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慎因出生高貴,又年少成名,所以,從來隻有他蔑視別人的時候,沒有別人蔑視他的時候。


    而現在,這家奴耿確,卻對他如此傲慢,他自然心頭火起。


    所以,他也就跟其他基層官不同,沉聲說道:


    “本官還真就敢拿!”


    “把他拿下!”


    隨後。


    楊慎就把袖一揮。


    楊慎身後的衙役皆不敢動。


    楊慎見此對自己麾下衙役喝道:“你們難道敢抗命?!”


    “誰敢抗命,皆以犯上罪處死!”


    楊慎接著就大聲威脅道。


    於是,這些衙役也就隻得壯著膽子,將耿確拿下了。


    耿確則一邊掙紮著一邊喊道:“狗娘養的,你一個不入流的綠袍小官,有何資格拿我!”


    “你就不怕我家侯爺到時候要了你的命嗎?”


    “別忘了,我家侯爺可是當朝太後的親弟弟,連皇上都要敬他三分!”


    啪!


    楊慎給了耿確一巴掌:“放肆!再出言不遜,信不信本官現在就將你杖斃!”


    耿確被打得臉部生疼。


    但這一打,也讓耿確的腦子開始運轉起來,暗想這典史莫非是有很大來曆,還是真的就是一個不怕死的愣頭青?


    “誰不知道當朝昭聖太後乃賢後,若她知道她母族有家生子敗壞國舅名聲,必會說本官做的好!”


    楊慎這裏則想到自己早在父親麵前表示要當好這個典史,也就在這時義正言辭地說了起來。


    接著。


    楊慎就把這耿確抓了下去,投入了大牢。


    而在這裏的巡城禦史羅威和兵馬司指揮成權,皆因此大為驚駭。


    成權更是不由得問著羅威:“這個典史,怎麽膽子這麽大?”


    羅威道:“因為他是楊升庵,你剛上任兵馬司指揮自然不認識他,但一定聽說過。”


    “這就不奇怪了。”


    成權聽羅威說後就回了這麽一句。


    而大興縣令任正賢在知道楊慎拿了建昌侯家奴後,也頗為驚駭,但他雖然是上司,卻不敢批評楊慎。


    畢竟楊慎是狀元出身,還是太傅楊廷和之子,在士林享有極高的名望。


    他自己卻不過是個舉人,連進士都不是。


    所以,任正賢隻是好言相勸道:“公怎能得罪建昌侯呢,這會讓護禮之事更加難成啊!”


    “身為典史,自當恪盡職守,不然如何對得起君父的信任?”


    “禮是禮,法是法,不能因為大禮就要包庇他建昌侯的家生奴。”


    “不然的話,一個家生奴都可以毆打朝廷官差,破壞朝廷製度,那還有體統綱常可言?”


    楊慎說著就對任正賢說:“還請堂尊秉公執法,將這犯上家奴,即刻正法!”


    任正賢道:“怎麽也得先問問建昌侯的意見吧?”


    “這是政事,怎麽能問外戚呢?”


    “堂尊也不想自己今日的話被天下士人知道吧?”


    楊慎問著問著就威脅起任正賢。


    任正賢聽後隻得咬牙道:“公說的是,身為堂官,自當秉公執法!”


    於是。


    任正賢就下令將耿確以犯上罪,杖責一百二十下。


    耿確也就當場被打得慘叫不斷。


    建昌侯張延齡聽聞後也立即帶著家丁來了大興縣衙:“住手!誰敢打本侯的人!”


    衙役們隻得住手。


    任正賢也因為聽見是建昌侯的聲音,嚇得忙躲在了桌案底下。


    “不準住手!”


    “他一外戚,無權幹政!”


    楊慎倒是沒有躲,隻直接大聲叱喝起來。


    行刑的衙役們一時不知所措。


    而楊慎見此幹脆自己走過來,奪下衙役手裏的板子,親自杖責起耿確來。


    “啊!”


    耿確再次慘叫了一聲。


    而耿確沒挨幾下,就直接被打死了過去。


    張延齡走來時,就隻看見自己家奴已經口鼻流著血,雙手耷拉著,兩眼已無神。


    這讓張延齡頗為惱怒,指著楊慎:“你!”


