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銀翎和陸映拌嘴慣了,是不在意這些話的,甚至還順手給他添了一副碗筷。
崔季聽著,心裏卻不是滋味。
他母親早逝,自己吃百家飯長大,從前不懂禮數隻一味讀書,不知道去別人家裏登門做客是要帶禮物的。
後來遇見了沈銀翎,她教會了他為人處世的規矩禮儀,讓他看起來像是教養良好的人。
因此他雖然家中貧寒,但每次來探望俞老夫子,都會帶些水果糕點。
他瞥了一眼陸映送的那套文房四寶。
錦盒精美,繡著“藏墨閣”三個隸書小字。
他聽同僚們議論過,江南藏墨閣的文房四寶最是有名,普普通通的一套也得上千兩紋銀,能令陸映千裏迢迢帶回來送給俞老夫子的文房四寶,隻怕沒有一萬兩雪花紋銀根本買不到。
一萬兩雪花紋銀……
以他目前的俸祿,起碼得攢上十年。
崔季唇線繃得很緊,垂下眼睫沉默不語。
俞青衡輕咳一聲:“話也不能這麽說,老夫不是見錢眼開的人,學生們時常過來探望,老夫就已經很高興了。正所謂‘禮輕情意重’,學生的心意到了,比什麽金銀財寶都要強。好了好了,鏡危啊,你從宮裏大老遠過來一趟也不容易,快嚐嚐昭昭做的灌湯包吧,再不吃就要涼了!”
見小老頭兒岔開話題,陸映輕嗤。
他不在乎老師偏心沈昭昭,但老師不可以在他和崔季之間偏心崔季。
老師的語氣,明顯是待他更加親近,對待崔季反而顯得客氣。
越客氣,越疏遠。
陸映明白這個道理,也就沒再計較。
席間,俞青衡問道:“我聽說,北疆邊境又起了衝突?”
陸映頷首:“上個月的事了。”
他昨日回京,連夜處理了這兩個月落下的政務。
當初因為沈行雷肆意虐殺百姓的緣故,導致邊疆不少遊牧村落投靠北邊的燕國和西域的一些小國,如今沈行雷雖然死了,但造成的影響卻很難挽回,那些異族國家利用這一點大肆攻訐周國,聲稱要替百姓討回公道,因此前段時間邊疆接連爆發了幾場小型戰役,丟了不少土地。
俞青衡眉頭緊鎖:“老夫還聽說,邊疆諸國隱隱有聯合之勢,意圖南下中原,分食大周。朝堂裏和戰兩派爭執激烈,天子似乎有意與北方求和。”
沈銀翎小口小口吃著包子,覆落的長睫遮住了瞳孔裏的陰影。
沈家守國門。
如果父兄還在,北方諸國怎麽敢如此放肆。
憑借父兄的才幹,隻要天子點頭應允,他們能直接殺到燕國的都城去。
想起如今蛇鼠一窩的朝堂,沈銀翎的心就冷了幾分,忍不住悄悄望向陸映。
陸映呢?
他是主和,還是主戰?
陸映沒有直接表明立場,隻慢條斯理道:“孤去江南的兩個月,父皇陸續升任了一些心腹在朝中擔任要職,孤的人被排擠了不少。這些官員以陸爭流馬首是瞻,都是主和派,根據宮中的細作回稟,父皇和燕國已經通過書信,他們打算下個月派遣使臣前來京城和談,陸爭流會是這次和談的負責人。”
沈銀翎給自己盛了一碗火腿豆腐湯。
菜湯鮮美鹹香,略燙。
隻是她的心卻像是沉浸在了冰冷汪洋裏,不能溫暖半分。
說起來她家和燕國還有一段淵源,當初父兄還在的時候,兄長曾經一路打到燕國以南,短短一年就收複了對方八座城池,要不是被天子急召回京,大約還能收複更多失地。
如今兩國和談,她隱隱預感那些城池都會被還給燕國。
俞青衡捋了捋胡須,麵色凝重:“我周朝自古以來就是泱泱大國,豈可向番邦俯首稱臣?鏡危,你要多盯著點,別讓咱們中原失了百姓和疆土,淪為天下的笑話。若是能戰……”
“若能戰,學生萬死不辭,寸土不讓。”陸映眉眼端肅。
崔季深深看了一眼陸映,眼中多了些另外的情緒。
過了片刻,他正色道:“臣前幾天進宮,在禦書房聽陛下提起,說是要為瑞王殿下納洛陽文氏女為側妃。”
洛陽文氏,北方首富,和西域諸國多有生意來往。
這兩年,陸爭流的正妃人選遲遲未定,皇帝和張貴妃慎之又慎,簡直挑花了眼,這個嫌反應遲鈍那個嫌不夠美貌,簡直不知道要給他挑選一位怎樣驚天動地高貴聰慧的完美王妃才好。
如今皇帝給陸爭流納這麽一位側妃,很明顯是拉攏文氏,替陸爭流鋪路造勢。
陸映吃了幾個灌湯包,也給自己盛了一碗湯。
陸爭流要納側妃的事,連他都未曾耳聞,可見是宮中機密。
崔季深得父皇信任,他肯把這件事說出來,倒是難得。
俞青衡搖了搖頭,撫著陸映的手臂歎息:“這話本不該老夫來說,隻是你父親如此為瑞王殿下籌謀打算,也太偏心了。尋常百姓人家,爹娘偏心尚且要惹出許多事端,更何況天家皇族?儲君既立,帝王偏心幼子,徒惹禍患罷了!”
