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內。
氣氛凝重的可怕。
朱高煦忿怒嗬斥的聲音,縈繞於殿內久久不曾消散。
這般言語,無異於狠狠的抽了他們幾記響亮的耳光,而且還是那種讓他們啞口無言,隻能夠老老實實受著的那種。
沒辦法啊!
誰叫別人說的在理呢?
致使在場的群臣,神情老臉不自覺的羞紅,默默的將腦袋深埋,不敢與之對視。
一個個心中都不禁在消化、深思朱高煦方才的言語。
相較於一眾挨批的群臣,身為戶部尚書的夏元吉,此刻更是差點羞憤的想要找塊地縫給鑽進去。
誰叫他是戶部尚書?
大明寶鈔的發行,各種印刷之事。
全然都要經他之手審核、核準,才能夠得以發行。
如若這些個受牽連的挨批的大臣,最多也就一個失察之責,而他則堪稱妥妥的玩忽職守。
罪責亦是首當其衝,名列前茅的那種。
負手而立,站立於高台上的朱高煦,將眼下跪在下方沉默不言群臣神情盡收於眼底,沉聲繼續道:
“雪崩之下,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百姓為水,朝廷為船。”
“彼此相輔相成,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曆朝曆代教訓屢見不鮮,諸位大臣都是文學雅士,飽讀詩書古今通貫。”
“這麽淺顯、擺在眼前的事情,你們都能夠忽略。”
“真的讓本王很失望.”
“大明朝廷的興衰,係於爾等身上,如若爾等不勤加改正,真的讓本王看不到任何希望。”
“也算是讓本王明白,陛下為帝三年,爾等替天子牧民,為何這麽龐大的大明疆土,卻國庫從未充盈過。”
“全然吃老本,透支著太祖皇帝留下來的老本。”
“如此諸卿,為公為爵為官,難道心中就沒有半分的羞愧嗎?”
“權力、財帛動人心。”
“黨爭、派係之爭,於大明江山社稷、天下黎明百姓疾苦,孰輕孰重諸卿心中可有思量、衡量過?”
“或者說諸位恃才傲物,對於爾等來說,天下動蕩易主,以爾等才能異無憂,不過換個新的主子而已?”
轟.
此言一出。
猶如一聲驚雷,在眾人腦海中炸響開來。
這帽子扣的不可謂不大。
簡直與不驚人死不休。
嚇得跪伏在地上的群臣一愣,身子不由自主的顫抖打起冷顫,如綠豆般大的冷汗順著臉頰滑落,背上的衣衫不知何時已然打濕,神情中惶恐之意盡顯。
且眾人甭管是否有過這樣的想法,都不敢有絲毫的猶豫,腦袋搖的跟撥浪鼓似的,顫抖著聲音著急解釋道:
“不不不不是。”
“懇請太子殿下、漢王爺明鑒。”
“臣等絕無此意,絕無此意,從來不曾有過這樣的想法,臣等與大明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見著一個個猶如被嚇的魂不附體的群臣。
對於今日之言語。
朱高煦心中可是憋了久,以往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機會,亦沒有合理的借口。
今日倒是痛痛快快的吐了出來。
見此情形,朱高熾下意識的看一旁的負手而立的老二,不著痕跡的衝其努了努嘴,示意其差不多就行了,萬事適可而止,不然容易適得其反。
看著太子爺遞來的示意目光,朱高煦不著痕跡的頜了頜首,表示心中有數。
咳咳
朱高煦輕聲咳嗽幾聲清了清嗓子,半眯著雙眸掃視了群臣一眼,出言道:
“方才言語乃是題外話,本王與太子、乃至陛下自然相信諸位對朝廷的忠臣。”
“但也希望諸卿將本王的方才的話牢記於心。”
“諾。”
“臣等必不敢忘。”
聽聞這話,跪在地上的群臣,不免鬆了口氣。
眾人心中慶幸不已。
還好漢王沒有再借題發揮,拿著他們的不是往死裏硬懟他們,雖丟了麵子被嗬斥,好歹無任何性命之憂。
倘若此事真的硬生生的追究起責任來,他們這些人怕是一個都別想好過。
原因無他。
就咬著他們俸祿為大明寶鈔之事,就夠他喝一壺,且沒有任何反駁的理由。
“諸位起來吧!”
