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書房。
高台之上,朱高煦正襟危坐在備好的太師椅子上方,聽著群臣的匯報、以及看著案台之上規整堆砌高高的奏章,陷入了沉思之中。
永樂大帝離京了。
走的那叫一個幹淨利落,帶著三軍,前往了北平,準備收整、清肅瓦剌和韃靼對大明邊境的威脅。
而留下一堆爛攤子,一堆的事情,交由朱高煦來處理。
坐上監國的位置,等到永樂大帝徹底離開應天府,朱高煦大權在握,就現如今在整個應天府之中,其身份連當今的太子爺都要比他低上一頭。
按理來說,這般情況之下。
他本應該感到開心,畢竟能夠坐上這個位置,甭管老頭子對他是否信任,是否為防他留下諸多鉗製,但可操作的東西卻也變的多了起來。
可不知為何。
送別朱棣、以及幾十萬大軍離開之後。
他反而心中沒有半分的喜悅之意,更多的則是憂心、憂慮之意。
待到群臣匯報之後,朱高煦皺著眉頭思索了片刻,瞳孔之中的雙眸不由得眯了眯,神情變的無不凝重,沉聲道:
“陛下遠征漠北。”
“此去回朝時日,不知幾何。”
“本王知道諸位大人,對於本王監國之事,嘴上雖未多言半分,但心中頗有微詞。”
“不過.”
說到這裏,他頓了頓,話鋒突然一轉,聲音變的陰冷、森然無比,繼續道:
“對本王有意見,歸有意見。”
“但是朝中的事情,該怎麽做必須要怎麽做。”
“在我監國期間甭管你們是願意還是不願意,高興還是不高興,我這裏很推崇、很喜歡一句話,那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對於此事上,本王最不喜歡的就是陽奉陰違,背後使絆子落井下石。”
“倘若此間事上,我如若發現有人敢給我陽奉陰違,故意做事拖拖拉拉,搞事情”
“想來這段時間以來,本王的手段.所作的某些事情,諸位大人亦是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屆時,可就不要怪我心狠手辣、不留情麵。”
“諸位.可明白?”
此事上。
不怪朱高煦要先敲警鍾,將一切事情給擺在台麵上來。
要知道,對於現如今的大明朝廷來說。
朱棣遠征漠北,帶走的都是武將,所留下的都是文臣於朝中。
而朱高煦的心中又無比的清楚,整個大明朝廷的文臣之中,怕是沒有幾人喜歡他,且對他監國之事上麵,心中都頗有微詞。
畢竟在確定他監國的時候,期間有著不少的文臣,為此上奏朱棣,內容盡是不願意,也不希望他監國。
這些個事情,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
如此,他索性也不藏著掖著,將所有事情給擺在台麵之上。
讓大家心裏都明明白白的。
懶得與這些個文臣,背後角力,如此太過於心累。
亦難以達到他所想要的結果。
而如今,他將一切給擺到台麵上來,想來某些人就算心中有著各種小九九,也不得不好生的衡量、衡量一下,回憶一番他混不吝色的性格。
之後,他想要推行某些東西,也能夠順暢不少。
至少這些人,明麵上不敢、也不會做的太過。
而對於他將一切事情、矛盾擺在明麵上來,也不在乎這些個大臣心中如何想。
甭管是威脅也好,敲警鍾也罷。
最主要的事情則是,至少要將大明朝堂給正常運轉著走。
這才是他所想要達到的目的。
此言一出。
隨著朱高煦話音剛落。
站在台下的一眾文臣,臉上的神情皆是不由自主的變了變,不少人方才半眯著雙眸一副無精打彩的模樣,一時之間也不由的來了精神,目光下意識的全然匯聚到朱高煦的身上。
艸!
搞得他們差點沒忍住罵娘。
要不要說的這麽直白,絲毫不留半分的餘地?
且話裏話外之中,無一不是透露著絲絲的威脅意味。
這混蛋是想要做什麽?
掀桌子?
不過想著朱高煦的性格,以及這些年所做的所有事情。
眾人心中清楚,知道這些個事情眼前之人絕對做的出來。
但問題是黨爭、權力之爭,有你這樣玩的嗎?
