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梅院長的格局
四合院:穿越一九五一 作者:蟾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梅院長一路走來,閱人無數。
對於張偉心中的糾結也能猜到個七七八八。
不過,梅院長沒有催促張偉。
更沒有讓張偉實話實說,一副看透了對方的樣子。
隻是,靜靜的等待著。
張偉也沒有糾結太久。
簡單的想了想自己的真實想法,好像也不是啥反動思想。
那就實話實說唄。
“梅院長,其實立場不同,想法也就不一樣。”
“您問我的想法,我其實也說不出來,好還是不好,認同或者是不認同。”
“我知道,您是想將我們的國粹發揚光大,走向全世界。”
“我能理解,也不理解。”
聽著張偉有些矛盾的話,梅院長的表情認真的起來。
“我在想,我們家裏自己的好東西,難道不應該藏起來自己欣賞麽?”
“為什麽,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呢?”
“別人幾句讚美的話,就那麽重要麽?”
張偉停頓了一下,在心裏組織了一下語言,繼續說道。
“我知道,尋求外界的認可,確實是衡量一件事物價值的標尺之一。”
“就文化藝術而言,這不僅僅是為了增加自己的自信,也是向世界證明,我們的文化是有價值的。”
“反過來想,如果外界的認可,成為了能夠影響我們價值觀那把標尺的話。”
“是不是說,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會逐漸依賴於外界的評價來定義我們自己呢?”
“但是,我也知道。”
“不管是個人還是國家,在這個世界上,都是需要展示自己的價值獲得外界的認可。”
“梅院長,您說您去小日子那邊。”
“其實我腦袋裏麵有兩個聲音在打架。”
“一個是,讓那些小日子見識一下,什麽才是藝術。”
“另一個呢,就是那些小日子有什麽資格看您的表演。”
“說的有些亂啊,主要是我自己也沒有想明白這個理兒。”
梅院長沉思良久,最後緩緩開口。
“張偉,你的擔憂很有道理。”
“確實,我們不能完全依賴外界的評價來認定我們自己的價值。”
“但是,文化的交流本身就是一種雙向的學習和認知過程。”
“通過將我們的文化展示給世界,不僅可以增進外界對我們的了解和認可,也能激發我們進一步挖掘和發展自身文化的動力。”
“這不是簡單的求認可,而是一種文化自信和自我提升的過程。”
“關鍵是我們要堅持自己的文化根基。”
“同時保持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學會在外來評價和自我認知之間找到平衡。”
張偉聽後,心中的矛盾並沒有完全解開。
因為他認為,梅院長說的這種平衡,隻存在於少部分人當中。
不過張偉也不想再繼續這個話題了。
“我明白了,梅院長”
梅院長笑了笑,輕鬆地拍了拍張偉的肩膀。
“你的思考已經很深入了,但別忘了,思考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探索和認識自我的過程。”
“你還年輕,能有這樣的疑惑和思考,說明你已經在路上了。”
張偉心悅誠服的用力點了點頭。
說起來,還是格局的問題。
相比較梅院長,張偉其實才是缺乏自信的那一位。
回去的路上,郭心愛有些心事重重的。
“郭心愛,你想什麽呢?”