“咱們言歸正傳。”
見眾人模樣,朱高煦衝跪在地上的群臣揮了揮手,道:
“索性現如今,大明寶鈔危機發現的還不算晚。”
“常言道:亂世金銀珠寶,盛世古董。”
“且大明的實力擺在眼前,周遭除了韃子外,亦無任何動蕩。”
“國家的公信力,還未被消耗殆盡,寶鈔亦有可搶救的機會,不是沒有任何辦法實行。”
有辦法?
還不晚?
還有搶救的機會?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朱高煦,眼神之中帶著些許期許、疑惑好奇。
在眾人的注視之下,朱高煦不置可否的聳了聳肩,臉上難得露出些許笑容,道:
“寶鈔的弊端,方才諸卿已知曉。”
“想要彌補這一空缺,剔除最大的弊端,且提升寶鈔與金銀銅錢等額價值,無外乎則就需要寶鈔與金銀銅錢掛鉤,兩者能夠互通兌換。”
“如此方能夠讓手握寶鈔的天下黎民百姓放心,讓他們明白寶鈔不再是幾張輕飄飄的紙張。”
“這般施為,不僅僅提升寶鈔的價值與金銀銅對等,更提升大明在百姓心中的公信力。”
“方能夠挽救,現如今已弊端凸顯的大明寶鈔貶值,逐漸淪為廢紙的尷尬境地。”
聽了這話。
場中的群臣,臉上的神情變的無比鄭重起來。
不可否認。
漢王此言說的相當在理,完全挑不出半點毛病來,同時也是最好解決寶鈔弊端的方式方法。
畢竟朝廷以往的政策,都是讓百姓以金銀銅換取寶鈔,為此還推出了各種各樣的政令,利於寶鈔的流通,可謂是煞費苦心。
卻不曾明確讓百姓可以寶鈔換取銀兩,還禁止了銀兩等流通。
而大明的百姓又不是傻子,大多都是經曆過戰亂的人,相較於輕飄飄的幾張紙,令人喜愛的終究還是流通了上千年的銀兩更為實在,更加的保值。
在配合朝廷,毫無節製的缺錢就印寶鈔之舉。
誰都不是傻子,哪怕朝廷三令五申不許銀兩銅錢黃金流通,但私下別人會真正的聽?
但這又不得不牽扯出一個新的問題,寶鈔換金銀銅錢,對等兌換。
朝廷的金銀各種儲備,如何能夠支撐?
想到這裏,群臣不禁麵露難色,不由得搖了搖頭,硬著頭皮回應道:
“太子殿下,漢王爺。”
“此計謀雖好,但咱們如何能夠拿出那麽多銀兩來支撐?”
“倘若以往所發行的寶鈔,盡數兌換朝廷無法兌換,必將弄巧成拙,致使大明再無任何公信力啊!”
“大明寶鈔崩盤、淪為廢紙更會提前到來。”
“無異於,自掘墳墓。”
“懇請太子殿下,漢王爺三思啊!”
見著台下一眾群臣臉上的憂慮之色。
朱高煦臉上的笑意愈發的濃厚的了起來,微微上揚的嘴角處閃過一絲奸計得逞的壞笑,沉聲道:
“誰說朝廷沒有銀子的?”
“戶部現如今有兩千多萬兩現銀,內務府中也提取精鹽利潤三成,不低於三千萬兩銀子,及以往各種收益內務府提取的銀兩。”
“兩者共計最少不低於七八千萬兩現銀。”
眾人:“??????”
我滴個親娘啊!
什麽玩意?
算上內務府的銀兩?
要挖皇帝的小金庫?
麻了!
群臣徹底懵逼了。
大殿內群臣臉上的表情,不可謂是不精彩啊。
做夢都沒想到,漢王居然敢打內務府,陛下小金庫的主意。
這膽子,簡直不是一般的大。
完全就是捅破天的節奏,畢竟群臣誰不知道,內務府可是朱棣的逆鱗?
之前國庫空虛之際,也不是沒人打過內務府的主意,而最後的結果沒一人不是黯然收場,落得裏外不是人的下場。
短暫的愣神之後,眾人回過神來,神情變的無比凝重,不得不硬著頭皮開口道:
“王爺.”
“此事.此事,恐有不妥吧?”
“畢竟內務府與戶部則是兩個不同.且陛下.”
