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妥協讓步
大唐之綠帽發放者房俊 作者:公子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傍晚時分,房俊正在李泰的官廨之內喝茶,裴懷節再度來訪……
內侍前去引裴懷節入內,趁此空閑,李泰笑道:“二郎這一手釜底抽薪,著實將河南世家坑得慘了,裴懷節更是焦頭爛額,因為他沒法向河南世家交待啊。現在於家明顯不願跟其餘洛陽世家共進退了,同盟打開了一個口子,裴懷節愈發不知所措。”
房俊喝了口茶水,道:“此人徒有虛名、才具不足,在太宗皇帝的‘天策府’中屬於墊底的那一撥,較之許敬宗相去甚遠。若無河南世家在他背後支持,他並沒有主政一方的實力。”
然而世事就是如此,在世家門閥橫行天下的時代,再是能力出眾的官員若是得不到世家門閥的支持,也無法在主政一地、施展抱負,反過來,隻要肯聽話,即便是個庸才也能官居極品。
世家門閥就是橫亙在中樞與百姓之間的一道山脈,隔絕上下,使得財賦不能非但不能繳納、甚至從中截留,導致強枝弱幹、地方淩駕於中樞之上。
自古以來,再是昏君也明白“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的道理,都知道隻要老百姓能夠吃飽飯則天下太平,中樞隻要不是昏了頭,所製定的政策大都是有益於百姓的。
然則世家門閥居於其中,隔絕上下,使得政令不可下縣鄉,一邊把持治權脅迫中樞,一邊秉持大義魚肉盤剝,以百姓之膏血養育門閥之傳承,竊國家之根基澆灌世家之榮華。
最重要的是世家門閥壟斷了政治資源,完全掐斷了階級躍升的通道,底層民眾永遠無望憑借己身之努力達到階層躍遷,長此以往,自是怨氣凝聚、社會猶如一潭死水,而一朝爆發,便要毀天滅地。
所以明清時期的地主鄉紳集團之危害遠遠無法與隋唐的世家門閥相提並論,雖然兩者皆為帝國之毒瘤……
言談之間,裴懷節在內侍引領之下快步入內,相互見禮之後落座,捧著內侍奉上的香茗喝了一口,而後看著房俊,開門見山道:“若丈量出不在賬冊之上的田畝,中樞如何處置?”
雖然誰都不曾說過“丈量田畝”的真正意圖,但最基礎的用意肯定是清查世家門閥侵占之田畝。
丈量田畝本身沒什麽關係,可是待到丈量之後查出不在家族賬冊之上的多餘土地要如何處置,卻是重中之重。
攸關世家門閥最基本的利益。
房俊笑問:“各家都有不在賬冊之田畝?”
裴懷節不能也不敢睜著眼睛說瞎話,隻能頷首:“或許有。”
土地兼並是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的,即便大唐立國之初奉行“均田製”,嚴格製止土地買賣,可是隨著時間的進行,世家門閥天然的發動血脈力量,對土地進行兼並。
土地兼並最直接破壞的就是國家賦稅,“租庸調”的收稅基礎是“一夫一婦”,然而這“一夫一婦”是有土地的,如若家中土地已經“租賃”出去,實際上賣給世家門閥,那麽這“一夫一婦”自然交不出稅。
常年欠稅不繳,自然有鄉間胥吏追繳,這個“一夫一婦”就隻能托庇於世家門閥之下,在鄉冊之上“勾消”戶籍,最終“查無此人”,成為隱匿人口。
長此以往,土地被世家門閥兼並,人口被世家門閥隱匿,整個國家賦稅係統將徹底崩潰……
而這,正是世家門閥最大的罪責。
但現在距離開國之時未遠,一切都在逐漸發展階段,尤其是貞觀年間吏治清明、國家力量很是強大,還遠未形成最惡劣的局麵。
房俊歎氣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除非功勳者得陛下之封地、以及國家賦予之永業田,其餘皆為國家之土地,汝等鍾鳴鼎食、富貴已極,又為何侵占國家之田?‘盜耕種’之罪,汝等莫非以為隻是擺設?”
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算是開荒也要有嚴格、合法的程序才行,否則就算是“盜耕種”。
《貞觀律》規定,“諸占田過限者,一畝笞十,十畝加一等,過杖六十,二十畝加一等,罪止徒一年。若於寬閑之處者,不坐。”
“盜耕種公私田者,一畝以下笞三十,五畝加一等,過杖一百,十畝加一等,罪止徒一年半。荒田,減一等。”
“諸妄認公私田若盜貿賣者,一畝以下笞五十,五畝加一等,過杖一百,十畝加一等,罪止徒二年。”
“諸在官侵奪私田者,一畝以下杖六十,三畝加一等,過杖一百,五畝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半”……
占田過限、“盜耕種”公私田、妄認公私田盜貿賣、在官侵奪私田等等,都是嚴重的違法行為。
罪責既定,無論官民一並處罰,絕無枉縱,隻能“罰贖”。
現在“罰贖”之製已經廢黜,隻要“三法司”定罪,足以將河南世家徹底打倒。
裴懷節幾乎無語,隻能說道:“律法不嚴、監管不力、貪心不足……諸多原由兼而有之,朝廷是打算追究到底嗎?”
