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萬程望著王長林說道:“都說是命,可我也不信,天下這麽多窮人,就沒有1個好命的?”
宋震海嘴裏咬著王長林送過來的煙袋,大口大口地抽煙。
煙葉並不好,有些嗆人,但他抽得很有滋味,像是要把多少日子沒抽的煙1下子補上似的,也像是要把王長林的問話抽出個頭緒來。
他磕磕煙袋,說:“我想了3十多年了,也沒想出個道道來。但有1點我想出來了,窮人不是因為命窮才窮的!”
“是呀,聽天由命,這是曆代吃人的統治階級壓榨欺騙咱的1種手段。他們搬出什麽‘夫子’,什麽‘聖人’,說什麽‘富貴在天’,叫咱們‘聽天由命’,這全是殺人的軟刀子。
殺了你,吃了你的肉,喝了你的血,還叫你覺察的不出來。
您看看,如今,外麵有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裏麵有地主官僚資本家的壓迫。他們就像是山1樣,壓在我們頭上,使我們永遠伸不直腰,永遠受苦受窮。
我們世世代代累斷骨、折斷筋,換來的財物,不是都被這些吸血鬼吸去了!”
窮苦受難的人們,第1次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窮苦的根源,心眼覺著豁然開朗。
宋震海激動地說:“是啊!1點不假!要是這些狗東西不刮窮人的肉,抽窮人的血,別說它又做買賣,又置地,就是喝西北風,也早餓死這些龜孫子了!”
他霍地站起來,靠近王長林的臉,悄聲地說:“我在關東,聽說深山裏拉起了赤色革命軍領導的隊5,打日本鬼子,除漢奸特務,領導窮人翻身,咱這裏有沒有?”
王長林點點頭,肯定地答:“有,有,咱這裏也有。咱這往東出去百十裏,往西出去百十裏,都有赤色革命軍的根據地,領導人民大眾打日本鬼子,除漢奸,開展抗日活動。我前些天,在這北麵1帶幹活,就見到有1幫子窮兄弟往東投奔去了。”
趙萬程把臉貼得更近了,幾乎咬著王長林的耳朵說:“這幾年咱這麵傳得可玄了,說赤色革命軍對窮人如何如何好!”
“不錯!”王長林道,“赤色革命軍是為人民謀幸福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人民。”
宋如石聽了甜絲絲的,若有所思地問:“怎麽還不到咱這裏來呀,赤色革命軍還不知道咱在這裏受苦受難?
王長林又有把握,又有信心地道:“能知道,能知道,赤色革命軍是不會忘了咱這些受苦受難的人的。”
夜很深了,風消沉了,唯有這間小菜園屋子裏,還發出那輕輕的、如同潺潺流動的泉水1樣的話語聲,
4顆緊緊貼在1起的心,在為了1個共同的理想和願望而跳動……
3個主人把王長林讓到熱炕頭上,想叫他好好休息1下,王長林卻久久不能入睡,兩眼睜得圓圓的,往很遠很遠的地方看去。
他看到了硝煙彌漫的抗日戰場,看到了烈火幹柴般的革命要求,看到了延安那高高聳起的革命火把……他在想,延安睡熟了,人們都進入夢鄉了,但全中原赤色革命軍首長住屋的窗上那明亮亮的燈光,依然如同白晝吧?
為了祖國的統1,為了人民的解放,為了勞苦大眾徹底翻身,偉大領袖不知熬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啊!