陸映的眼瞳不見半點波瀾。
父皇偏心,他早在幼時就深深領教過了。
這些年一顆心早已千錘百煉,百毒不侵。
他不在乎父皇偏心。
年長者裏,有老師義無反顧地站在他身後,足夠了。
天色已晚。
俞青衡留他們歇在府裏,吩咐丫鬟收拾了客房。
老人家睡眠短,嫌長夜漫漫,又叫陸映和崔季去書房陪他下棋說話,結果還沒下完兩盤棋就開始犯困,又打發兩人各自回房。
兩人穿過回廊,陸映目不斜視道:“文氏女的事,孤承你的情。”
崔季認真道:“臣從北方來,見識過北方連年戰亂民不聊生餓殍遍野的煉獄場景。臣不在意那張位置由誰來坐,臣隻在乎誰能真正終止這場戰爭。”
陸映:“你似乎認為,孤會是一位明君。”
“於天下蒼生是明君,於沈夫人,卻未必。”
“你喜歡沈昭昭。”
“是,臣喜歡她。”崔季承認得幹脆,“臣還知道,太子殿下也喜歡她。但隻要您坐在那張位置上,您和她就注定不會有好結果。”
陸映止住了步伐。
狹眸裏流淌著危險的暗芒,他直視崔季,金相玉質的麵容比月色還要幽冷:“你在宣戰?崔季,你似乎很自信。”
崔季聽著,心裏卻不是滋味。
他母親早逝,自己吃百家飯長大,從前不懂禮數隻一味讀書,不知道去別人家裏登門做客是要帶禮物的。
後來遇見了沈銀翎,她教會了他為人處世的規矩禮儀,讓他看起來像是教養良好的人。
因此他雖然家中貧寒,但每次來探望俞老夫子,都會帶些水果糕點。
他瞥了一眼陸映送的那套文房四寶。
錦盒精美,繡著“藏墨閣”三個隸書小字。
他聽同僚們議論過,江南藏墨閣的文房四寶最是有名,普普通通的一套也得上千兩紋銀,能令陸映千裏迢迢帶回來送給俞老夫子的文房四寶,隻怕沒有一萬兩雪花紋銀根本買不到。
一萬兩雪花紋銀……
以他目前的俸祿,起碼得攢上十年。
崔季唇線繃得很緊,垂下眼睫沉默不語。
俞青衡輕咳一聲:“話也不能這麽說,老夫不是見錢眼開的人,學生們時常過來探望,老夫就已經很高興了。正所謂‘禮輕情意重’,學生的心意到了,比什麽金銀財寶都要強。好了好了,鏡危啊,你從宮裏大老遠過來一趟也不容易,快嚐嚐昭昭做的灌湯包吧,再不吃就要涼了!”
見小老頭兒岔開話題,陸映輕嗤。
他不在乎老師偏心沈昭昭,但老師不可以在他和崔季之間偏心崔季。
老師的語氣,明顯是待他更加親近,對待崔季反而顯得客氣。
越客氣,越疏遠。
陸映明白這個道理,也就沒再計較。
席間,俞青衡問道:“我聽說,北疆邊境又起了衝突?”