後麵的話未明說。
不過大家都不是傻子,朱高煦自然明白他們是什麽意思。
說白了,不就是害怕、擔心永樂大帝責罰嗎?
重要嗎?
且他這般舉動,本意就是想要動老頭子的小金庫,純純的報老頭子的挖坑之仇。
如何能夠半路泄氣?
這般也不是他的風格。
想到這裏,朱高煦大手一揮,瞳孔之中的雙眸眯了眯,聲音變的無比鄭重,道:
“不互通?”
“不互通又如何?”
“就爾等而言,規則重要,還是大明江山社稷重要?”
說到這裏,他頓了頓,話鋒突然一轉,聲音變的無比低沉了起來,道:
“當然我也知諸卿之憂。”
“但諸卿皆為我大明肱骨之臣,難道你們忍心看著大明寶鈔淪為廢紙嗎?”
“規則是用來打破的,想來我們一起請願,陛下也是明事理的人,亦能夠明白我們大家的苦心。”
“斷然不可能因此事,記恨我們大家,畢竟都是為了大明江山社稷。”
話已至此。
群臣也都不是傻子。
也明白朱高煦言語中的意思,這是要將大家給綁在一起,將永樂大帝的軍啊!
這般情況,他們也不得不承認,漢王的膽子真的不是一般的大。
同時群臣心中也不禁感慨,漢王這家夥真的是夠陰險狡詐的,把話給徹底說死了,堵死了他們所有的後路,將他們給架到了半空中,沒有半分後退的機會。
原因無他。
以永樂大帝的手段,想來今日所議之事,必定會一言不少的傳遞於永樂大帝手中。
一起請願,不亞於將皇帝的軍,鬼知道會不會惹得永樂大帝的記恨,被秋後算賬?
畢竟君王乃是當今天下心眼最大,也是最小的人。
大到心懷天下,小到容不下一粒沙。
如不一起請願。
朱高煦則又早就將肱骨之臣,憂天下之憂,為國為民的大帽子給他們帶的穩穩當當的。
不變相的讓他們自個承認,自己壓根就不曾心懷天下,不是朝廷的肱骨之臣嗎?
如此之舉,落到了太子殿下,遠征漠北的永樂大帝眼中,會如何想他們這些人,他們還會被重用,委以重任?
可能嗎?
這般兩難的境地,惹得殿內群臣,差點沒忍住集體爆粗口罵娘。
卻也沒有任何辦法。
短暫的沉默了片刻,群臣不得不硬著頭皮,齊聲道:
“聯名上書陛下請願,臣等無任何異議。”
“一切全憑王爺做主。”
“不過.”
說到這裏,他們頓了頓,瞳孔之中的雙眸不由得眯了眯,話鋒突然一轉,問道:
“漢王.”
“此事,就算陛下同意,以內務府、戶部,共計銀兩也不過七八千萬兩白銀。”
“可據老臣等人所了解,從太祖皇帝至今,朝廷共計所發行的大明寶鈔數量總額,除去各種損耗,也不下於上億兩的數額。”
“倘若所有人擁擠兌換,就這區區七八千萬兩白銀,如何能夠兌換完?”
“且就算止住了大明寶鈔貶值的危機,朝廷於各州府開設錢莊,所耗費的巨資,又該從何處拿來支撐?”
對於這個疑問。
不可否認,提的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全都是站在朝廷的角度出發。
見狀,朱高煦嘴角微微上揚,不置可否的笑了起來,衝一眾注視著自己的群臣擺了擺手,道:
“誰告訴諸位,朝廷隻可大明寶鈔兌換金銀銅錢?”
“為何開設的大明錢莊,不能夠存錢,金銀銅錢兌換寶鈔使用呢?”
“大明寶鈔貶值,究其緣由的不外乎公信力,我相信前期兌換的人數會有很多。”
“但等大量兌換浪潮一過,朝廷的公信力上來。”
“寶鈔與銀兩所示意數額對等,可隨意支取兌換。”
“如若爾等,是願意身上揣著一大坨銀笨重錠子、銅錢出門,還是願意便捷的揣著幾張薄薄的紙張出門?”
“屆時你等願不願意,將身上笨重的銀兩存進大明錢莊,兌換成大明寶鈔?”
“所以爾等擔心的不夠兌換,此事斷然是不可能。”
“有人存,有人取,如此良性循環,周而複始,何談不夠兌換?”