王長林住宿的第2天,他仔細搜尋了他所寄宿的小菜園屋子,沒找到他做的活,這時正好嫂子來看他,他就問:“嫂子,你家有磨吧?鈍不鈍?要不嫌我的手藝不好,我去給你鏨鏨。”
嫂子家裏有盤小磨,是宋泰老人早年做豆腐拉渣置下的。放在牆旮旯裏,多少年沒動了。
嫂子說:“哎喲,那盤磨啊!說出來您可別笑話,早叫蜘蛛網盤死啦。咱窮人別說沒有糧食,就是有幾個囫圇粒,用手碾也碾碎了,哪裏還用得著磨?沒有事,你就抽袋煙歇歇吧。”
王長林磕磕小煙袋鍋,裝到粗布荷包裏,揚起兩道粗眉來,風趣地笑著說:
“哎!幹活的人,手閑不住哇!我看哪,閑著也是閑著,不如到你家裏認認門,有朝1日,我的牙幫骨不活動了,投奔你也知道門口朝哪。”
嫂子聽了拍起手來,“咯咯”笑了,笑得眼裏都流出淚來。她說:
“我的好兄弟!這年頭,隻要我有1口吃的,就不能叫你在旁邊看著,嫂子我敢說這個大話!可是每天睜開眼,不是來要捐稅,就是來催租糧,1個接1個,象是十8層大石板壓在咱身上,什麽時候能翻過這個身來?”
王長林提起那個盛著工具的布口袋,走著說:“那也說不定,聽說山底下還藏著火哩。要是底下的火1燒,別說是石板,就是座地獄,也能給它燒化了,咱也有出頭之日了。”
他們1邊說話,1邊穿過街頭巷尾,往嫂子家裏走。
王長林走著,不斷用眼打量遠處的山,近處的村舍。
昨晚趕他來到這裏,天已經黑了,他還沒來得及看清這個集鎮的清晰麵貌。
他仔細看著,漸漸地喚起了1些遙遠的、模糊的記憶。
望著南老寨高聳的峰尖,心裏想,這是在哪裏見過?他踏著青石子鋪的街道,也覺得似乎什麽時候在上麵走過,但也記不起是什麽時候了……
他來到嫂子的住處,前後看了看,搖著頭說:“嫂子!你看看咱這窮人的住處,像個什麽樣子!說屋不屋,說洞不洞,又陰冷,又潮濕。再看看那些財主家,高牆大屋,吃飯有吃飯的屋,拉屎有拉屎的場,又是客廳,又是花園,這多麽不公平!”
嫂子拉過條破板凳,讓王長林坐下,道:“我的好兄弟!咱這還算燒了高香哩!你沒看看,有多少人家,連個站腳的地方也沒有。今日東,明日西,什麽時候倒下了,什麽時候才是個頭。這個惡世道,不公平的地方太多了!”
嫂子的家住在龍窩鋪的村南邊,往南沒有人家了,1片草地,連著1片荒灘。再往南,就是那條時而涓涓細流、時而洶湧澎湃的白沙河,和河南邊那高聳入雲的南老寨峰。
她的兩間小屋,名義上是房子,實際上是借1個大陡崖壘成的。從外麵看,又低又塌,房頂說平不平,說凸不凸,像個窩棚。
從裏麵看,3麵是牆,1麵石壁,加上石壁越往下越往裏凹,看起來又象個洞。這就是宋震江結婚時兩家老人嘔心瀝血、費了9牛2虎之力給兩家兒女做的最大安排。
宋震江的父親和嫂子的老爹都是兩個窮人,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1個窮得要命,1個窮得夠嗆,兩個肩膀扛張嘴,吊起鍋來當鍾打。
那時嫂子的老爹給地主看牛,宋震江的父親也給地主看牛,兩個老人在山嶺野坡上,經常碰頭見麵,漸漸熟了。
中午,他們把牛臥到朝陽處的空草場上,兩個老人找個鬆樹空坐下來,1麵抽著老煙葉,1麵敘談苦楚的家常……
夏景天,這裏的牛群都是趕進深山密林裏,吃在山裏,住在山裏,幾個月不回家,叫“上梁”。他兩個朝夕共處,同甘共苦,變成1家人了。
宋震江的父親有1手對付野物的本領,在高山野嶺上,他圍著溝口嶺背端量端量,察看1下印在地上的野獸蹄子印是方的,還是圓的,是深的,還是淺的,便知道這是什麽野獸,是兔子,還是山狸、野貓、獾、狐狸……
