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門外的通惠橋上,吳一鵬和同鄉徐階看著通惠河上出現的大量帆船,臉色非常難看。
臉色同他們一樣難看的還有其他權貴官紳。
因為費宏把他們都騙了!
在他們積極號召天下縉紳罷市的時候,他費家卻暗地裏與晉溪王氏、餘姚王氏等擔當起了給京師乃至整個北方九邊輸送貨物的角色,把本該屬於他們的錢給賺了!
而這裏麵,費氏自然是賺的最多的,因為其本錢最多,又底蘊最厚,能從南方買到更多的貨。
“子升,你要記住!”
“入了閣的人,除了本鄉的人以外,都會變壞,都不可信!”
吳一鵬還因此沉著臉對年輕徐階囑咐起來。
徐階鄭重地點首:“晚輩記住了!”
說著。
徐階就看了一眼正朝自己迎麵而來的一艘大沙船上掛著的“費”字燈籠。
這讓徐階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當看見費家繳稅也很積極,在經過崇文門稅課司時,把早已準備好的銀元大量搬到稅課司時,他沉思得也更加認真了些。
隨後。
徐階就對吳一鵬道:“大宗伯,晚輩覺得,費鉛山建言設供銷鋪,又讓家人運貨進京,原因可能不隻是貪圖貿易的錢,而是想奪走我們的漕運權,改運糧運貨製度!”
“因為,他就算貪財,應該也不至於隻為一次的好處就得罪天下縉紳,而選擇跟王瓊等人狼狽為奸。”
吳一鵬聽後眉頭緊鎖。
徐階的話,讓他也不得不認真思索起來。
“你說的沒錯!”
吳一鵬突然一臉恍然大悟地樣子,附和了徐階一句。
接著。
吳一鵬就喃喃自語道:“如果是這樣,那就太可怕了!”
“是啊,可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徐階一臉凝重地目視著前方的城門。
吳一鵬這時卻苦笑了一聲,然後就順著人流往橋下走去,說:
“沒有應對的辦法,他的背後站著的是天子!是社稷蒼生!”
然後,吳一鵬就把王鏊的信從衣袖裏拿了出來,且遞給了徐階:“你看看吧,這是震澤先生的信。”
吳一鵬隻是叫了徐階這個同鄉一起來崇文門看情況,倒也還沒有給徐階看王鏊給的信,所以現在才拿給了徐階看。
徐階接過信後,認真看了一遍,然後就抬頭看向通惠河盡頭的雲翳天際,而感慨道:
“震澤先生真是高瞻遠矚!”
“沒錯!”
“震澤先生是真君子,從來就不隻想著一鄉一族的私利!”
“而也正如震澤先生所言,讓鄉人們再長長記性也好,有時候人教人,不如事教人,免得將來他們真以為花了兩百萬為震澤先生爭得一個閣臣的位置,南直就可以從此對天下之利予取予奪,就可以想怎麽樣就怎麽樣,然後對我們這些在朝為官的要求過高!”
吳一鵬背著手,笑了笑。
徐階緊接著就回過頭來,看向吳一鵬,而很認真地再次說道:
“震澤先生和大宗伯所言,讓晚輩受益匪淺!但既然這麽說,那我們就真的隻能接受鈔關稅加征成功的現實,也接受可能漕運會大改的現實了!如此,鄉人們的損失又要加重許多,真正是朝廷每一次改製,就必會損我南直一次利!”
“所以,你要有進入內閣,乃至成為首輔的誌向!”
“隻有這樣,將來你才能真正的影響國策!”
吳一鵬突然回頭,目光灼灼地看著徐階,很嚴肅地說道。
徐階頷首,且忙拱手一拜:“晚輩盡力而為!”
吳一鵬微微一笑,隨即就回過頭來,看向了城門方向,道:
“回去吧,在這裏繼續看他費家發財也沒什麽意思。”
於是。
吳一鵬便和徐階一起進了城,且選擇了繞道從宣武門進,沒有跟去崇文門跟納稅的商隊打擠。
話說,正月的京師城比臘月還熱鬧,何況,今日還是元夕,所以,即便是宣武門,人流也很稠密,兩人進城也就沒那麽快。
吳一鵬也因進城太慢,而在走走停停的同時,看向了別處,俄然,他就因看見大量粥廠,而對徐階歎道:“陛下是真的愛民如子啊!”