“此事,諸位完全不用憂心。”
(本章完)
氣氛凝重的可怕。
朱高煦忿怒嗬斥的聲音,縈繞於殿內久久不曾消散。
這般言語,無異於狠狠的抽了他們幾記響亮的耳光,而且還是那種讓他們啞口無言,隻能夠老老實實受著的那種。
沒辦法啊!
誰叫別人說的在理呢?
致使在場的群臣,神情老臉不自覺的羞紅,默默的將腦袋深埋,不敢與之對視。
一個個心中都不禁在消化、深思朱高煦方才的言語。
相較於一眾挨批的群臣,身為戶部尚書的夏元吉,此刻更是差點羞憤的想要找塊地縫給鑽進去。
誰叫他是戶部尚書?
大明寶鈔的發行,各種印刷之事。
全然都要經他之手審核、核準,才能夠得以發行。
如若這些個受牽連的挨批的大臣,最多也就一個失察之責,而他則堪稱妥妥的玩忽職守。
罪責亦是首當其衝,名列前茅的那種。
負手而立,站立於高台上的朱高煦,將眼下跪在下方沉默不言群臣神情盡收於眼底,沉聲繼續道:
“雪崩之下,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百姓為水,朝廷為船。”
“彼此相輔相成,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曆朝曆代教訓屢見不鮮,諸位大臣都是文學雅士,飽讀詩書古今通貫。”
“這麽淺顯、擺在眼前的事情,你們都能夠忽略。”
“真的讓本王很失望.”
“大明朝廷的興衰,係於爾等身上,如若爾等不勤加改正,真的讓本王看不到任何希望。”
“也算是讓本王明白,陛下為帝三年,爾等替天子牧民,為何這麽龐大的大明疆土,卻國庫從未充盈過。”
“全然吃老本,透支著太祖皇帝留下來的老本。”
“如此諸卿,為公為爵為官,難道心中就沒有半分的羞愧嗎?”
“權力、財帛動人心。”
“黨爭、派係之爭,於大明江山社稷、天下黎明百姓疾苦,孰輕孰重諸卿心中可有思量、衡量過?”
“或者說諸位恃才傲物,對於爾等來說,天下動蕩易主,以爾等才能異無憂,不過換個新的主子而已?”
轟.
此言一出。
猶如一聲驚雷,在眾人腦海中炸響開來。
這帽子扣的不可謂不大。
簡直與不驚人死不休。
嚇得跪伏在地上的群臣一愣,身子不由自主的顫抖打起冷顫,如綠豆般大的冷汗順著臉頰滑落,背上的衣衫不知何時已然打濕,神情中惶恐之意盡顯。
且眾人甭管是否有過這樣的想法,都不敢有絲毫的猶豫,腦袋搖的跟撥浪鼓似的,顫抖著聲音著急解釋道:
“不不不不是。”
“懇請太子殿下、漢王爺明鑒。”
“臣等絕無此意,絕無此意,從來不曾有過這樣的想法,臣等與大明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見著一個個猶如被嚇的魂不附體的群臣。
對於今日之言語。
朱高煦心中可是憋了久,以往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機會,亦沒有合理的借口。
今日倒是痛痛快快的吐了出來。
見此情形,朱高熾下意識的看一旁的負手而立的老二,不著痕跡的衝其努了努嘴,示意其差不多就行了,萬事適可而止,不然容易適得其反。
看著太子爺遞來的示意目光,朱高煦不著痕跡的頜了頜首,表示心中有數。
咳咳
朱高煦輕聲咳嗽幾聲清了清嗓子,半眯著雙眸掃視了群臣一眼,出言道:
“方才言語乃是題外話,本王與太子、乃至陛下自然相信諸位對朝廷的忠臣。”
“但也希望諸卿將本王的方才的話牢記於心。”
“諾。”
“臣等必不敢忘。”
聽聞這話,跪在地上的群臣,不免鬆了口氣。
眾人心中慶幸不已。
還好漢王沒有再借題發揮,拿著他們的不是往死裏硬懟他們,雖丟了麵子被嗬斥,好歹無任何性命之憂。
倘若此事真的硬生生的追究起責任來,他們這些人怕是一個都別想好過。
原因無他。
就咬著他們俸祿為大明寶鈔之事,就夠他喝一壺,且沒有任何反駁的理由。
“諸位起來吧!”