    “建昌侯何故強闖縣衙?”


    楊慎這時則主動問起張延齡來。


    “你打死我家奴,還敢來問我?”


    張延齡問道。


    楊慎丟下板子,道:“我不但敢問,還敢去都察院告你建昌侯強闖縣衙,幹擾地方政務呢!”


    張延齡想到楊慎畢竟是天下有名的狀元,倒也不好直接下令讓家丁打死楊慎,隻指著楊慎,切齒言道:“好,你等著!”


    說著。


    張延齡就轉身而走:“我們走!”


    而在張延齡走後,任正賢才從案桌底下鑽了出來,拍了拍胸脯,鬆了一口氣。


    他是真怕張延齡忍不住拆了他的縣衙大堂。


    且說。


    楊慎自從被貶為大興典史後,倒也的確秉公執法了好幾件權貴欺壓軍民的事。


    張延齡的家奴被打死不過隻是其中一個情況而已。


    好些權貴的家奴都遭到了楊慎的處置。


    甚至,原外戚長寧伯之子錦衣衛都指揮同知周瑭本人都被楊慎抓進了大牢裏,原因是此人強搶民女。


    所以,京城的許多權貴官僚現在都非常痛恨楊慎,但因為知道楊慎是楊廷和之子,又是未來的士林領袖,也就敢怒不敢言。


    如今,建昌侯張延齡的家奴也被楊慎打死後,這些權貴官僚才挑唆張延齡,讓張延齡走後宮路線,去告楊慎的狀。


    張延齡也就把這事告知給了張太後。


    張太後因為自己弟弟受了委屈也很生氣,就把這事告知給了朱厚熜,請朱厚熜為他弟弟做主。


    朱厚熜聽後故作慍怒地說:“這個楊慎!他在上次處置孔家一事中大放厥詞也就罷了,如今貶他為京城小官,為的是讓他好好反省反省,卻沒想到,他變本加厲,欺負起國舅來!”


    啪!


    “他是真以為朕不敢殺他嗎?!”


    朱厚熜故意把桌案一拍,站起身來,雙手叉著腰,一臉橫眉怒目的樣子。


    張太後自己都嚇了一跳,但同時,也心情好了許多。


    蔣太後也在一旁跟著說:“皇帝說的對,這個楊慎也的確是太過分,不過他到底是先帝欽點的狀元郎,又是定策國老太傅之子,在士林中聲望極高,你若是真為國舅殺了他,天下人隻會說你皇伯母跋扈,亂政不賢,縱容國舅報複朝中大臣。”


    “母後!”


    “你怎麽也為他說話。”


    朱厚熜故作氣急敗壞地樣子,看向蔣氏。


    “他楊慎素日目中無人也就罷了,如今竟還欺負到兩位國舅身上,朕若再縱容他,天下人隻會以為朕真怕他楊家!”


    “無論如何,不看兩位國舅的麵上,就是看在皇伯母的份上,朕也得為皇伯母出這口惡氣!”


    “什麽定策國老,朕也不管了!”


    朱厚熜把手一揮:“如果他楊廷和真要因此逼皇伯母把朕廢了,朕大不了回興國就是!”


    張太後這時也被朱厚熜揚言要殺楊慎的樣子嚇到了,再加上,蔣氏這麽說後,她也清楚認識到,自己要是真坐視朱厚熜為自己出這口惡氣,那到時候連自己的名聲也會更糟糕,到時候,文官們隻怕更加變本加厲地針對她張家。


    所以,張太後雖然對朱厚熜這麽為她那兩弟弟的行為而感動,但也不得不忙勸著朱厚熜:


    “好孩子,我知道你是為皇伯母打抱不平,但你母親說的對,我們皇家的名聲要緊,你就看在皇伯母的麵上,饒了楊慎吧,這個虧,就讓你那兩舅舅吃了算了。”


    張太後說著就嗚咽起來。


    朱厚熜道:“既然皇伯母都這麽說了,朕還能說什麽呢,隻是這口氣難出!而且,天下人還會覺得朕都不肯為兩位國舅出頭,認為是朕冷漠對待皇伯母一家!”