縱然律法昭昭,那天底下哪一個世家門閥不侵占、兼並土地?
沒有土地,何以傳家?
他倒是希望朝廷將天底下的土地都丈量一遍,然後將所有世家門閥侵占之土地悉數回收,且追究侵占之罪責。
不過這顯然不可能。
以河東世家為例,強製接管其鹽池尚有商榷之餘地,可若是一舉將其門閥侵占之土地全部收回並且追責,信不信河東世家馬上就敢舉旗造反?
全天下的世家門閥都將是河東世家的友軍!
果然,房俊搖頭道:“法不責眾,朝廷豈能不顧天下大亂也要追究到底?不過這些田地確實是世家門閥非法侵占,肯定要有一個說法,以我之見,陛下大抵是準許各家對侵占之田畝以金購買。”
裴懷節道:“既然如此,那下官就以這個說法與河南世家溝通,待到丈量田畝完畢之後對侵占之田地登記造冊,而後朝廷如何處置,再行討論。”
這才對嘛,困擾世家門閥多時的謎底終於揭開了,房俊攛掇、鼓惑陛下在全國範圍之內丈量田畝,就是想要將這些被世家門閥侵占的土地清查出來,而後賣給世家門閥,獲取巨額財富。
對於世家門閥來說,這筆錢拿得肉痛,卻也不是不可接受,最起碼那些侵占的土地由非法變成合法,光明正大的記載於縣衙土地賬冊之上,往後子子孫孫皆可傳承。
“正該如此!”沒怎麽說話的李泰開口,欣然道:“任何事情都需要及時有效的溝通,隻要知曉中樞施行政令的意誌,又何必做出抵製阻撓之事?說到底那些土地都是非法侵占,能夠花錢購為己有,既得到了土地,又給了陛下台階,何樂而不為呢。”
裴懷節道:“殿下所言甚是,隻不過先前許尚書來勢洶洶,什麽話也不說清楚,難免造成誤會。現在既然說開了,無論洛陽世家還是河南門閥,自然全力配合中樞政令之實施。”
李泰不願這般揣著明白裝糊塗,擺擺手:“汝自去與洛陽世家溝通吧,速速定奪,莫要耽擱中樞政令之實施。”
居然下了逐客令。
裴懷節苦笑起身,知道自己往後已然成為魏王麵前的“惡客”,卻也無可奈何,施禮告罪之後退出,腳步匆匆的趕赴各處洛陽世家的府邸。
之前不知“丈量田畝”這道政令背後的真正意圖,所以各家都倉惶至極,迫不得已采取抵製之手段。
現在既然知曉中樞是打算由此斂財,那就不必過多擔憂。
雖然這必然是一筆巨款,但與能夠得到朝廷承認侵占之土地合法化相比,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
官廨內,李泰看著裴懷節走出去,這才小聲問道:“中樞這般大動幹戈,甚至將你派遣出京親自指揮,當真隻是想要斂取一筆錢財?”
據他所知,無論民部庫房還是皇帝內帑,眼下可都不缺錢,何至於為了錢這般大動幹戈,甘冒激怒天下門閥導致社稷動蕩之危險?
房俊放下茶杯,看了李泰一眼:“殿下對此很是好奇嗎?那下官就與殿下詳細解說一番,其中牽扯到陛下的長遠謀劃……”
“咳咳!”
