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王李治率軍抵達華陰附近的時候得到函穀關陷落的消息,尤其是當其聽聞函穀關並未作出太多抵抗、不到半日便被水師攻陷,更讓他憂心忡忡。
原本指望著丘行恭好歹能夠鎮守函穀關拖延水師幾日,讓自己這邊的行動可以更加從容,孰料丘行恭中看不中用,不僅城關失陷己身被俘,連帶著萬餘前去增援的山東私軍也一起被俘,等到消息在軍中擴散,勢必動搖軍心,打擊士氣。
而函穀關陷落之後,潼關直麵敵軍水陸兩麵夾擊猛攻,失陷亦是遲早之事。
至此,局勢已經再無挽回之可能,唯有背水一戰、一戰功成。
不成功,便成仁。
望著左右前後旌旗招展、車馬轔轔,十餘萬大軍浩浩蕩蕩、殺氣騰騰,李治心中的擔憂、挫敗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濃鬱的自信與對未來美好的憧憬。
當年麵對李建成、李元吉的打壓、迫害,還有高祖皇帝為他們撐腰,父皇所麵臨的局麵較之如今惡劣豈止數倍?但即便是那樣的絕境,父皇依舊能夠收服關隴門閥為已用,於玄武門下奮起抗爭、逆天改命。
於絕境之中逆而篡取,在所有人悲觀的注視下一戰功成,這就是天命所歸!
焉知吾李治天命之眷不如父皇?
待到麾下鐵甲殺透長安、逆而奪取,才叫世人皆知吾之天命!
……
大軍一路前行、浩浩蕩蕩,來自關中、函穀關的消息不斷匯聚遞入軍中,過了華陰,天色已晚,十餘萬大軍皆乃山東世家倉促組建的私軍嚴重缺乏軍規軍紀,一旦麵臨突發狀況極有可能引發不可預知之凶險,所以李治不敢在夜晚急行軍,擇取一處山陽水陰之地,安下營寨、生火造飯。
夜風習習,十餘萬人的軍隊營帳如雲、首尾難顧,風燈掛滿營寨處處,騎著馬的軍法隊往來巡查,遇到違反軍紀的兵卒當即捉拿,嚴懲不貸。
中軍帳內,剛剛用過晚膳的李治與蕭瑀、褚遂良、崔信三人飲茶,崔信憂心忡忡道:“水師氣勢洶洶,追著咱們的尾巴一路追殺,如今函穀關淪陷,潼關危在旦夕,咱們也已經距離長安越來越近,大戰隨時可能爆發,不知殿下有何破敵之良策?”
山東世家雖然站在晉王李治這邊,但雙方所麵對的局勢是有所不同的。
對於李治來說,從潛逃出太極宮的那一刻,便已經走上一條成王敗寇、不成功便成仁的不歸路,勝負之間既是生死,退無可退。但山東世家則不同,他們雖然摒棄李承乾選擇晉王,根本的目的是為了利益最大化,追逐最大利益的同時即便麵對失敗,也不至於闔族皆亡,畢竟李承乾是大唐的皇帝,要坐穩江山便不能放縱山東糜爛,再是將山東世家恨之入骨也需好生安撫,深仇大恨隻能徐徐圖之。
但是一旦潼關失陷,退路完全斷絕,那麽山東世家就隻能跟隨晉王一條道走到黑,想要退回山東已無可能。
畢竟這十餘萬青壯所組成的私軍已經抽空了山東世家幾百年積攢下來的底蘊,一旦全軍覆沒,所造成的惡劣後果是這些世家門閥絕對無法承受的,那意味著素來視為自家地盤的廣大山東地域將會徹底脫離他們的掌控。
一個不能掌控山東地域的山東門閥,對皇帝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忌憚與威懾。
既然沒有忌憚與威懾,皇帝又豈能慣著他們,對他們網開一麵?
所以崔信的臉色很是難看,山東世家全力支持晉王,願意同晉王一起承擔巨大的政治風險老博取更大的政治利益,卻忽然發現他們已經被晉王徹底裹挾,雙方的命運捆綁在一處無分彼此,生則同生,死則同死。
這讓崔信極為不滿,咱們可以在你兵敗身死之後承擔巨大的懲罰,但咱們不願陪著你一起死啊……
李治看了崔信一眼,喝了口茶水,淡然道:“這世上哪裏有什麽必勝之良策?古往今來,每一場戰爭之勝負歸根究底也不過是那一句話,兩軍相逢,勇者勝。”
之前他對山東、江南兩地門閥百般籠絡,想著的不過是借助他們的力量壯大自己,以此完成自己逆天改命的戰爭罷了。
時至今日,江南世家處於崩潰之邊緣,被水師在江南欺負得慘不忍睹,山東世家也已經徹徹底底站在自己這艘船上,欲走無路、欲退無門,又何須小意逢迎、照顧他們的心情?
