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儀式結束,周昌平把陳勤之喊去了辦公室,沒說重話,隻說大家以後都還是要注意溝通,都要多長一張嘴,凡事多問兩句,多匯報兩句。


    陳勤之沒說什麽,明顯的也感覺到,周昌平對他比以前客氣了很多。


    他對他自己也做了檢討。


    回到辦公室,薑玉娥說:“小陳,我是真不敢想象啊,我跟你居然是同事,還跟你一個辦公室,我這都沾你的光成大紅人了,我家昨晚上那電話,從安裝以來都沒響過那麽多次。”


    陳勤之一笑的說:“薑老師,你相聲說的不錯。”


    “不錯啊小陳,現在都會幽默了。”


    薑玉娥說完,辦公室裏的電話又響了,她接聽了之後就遞給陳勤之:“小陳,找你的。”


    陳勤之起身去接,是人民衛生出版社打過來的,是個年輕姑娘的聲音:“陳教授,您郵寄過來的出版稿我們出版社已經收到了,等審稿結束,我們再給你定價,先打電話給您匯報一下。”


    “好的,謝謝同誌了。”


    陳勤之掛斷電話,薑玉娥湊過來問:“小陳,什麽好事啊?”


    “我們搞的那本書,出版社已經收到了,等審完就給我們定價。”


    “真的啊,那這不僅有名,還有額外收入了,小陳,以後我給你當徒弟了,你指哪,我打哪。”


    陳勤之帶著薑玉娥編寫的那本《藥理學》,後來把同小組的一個老師也加入了。


    主要是對藥物代謝動力、藥物效應動力學,還有影響藥物效應的因素,以及症狀藥物的編寫,症狀藥物有膽堿受體激動藥,有腎上腺素受體阻斷藥,麻醉、鎮靜催眠、抗癲癇、治療糖尿病的藥物等等。


    《藥理學》第一版原本是出版於1995年,這樣一來就把技術知識提前了四五年。


    後續其他教研人員也可以進行憂化,改版。


    今天和學校請了假,陳勤之沒有課,幹脆就提前下班了。


    騎著自行車,他去了郵局,上周把材料給專利局寄去了,下午打電話沒有打通,就自己來郵局了。


    彎腰湊在辦事窗口前,他把抄下來的信件號遞給裏麵工作人員問:“同誌,幫我查一下這個郵件對方收到了嗎?”


    工作人員接過紙條,翻閱了一下大黃頁,又翻了一下筆記本,然後撥通了一個電話號碼:“你好同誌,幫我查查這個信件。”


    “好的,謝謝同誌。”


    掛斷電話,工作人員把剛才的紙條還給了陳勤之:“專利局已經收到了,剛剛簽收的,讓你放心,他們會及時送去相關部門審核,再由相關部門跟你聯係。”


    “謝謝同誌了。”


    騎著自行車離開郵局,秋風迎麵而來,春天也不遠了。


    回到家裏時,沈南心還沒有回來,這是他難得比沈南心下班早的日子。


    這兩個月還經常跑研究所,就比平時回來的更晚了。


    “勤之回來了啊,家裏沒事吧。”


    “沒事的,媽。”


    “我昨天看到電視上看到你了,我女婿真厲害。”


    陳勤之笑了。


    六點多,沈南心快下班回來時,陳勤之去樓下接她。


    遠遠看見陳勤之向她走來,沈南心挺著肚子就把步子加快了。


    陳勤之走了過去:“你走那麽快做什麽?我在這裏又不跑。”


    沈南心沒有說話,抬起兩手,紅著眼睛就把他抱住了。


    昨晚看到新聞聯播的時候,她就想這樣做了。


    晚上,兩人坐在床上說話,沈南心說:“陳勤之,你可真憋得住氣,這麽大的事情,你連我都不告訴。”


    “這還不是怕飯沒熟先把蓋揭了,這都隻是口頭協議。”


    “你說的也是。對了,那你明年去給韓廳長當學生,學校這邊怎麽辦?”


    “韓廳長工作忙,估計也不需要我天天跟在身後跑,到時候兩邊跑一下。”


    “鄭校長怎麽給你指了韓廳長當老師?”


    “韓廳長有過留學經曆,是生藥專業的,還是研究所的二級研究員,沒有人比他更合適了。”


    “鄭校長他真是個好人。”


    ……


    周五的時候,人民衛生出版社打電話過來了,是編輯部的。


    “勤之,你寄過來的書稿已經過審了,定價是千字30元,你們那本《藥理學》有35萬字,稿費是一萬零五百,下周給你把錢匯過去,後麵也會盡快校對,盡快排版,爭取今年就給搞出來。”


    陳勤之問:“這麽快就審核完了?”


    郎永建提搞了嗓門:“漢城大學陳勤之是誰啊!?一聽說是你的書稿,十來個專家全都湧過來了,休息不了,根本也不想休息,硬是一口氣給審出來了。


    說質量非常高,藥物知識也非常專業全麵,全票通過,眼都沒眨。”


    “郎編輯,辛苦你了,也辛苦各位老領導了。”


    “這辛苦啥啊?你們編寫這些專業內容更辛苦。”


    等掛斷電話,薑玉娥問:“小陳,書稿審完了?”


    “人民衛生出版社的效率真是快,對了薑老師,稿費是一萬零五百,估計稅後有九千六百多塊,等中午和向老師說一下,到時候一平分。”


    1990年對稿酬有30%的減征優惠,所以加上減征的三百五十二塊,就有九千六百多了。


    薑玉娥一驚:“這麽高,這嚇我一跳啊。”


    說完,拿起桌上的計算器算了一通,又看向了陳勤之:“小陳,這書主要是你在操心,而且要不是你在前麵打頭陣,這稿子未必都能過,價格給到最高也都是因為你,到時候你給我1300塊就夠了,剩下的你和向老師商量。”


    這事本來就沾了他的光,怎麽能平分呢?


    那這些已經夠多了,不要的話,或者要太少,那也太明顯,小陳多半也不好意思。


    再說,這名可是在那裏了,這可比錢更值當。


    “那怎麽行。”


    “那怎麽不行?你是主編,是你帶的,你教的,要不我薑玉娥能有這本事?”


    1300塊的稿酬,都快是她三個月的工資了。


    夠多了。


    到了中午吃飯,兩人把這事和向老師說了,向老師沒和薑玉娥提前商量,也說自己隻要1300塊,說剩下的讓陳和薑玉娥商量。


    手寫35萬稿,薑玉娥和向偉寫了寫了二十多萬,陳勤之主要檢查和添加內容,但兩人都知道是討了陳的好,哪能和陳勤之平分,意思一下就行了


    薑玉娥聽後,手往桌子一拍:“向老師,我們這是心有靈犀,想到一塊去了。”


    於是第一筆稿酬的事情就這麽定下來了,薑玉娥和向偉各得1338塊,陳勤之7000塊。


    這是重生過來的四個月,他賺取到工資以外的第一筆現金收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90:我在大學當老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今日宜幹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今日宜幹飯並收藏1990:我在大學當老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