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藺挑著雞蛋朝目連橋走去,因為自己房屋坎下公路有塌方,要繞道涼橋側麵小路才能進入公路。
眼看歐陽凱藺兩兄弟走遠了,凱藺媽大聲叮囑:“凱藺,把錢裝好,到洞河要乘船。”
歐陽凱藺邊走邊說:“好的,媽你回去吧,我有哥同伴你就放心吧。”
剛開始還需是要手電照路,到了公路後,雖然黎明前很黑暗。但是走了一段公路後就發現自己雙眼適應了黑暗的環境,挑著籃子雙眼前視,會看到一條若隱若現的白線,基本能判斷公路上的情況,雖然才淩晨4點,大路上空曠無人,但是公路平整,走起路來還是比小路輕鬆的多,於是凱藺把手電筒收起來,朝著白線方向飛奔而去。
已經走了約一半的路程,倆兄弟來到紅岩口溝口,這條溝較寬,此時正是凱藺挑著籃子,他小心翼翼的下到溝底,因為這段路高出溝口很多,假設今後建修橋梁,橋梁高程可能有六七米,跨度可能有近20米。
歐陽凱藺心裏長出了一口氣,接著開始過溝,這時堂哥拿出手電筒替凱藺照著腳下,剛走兩步,右腳伸出去準備踩著前麵的鵝卵石,沒成想腳一滑,籃子失去平衡,兩個籃子“嘭”的一聲掉在溝裏。
歐陽凱藺看著堂哥,堂哥也看看凱藺,隻聽堂哥說:“我來挑。”
說著就從歐陽凱藺手中接過扁擔,從地上挑起籃子繼續趕路。
眼見東方現出魚肚白,周圍的山也現出輪廓,現在離洞河越來越近了,凱藺心裏也開朗起來。
隻一會兒功夫,天麻麻亮了,歐陽凱藺朝周圍觀察了一下,河對麵的人家房屋隱約可見,房頂冒出嫋嫋青煙。周圍山頭可以隱隱看見霧氣似白紗一般飄動,四周一片靜謐。空氣中有股潮味,這是朝露揮發後的氣味。
空氣經過了一晚上的淨化,變得特別清新,不到8點,兩弟兄來到洞河碼頭,這是個天然碼頭,整個碼頭都是花崗岩,可能是天流江或者是洞河水常年衝刷,碼頭沒有人工改造的痕跡,一整塊花崗岩形成了一個自然傾斜的平台,從街道朝下經過一些台階就來到碼頭上,在靠近江水附近,有船工在花崗岩上安裝了一些鐵環,這是給船下錨的地方。在花崗岩平台上坐著候船的旅客。
歐陽凱藺他們把籃子放好,也坐下來休息下。
趕了近四小時山路,還真的疲乏了,剛坐下來一會兒,就聽到嗵嗵的聲音。朝江中一看,一條木船朝岸邊開來。這是一條機動船,在機動船後邊還有很多劃槳的小木船,機動船是發往縣城的班船,小木船是過江的渡船。
今天是洞河趕集的日子,隻見小小渡船上坐著六七人,小船不堪重負,江水都齊船舷了,在機動船攪起的浪花中,小木船就如一葉扁舟,在浪花中起伏飄動,還有激起的水花飛進船中,不知乘船人是怎麽想的,歐陽凱藺簡直驚呆了,看著就好像要翻船了。船上的人怎麽這麽淡定。這可是江啊。
放眼看去,江麵有近30米寬。由於位於洞河交匯處,可以看到洞河水在匯入天流江時翻滾的河水。
機動船靠岸了,岸上的人自然分為兩部分,需要過江的旅客,等著渡船客人下船後登上了渡船,上縣城的旅客將隨身行李在船頭上放好。
船艙裏基本不放行李,全部用來旅客休息。
歐陽凱藺將籃子放好,堂哥去船艙中休息去了。
他則在船頭靠船艙位置站著欣賞天流江風景,隻見天流江洞河段河麵有近300米寬,河水隻有近30米寬,全部擠在靠洞河街的岩邊,河對麵就是大沙灘。隻聽船工大聲喊道:“都坐好了,左右要對稱,坐船的人數要一樣多,不要一邊重,一邊輕。大家看看,船平衡了麽。”
有好心人數著人數,對船工說:“左邊多了兩人。”
船工說:“請那位調整下就開船了。”
這個船也不大,隻能坐20人左右,也是木船,聽別人說洞河還有鐵船,那是躉船,能裝幾台汽車,大得很。
這邊開船師傅,發動柴油機,嗵嗵,柴油機發動了,隻見船工拿起竹竿,嗵的一下插進江中,然後用雙手緊握竹竿,使出全力用腳蹬著船頭,船在竹竿的撬動下,離開了岸邊。
這時,船工迅速來到船中拉下製動裝置,慢慢的調轉船頭,朝縣城開去。才走了不到10分鍾,隻聽駕船師傅大聲說道:“前麵要到汝河口鷺絲灘了,這是水中逆行,灘急浪大,請各位乘客下船幫忙拖船。”
說著船就靠向河灘,停下來了,船工拿出一塊木板,朝岸上的沙石上一甩,一頭接觸地麵,另一頭靠在船舷上,讓客人們走下船去,這邊船工將幾根酒杯粗的麻繩分別套在船頭錨上和船艙的柱子上。然後走下船,指揮客人拉船。