“我在想你和梅院長剛才的話啊。”
“這有啥好想的,我不是都已經受教育了嘛。”
“可是,為什麽我覺的你說的也沒問題呢,似乎我也是這麽想的。”
“嘿,你可別被我帶歪了啊。”
“文化輸出,文化交流肯定是沒有錯的。”
“我個人的想法,隻是根據我個人的經曆和性格決定的。”
“而且,我也不是藝術家,我壓根就沒有認真考慮過什麽文化藝術的發展和將來。”
“算了,我也不想了。”
“哎,這就對嘍。”
“張偉,你回去記得多練練啊”
“放心吧,丟人的事兒咱不能做啊。”
分別之後,張偉看了看時間,又去了街道辦。
既然答應了幫王主任,還是要幫到底的。
何況人王主任對他可不錯。
之後的一段時間。
原本上午開開會,在辦公室喝茶寫寫工作安排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
前段時間有些閑了,張偉現在還挺享受這種忙碌的。
拍電影,上電台,不光是張偉家,在整個四合院都挺新奇的。
為此,張亮還花了不少精力,弄了個收音機。
春晚大聯歡,如期舉行。
前院已經聚集了不少鄰居,大家都已經吃好了年夜飯。
張亮索性就把收音機放到了門口,聲音開到了最大。
還給大家分了些花生瓜子。
張偉此刻在演出廳一角聽著台上主持人的介紹。
看著這些存在於教科書中的人物。
張偉突然笑了起來。
好在周圍的人都在笑,張偉也不顯得突兀。
不過,笑的原因,所有人都想不到。
張偉剛才聽著主持人介紹老舍,巴金。
他突然想拿著穿越前的那些語文考試重點,去問問這幾位作家本人。
當時,寫作的時候,是不是老師給的正確答案上寫的那種心境,那種想法。
大聯歡,其實就好像一個茶話會一樣。
主持人不時的和觀眾互動,第一個節目是兒童合唱《我們為你歌唱》。
之後的幾個節目都是戲曲節目。
梅院長《宇宙鋒》唱罷。
郭心愛便走上了台,緊接著,音樂響起,赤伶登場。
這種民族,戲腔的結合,讓大多數人眼前一亮。
有一部分聽出了其中的意思,還有一部分人緊皺眉頭,很是不屑。
當然,在這個場合,沒人頭鐵冒出來發出另類的聲音。
更何況,表演之人是梅院長。
隨著兩人表演結束,主持人送梅院長離開舞台之後。
走回到郭心愛身邊。
“感謝梅院長和郭心愛的精彩演出。”
“接下來的節目開始之前,我要先和大家介紹一位年輕人。”
“張偉同誌。”
“有請張偉同誌上台。”
等張偉走上台之後,主持人繼續說道。
“張偉同誌,抗美援朝的戰鬥英雄。”
“剛才得《赤伶》就是張偉同誌的作品。”
“另外,張偉同誌還創作了《我的祖國》等多首歌詞。”
“下麵,請大家欣賞郭心愛,張偉共同表演的《我的祖國》”
對於張偉的介紹雖然隻是幾句話,但分量已經足夠重了。
要知道,主持人介紹老舍先生的時候,也隻是說,每天堅持寫作一上午的老舍先生而已。
對於張偉心中的糾結也能猜到個七七八八。
不過,梅院長沒有催促張偉。
更沒有讓張偉實話實說,一副看透了對方的樣子。
隻是,靜靜的等待著。
張偉也沒有糾結太久。
簡單的想了想自己的真實想法,好像也不是啥反動思想。
那就實話實說唄。
“梅院長,其實立場不同,想法也就不一樣。”
“您問我的想法,我其實也說不出來,好還是不好,認同或者是不認同。”
“我知道,您是想將我們的國粹發揚光大,走向全世界。”
“我能理解,也不理解。”
聽著張偉有些矛盾的話,梅院長的表情認真的起來。
“我在想,我們家裏自己的好東西,難道不應該藏起來自己欣賞麽?”
“為什麽,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呢?”
“別人幾句讚美的話,就那麽重要麽?”
張偉停頓了一下,在心裏組織了一下語言,繼續說道。
“我知道,尋求外界的認可,確實是衡量一件事物價值的標尺之一。”
“就文化藝術而言,這不僅僅是為了增加自己的自信,也是向世界證明,我們的文化是有價值的。”
“反過來想,如果外界的認可,成為了能夠影響我們價值觀那把標尺的話。”
“是不是說,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會逐漸依賴於外界的評價來定義我們自己呢?”