不都是徐徐圖之,相互鉗製嗎?
有一上來就把所有事情都擺上台麵的嗎?
如此直白的言語,一時之間搞得殿內的一眾大臣,都不知道該如何接話。
有些坐蠟,亦很是無語。
場麵一度陷入了詭異的寂靜之中,氣氛頓時顯得無比尷尬。
不過,能夠身處於朝堂之上,能夠坐到這個位置來的人,自然一個個都是人精。
短暫的沉默之後,眾人沒有絲毫的猶豫,連忙擺手應道:
“不敢,不敢…”
“漢王多慮了。”
“食君之俸祿,為君分憂。”
“我等斷然不會做出這般事情來。”
站在一旁半眯著雙眸的太子爺,見著眼前的一切,心中也忍不住衝老二此舉暗中豎了豎大拇指。
正所謂亂拳打死老師傅。
不得不承認,朱高煦此舉實在是玩的高。
明知有矛盾的情況之下,將矛盾毫不避諱的說了出來。
看似莽撞之舉,實則有著極深的用意。
讓所有人都有了不少的顧慮和顧忌。
之前他還擔心,老二麵對這般境地,該如何破局,還想著要不要適當的出手,為之提供一份助力。
不過就眼下的情況而言,他不出手、什麽話都不說,則是最好的選擇。
斜靠在太師椅上的朱高煦,聽著一眾群臣的回答,雙眸不由得眯了眯,嘴角微微上揚,臉上冷意一閃而過,之後其以極快速度收斂心神,臉色由陰轉晴,大笑道:
“哈哈哈”
“諸位都是大明的肱骨之臣,極為識大體之人。”
“想來也不可能做出這般不知輕重的事情來。”
“倒是本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還望諸位大人莫怪。”
突如其來的變故。
眾人神情不由一怔,半響之後也都回過神來,知曉其這是給彼此台階下,不想大家鬧的難看。
短暫的沉默片刻,對此眾人自然借坡下驢,連連擺手迎合道:
“不敢.”(本章完)
高台之上,朱高煦正襟危坐在備好的太師椅子上方,聽著群臣的匯報、以及看著案台之上規整堆砌高高的奏章,陷入了沉思之中。
永樂大帝離京了。
走的那叫一個幹淨利落,帶著三軍,前往了北平,準備收整、清肅瓦剌和韃靼對大明邊境的威脅。
而留下一堆爛攤子,一堆的事情,交由朱高煦來處理。
坐上監國的位置,等到永樂大帝徹底離開應天府,朱高煦大權在握,就現如今在整個應天府之中,其身份連當今的太子爺都要比他低上一頭。
按理來說,這般情況之下。
他本應該感到開心,畢竟能夠坐上這個位置,甭管老頭子對他是否信任,是否為防他留下諸多鉗製,但可操作的東西卻也變的多了起來。
可不知為何。
送別朱棣、以及幾十萬大軍離開之後。
他反而心中沒有半分的喜悅之意,更多的則是憂心、憂慮之意。
待到群臣匯報之後,朱高煦皺著眉頭思索了片刻,瞳孔之中的雙眸不由得眯了眯,神情變的無不凝重,沉聲道:
“陛下遠征漠北。”
“此去回朝時日,不知幾何。”
“本王知道諸位大人,對於本王監國之事,嘴上雖未多言半分,但心中頗有微詞。”
“不過.”
說到這裏,他頓了頓,話鋒突然一轉,聲音變的陰冷、森然無比,繼續道:
“對本王有意見,歸有意見。”
“但是朝中的事情,該怎麽做必須要怎麽做。”
“在我監國期間甭管你們是願意還是不願意,高興還是不高興,我這裏很推崇、很喜歡一句話,那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對於此事上,本王最不喜歡的就是陽奉陰違,背後使絆子落井下石。”
“倘若此間事上,我如若發現有人敢給我陽奉陰違,故意做事拖拖拉拉,搞事情”
“想來這段時間以來,本王的手段.所作的某些事情,諸位大人亦是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屆時,可就不要怪我心狠手辣、不留情麵。”
“諸位.可明白?”
