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麵色陰沉的展開戰報,一目十行看完,心中火氣愈盛,卻不是對裴行儉的橫加幹涉,而是對程咬金的作戰不力——安元壽率領麾下縮在番和城,等同於自陷死地,可程咬金占據天時地利人和卻未能一鼓而定,導致安元壽向裴行儉求援,進而戰局出現反複。


    無能啊!


    這還是貞觀一朝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程咬金?


    他深恨安元壽之背叛,隻希望程咬金將其破城殲滅、闔族流放,豈能願意安氏一族逃出生天來到關中繁衍生息?


    可事情到了這一步,他也不得不捏著鼻子忍下。


    當初背叛他的可不僅僅是安元壽一個人,若程咬金雷霆一擊將其擊潰也就罷了,現在未能達成戰略目的,就不能繼續對安元壽趕盡殺絕,否則那些當初明裏暗裏背叛他的世家門閥、貞觀勳貴們必然瑟瑟發抖、疑神疑鬼。


    “諸位都看看吧,安元壽陰謀篡逆、證據確鑿,該當如何處置?”


    將戰報放在書案上,任由大臣們傳閱,李承乾語氣幽幽,很是不甘。


    戰報在諸人手中傳閱,禦書房內鴉雀無聲,暫時未有人對陛下的問話予以答複。


    因為這件事很詭異。


    陛下深恨安元壽之背叛、故而暗中授意程咬金予以打擊,這些都在意料之中,畢竟安元壽的確死有餘辜,可這個安插的罪名卻大有門道都是聰明人,一眼就可看出這是栽贓陷害的手段,問題在於這個手段明顯可以有所延伸——大筆錢帛夾雜著龍袍、玉璽送入關中,這是要送給誰?


    道理上來說,安元壽說是送給誰、那就是送給誰,而陛下想要讓安元壽送給誰、安元壽就得說是送給誰……


    當然,前提是安元壽兵敗被俘、或者被殺。


    可現在安元壽安然無恙,有了裴行儉出麵調停、戰局就此終止,自然也就不存在將龍袍、玉璽送給誰這一回事……


    但事情已經發生了,不可能當做不存在——所以陛下到底想要讓安元壽將這些東西送給誰?


    劉洎很是頭疼,武將什麽最麻煩了,手裏握著刀把子很容易滋生不臣之心,即便你沒有、可別人說你有的時候你未必能反駁,動輒一團亂麻,剪不清、理還亂,卻還不能視若無睹。


    “陛下明鑒,當下大唐心腹之患乃是吐蕃,裴行儉唯恐程、安大戰禍亂河西影響吐蕃戰略,從而給噶爾部落可乘之機,所以如此行事乃是情理之中。既然事已至此,便依照各方之意願如此辦理吧。”


    這話是向李承乾說,但也是向諸人說,這件事就算是徹底過去了,至於其中一些隱藏的問題也揭過去,不要追根究底了……


    李孝恭揉了揉太陽穴,附和道:“中書令之言有理,安氏畢竟乃武威大族,根深蒂固、影響深遠,如若予以嚴懲恐釀成整個河西混亂,得不償失。”


    他不在乎安元壽的死活,他隻在乎陛下授意程咬金給安元壽栽贓,真正的意圖到底衝著誰?


    拋開成功與否、有無意願,能夠造反的人很多,譬如在場的李勣、房俊,畢竟兵權在手,行險一搏的可能並不是沒有。但造反用得上“龍袍、玉璽”的卻不多,起碼李勣、房俊用不上,這種統兵大將即便造反成功,也隻會扶持一個宗室當做傀儡,自己站在一旁等待時機,而不是直接穿上龍袍登上皇位。


    唯有那種一旦造反成功便可登上皇位、君臨天下之人,才會預先準備龍袍、玉璽。


    這種人隻能是宗室……


    陛下意欲讓安元壽將龍袍、玉璽“送”給誰?


    李承乾看了看一貫不愛說話的李勣,問房俊道:“太尉認為應當如何?”


    房俊道:“正如中書令所言,安氏一族,癬疥之疾罷了,吐蕃才是心腹大患,當下吐蕃內亂、貢日貢讚身死、鬆讚幹布病重,實乃千載難逢之良機,即便不能徹底將其覆滅,亦能使其陷入分裂、實力大損,萬萬不可因別的事錯失良機。”


    在當下,大唐的有識之士都知道吐蕃必將成為大唐的勁敵,雙方甚至有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糾纏不休、陷入苦戰,畢竟吐蕃的地利實在是太好了,高原屏障幾乎是大唐兵卒難以逾越之天塹。


    可依然不會有人能夠意識到吐蕃會與大唐纏鬥百年,消耗了大唐多少錢糧兵馬、帶給大唐何等凶殘迫害……


    劉洎在朝堂上與房俊大多時候都是意見分歧、針鋒相對,因為兩者所代表的利益截然相反,現在得到房俊之附和、肯定,可謂是“文武合流”“橫壓朝堂”,沒有人再反對、也沒有人可以反對,這種感覺實在是心曠神怡、醺醺然睥睨四方。


    不過他馬上就清醒過來,開口道:“雖然安元壽謀逆之證據確鑿,但盧國公身負鎮守武威郡之重任,未經朝堂允可便擅自開戰,險些導致河西糜爛、影響吐蕃戰略,更使得中外嘩然,罪不可恕!應當由軍機處、政事堂、兵部共同商議一個處置決定,交由陛下斟酌,而後頒布天下、以儆效尤!”