李泰重重咳嗽兩聲,執壺給房俊斟茶:“那個啥,這茶葉不錯,改日給本王再送來幾斤。”
他隻不過有些好奇而已,但是瘋了還是傻了去探尋陛下的密謀?雖然不知究竟,但他猜測此舉背後肯定還藏著不為人知的謀劃,而這種事是身為親王最不應該探究到底的。
犯忌諱……
房俊就笑道:“所以殿下無需多想,就好生在這洛陽待著,將前隋遺留下來的宮闕殿宇都好好修繕,洛水、漕河也疏浚一番,做好迎接陛下東來之準備,如此大功一件,親王地位穩穩當當,任何事都不要過多摻和。”
李泰歎息一聲,再度執壺斟茶,然後舉起茶杯:“若非二郎提點,我現在或許早已誤入歧途,非但坐不上那個位置,甚至害人害己、連累闔家子女遭殃。感謝的話不多說,今日以茶代酒,敬二郎一杯。”
(本章完)
內侍前去引裴懷節入內,趁此空閑,李泰笑道:“二郎這一手釜底抽薪,著實將河南世家坑得慘了,裴懷節更是焦頭爛額,因為他沒法向河南世家交待啊。現在於家明顯不願跟其餘洛陽世家共進退了,同盟打開了一個口子,裴懷節愈發不知所措。”
房俊喝了口茶水,道:“此人徒有虛名、才具不足,在太宗皇帝的‘天策府’中屬於墊底的那一撥,較之許敬宗相去甚遠。若無河南世家在他背後支持,他並沒有主政一方的實力。”
然而世事就是如此,在世家門閥橫行天下的時代,再是能力出眾的官員若是得不到世家門閥的支持,也無法在主政一地、施展抱負,反過來,隻要肯聽話,即便是個庸才也能官居極品。
世家門閥就是橫亙在中樞與百姓之間的一道山脈,隔絕上下,使得財賦不能非但不能繳納、甚至從中截留,導致強枝弱幹、地方淩駕於中樞之上。
自古以來,再是昏君也明白“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的道理,都知道隻要老百姓能夠吃飽飯則天下太平,中樞隻要不是昏了頭,所製定的政策大都是有益於百姓的。
然則世家門閥居於其中,隔絕上下,使得政令不可下縣鄉,一邊把持治權脅迫中樞,一邊秉持大義魚肉盤剝,以百姓之膏血養育門閥之傳承,竊國家之根基澆灌世家之榮華。
最重要的是世家門閥壟斷了政治資源,完全掐斷了階級躍升的通道,底層民眾永遠無望憑借己身之努力達到階層躍遷,長此以往,自是怨氣凝聚、社會猶如一潭死水,而一朝爆發,便要毀天滅地。
所以明清時期的地主鄉紳集團之危害遠遠無法與隋唐的世家門閥相提並論,雖然兩者皆為帝國之毒瘤……
言談之間,裴懷節在內侍引領之下快步入內,相互見禮之後落座,捧著內侍奉上的香茗喝了一口,而後看著房俊,開門見山道:“若丈量出不在賬冊之上的田畝,中樞如何處置?”
雖然誰都不曾說過“丈量田畝”的真正意圖,但最基礎的用意肯定是清查世家門閥侵占之田畝。
丈量田畝本身沒什麽關係,可是待到丈量之後查出不在家族賬冊之上的多餘土地要如何處置,卻是重中之重。
攸關世家門閥最基本的利益。
房俊笑問:“各家都有不在賬冊之田畝?”
裴懷節不能也不敢睜著眼睛說瞎話,隻能頷首:“或許有。”
土地兼並是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的,即便大唐立國之初奉行“均田製”,嚴格製止土地買賣,可是隨著時間的進行,世家門閥天然的發動血脈力量,對土地進行兼並。
土地兼並最直接破壞的就是國家賦稅,“租庸調”的收稅基礎是“一夫一婦”,然而這“一夫一婦”是有土地的,如若家中土地已經“租賃”出去,實際上賣給世家門閥,那麽這“一夫一婦”自然交不出稅。
常年欠稅不繳,自然有鄉間胥吏追繳,這個“一夫一婦”就隻能托庇於世家門閥之下,在鄉冊之上“勾消”戶籍,最終“查無此人”,成為隱匿人口。
長此以往,土地被世家門閥兼並,人口被世家門閥隱匿,整個國家賦稅係統將徹底崩潰……
而這,正是世家門閥最大的罪責。
但現在距離開國之時未遠,一切都在逐漸發展階段,尤其是貞觀年間吏治清明、國家力量很是強大,還遠未形成最惡劣的局麵。
房俊歎氣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除非功勳者得陛下之封地、以及國家賦予之永業田,其餘皆為國家之土地,汝等鍾鳴鼎食、富貴已極,又為何侵占國家之田?‘盜耕種’之罪,汝等莫非以為隻是擺設?”
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算是開荒也要有嚴格、合法的程序才行,否則就算是“盜耕種”。
《貞觀律》規定,“諸占田過限者,一畝笞十,十畝加一等,過杖六十,二十畝加一等,罪止徒一年。若於寬閑之處者,不坐。”
“盜耕種公私田者,一畝以下笞三十,五畝加一等,過杖一百,十畝加一等,罪止徒一年半。荒田,減一等。”
“諸妄認公私田若盜貿賣者,一畝以下笞五十,五畝加一等,過杖一百,十畝加一等,罪止徒二年。”
“諸在官侵奪私田者,一畝以下杖六十,三畝加一等,過杖一百,五畝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半”……
占田過限、“盜耕種”公私田、妄認公私田盜貿賣、在官侵奪私田等等,都是嚴重的違法行為。
罪責既定,無論官民一並處罰,絕無枉縱,隻能“罰贖”。
現在“罰贖”之製已經廢黜,隻要“三法司”定罪,足以將河南世家徹底打倒。
裴懷節幾乎無語,隻能說道:“律法不嚴、監管不力、貪心不足……諸多原由兼而有之,朝廷是打算追究到底嗎?”