“是啊!”
“可謂至德光昭,兆民欣逢!”
徐階也看著城外大量結棚而居、而捧著碗喝粥的新流民,哂然一笑,眉宇間也不由得再次起了憂思。
……
……
“請朝廷杜絕夾帶害軍害民之弊,改官運為商運!”
“請朝廷杜絕夾帶害軍害民之弊,改官運為商運!”
“請朝廷杜絕夾帶害軍害民之弊,改官運為商運!”
而當兩人進入宣武門裏街後,就突然聽見都察院外,站了大量士子,這些士子正在舉著奏書,高聲喊著要改官運為商運的內容。
都察院因而不得不出動了衙屬兵丁,把這些士子圍了起來。
其中。
都察院堂上官副都禦史李鉞也正皺著眉頭問著這些士子:“官運夾帶如何害軍害民?”
“因為勢豪之家常夥同漕運將官逼運軍多夾帶重貨,而不顧路上艱險,運軍累得病倒無數不說,若有損壞還要運軍賠補,豈不是害軍?”
“而勢豪之家還會夥同運軍沿途滋擾科索運糧民戶,使民戶不得不大量逃亡,以至於運河沿岸有大量拋荒之田,豈不是害民?”
這時,有士子毅然言道。
而同出來看情況的值衙禦史劉麒,因而大怒:“放肆!太祖早有祖訓,生員不得議政!爾等若不速速離開,本官定嚴懲不貸!”
“我們不是生員,我們是孝廉!”
這時,有士子大聲回道。
“那也不能妄議朝政,官軍運糧乃是國策!豈容爾等肆意詆毀!”
劉麒說著就向李鉞拱手:“都堂,下僚認為,當下鈞命,將這些鬧事士子全部扣押,革除功名!問其幕後主使!”
李鉞沉著臉,沒有說話。
而這時。
嚴嵩從後麵一茶鋪裏,單手端著茶杯走了出來:
“不可!”
“我是右副都都禦史、北直觀風整俗使,我認為都察院要響應陛下的號召,要讓人說話!”
“人家既然來都察院上書,我們就該立即代為轉奏!”
劉麒聽後捏緊了拳頭,怒目看向嚴嵩,沒有說話。
李鉞則對另一位值守禦史任洛吩咐道:“那就把他們奏本收上來。”
任洛拱手稱是,並來到了這些士子們中間,收起他們的奏書來。
徐階這裏在看見這一幕後,就對不由得吳一鵬說道:“沒想到,他就是嚴分宜!”
“此人不可小視!”
“另外,此人也不能得勢!”
“這話,既說給我自己,也說給你!”
吳一鵬則突然嚴肅地對徐階說了起來。
徐階道:“可他已經得勢了!”
“那也要搬倒他!”
“拿錢組織士子議論國策,好好的清流物議被他這麽反著用,這簡直是在踐踏士林風氣!”
“你記住,隻有不計較手段向上爬的小人,才會願意用清流的辦法對付清流!”
吳一鵬咬牙切齒地說道。
徐階點首,且也能感受到這位大宗伯對嚴嵩的厭惡,明顯超過了他對費宏的厭惡。
但對於徐階而言,他其實很羨慕嚴嵩的升官速度。
再一想到如今費宏也以迎合皇帝的方式尋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這讓徐階對做官這事開始有了些新感悟。
他覺得嚴嵩其實也有自己值得學習的地方。
且說。
嚴嵩這裏在見都察院收了士子們請改漕運製度的本後,就帶著這些士子離開了都察院,而來到了京師靈濟寺這裏,對這些士子們笑著說:
“都察院收了你們的上書,這就意味著改漕運有了一個很好的開始,諸位也算是為天下那些受苦受難的普通運軍和運糧民戶做了一件大好事!”
“為此,本官以觀風整俗使的名義,給你們每人特批忠義酬金五十銀元!”