    他豈能不知程咬金肯定是暗中得到陛下之授意,這才悍然對安元壽發動進攻?然文武之間,利益相悖,一旦程咬金返回朝堂,以其貞觀勳臣之資曆、一衛大將軍之權勢,勢必是的軍方實力暴漲、話語權愈重,所以寧肯使得陛下不滿,也一定要想法設法阻止。


    況且,陛下也未必就願意讓程咬金回來。


    當初安元壽響應逆賊自姑臧起兵奔襲長安,固然是大逆不道、死有餘辜,可程咬金隔岸觀火、左搖右擺,陛下心中不可能沒有怨氣……


    李承乾微微頷首,然後看向李勣:“英公以為如何?”


    李勣這才開口:“盧國公悍然開戰、處置欠妥,的確需要申飭一番。”


    今日很是沉靜、沒怎麽說話的馬周道:“英公之言差矣,盧國公之所作所為,可謂目無法紀、狂悖無禮,無聖旨、無軍機處命令的情況下悍然對另外一支鎮守河西的軍隊開戰,僅隻是申飭就行了?其死罪也!”


    他是個性格剛直之人,才不管程咬金私下到底是否得到陛下之授意,你說安元壽謀逆,然而程咬金擅自攻打番和城,又與謀逆何異?


    統軍大將什麽時候可以自行決定開戰了?


    是不是左右金吾衛、左右領軍衛也可以想打就打、想打誰就打誰?


    劉祥道馬上附和:“盧國公目無法紀、囂張跋扈,此例不可開,否則日後人人效仿,亡國之兆也!既然三法司共同審理昭陵一案,各司人手匯聚一堂,不妨順便也將番和之戰一並審理!”


    李承乾開始頭疼了,他沒想到文官的反應如此激烈。


    他的確對程咬金心有怨氣,可畢竟私底下答應了程咬金完成任務便準其回京,現在居然要動用三法司對他進行審查,自己豈不是食言了?


    作為帝國最高司法機關之代表,夠得上三法司審查的必然是大案要案、牽動天下目光,換言之,隻要三法司介入審理,無論有罪無罪,最終也必然是有罪,否則三法司權威受損,遺禍無窮。


    沉吟少頃,看向房俊:“太尉對此有何看法?”


    房俊抬頭,與李承乾對視一眼,慢悠悠道:“盧國公擅自開戰的確不妥,可畢竟姑臧距離長安千裏之遙,信息往來不便,若是先行請示、再聽從中樞決斷,難免貽誤戰機。陛下當降旨申飭,卻也不宜過分苛責,使其於姑臧誠心悔過就好。”


    李承乾馬上點頭:“太尉之言,實在穩妥,就這麽辦吧。”


    若是程咬金將安元壽徹底擊潰給他出了心頭那口惡氣,他也就捏著鼻子讓程咬金回來了,現在一場大勝卻煮成了夾生飯,程咬金還想順順當當回長安?


    哼,在姑臧暫且待幾年吧。


    遠在姑臧對長安望眼欲穿的程咬金卻是不知,回京的日子已經遙遙無期……


    馬周便知道此事已成定局,程咬金大抵一時半會兒回不來了,不過他並不關心這個,而是問道:“若是依照安西大都護之調停方法,安氏一族要內遷關中,不知陛下屬意將其安置於何處?”


    他是京兆尹,下轄領萬年、長安、新豐、渭南、華陰、藍田、鄠、盩厔、等二十二縣,安氏內遷為了對其保持對其監控,肯定要放在京兆府轄區之內,但具體安置於何處,卻還需謹慎計較。


    李承乾道:“諸位可詳細商議一番。”


    劉洎蹙眉道:“安氏盤踞河西數代,子嗣繁衍、丁口眾多,定然需要極大之土地予以安置。可京兆府下轄各縣皆在京畿地區,自立國以來諸多功臣勳貴賞賜封地皆在於此,一時之間哪裏有安置這許多人口的地方?”


    對於功臣之封賞自然以土地為主,且多在京畿左近,立國之初高祖皇帝封賞一撥、太宗皇帝登基又封賞一撥,已經使得關中土地捉襟見肘,安氏一族內遷關中,肯定要有大片土地予以安置,卻是個巨大的難題。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之綠帽發放者房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公子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公子許並收藏大唐之綠帽發放者房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