再看看野獸的蹄印是跑,是跳,還是慢慢走,就知道是公,是母,是出窩,是打食,還是回窩。到傍晚天,他手捏著1根細得象頭發的鋼絲和1根細繩,結上扣,掛在野獸必經的道上。
說也怪,那野獸不偏不倚,單單把頭套進他的扣裏。第2天天亮,去1看,扣子上不是套了隻肥大的兔子,就是山狸、獾什麽的,有時還沒勒死,活蹦亂跳的。
拿回來,兩個老人剝剝皮,找個山洞,吊起來,點上流油的鬆木棒,燒著吃。趕上勒得多了,嫂子的老爹回家拿幹糧,就背上兩隻,叫家裏人也嚐嚐。
嫂子的老爹手很巧,會編籃子、簍子、管子,編得又好看又結實。夏季雨多,住在山裏,又沒1定地點,東山西媾,全是跟著牛群在草場轉。
看牛的白天曬,夜裏淋,苦得很,嫂子的老爹就割些蓑衣草,編織又厚又大的蓑衣,1人1件,大雨天,找個斜石坡1豎,人在裏麵1蹲,不透風不透雨,夜裏還能遮擋蚊子,就算過去了。
兩人漸漸地從不認識到認識,從認識到熟悉,從熟悉又成了知心朋友。
2人常常啦著家常,歎息起來:“唉,窮呀窮呀,咱算窮到1塊去了!”
宋震江的父親歎著氣道:“要是不窮,咱還不能認識啊!”
兩個老人越處越熟,漸漸想到正題上了。
他們1家有個閨女,1家有個大兒子。
嫂子的老爹望著宋震江的父親道:“俗話說,窮找窮,富攀富,肩膀4平是親戚。我那個閨女,到年十9歲了。孩子醜俊不說,脾氣好,心底好,你要不嫌,把她許給你那個大小子吧!”
宋震江的父親激動得滿臉上又深又密的皺紋開了花。
他興奮地說:“老哥有這麽句話,我也過意不去,這是老哥看得起我。按說,像我這樣的窮光蛋,還想支使兒媳婦,那可是作夢摘月亮了!不過,唉······”
宋震海嘴裏咬著王長林送過來的煙袋,大口大口地抽煙。
煙葉並不好,有些嗆人,但他抽得很有滋味,像是要把多少日子沒抽的煙1下子補上似的,也像是要把王長林的問話抽出個頭緒來。
他磕磕煙袋,說:“我想了3十多年了,也沒想出個道道來。但有1點我想出來了,窮人不是因為命窮才窮的!”
“是呀,聽天由命,這是曆代吃人的統治階級壓榨欺騙咱的1種手段。他們搬出什麽‘夫子’,什麽‘聖人’,說什麽‘富貴在天’,叫咱們‘聽天由命’,這全是殺人的軟刀子。
殺了你,吃了你的肉,喝了你的血,還叫你覺察的不出來。
您看看,如今,外麵有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裏麵有地主官僚資本家的壓迫。他們就像是山1樣,壓在我們頭上,使我們永遠伸不直腰,永遠受苦受窮。
我們世世代代累斷骨、折斷筋,換來的財物,不是都被這些吸血鬼吸去了!”
窮苦受難的人們,第1次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窮苦的根源,心眼覺著豁然開朗。
宋震海激動地說:“是啊!1點不假!要是這些狗東西不刮窮人的肉,抽窮人的血,別說它又做買賣,又置地,就是喝西北風,也早餓死這些龜孫子了!”
他霍地站起來,靠近王長林的臉,悄聲地說:“我在關東,聽說深山裏拉起了赤色革命軍領導的隊5,打日本鬼子,除漢奸特務,領導窮人翻身,咱這裏有沒有?”
王長林點點頭,肯定地答:“有,有,咱這裏也有。咱這往東出去百十裏,往西出去百十裏,都有赤色革命軍的根據地,領導人民大眾打日本鬼子,除漢奸,開展抗日活動。我前些天,在這北麵1帶幹活,就見到有1幫子窮兄弟往東投奔去了。”
趙萬程把臉貼得更近了,幾乎咬著王長林的耳朵說:“這幾年咱這麵傳得可玄了,說赤色革命軍對窮人如何如何好!”