眼看歐陽凱藺兩兄弟走遠了,凱藺媽大聲叮囑:“凱藺,把錢裝好,到洞河要乘船。”
歐陽凱藺邊走邊說:“好的,媽你回去吧,我有哥同伴你就放心吧。”
剛開始還需是要手電照路,到了公路後,雖然黎明前很黑暗。但是走了一段公路後就發現自己雙眼適應了黑暗的環境,挑著籃子雙眼前視,會看到一條若隱若現的白線,基本能判斷公路上的情況,雖然才淩晨4點,大路上空曠無人,但是公路平整,走起路來還是比小路輕鬆的多,於是凱藺把手電筒收起來,朝著白線方向飛奔而去。
已經走了約一半的路程,倆兄弟來到紅岩口溝口,這條溝較寬,此時正是凱藺挑著籃子,他小心翼翼的下到溝底,因為這段路高出溝口很多,假設今後建修橋梁,橋梁高程可能有六七米,跨度可能有近20米。
歐陽凱藺心裏長出了一口氣,接著開始過溝,這時堂哥拿出手電筒替凱藺照著腳下,剛走兩步,右腳伸出去準備踩著前麵的鵝卵石,沒成想腳一滑,籃子失去平衡,兩個籃子“嘭”的一聲掉在溝裏。
歐陽凱藺看著堂哥,堂哥也看看凱藺,隻聽堂哥說:“我來挑。”
說著就從歐陽凱藺手中接過扁擔,從地上挑起籃子繼續趕路。
眼見東方現出魚肚白,周圍的山也現出輪廓,現在離洞河越來越近了,凱藺心裏也開朗起來。
隻一會兒功夫,天麻麻亮了,歐陽凱藺朝周圍觀察了一下,河對麵的人家房屋隱約可見,房頂冒出嫋嫋青煙。周圍山頭可以隱隱看見霧氣似白紗一般飄動,四周一片靜謐。空氣中有股潮味,這是朝露揮發後的氣味。
空氣經過了一晚上的淨化,變得特別清新,不到8點,兩弟兄來到洞河碼頭,這是個天然碼頭,整個碼頭都是花崗岩,可能是天流江或者是洞河水常年衝刷,碼頭沒有人工改造的痕跡,一整塊花崗岩形成了一個自然傾斜的平台,從街道朝下經過一些台階就來到碼頭上,在靠近江水附近,有船工在花崗岩上安裝了一些鐵環,這是給船下錨的地方。在花崗岩平台上坐著候船的旅客。
歐陽凱藺他們把籃子放好,也坐下來休息下。
趕了近四小時山路,還真的疲乏了,剛坐下來一會兒,就聽到嗵嗵的聲音。朝江中一看,一條木船朝岸邊開來。這是一條機動船,在機動船後邊還有很多劃槳的小木船,機動船是發往縣城的班船,小木船是過江的渡船。
今天是洞河趕集的日子,隻見小小渡船上坐著六七人,小船不堪重負,江水都齊船舷了,在機動船攪起的浪花中,小木船就如一葉扁舟,在浪花中起伏飄動,還有激起的水花飛進船中,不知乘船人是怎麽想的,歐陽凱藺簡直驚呆了,看著就好像要翻船了。船上的人怎麽這麽淡定。這可是江啊。
放眼看去,江麵有近30米寬。由於位於洞河交匯處,可以看到洞河水在匯入天流江時翻滾的河水。
機動船靠岸了,岸上的人自然分為兩部分,需要過江的旅客,等著渡船客人下船後登上了渡船,上縣城的旅客將隨身行李在船頭上放好。
船艙裏基本不放行李,全部用來旅客休息。
歐陽凱藺將籃子放好,堂哥去船艙中休息去了。
他則在船頭靠船艙位置站著欣賞天流江風景,隻見天流江洞河段河麵有近300米寬,河水隻有近30米寬,全部擠在靠洞河街的岩邊,河對麵就是大沙灘。隻聽船工大聲喊道:“都坐好了,左右要對稱,坐船的人數要一樣多,不要一邊重,一邊輕。大家看看,船平衡了麽。”
有好心人數著人數,對船工說:“左邊多了兩人。”
船工說:“請那位調整下就開船了。”
這個船也不大,隻能坐20人左右,也是木船,聽別人說洞河還有鐵船,那是躉船,能裝幾台汽車,大得很。
這邊開船師傅,發動柴油機,嗵嗵,柴油機發動了,隻見船工拿起竹竿,嗵的一下插進江中,然後用雙手緊握竹竿,使出全力用腳蹬著船頭,船在竹竿的撬動下,離開了岸邊。
這時,船工迅速來到船中拉下製動裝置,慢慢的調轉船頭,朝縣城開去。才走了不到10分鍾,隻聽駕船師傅大聲說道:“前麵要到汝河口鷺絲灘了,這是水中逆行,灘急浪大,請各位乘客下船幫忙拖船。”
說著船就靠向河灘,停下來了,船工拿出一塊木板,朝岸上的沙石上一甩,一頭接觸地麵,另一頭靠在船舷上,讓客人們走下船去,這邊船工將幾根酒杯粗的麻繩分別套在船頭錨上和船艙的柱子上。然後走下船,指揮客人拉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