縱然律法昭昭,那天底下哪一個世家門閥不侵占、兼並土地?
沒有土地,何以傳家?
他倒是希望朝廷將天底下的土地都丈量一遍,然後將所有世家門閥侵占之土地悉數回收,且追究侵占之罪責。
不過這顯然不可能。
以河東世家為例,強製接管其鹽池尚有商榷之餘地,可若是一舉將其門閥侵占之土地全部收回並且追責,信不信河東世家馬上就敢舉旗造反?
全天下的世家門閥都將是河東世家的友軍!
果然,房俊搖頭道:“法不責眾,朝廷豈能不顧天下大亂也要追究到底?不過這些田地確實是世家門閥非法侵占,肯定要有一個說法,以我之見,陛下大抵是準許各家對侵占之田畝以金購買。”
裴懷節道:“既然如此,那下官就以這個說法與河南世家溝通,待到丈量田畝完畢之後對侵占之田地登記造冊,而後朝廷如何處置,再行討論。”
這才對嘛,困擾世家門閥多時的謎底終於揭開了,房俊攛掇、鼓惑陛下在全國範圍之內丈量田畝,就是想要將這些被世家門閥侵占的土地清查出來,而後賣給世家門閥,獲取巨額財富。
對於世家門閥來說,這筆錢拿得肉痛,卻也不是不可接受,最起碼那些侵占的土地由非法變成合法,光明正大的記載於縣衙土地賬冊之上,往後子子孫孫皆可傳承。
“正該如此!”沒怎麽說話的李泰開口,欣然道:“任何事情都需要及時有效的溝通,隻要知曉中樞施行政令的意誌,又何必做出抵製阻撓之事?說到底那些土地都是非法侵占,能夠花錢購為己有,既得到了土地,又給了陛下台階,何樂而不為呢。”
裴懷節道:“殿下所言甚是,隻不過先前許尚書來勢洶洶,什麽話也不說清楚,難免造成誤會。現在既然說開了,無論洛陽世家還是河南門閥,自然全力配合中樞政令之實施。”
李泰不願這般揣著明白裝糊塗,擺擺手:“汝自去與洛陽世家溝通吧,速速定奪,莫要耽擱中樞政令之實施。”
居然下了逐客令。
裴懷節苦笑起身,知道自己往後已然成為魏王麵前的“惡客”,卻也無可奈何,施禮告罪之後退出,腳步匆匆的趕赴各處洛陽世家的府邸。
之前不知“丈量田畝”這道政令背後的真正意圖,所以各家都倉惶至極,迫不得已采取抵製之手段。
現在既然知曉中樞是打算由此斂財,那就不必過多擔憂。
雖然這必然是一筆巨款,但與能夠得到朝廷承認侵占之土地合法化相比,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
官廨內,李泰看著裴懷節走出去,這才小聲問道:“中樞這般大動幹戈,甚至將你派遣出京親自指揮,當真隻是想要斂取一筆錢財?”
據他所知,無論民部庫房還是皇帝內帑,眼下可都不缺錢,何至於為了錢這般大動幹戈,甘冒激怒天下門閥導致社稷動蕩之危險?
房俊放下茶杯,看了李泰一眼:“殿下對此很是好奇嗎?那下官就與殿下詳細解說一番,其中牽扯到陛下的長遠謀劃……”
“咳咳!”
李泰重重咳嗽兩聲,執壺給房俊斟茶:“那個啥,這茶葉不錯,改日給本王再送來幾斤。”
他隻不過有些好奇而已,但是瘋了還是傻了去探尋陛下的密謀?雖然不知究竟,但他猜測此舉背後肯定還藏著不為人知的謀劃,而這種事是身為親王最不應該探究到底的。
犯忌諱……
房俊就笑道:“所以殿下無需多想,就好生在這洛陽待著,將前隋遺留下來的宮闕殿宇都好好修繕,洛水、漕河也疏浚一番,做好迎接陛下東來之準備,如此大功一件,親王地位穩穩當當,任何事都不要過多摻和。”
李泰歎息一聲,再度執壺斟茶,然後舉起茶杯:“若非二郎提點,我現在或許早已誤入歧途,非但坐不上那個位置,甚至害人害己、連累闔家子女遭殃。感謝的話不多說,今日以茶代酒,敬二郎一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