陸映頷首:“上個月的事了。”
他昨日回京,連夜處理了這兩個月落下的政務。
當初因為沈行雷肆意虐殺百姓的緣故,導致邊疆不少遊牧村落投靠北邊的燕國和西域的一些小國,如今沈行雷雖然死了,但造成的影響卻很難挽回,那些異族國家利用這一點大肆攻訐周國,聲稱要替百姓討回公道,因此前段時間邊疆接連爆發了幾場小型戰役,丟了不少土地。
俞青衡眉頭緊鎖:“老夫還聽說,邊疆諸國隱隱有聯合之勢,意圖南下中原,分食大周。朝堂裏和戰兩派爭執激烈,天子似乎有意與北方求和。”
沈銀翎小口小口吃著包子,覆落的長睫遮住了瞳孔裏的陰影。
沈家守國門。
如果父兄還在,北方諸國怎麽敢如此放肆。
憑借父兄的才幹,隻要天子點頭應允,他們能直接殺到燕國的都城去。
想起如今蛇鼠一窩的朝堂,沈銀翎的心就冷了幾分,忍不住悄悄望向陸映。
陸映呢?
他是主和,還是主戰?
陸映沒有直接表明立場,隻慢條斯理道:“孤去江南的兩個月,父皇陸續升任了一些心腹在朝中擔任要職,孤的人被排擠了不少。這些官員以陸爭流馬首是瞻,都是主和派,根據宮中的細作回稟,父皇和燕國已經通過書信,他們打算下個月派遣使臣前來京城和談,陸爭流會是這次和談的負責人。”
沈銀翎給自己盛了一碗火腿豆腐湯。
菜湯鮮美鹹香,略燙。
隻是她的心卻像是沉浸在了冰冷汪洋裏,不能溫暖半分。
說起來她家和燕國還有一段淵源,當初父兄還在的時候,兄長曾經一路打到燕國以南,短短一年就收複了對方八座城池,要不是被天子急召回京,大約還能收複更多失地。
如今兩國和談,她隱隱預感那些城池都會被還給燕國。
俞青衡捋了捋胡須,麵色凝重:“我周朝自古以來就是泱泱大國,豈可向番邦俯首稱臣?鏡危,你要多盯著點,別讓咱們中原失了百姓和疆土,淪為天下的笑話。若是能戰……”
“若能戰,學生萬死不辭,寸土不讓。”陸映眉眼端肅。
崔季深深看了一眼陸映,眼中多了些另外的情緒。
過了片刻,他正色道:“臣前幾天進宮,在禦書房聽陛下提起,說是要為瑞王殿下納洛陽文氏女為側妃。”
洛陽文氏,北方首富,和西域諸國多有生意來往。
這兩年,陸爭流的正妃人選遲遲未定,皇帝和張貴妃慎之又慎,簡直挑花了眼,這個嫌反應遲鈍那個嫌不夠美貌,簡直不知道要給他挑選一位怎樣驚天動地高貴聰慧的完美王妃才好。
如今皇帝給陸爭流納這麽一位側妃,很明顯是拉攏文氏,替陸爭流鋪路造勢。
陸映吃了幾個灌湯包,也給自己盛了一碗湯。
陸爭流要納側妃的事,連他都未曾耳聞,可見是宮中機密。
崔季深得父皇信任,他肯把這件事說出來,倒是難得。
俞青衡搖了搖頭,撫著陸映的手臂歎息:“這話本不該老夫來說,隻是你父親如此為瑞王殿下籌謀打算,也太偏心了。尋常百姓人家,爹娘偏心尚且要惹出許多事端,更何況天家皇族?儲君既立,帝王偏心幼子,徒惹禍患罷了!”
陸映的眼瞳不見半點波瀾。
父皇偏心,他早在幼時就深深領教過了。
這些年一顆心早已千錘百煉,百毒不侵。
他不在乎父皇偏心。
年長者裏,有老師義無反顧地站在他身後,足夠了。
天色已晚。
俞青衡留他們歇在府裏,吩咐丫鬟收拾了客房。
老人家睡眠短,嫌長夜漫漫,又叫陸映和崔季去書房陪他下棋說話,結果還沒下完兩盤棋就開始犯困,又打發兩人各自回房。
兩人穿過回廊,陸映目不斜視道:“文氏女的事,孤承你的情。”
崔季認真道:“臣從北方來,見識過北方連年戰亂民不聊生餓殍遍野的煉獄場景。臣不在意那張位置由誰來坐,臣隻在乎誰能真正終止這場戰爭。”
陸映:“你似乎認為,孤會是一位明君。”
“於天下蒼生是明君,於沈夫人,卻未必。”
“你喜歡沈昭昭。”
“是,臣喜歡她。”崔季承認得幹脆,“臣還知道,太子殿下也喜歡她。但隻要您坐在那張位置上,您和她就注定不會有好結果。”
陸映止住了步伐。
狹眸裏流淌著危險的暗芒,他直視崔季,金相玉質的麵容比月色還要幽冷:“你在宣戰?崔季,你似乎很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