“咱們言歸正傳。”
見眾人模樣,朱高煦衝跪在地上的群臣揮了揮手,道:
“索性現如今,大明寶鈔危機發現的還不算晚。”
“常言道:亂世金銀珠寶,盛世古董。”
“且大明的實力擺在眼前,周遭除了韃子外,亦無任何動蕩。”
“國家的公信力,還未被消耗殆盡,寶鈔亦有可搶救的機會,不是沒有任何辦法實行。”
有辦法?
還不晚?
還有搶救的機會?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朱高煦,眼神之中帶著些許期許、疑惑好奇。
在眾人的注視之下,朱高煦不置可否的聳了聳肩,臉上難得露出些許笑容,道:
“寶鈔的弊端,方才諸卿已知曉。”
“想要彌補這一空缺,剔除最大的弊端,且提升寶鈔與金銀銅錢等額價值,無外乎則就需要寶鈔與金銀銅錢掛鉤,兩者能夠互通兌換。”
“如此方能夠讓手握寶鈔的天下黎民百姓放心,讓他們明白寶鈔不再是幾張輕飄飄的紙張。”
“這般施為,不僅僅提升寶鈔的價值與金銀銅對等,更提升大明在百姓心中的公信力。”
“方能夠挽救,現如今已弊端凸顯的大明寶鈔貶值,逐漸淪為廢紙的尷尬境地。”
聽了這話。
場中的群臣,臉上的神情變的無比鄭重起來。
不可否認。
漢王此言說的相當在理,完全挑不出半點毛病來,同時也是最好解決寶鈔弊端的方式方法。
畢竟朝廷以往的政策,都是讓百姓以金銀銅換取寶鈔,為此還推出了各種各樣的政令,利於寶鈔的流通,可謂是煞費苦心。
卻不曾明確讓百姓可以寶鈔換取銀兩,還禁止了銀兩等流通。
而大明的百姓又不是傻子,大多都是經曆過戰亂的人,相較於輕飄飄的幾張紙,令人喜愛的終究還是流通了上千年的銀兩更為實在,更加的保值。
在配合朝廷,毫無節製的缺錢就印寶鈔之舉。
誰都不是傻子,哪怕朝廷三令五申不許銀兩銅錢黃金流通,但私下別人會真正的聽?
但這又不得不牽扯出一個新的問題,寶鈔換金銀銅錢,對等兌換。
朝廷的金銀各種儲備,如何能夠支撐?
想到這裏,群臣不禁麵露難色,不由得搖了搖頭,硬著頭皮回應道:
“太子殿下,漢王爺。”
“此計謀雖好,但咱們如何能夠拿出那麽多銀兩來支撐?”
“倘若以往所發行的寶鈔,盡數兌換朝廷無法兌換,必將弄巧成拙,致使大明再無任何公信力啊!”
“大明寶鈔崩盤、淪為廢紙更會提前到來。”
“無異於,自掘墳墓。”
“懇請太子殿下,漢王爺三思啊!”
見著台下一眾群臣臉上的憂慮之色。
朱高煦臉上的笑意愈發的濃厚的了起來,微微上揚的嘴角處閃過一絲奸計得逞的壞笑,沉聲道:
“誰說朝廷沒有銀子的?”
“戶部現如今有兩千多萬兩現銀,內務府中也提取精鹽利潤三成,不低於三千萬兩銀子,及以往各種收益內務府提取的銀兩。”
“兩者共計最少不低於七八千萬兩現銀。”
眾人:“??????”
我滴個親娘啊!
什麽玩意?
算上內務府的銀兩?
要挖皇帝的小金庫?
麻了!
群臣徹底懵逼了。
大殿內群臣臉上的表情,不可謂是不精彩啊。
做夢都沒想到,漢王居然敢打內務府,陛下小金庫的主意。
這膽子,簡直不是一般的大。
完全就是捅破天的節奏,畢竟群臣誰不知道,內務府可是朱棣的逆鱗?
之前國庫空虛之際,也不是沒人打過內務府的主意,而最後的結果沒一人不是黯然收場,落得裏外不是人的下場。
短暫的愣神之後,眾人回過神來,神情變的無比凝重,不得不硬著頭皮開口道:
“王爺.”
“此事.此事,恐有不妥吧?”
“畢竟內務府與戶部則是兩個不同.且陛下.”