“副憲,學生是運軍百戶王宗之子,家父就是因為不堪忍受運軍之累而上吊自殺的,故學生是真心願意響應副憲號召,請求朝廷改官運為商運,讓朝廷不再把運糧的負擔隻讓軍戶來承擔,而隻讓運河沿岸的縉紳和民戶得利!所以,我不要酬金,隻希望朝廷真的能改此製度!”
這時,一軍籍士子王適毅然出列拱手奏道。
“我們也一樣!”
“是啊,我們請求改官運為商運,是真心覺得這個利國利民,並不是為了別的,所以拿錢感覺目的就不一樣了,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我們當做君子,不做小人!”
幾個比較單純的年輕舉子跟著響應起來。
嚴嵩不由得笑了笑,他對這些士子的言語倒是有所感動,但同時也不由得問道:
“諸位豈不聞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些銀元是你們應得的,也是必須得的,你們可以高風亮節,但是,如果真要為國為民做事,有時候該拿的就必須得拿,不然你們不拿,別人如何拿這種做忠義之事而所取得的利,那豈不是除真聖人,無人願意行忠義之事了?這還怎麽說動大多數愚夫俗人支持新政?”
嚴嵩這麽說後,王適等才拿了銀元,而其他士子也才跟著歡歡喜喜的拿了銀元。
朱厚熜不久後也知道了請願這事,且因此宣見了嚴嵩:“你做的很好!”
“這都是陛下聖惠在前,臣才能輕易策動一些士子請願。”
嚴嵩笑著回道。
朱厚熜則道:“但要繼續組織人請願,不僅僅是士子,還有百姓,特別是那些受苦於運糧之累而舉家逃亡的軍戶,讓他們去兵部哭訴,去戶部哭訴,去都察院哭訴,要讓這改漕運之製的事變成士意、軍意、民意,不能讓人覺得這隻是朕和內閣的意思。”
“是!”
臉色同他們一樣難看的還有其他權貴官紳。
因為費宏把他們都騙了!
在他們積極號召天下縉紳罷市的時候,他費家卻暗地裏與晉溪王氏、餘姚王氏等擔當起了給京師乃至整個北方九邊輸送貨物的角色,把本該屬於他們的錢給賺了!
而這裏麵,費氏自然是賺的最多的,因為其本錢最多,又底蘊最厚,能從南方買到更多的貨。
“子升,你要記住!”
“入了閣的人,除了本鄉的人以外,都會變壞,都不可信!”
吳一鵬還因此沉著臉對年輕徐階囑咐起來。
徐階鄭重地點首:“晚輩記住了!”
說著。
徐階就看了一眼正朝自己迎麵而來的一艘大沙船上掛著的“費”字燈籠。
這讓徐階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當看見費家繳稅也很積極,在經過崇文門稅課司時,把早已準備好的銀元大量搬到稅課司時,他沉思得也更加認真了些。
隨後。
徐階就對吳一鵬道:“大宗伯,晚輩覺得,費鉛山建言設供銷鋪,又讓家人運貨進京,原因可能不隻是貪圖貿易的錢,而是想奪走我們的漕運權,改運糧運貨製度!”
“因為,他就算貪財,應該也不至於隻為一次的好處就得罪天下縉紳,而選擇跟王瓊等人狼狽為奸。”
吳一鵬聽後眉頭緊鎖。
徐階的話,讓他也不得不認真思索起來。
“你說的沒錯!”
吳一鵬突然一臉恍然大悟地樣子,附和了徐階一句。
接著。
吳一鵬就喃喃自語道:“如果是這樣,那就太可怕了!”
“是啊,可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徐階一臉凝重地目視著前方的城門。
吳一鵬這時卻苦笑了一聲,然後就順著人流往橋下走去,說:
“沒有應對的辦法,他的背後站著的是天子!是社稷蒼生!”
然後,吳一鵬就把王鏊的信從衣袖裏拿了出來,且遞給了徐階:“你看看吧,這是震澤先生的信。”
吳一鵬隻是叫了徐階這個同鄉一起來崇文門看情況,倒也還沒有給徐階看王鏊給的信,所以現在才拿給了徐階看。
徐階接過信後,認真看了一遍,然後就抬頭看向通惠河盡頭的雲翳天際,而感慨道:
“震澤先生真是高瞻遠矚!”
“沒錯!”
“震澤先生是真君子,從來就不隻想著一鄉一族的私利!”