“不錯!”王長林道,“赤色革命軍是為人民謀幸福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人民。”
宋如石聽了甜絲絲的,若有所思地問:“怎麽還不到咱這裏來呀,赤色革命軍還不知道咱在這裏受苦受難?
王長林又有把握,又有信心地道:“能知道,能知道,赤色革命軍是不會忘了咱這些受苦受難的人的。”
夜很深了,風消沉了,唯有這間小菜園屋子裏,還發出那輕輕的、如同潺潺流動的泉水1樣的話語聲,
4顆緊緊貼在1起的心,在為了1個共同的理想和願望而跳動……
3個主人把王長林讓到熱炕頭上,想叫他好好休息1下,王長林卻久久不能入睡,兩眼睜得圓圓的,往很遠很遠的地方看去。
他看到了硝煙彌漫的抗日戰場,看到了烈火幹柴般的革命要求,看到了延安那高高聳起的革命火把……他在想,延安睡熟了,人們都進入夢鄉了,但全中原赤色革命軍首長住屋的窗上那明亮亮的燈光,依然如同白晝吧?
為了祖國的統1,為了人民的解放,為了勞苦大眾徹底翻身,偉大領袖不知熬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啊!
王長林住宿的第2天,他仔細搜尋了他所寄宿的小菜園屋子,沒找到他做的活,這時正好嫂子來看他,他就問:“嫂子,你家有磨吧?鈍不鈍?要不嫌我的手藝不好,我去給你鏨鏨。”
嫂子家裏有盤小磨,是宋泰老人早年做豆腐拉渣置下的。放在牆旮旯裏,多少年沒動了。
嫂子說:“哎喲,那盤磨啊!說出來您可別笑話,早叫蜘蛛網盤死啦。咱窮人別說沒有糧食,就是有幾個囫圇粒,用手碾也碾碎了,哪裏還用得著磨?沒有事,你就抽袋煙歇歇吧。”
王長林磕磕小煙袋鍋,裝到粗布荷包裏,揚起兩道粗眉來,風趣地笑著說:
“哎!幹活的人,手閑不住哇!我看哪,閑著也是閑著,不如到你家裏認認門,有朝1日,我的牙幫骨不活動了,投奔你也知道門口朝哪。”
嫂子聽了拍起手來,“咯咯”笑了,笑得眼裏都流出淚來。她說:
“我的好兄弟!這年頭,隻要我有1口吃的,就不能叫你在旁邊看著,嫂子我敢說這個大話!可是每天睜開眼,不是來要捐稅,就是來催租糧,1個接1個,象是十8層大石板壓在咱身上,什麽時候能翻過這個身來?”
王長林提起那個盛著工具的布口袋,走著說:“那也說不定,聽說山底下還藏著火哩。要是底下的火1燒,別說是石板,就是座地獄,也能給它燒化了,咱也有出頭之日了。”
他們1邊說話,1邊穿過街頭巷尾,往嫂子家裏走。
王長林走著,不斷用眼打量遠處的山,近處的村舍。
昨晚趕他來到這裏,天已經黑了,他還沒來得及看清這個集鎮的清晰麵貌。
他仔細看著,漸漸地喚起了1些遙遠的、模糊的記憶。
望著南老寨高聳的峰尖,心裏想,這是在哪裏見過?他踏著青石子鋪的街道,也覺得似乎什麽時候在上麵走過,但也記不起是什麽時候了……
他來到嫂子的住處,前後看了看,搖著頭說:“嫂子!你看看咱這窮人的住處,像個什麽樣子!說屋不屋,說洞不洞,又陰冷,又潮濕。再看看那些財主家,高牆大屋,吃飯有吃飯的屋,拉屎有拉屎的場,又是客廳,又是花園,這多麽不公平!”
