭作用。
普通市民,手裏的糧票就可以組成一個大家族。能細分為很多種:如:大米票、麵粉票、粗糧票、細糧票、小米票等,以及糧食供應券、高粱米券、綠豆券等。
計量單位從舊秤市製到最新的千克製都有,麵額大的在千斤、萬斤以上(單位用),麵額小的僅為一錢(市製1錢等於公製5克)。
在票證之外,還有各種購貨本。
城市居民憑購貨本可以買粉絲、花生、瓜子之類的食品。
而農民的購貨本隻能買堿麵、小蘇打、肥皂等簡單的幾種生活用品。
副食本也是購貨本的一種,拿著副食本去商店可以購買粉條、粉絲、芝麻醬等,但也都是限量供應。
因為食油、副食嚴重不足,肚子裏沒油水,正在長身體的年輕人定量的糧食根本不夠吃,餓肚子是常事。
這個年代,在穿的方麵,大家都不是很講究,也沒有條件講究。
很多人一年都不會買一件新衣服。然而,布票、化纖票、棉花票、汗衫票、背心票、布鞋票等票證的誕生,也證明了這些商品依然是緊俏物資。
以北京為例,布票、棉花票的有效期一般為一年,由於棉花供應不上,有時也會延長使用期限,推遲發行新票。
而且,布票、棉花票各個年度的人均配給量也並不是固定的,根據年代的不同會有較大的差異。
在用的方麵,各類票證更是五花八門,有手帕、肥皂、手紙、洗衣粉、火柴票,各種煤票,等等。
然而即使有票,也往往需要淩晨天不亮就去排隊,否則去晚了這些物資就很難買全。
大食堂解散的第二天,各區糧站,副食品站,供銷社,菜市場,半夜兩三點就已經擠滿了人排隊,等著一開門就進去購買。
停止了長達半年的不用半夜排隊買供應的日子又開始了。
韓昭昭幾個小夥伴們穿著厚厚的棉衣,戴著帽子手套,挎著籃子背著筐,胳肢窩裏夾著布袋子,分散著排在不同的隊伍中。
站得腿酸了,不怕,找塊石頭磚頭,姑邱著坐等商店天亮開門。
黑燈瞎火的,即使拿著手電,人們也舍不得打開。
要知道,現在買電池也是要電池票的。相熟的人,隔著人群也不妨礙大聲聊天。
所以,又冷又黑的環境,也沒人害怕。京城老百姓自覺見的世麵多,大人小孩嘴都特貧。
認識不認識,都能聊幾句。排隊的人多,大家嘻嘻哈哈扯閑篇,還不顯時間。小三子就最喜歡這樣的場合,和誰都能聊幾句八卦。
韓昭昭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地等待著商店開門。她不停地跺腳,試圖讓自己暖和一些。
“現在幾點了,還要等多長時間開門啊......”她嘟囔著。
“您也來了,您兒媳婦呢?以前不都是她來排隊買供應嗎?”
“也來了,在糧店那邊排隊呢!您怎麽也來了,今兒人多,您歲數大了,可得小心點兒。”
“嗨,就是人多我才來的。我兒子在糧店排隊,兒媳婦在菜店那兒排隊,就副食這邊東西輕省,這不,讓我跟這兒排隊呢!”
旁邊的大爺大媽們也在閑聊,談論著大食堂解散後的生活計劃。
“聽說,今天糧食供應充足,大家全能買上。”
“嗯,街道貼出告示了,土豆和白菜都是外省調來的,也能保證供應。
今天,家家要買的東西都不少,我兒子明天上午都請假了。”
終於,天邊泛起了魚肚白,商店的大門緩緩打開。人群開始騷動起來,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向前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