此事上。
不怪朱高煦要先敲警鍾,將一切事情給擺在台麵上來。
要知道,對於現如今的大明朝廷來說。
朱棣遠征漠北,帶走的都是武將,所留下的都是文臣於朝中。
而朱高煦的心中又無比的清楚,整個大明朝廷的文臣之中,怕是沒有幾人喜歡他,且對他監國之事上麵,心中都頗有微詞。
畢竟在確定他監國的時候,期間有著不少的文臣,為此上奏朱棣,內容盡是不願意,也不希望他監國。
這些個事情,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
如此,他索性也不藏著掖著,將所有事情給擺在台麵之上。
讓大家心裏都明明白白的。
懶得與這些個文臣,背後角力,如此太過於心累。
亦難以達到他所想要的結果。
而如今,他將一切給擺到台麵上來,想來某些人就算心中有著各種小九九,也不得不好生的衡量、衡量一下,回憶一番他混不吝色的性格。
之後,他想要推行某些東西,也能夠順暢不少。
至少這些人,明麵上不敢、也不會做的太過。
而對於他將一切事情、矛盾擺在明麵上來,也不在乎這些個大臣心中如何想。
甭管是威脅也好,敲警鍾也罷。
最主要的事情則是,至少要將大明朝堂給正常運轉著走。
這才是他所想要達到的目的。
此言一出。
隨著朱高煦話音剛落。
站在台下的一眾文臣,臉上的神情皆是不由自主的變了變,不少人方才半眯著雙眸一副無精打彩的模樣,一時之間也不由的來了精神,目光下意識的全然匯聚到朱高煦的身上。
艸!
搞得他們差點沒忍住罵娘。
要不要說的這麽直白,絲毫不留半分的餘地?
且話裏話外之中,無一不是透露著絲絲的威脅意味。
這混蛋是想要做什麽?
掀桌子?
不過想著朱高煦的性格,以及這些年所做的所有事情。
眾人心中清楚,知道這些個事情眼前之人絕對做的出來。
但問題是黨爭、權力之爭,有你這樣玩的嗎?
不都是徐徐圖之,相互鉗製嗎?
有一上來就把所有事情都擺上台麵的嗎?
如此直白的言語,一時之間搞得殿內的一眾大臣,都不知道該如何接話。
有些坐蠟,亦很是無語。
場麵一度陷入了詭異的寂靜之中,氣氛頓時顯得無比尷尬。
不過,能夠身處於朝堂之上,能夠坐到這個位置來的人,自然一個個都是人精。
短暫的沉默之後,眾人沒有絲毫的猶豫,連忙擺手應道:
“不敢,不敢…”
“漢王多慮了。”
“食君之俸祿,為君分憂。”
“我等斷然不會做出這般事情來。”
站在一旁半眯著雙眸的太子爺,見著眼前的一切,心中也忍不住衝老二此舉暗中豎了豎大拇指。
正所謂亂拳打死老師傅。
不得不承認,朱高煦此舉實在是玩的高。
明知有矛盾的情況之下,將矛盾毫不避諱的說了出來。
看似莽撞之舉,實則有著極深的用意。
讓所有人都有了不少的顧慮和顧忌。
之前他還擔心,老二麵對這般境地,該如何破局,還想著要不要適當的出手,為之提供一份助力。
不過就眼下的情況而言,他不出手、什麽話都不說,則是最好的選擇。
斜靠在太師椅上的朱高煦,聽著一眾群臣的回答,雙眸不由得眯了眯,嘴角微微上揚,臉上冷意一閃而過,之後其以極快速度收斂心神,臉色由陰轉晴,大笑道:
“哈哈哈”
“諸位都是大明的肱骨之臣,極為識大體之人。”
“想來也不可能做出這般不知輕重的事情來。”
“倒是本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還望諸位大人莫怪。”
突如其來的變故。
眾人神情不由一怔,半響之後也都回過神來,知曉其這是給彼此台階下,不想大家鬧的難看。
短暫的沉默片刻,對此眾人自然借坡下驢,連連擺手迎合道:
“不敢.”(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