    張太後不得不主動安慰著朱厚熜:“沒啥,畢竟你那兩舅舅強闖縣衙,也有不對,你不責怪他們,我就很高興了!”


    朱厚熜在接下來就對朝臣們提起了此事,言楊慎太不顧及他的感受,險些使得他不好麵對張太後,但好在張太後深明大義,沒有因此為難他,故他也不追究楊慎冒失之罪。


    朝臣們對於張太後的行為皆很感驚訝。


    因為他們印象裏,張太後是不會這麽深明大義的。


    “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張太後居然不為兩國舅做主,乃至要大鬧了?”


    蔣冕就在散朝後頗為驚訝地對毛紀說了起來。


    毛紀則道:“這或許也是陛下在大禮上未認孝廟為皇考的好處吧,這樣到底讓張太後不得不有所收斂!”


    “當然,張太後願意這樣做,說明陛下是善於處理後宮諸事的,也說明聖母乃是賢後也,不然,以陛下一人之力,恐不能讓張太後如此深明大義。”


    毛紀這麽說後,蔣冕也跟著頷首:“有道理,無論怎麽說,此乃新朝之幸,後宮安寧,天下亦會安也!”


    梁儲也非常願意看見張太後有此改變,更願意看見蔣太後會如此配合地為自己皇帝兒子穩定宮闈,所以,也在禦書房,與朱厚熜單獨相處時,而笑著說道:


    “聖母乃賢後也!”


    “此為天下之福!”


    朱厚熜則笑道:“元輔說的是,不過,朕覺得讓楊慎做大興典史,倒也是天下之福,朕也算是沒白試著讓他去當這個京城的典史官。”


    “朕不便直接召見他,你私底下見見他,對他勉勵一番,讓他繼續發揚這股不畏權貴的剛正作風!”


    “大明朝的那些視朝廷法度為無物的權貴,也需要他這樣有背景的人去收拾!”


    “另外,朕記得有個叫柯維熊的主事官,最近也很跳,同當年的楊慎一樣,甚至還上本為劉洙求情。”


    “所以,把他也貶為宛平縣典史!”


    “到時候收拾京中這幫權貴大戶,讓他們老老實實補稅,或許用得著他們。”


    朱厚熜說後,梁儲就按照朱厚熜的意思照辦起來。


    因而。


    柯維熊也就被以為不忠之臣黨護為由貶為了宛平縣典史。


    而楊慎也受到了梁儲的秘密約見。


    梁儲對楊慎說:“是陛下讓老夫來見你!”


    楊慎聽後大吃一驚。


    梁儲則說:“你應該知道,陛下很難,他一方麵欲勵精圖治,中興我大明,一方麵又不得不顧忌天下人的看法,不敢對張家兄弟太苛責,有時候還隻能縱容其做枉法之事,所以,陛下說,隻有靠你這樣的人才能他保全一二聖德!貶你為典史,也不是因為陛下真的不容你,而是有意曆練你!想看看你除了嘴上張狂外,是不是真敢為天下仗節死義,而不顧私情,不顧考慮自己之安危!”


    “請元輔轉告陛下,臣楊慎絕不徇私情、存苟安之心!”


    楊慎不禁熱淚盈眶,便立即作揖大拜回道。


    梁儲又問:“包括令尊的求情?”


    “忠大於孝,何況,保父德才是真正的孝,而非一味聽命於父尊才是孝!”


    楊慎想了想後就毅然決然地回答道。


    “很好!”


    而楊慎在離開內閣時,就正好碰見了也出宮的張延齡。


    張延齡惡狠狠地瞪了楊慎一眼,顯然已將楊慎恨之入骨,畢竟楊慎是少有讓他張家吃了虧卻沒有被他張家怎麽樣的人物,所以這張延齡覺得很失顏麵。


    楊慎如今得了聖諭,越發無所畏懼,也就直接撣袖而去。


    張延齡因而越發氣憤,不由得氣鼓鼓地嘀咕道:“這些文官清流,真他娘的沒一個是好東西!姐姐如今不知道為啥那麽怕他們,非要攔著陛下,不讓陛下收拾他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嘉靖承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渡清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渡清江並收藏嘉靖承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