“崔公放心,本王非是食言之人,當初答允的條件隻要此戰功成,必然不打一絲折扣,能否升官晉爵、封建一方都隻是在於你們能否全力以赴建功立業,他朝心願達成之日,本王不吝賞賜。”
必須要讓這些人認識到如今之處境才是,現在已經不僅是他這個晉王需要他們來達成自己的宏圖霸業,他們自己也要視死如歸赴湯蹈火去爭取更大的功績。
天上不會掉餡餅,付出與收獲從來都是對等的。
崔信沉默少頃,而後頷首道:“殿下放心,吾等詩書傳家,自知忠義之道,既然決定輔佐殿下成就大業,必然竭盡全力、誓死報效,萬萬沒有半途而廢的道理。”
李治欣然頷首,讚了一句:“崔公深明大義,實乃帝國蒼生之福也,他日功成,崔公當居首功。”
崔信連稱不敢:“此皆殿下天命所在,吾等不敢居功。”
……
安撫了山東世家的領袖,李承乾看向蕭瑀,問道:“江南世家雖然在燕子磯遭受重創,但畢竟傳承千年、根基深厚,隻要穩住局麵,必然能夠在水師壓迫之下奮起反擊,否則若是任由水師肆虐江南,你們的根基遭受動搖,他日即便是本王登上大位,想要幫助你們重塑輝煌意識有心無力。”
就算在燕子磯遭遇慘敗,根基動搖,可你們也不能眼睜睜看著水師統一長江,隨時隨地毫無顧忌的北上吧?
如果你們當真不肯傾盡全力,日後本王登基,你們想要的好處怕是也要大打折扣……
安撫與敲打,許諾與警告,李治玩弄權術的招數信手拈來,極具天賦。
蕭瑀苦笑搖頭,無奈道:“非是江南各家不肯效死力,水師在江南之威懾遠超殿下想象,不僅僅在於海貿被其掌控,更在於源源不斷運往大唐的糧食會對江南糧價造成極大衝擊,使得各家投鼠忌器,不敢擅動,還望殿下能夠體諒。”
海貿被水師一手把持,他們不許誰家玩,誰家就得被排除在海貿體係之外,市舶司頒發執照,水師負責護航,大唐海商必須在水師於海外各國租賃的港口設置倉儲、報備貨殖、展開貿易,一舉一動、方方麵麵都置於水師監視之下,誰敢經營違禁物品,或是擾亂行市,或是逃避稅收,都將受到嚴厲的製裁與懲罰。
這也就罷了,大不了大家斷絕海貿便是,以前沒有海貿的日子不也是一樣過?
但糧食卻觸及江南士族乃至於所有門閥的根基。
門閥的根基是什麽?
一是教育,二是土地,歸根結底還是在於土地。
當世家門閥把持越來越多的土地,便可以控製越來越多的人口,政治上的話語權自然越來越重。而土地所產出的糧食乃是國家命脈,是無蒼生黎庶賴以生存的基礎。
自從水師與安南、林邑等地租賃港口、把持其國內政,廉價的糧食便開始源源不斷的運入大唐,極大的緩解了大唐糧食匱乏的危機。
直至目前,水師運入大唐的糧食價格都幾乎與國內持平,這維持了國內的糧食體係。
可一旦水師放棄從糧食上獲取暴利,改以低廉的價格向國內輸入糧食,首先遭受衝擊的不是尋常百姓,而是占地無數的世家門閥。
因為糧價低廉所導致的最直接後果,便是地價降低,這使得世家門閥幾十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積累下來的財富直接縮水,乃至於腰斬,這誰受得了?
古往今來,世家門閥恣意操縱地價、糧價的升降,從差價之中不斷收割百姓平民的財富,從而達到兼並土地、私蓄人口、積累財富的目的,而一旦糧價不能操之於手,這個體係便會從根本上被摧毀,世家門閥賴以生存的基礎便徹底喪失。
關中、山東的門閥或許還能依靠強大的掌控力來消弭領地之內因為糧價變動帶來的損失,但人口越來越多、根基卻相對淺薄的江南士族卻將要深受其害。
如此情形之下,就連蕭家這樣旗幟鮮明支持晉王的家族,都已經暗中與水師達成了一係列約定來換取水師穩定江南糧價、保障江南穩定,其餘江南士族沒有蕭家如此深厚的底蘊,更是任憑水師隨意揉捏。
在燕子磯一戰喪失了無數青壯之後,各家的根基遭受嚴重動搖,誰還敢跟水師去叫板?