後麵的話未明說。
不過大家都不是傻子,朱高煦自然明白他們是什麽意思。
說白了,不就是害怕、擔心永樂大帝責罰嗎?
重要嗎?
且他這般舉動,本意就是想要動老頭子的小金庫,純純的報老頭子的挖坑之仇。
如何能夠半路泄氣?
這般也不是他的風格。
想到這裏,朱高煦大手一揮,瞳孔之中的雙眸眯了眯,聲音變的無比鄭重,道:
“不互通?”
“不互通又如何?”
“就爾等而言,規則重要,還是大明江山社稷重要?”
說到這裏,他頓了頓,話鋒突然一轉,聲音變的無比低沉了起來,道:
“當然我也知諸卿之憂。”
“但諸卿皆為我大明肱骨之臣,難道你們忍心看著大明寶鈔淪為廢紙嗎?”
“規則是用來打破的,想來我們一起請願,陛下也是明事理的人,亦能夠明白我們大家的苦心。”
“斷然不可能因此事,記恨我們大家,畢竟都是為了大明江山社稷。”
話已至此。
群臣也都不是傻子。
也明白朱高煦言語中的意思,這是要將大家給綁在一起,將永樂大帝的軍啊!
這般情況,他們也不得不承認,漢王的膽子真的不是一般的大。
同時群臣心中也不禁感慨,漢王這家夥真的是夠陰險狡詐的,把話給徹底說死了,堵死了他們所有的後路,將他們給架到了半空中,沒有半分後退的機會。
原因無他。
以永樂大帝的手段,想來今日所議之事,必定會一言不少的傳遞於永樂大帝手中。
一起請願,不亞於將皇帝的軍,鬼知道會不會惹得永樂大帝的記恨,被秋後算賬?
畢竟君王乃是當今天下心眼最大,也是最小的人。
大到心懷天下,小到容不下一粒沙。
如不一起請願。
朱高煦則又早就將肱骨之臣,憂天下之憂,為國為民的大帽子給他們帶的穩穩當當的。
不變相的讓他們自個承認,自己壓根就不曾心懷天下,不是朝廷的肱骨之臣嗎?
如此之舉,落到了太子殿下,遠征漠北的永樂大帝眼中,會如何想他們這些人,他們還會被重用,委以重任?
可能嗎?
這般兩難的境地,惹得殿內群臣,差點沒忍住集體爆粗口罵娘。
卻也沒有任何辦法。
短暫的沉默了片刻,群臣不得不硬著頭皮,齊聲道:
“聯名上書陛下請願,臣等無任何異議。”
“一切全憑王爺做主。”
“不過.”
說到這裏,他們頓了頓,瞳孔之中的雙眸不由得眯了眯,話鋒突然一轉,問道:
“漢王.”
“此事,就算陛下同意,以內務府、戶部,共計銀兩也不過七八千萬兩白銀。”
“可據老臣等人所了解,從太祖皇帝至今,朝廷共計所發行的大明寶鈔數量總額,除去各種損耗,也不下於上億兩的數額。”
“倘若所有人擁擠兌換,就這區區七八千萬兩白銀,如何能夠兌換完?”
“且就算止住了大明寶鈔貶值的危機,朝廷於各州府開設錢莊,所耗費的巨資,又該從何處拿來支撐?”
對於這個疑問。
不可否認,提的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全都是站在朝廷的角度出發。
見狀,朱高煦嘴角微微上揚,不置可否的笑了起來,衝一眾注視著自己的群臣擺了擺手,道:
“誰告訴諸位,朝廷隻可大明寶鈔兌換金銀銅錢?”
“為何開設的大明錢莊,不能夠存錢,金銀銅錢兌換寶鈔使用呢?”
“大明寶鈔貶值,究其緣由的不外乎公信力,我相信前期兌換的人數會有很多。”
“但等大量兌換浪潮一過,朝廷的公信力上來。”
“寶鈔與銀兩所示意數額對等,可隨意支取兌換。”
“如若爾等,是願意身上揣著一大坨銀笨重錠子、銅錢出門,還是願意便捷的揣著幾張薄薄的紙張出門?”
“屆時你等願不願意,將身上笨重的銀兩存進大明錢莊,兌換成大明寶鈔?”
“所以爾等擔心的不夠兌換,此事斷然是不可能。”
“有人存,有人取,如此良性循環,周而複始,何談不夠兌換?”
“此事,諸位完全不用憂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