嫂子拉過條破板凳,讓王長林坐下,道:“我的好兄弟!咱這還算燒了高香哩!你沒看看,有多少人家,連個站腳的地方也沒有。今日東,明日西,什麽時候倒下了,什麽時候才是個頭。這個惡世道,不公平的地方太多了!”
嫂子的家住在龍窩鋪的村南邊,往南沒有人家了,1片草地,連著1片荒灘。再往南,就是那條時而涓涓細流、時而洶湧澎湃的白沙河,和河南邊那高聳入雲的南老寨峰。
她的兩間小屋,名義上是房子,實際上是借1個大陡崖壘成的。從外麵看,又低又塌,房頂說平不平,說凸不凸,像個窩棚。
從裏麵看,3麵是牆,1麵石壁,加上石壁越往下越往裏凹,看起來又象個洞。這就是宋震江結婚時兩家老人嘔心瀝血、費了9牛2虎之力給兩家兒女做的最大安排。
宋震江的父親和嫂子的老爹都是兩個窮人,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1個窮得要命,1個窮得夠嗆,兩個肩膀扛張嘴,吊起鍋來當鍾打。
那時嫂子的老爹給地主看牛,宋震江的父親也給地主看牛,兩個老人在山嶺野坡上,經常碰頭見麵,漸漸熟了。
中午,他們把牛臥到朝陽處的空草場上,兩個老人找個鬆樹空坐下來,1麵抽著老煙葉,1麵敘談苦楚的家常……
夏景天,這裏的牛群都是趕進深山密林裏,吃在山裏,住在山裏,幾個月不回家,叫“上梁”。他兩個朝夕共處,同甘共苦,變成1家人了。
宋震江的父親有1手對付野物的本領,在高山野嶺上,他圍著溝口嶺背端量端量,察看1下印在地上的野獸蹄子印是方的,還是圓的,是深的,還是淺的,便知道這是什麽野獸,是兔子,還是山狸、野貓、獾、狐狸……
再看看野獸的蹄印是跑,是跳,還是慢慢走,就知道是公,是母,是出窩,是打食,還是回窩。到傍晚天,他手捏著1根細得象頭發的鋼絲和1根細繩,結上扣,掛在野獸必經的道上。
說也怪,那野獸不偏不倚,單單把頭套進他的扣裏。第2天天亮,去1看,扣子上不是套了隻肥大的兔子,就是山狸、獾什麽的,有時還沒勒死,活蹦亂跳的。
拿回來,兩個老人剝剝皮,找個山洞,吊起來,點上流油的鬆木棒,燒著吃。趕上勒得多了,嫂子的老爹回家拿幹糧,就背上兩隻,叫家裏人也嚐嚐。
嫂子的老爹手很巧,會編籃子、簍子、管子,編得又好看又結實。夏季雨多,住在山裏,又沒1定地點,東山西媾,全是跟著牛群在草場轉。
看牛的白天曬,夜裏淋,苦得很,嫂子的老爹就割些蓑衣草,編織又厚又大的蓑衣,1人1件,大雨天,找個斜石坡1豎,人在裏麵1蹲,不透風不透雨,夜裏還能遮擋蚊子,就算過去了。
兩人漸漸地從不認識到認識,從認識到熟悉,從熟悉又成了知心朋友。
2人常常啦著家常,歎息起來:“唉,窮呀窮呀,咱算窮到1塊去了!”
宋震江的父親歎著氣道:“要是不窮,咱還不能認識啊!”
兩個老人越處越熟,漸漸想到正題上了。
他們1家有個閨女,1家有個大兒子。
嫂子的老爹望著宋震江的父親道:“俗話說,窮找窮,富攀富,肩膀4平是親戚。我那個閨女,到年十9歲了。孩子醜俊不說,脾氣好,心底好,你要不嫌,把她許給你那個大小子吧!”
宋震江的父親激動得滿臉上又深又密的皺紋開了花。
他興奮地說:“老哥有這麽句話,我也過意不去,這是老哥看得起我。按說,像我這樣的窮光蛋,還想支使兒媳婦,那可是作夢摘月亮了!不過,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