若是水師的話事人依舊是蘇定方這樣軍事出眾、政治欠缺之人,或許還有幾分轉圜掙紮之餘地,但現在房玄齡坐鎮華亭鎮,一手操持市舶司大權、一手掌控水師兵權,早已將江南各家收拾得服服帖帖……
江南,已經不是江南士族之江南。
原本指望著丘行恭好歹能夠鎮守函穀關拖延水師幾日,讓自己這邊的行動可以更加從容,孰料丘行恭中看不中用,不僅城關失陷己身被俘,連帶著萬餘前去增援的山東私軍也一起被俘,等到消息在軍中擴散,勢必動搖軍心,打擊士氣。
而函穀關陷落之後,潼關直麵敵軍水陸兩麵夾擊猛攻,失陷亦是遲早之事。
至此,局勢已經再無挽回之可能,唯有背水一戰、一戰功成。
不成功,便成仁。
望著左右前後旌旗招展、車馬轔轔,十餘萬大軍浩浩蕩蕩、殺氣騰騰,李治心中的擔憂、挫敗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濃鬱的自信與對未來美好的憧憬。
當年麵對李建成、李元吉的打壓、迫害,還有高祖皇帝為他們撐腰,父皇所麵臨的局麵較之如今惡劣豈止數倍?但即便是那樣的絕境,父皇依舊能夠收服關隴門閥為已用,於玄武門下奮起抗爭、逆天改命。
於絕境之中逆而篡取,在所有人悲觀的注視下一戰功成,這就是天命所歸!
焉知吾李治天命之眷不如父皇?
待到麾下鐵甲殺透長安、逆而奪取,才叫世人皆知吾之天命!
……
大軍一路前行、浩浩蕩蕩,來自關中、函穀關的消息不斷匯聚遞入軍中,過了華陰,天色已晚,十餘萬大軍皆乃山東世家倉促組建的私軍嚴重缺乏軍規軍紀,一旦麵臨突發狀況極有可能引發不可預知之凶險,所以李治不敢在夜晚急行軍,擇取一處山陽水陰之地,安下營寨、生火造飯。
夜風習習,十餘萬人的軍隊營帳如雲、首尾難顧,風燈掛滿營寨處處,騎著馬的軍法隊往來巡查,遇到違反軍紀的兵卒當即捉拿,嚴懲不貸。
中軍帳內,剛剛用過晚膳的李治與蕭瑀、褚遂良、崔信三人飲茶,崔信憂心忡忡道:“水師氣勢洶洶,追著咱們的尾巴一路追殺,如今函穀關淪陷,潼關危在旦夕,咱們也已經距離長安越來越近,大戰隨時可能爆發,不知殿下有何破敵之良策?”
山東世家雖然站在晉王李治這邊,但雙方所麵對的局勢是有所不同的。
對於李治來說,從潛逃出太極宮的那一刻,便已經走上一條成王敗寇、不成功便成仁的不歸路,勝負之間既是生死,退無可退。但山東世家則不同,他們雖然摒棄李承乾選擇晉王,根本的目的是為了利益最大化,追逐最大利益的同時即便麵對失敗,也不至於闔族皆亡,畢竟李承乾是大唐的皇帝,要坐穩江山便不能放縱山東糜爛,再是將山東世家恨之入骨也需好生安撫,深仇大恨隻能徐徐圖之。
但是一旦潼關失陷,退路完全斷絕,那麽山東世家就隻能跟隨晉王一條道走到黑,想要退回山東已無可能。
畢竟這十餘萬青壯所組成的私軍已經抽空了山東世家幾百年積攢下來的底蘊,一旦全軍覆沒,所造成的惡劣後果是這些世家門閥絕對無法承受的,那意味著素來視為自家地盤的廣大山東地域將會徹底脫離他們的掌控。
一個不能掌控山東地域的山東門閥,對皇帝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忌憚與威懾。
既然沒有忌憚與威懾,皇帝又豈能慣著他們,對他們網開一麵?
所以崔信的臉色很是難看,山東世家全力支持晉王,願意同晉王一起承擔巨大的政治風險老博取更大的政治利益,卻忽然發現他們已經被晉王徹底裹挾,雙方的命運捆綁在一處無分彼此,生則同生,死則同死。
這讓崔信極為不滿,咱們可以在你兵敗身死之後承擔巨大的懲罰,但咱們不願陪著你一起死啊……
李治看了崔信一眼,喝了口茶水,淡然道:“這世上哪裏有什麽必勝之良策?古往今來,每一場戰爭之勝負歸根究底也不過是那一句話,兩軍相逢,勇者勝。”
之前他對山東、江南兩地門閥百般籠絡,想著的不過是借助他們的力量壯大自己,以此完成自己逆天改命的戰爭罷了。
時至今日,江南世家處於崩潰之邊緣,被水師在江南欺負得慘不忍睹,山東世家也已經徹徹底底站在自己這艘船上,欲走無路、欲退無門,又何須小意逢迎、照顧他們的心情?
