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聖賢莊。


    竹林隱居之處,荀子正在凝神觀看蘇玄寄過來的信件。


    蘇玄在信中先是講述了自己最近一段時間的遭遇,隨即便提起了正事,那就是向儒家要人,讓他們在秦國出仕。


    他與這些儒家弟子同出小聖賢莊,關係更加親近,更方便他組建自身勢力,而儒家則弟子則是有了出入朝堂,施展抱負的機會,可以說是合作共贏。


    這個臭小子倒是懂得利用身邊的資源!


    荀子輕撫胡須,笑著搖了搖頭。


    他漫不經心的給自己倒上一杯茶,斟沏之時,白霧升騰,尚未拿起,沁人心脾的茶香便撲麵而來。


    此茶名為雪頂銀梭,一個月前蘇玄寄過來的,倒也算不上珍貴,也就是七國人盡皆知的名貴茶葉罷了。


    在這之前,蘇玄還送過來不少東西過來,象牙製作而成的白玉筷子,玻璃做成的茶杯茶壺,孤本的圍棋棋譜,甚至他休憩的房間裏,都擺著蘇玄送的鏡子。


    而整個儒家,更是在他的“孝敬”下,吃穿用度提升了一個層次不止。


    與其相比,另外兩個弟子就要木訥的多。


    韓非,李斯,並非是老師偏心,老師所做一切,都是為了儒家。


    他並沒有直接決定,而是揮手召過一名童子,讓其將信件轉交給儒家掌門伏念。


    作為儒家掌門,他知道怎麽做對儒家有益。


    伏念看完信件,微微思索,便有了決斷。


    一直以來,儒家都有著“儒不入秦”的傳統。


    儒家以禮治國,提倡禮治,德治,人治,而秦國以法治國,民風剽悍,不行禮法,兩者治國理念相悖,天生就走不到一起。


    這種現象從孔子時期一直延續至今,直到師叔荀子提出性惡論,宣揚禮法並舉,儒家學子這才對秦國有所改觀,漸漸開始有人在秦國出仕。


    對於蘇玄的提議,伏念內心是持讚同意見的。


    小聖賢莊內的學子,來自七國各地,其中不乏貴族,身份顯赫之人,但也有家族沒落,無法施展抱負之人,出入秦國朝堂,對於他們來講,確實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他借著學堂講學的時候,將這件事宣揚了出去。


    內心有想法的,自然會去搏一個前程,至於反感秦國的,說再多也沒用。


    ......


    七天後,農家,大澤山。


    “見過相國大人。”司徒萬裏恭敬行禮,神色感慨。


    哪怕知道蘇玄絕非池中物,但誰能想到他僅僅隻用數月時間,就從一介布衣成為權傾天下的相國?


    他後悔不迭,當初要是在蘇玄身上多押注一些,和他關係更進一步,如今獲益隻怕十倍不止。


    不過現在也不晚。


    看著跟在蘇玄身側的神農堂堂主朱家和管事朱仲,他眸光一閃,想著絕不能讓他們搶了先。


    “司徒堂主,好久不見。”蘇玄微微頷首,笑著回應。


    “司徒老弟認識相國大人?”朱家借機介入交談。


    “此事還要從數月前新鄭的潛龍堂易寶大會講起,我大力推廣的曲耕犁,就是相國大人親自交給我的。”他拱手抱拳,沉聲道,“相國大人一心為民,不求任何回報,而我卻因為推廣曲耕犁獲得不小的功勞,俠魁更是把我調回農家總部主管此事,司徒萬裏受之有愧啊!”


    “司徒堂主此言差矣。”蘇玄搖搖頭,他將目光看向不遠處,那裏成片的稻田連接在一起,猶若一塊塊翡翠在山間鋪陳開來,隨著微風吹拂,稻浪起伏連綿,蕩起層層漣漪。


    “等到這片田野結成金黃色的麥穗,農家弟子秋收的時候臉上都帶著笑容,那就是對我最好的回報。”


    “若是天下的掌權之人都如相國這般,萬千農家子弟必然家家戶戶都能吃飽飯。”朱家內心觸動,作為農家神農堂堂主,沒有人比他更清楚農家弟子處境之艱難。


    “會有那麽一天的。”蘇玄語氣篤定,,隨即問道,“土豆和番薯種植的如何?”


    他此次就是受田光之邀前來查看土豆的種植情況。


    “此事事關農家弟子萬千生計,種植看管之人,皆是農家子弟中經驗最為豐富之人。”司徒萬裏搶先回答,“不出意外的話,俠魁此刻應該就在種植的地方。”


    三人邊走邊說,沒過多久便到了種植土豆和番薯的地方。


    田光在來回巡視,時不時和農家弟子交談,親身力行,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視。


    “見過相國大人。”看見蘇玄以後,田光麵色一喜,“我們按照相國大人的種植手冊,將切塊的土豆傷口處塗上草木灰,在陰涼通風之地晾了兩天,選擇栽種的土壤也都是疏鬆透氣的沙質土囊,現在種植的種子已經大部分都長出嫩芽了。”


    “還請相國大人幫忙看看,有何不妥之處。”


    蘇玄看著鬱鬱蔥蔥的豆芽,走在田間小道,抓起一把泥土,摩挲著感受了一下,隨後看了一眼種植密度,有無病蟲災害,將一切都確認無誤後便給了田光答複。


    而他也額外提了一點,就是讓農家弟子不要自作聰明,按照種植手冊來就行,要是想改良提高產量,等到下次收獲之後,再選擇一批種子進行實驗。


    將事情辦完之後,田光便邀請蘇玄留下來用餐,蘇玄委婉謝絕了。


    他告別了田光一行人,讓隨行的六劍奴隱於暗處,四處閑逛起來。


    想要知道國家的現狀,從底層人民的生活中就可以輕鬆得知。


    田壟間有農夫在用鋤頭翻土耕種,有成群結隊的女子,背著滿滿的桑葉,唱著歌謠,悠閑喜悅的返回家中,


    “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還兮。”


    “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與子逝兮。”


    蘇玄瞬間就聽出了她們所唱的歌謠,正是詩經魏風中的《十畝之間》。


    他走走停停,看到休憩的農夫會上前攀談數句,看到婦人帶著孩子給田地裏的農夫送上吃食,也會稍稍駐足,感受古時的文化,感覺別有一番風味的同時,他也感受到了農民的艱辛。


    在古代講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出的時間是五點到七點,大多數農夫五點就起床了,忙於農耕,砍柴,捕魚,打獵,割茅草,挫麻繩...,閑暇之時,則是會被征召為權宦之家修建宮殿,一年到頭來都忙碌於此,年複一年,甚至都沒有閑暇時刻停下來稍稍享受一下。


    在生產力不足的古代,或許這就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由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儒道至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舊日守望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舊日守望者並收藏大秦:儒道至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