“但是,我也知道。”
“不管是個人還是國家,在這個世界上,都是需要展示自己的價值獲得外界的認可。”
“梅院長,您說您去小日子那邊。”
“其實我腦袋裏麵有兩個聲音在打架。”
“一個是,讓那些小日子見識一下,什麽才是藝術。”
“另一個呢,就是那些小日子有什麽資格看您的表演。”
“說的有些亂啊,主要是我自己也沒有想明白這個理兒。”
梅院長沉思良久,最後緩緩開口。
“張偉,你的擔憂很有道理。”
“確實,我們不能完全依賴外界的評價來認定我們自己的價值。”
“但是,文化的交流本身就是一種雙向的學習和認知過程。”
“通過將我們的文化展示給世界,不僅可以增進外界對我們的了解和認可,也能激發我們進一步挖掘和發展自身文化的動力。”
“這不是簡單的求認可,而是一種文化自信和自我提升的過程。”
“關鍵是我們要堅持自己的文化根基。”
“同時保持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學會在外來評價和自我認知之間找到平衡。”
張偉聽後,心中的矛盾並沒有完全解開。
因為他認為,梅院長說的這種平衡,隻存在於少部分人當中。
不過張偉也不想再繼續這個話題了。
“我明白了,梅院長”
梅院長笑了笑,輕鬆地拍了拍張偉的肩膀。
“你的思考已經很深入了,但別忘了,思考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探索和認識自我的過程。”
“你還年輕,能有這樣的疑惑和思考,說明你已經在路上了。”
張偉心悅誠服的用力點了點頭。
說起來,還是格局的問題。
相比較梅院長,張偉其實才是缺乏自信的那一位。
回去的路上,郭心愛有些心事重重的。
“郭心愛,你想什麽呢?”
“我在想你和梅院長剛才的話啊。”
“這有啥好想的,我不是都已經受教育了嘛。”
“可是,為什麽我覺的你說的也沒問題呢,似乎我也是這麽想的。”
“嘿,你可別被我帶歪了啊。”
“文化輸出,文化交流肯定是沒有錯的。”
“我個人的想法,隻是根據我個人的經曆和性格決定的。”
“而且,我也不是藝術家,我壓根就沒有認真考慮過什麽文化藝術的發展和將來。”
“算了,我也不想了。”
“哎,這就對嘍。”
“張偉,你回去記得多練練啊”
“放心吧,丟人的事兒咱不能做啊。”
分別之後,張偉看了看時間,又去了街道辦。
既然答應了幫王主任,還是要幫到底的。
何況人王主任對他可不錯。
之後的一段時間。
原本上午開開會,在辦公室喝茶寫寫工作安排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
前段時間有些閑了,張偉現在還挺享受這種忙碌的。
拍電影,上電台,不光是張偉家,在整個四合院都挺新奇的。
為此,張亮還花了不少精力,弄了個收音機。
春晚大聯歡,如期舉行。
前院已經聚集了不少鄰居,大家都已經吃好了年夜飯。
張亮索性就把收音機放到了門口,聲音開到了最大。
還給大家分了些花生瓜子。
張偉此刻在演出廳一角聽著台上主持人的介紹。
看著這些存在於教科書中的人物。
張偉突然笑了起來。
好在周圍的人都在笑,張偉也不顯得突兀。
不過,笑的原因,所有人都想不到。
張偉剛才聽著主持人介紹老舍,巴金。
他突然想拿著穿越前的那些語文考試重點,去問問這幾位作家本人。
當時,寫作的時候,是不是老師給的正確答案上寫的那種心境,那種想法。
大聯歡,其實就好像一個茶話會一樣。
主持人不時的和觀眾互動,第一個節目是兒童合唱《我們為你歌唱》。
之後的幾個節目都是戲曲節目。
梅院長《宇宙鋒》唱罷。
郭心愛便走上了台,緊接著,音樂響起,赤伶登場。
這種民族,戲腔的結合,讓大多數人眼前一亮。
有一部分聽出了其中的意思,還有一部分人緊皺眉頭,很是不屑。
當然,在這個場合,沒人頭鐵冒出來發出另類的聲音。
更何況,表演之人是梅院長。
隨著兩人表演結束,主持人送梅院長離開舞台之後。
走回到郭心愛身邊。
“感謝梅院長和郭心愛的精彩演出。”
“接下來的節目開始之前,我要先和大家介紹一位年輕人。”
“張偉同誌。”
“有請張偉同誌上台。”
等張偉走上台之後,主持人繼續說道。
“張偉同誌,抗美援朝的戰鬥英雄。”
“剛才得《赤伶》就是張偉同誌的作品。”
“另外,張偉同誌還創作了《我的祖國》等多首歌詞。”
“下麵,請大家欣賞郭心愛,張偉共同表演的《我的祖國》”
對於張偉的介紹雖然隻是幾句話,但分量已經足夠重了。
要知道,主持人介紹老舍先生的時候,也隻是說,每天堅持寫作一上午的老舍先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