“崔公放心,本王非是食言之人,當初答允的條件隻要此戰功成,必然不打一絲折扣,能否升官晉爵、封建一方都隻是在於你們能否全力以赴建功立業,他朝心願達成之日,本王不吝賞賜。”
必須要讓這些人認識到如今之處境才是,現在已經不僅是他這個晉王需要他們來達成自己的宏圖霸業,他們自己也要視死如歸赴湯蹈火去爭取更大的功績。
天上不會掉餡餅,付出與收獲從來都是對等的。
崔信沉默少頃,而後頷首道:“殿下放心,吾等詩書傳家,自知忠義之道,既然決定輔佐殿下成就大業,必然竭盡全力、誓死報效,萬萬沒有半途而廢的道理。”
李治欣然頷首,讚了一句:“崔公深明大義,實乃帝國蒼生之福也,他日功成,崔公當居首功。”
崔信連稱不敢:“此皆殿下天命所在,吾等不敢居功。”
……
安撫了山東世家的領袖,李承乾看向蕭瑀,問道:“江南世家雖然在燕子磯遭受重創,但畢竟傳承千年、根基深厚,隻要穩住局麵,必然能夠在水師壓迫之下奮起反擊,否則若是任由水師肆虐江南,你們的根基遭受動搖,他日即便是本王登上大位,想要幫助你們重塑輝煌意識有心無力。”
就算在燕子磯遭遇慘敗,根基動搖,可你們也不能眼睜睜看著水師統一長江,隨時隨地毫無顧忌的北上吧?
如果你們當真不肯傾盡全力,日後本王登基,你們想要的好處怕是也要大打折扣……
安撫與敲打,許諾與警告,李治玩弄權術的招數信手拈來,極具天賦。
蕭瑀苦笑搖頭,無奈道:“非是江南各家不肯效死力,水師在江南之威懾遠超殿下想象,不僅僅在於海貿被其掌控,更在於源源不斷運往大唐的糧食會對江南糧價造成極大衝擊,使得各家投鼠忌器,不敢擅動,還望殿下能夠體諒。”
海貿被水師一手把持,他們不許誰家玩,誰家就得被排除在海貿體係之外,市舶司頒發執照,水師負責護航,大唐海商必須在水師於海外各國租賃的港口設置倉儲、報備貨殖、展開貿易,一舉一動、方方麵麵都置於水師監視之下,誰敢經營違禁物品,或是擾亂行市,或是逃避稅收,都將受到嚴厲的製裁與懲罰。
這也就罷了,大不了大家斷絕海貿便是,以前沒有海貿的日子不也是一樣過?
但糧食卻觸及江南士族乃至於所有門閥的根基。
門閥的根基是什麽?
一是教育,二是土地,歸根結底還是在於土地。
當世家門閥把持越來越多的土地,便可以控製越來越多的人口,政治上的話語權自然越來越重。而土地所產出的糧食乃是國家命脈,是無蒼生黎庶賴以生存的基礎。
自從水師與安南、林邑等地租賃港口、把持其國內政,廉價的糧食便開始源源不斷的運入大唐,極大的緩解了大唐糧食匱乏的危機。
直至目前,水師運入大唐的糧食價格都幾乎與國內持平,這維持了國內的糧食體係。
可一旦水師放棄從糧食上獲取暴利,改以低廉的價格向國內輸入糧食,首先遭受衝擊的不是尋常百姓,而是占地無數的世家門閥。
因為糧價低廉所導致的最直接後果,便是地價降低,這使得世家門閥幾十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積累下來的財富直接縮水,乃至於腰斬,這誰受得了?
古往今來,世家門閥恣意操縱地價、糧價的升降,從差價之中不斷收割百姓平民的財富,從而達到兼並土地、私蓄人口、積累財富的目的,而一旦糧價不能操之於手,這個體係便會從根本上被摧毀,世家門閥賴以生存的基礎便徹底喪失。
關中、山東的門閥或許還能依靠強大的掌控力來消弭領地之內因為糧價變動帶來的損失,但人口越來越多、根基卻相對淺薄的江南士族卻將要深受其害。
如此情形之下,就連蕭家這樣旗幟鮮明支持晉王的家族,都已經暗中與水師達成了一係列約定來換取水師穩定江南糧價、保障江南穩定,其餘江南士族沒有蕭家如此深厚的底蘊,更是任憑水師隨意揉捏。
在燕子磯一戰喪失了無數青壯之後,各家的根基遭受嚴重動搖,誰還敢跟水師去叫板?
若是水師的話事人依舊是蘇定方這樣軍事出眾、政治欠缺之人,或許還有幾分轉圜掙紮之餘地,但現在房玄齡坐鎮華亭鎮,一手操持市舶司大權、一手掌控水師兵權,早已將江南各家收拾得服服帖帖……
江南,已經不是江南士族之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