“而也正如震澤先生所言,讓鄉人們再長長記性也好,有時候人教人,不如事教人,免得將來他們真以為花了兩百萬為震澤先生爭得一個閣臣的位置,南直就可以從此對天下之利予取予奪,就可以想怎麽樣就怎麽樣,然後對我們這些在朝為官的要求過高!”
吳一鵬背著手,笑了笑。
徐階緊接著就回過頭來,看向吳一鵬,而很認真地再次說道:
“震澤先生和大宗伯所言,讓晚輩受益匪淺!但既然這麽說,那我們就真的隻能接受鈔關稅加征成功的現實,也接受可能漕運會大改的現實了!如此,鄉人們的損失又要加重許多,真正是朝廷每一次改製,就必會損我南直一次利!”
“所以,你要有進入內閣,乃至成為首輔的誌向!”
“隻有這樣,將來你才能真正的影響國策!”
吳一鵬突然回頭,目光灼灼地看著徐階,很嚴肅地說道。
徐階頷首,且忙拱手一拜:“晚輩盡力而為!”
吳一鵬微微一笑,隨即就回過頭來,看向了城門方向,道:
“回去吧,在這裏繼續看他費家發財也沒什麽意思。”
於是。
吳一鵬便和徐階一起進了城,且選擇了繞道從宣武門進,沒有跟去崇文門跟納稅的商隊打擠。
話說,正月的京師城比臘月還熱鬧,何況,今日還是元夕,所以,即便是宣武門,人流也很稠密,兩人進城也就沒那麽快。
吳一鵬也因進城太慢,而在走走停停的同時,看向了別處,俄然,他就因看見大量粥廠,而對徐階歎道:“陛下是真的愛民如子啊!”
“是啊!”
“可謂至德光昭,兆民欣逢!”
徐階也看著城外大量結棚而居、而捧著碗喝粥的新流民,哂然一笑,眉宇間也不由得再次起了憂思。
……
……
“請朝廷杜絕夾帶害軍害民之弊,改官運為商運!”
“請朝廷杜絕夾帶害軍害民之弊,改官運為商運!”
“請朝廷杜絕夾帶害軍害民之弊,改官運為商運!”
而當兩人進入宣武門裏街後,就突然聽見都察院外,站了大量士子,這些士子正在舉著奏書,高聲喊著要改官運為商運的內容。
都察院因而不得不出動了衙屬兵丁,把這些士子圍了起來。
其中。
都察院堂上官副都禦史李鉞也正皺著眉頭問著這些士子:“官運夾帶如何害軍害民?”
“因為勢豪之家常夥同漕運將官逼運軍多夾帶重貨,而不顧路上艱險,運軍累得病倒無數不說,若有損壞還要運軍賠補,豈不是害軍?”
“而勢豪之家還會夥同運軍沿途滋擾科索運糧民戶,使民戶不得不大量逃亡,以至於運河沿岸有大量拋荒之田,豈不是害民?”
這時,有士子毅然言道。
而同出來看情況的值衙禦史劉麒,因而大怒:“放肆!太祖早有祖訓,生員不得議政!爾等若不速速離開,本官定嚴懲不貸!”
“我們不是生員,我們是孝廉!”
這時,有士子大聲回道。
“那也不能妄議朝政,官軍運糧乃是國策!豈容爾等肆意詆毀!”
劉麒說著就向李鉞拱手:“都堂,下僚認為,當下鈞命,將這些鬧事士子全部扣押,革除功名!問其幕後主使!”
李鉞沉著臉,沒有說話。
而這時。
嚴嵩從後麵一茶鋪裏,單手端著茶杯走了出來:
“不可!”
“我是右副都都禦史、北直觀風整俗使,我認為都察院要響應陛下的號召,要讓人說話!”
“人家既然來都察院上書,我們就該立即代為轉奏!”
劉麒聽後捏緊了拳頭,怒目看向嚴嵩,沒有說話。
李鉞則對另一位值守禦史任洛吩咐道:“那就把他們奏本收上來。”
任洛拱手稱是,並來到了這些士子們中間,收起他們的奏書來。
徐階這裏在看見這一幕後,就對不由得吳一鵬說道:“沒想到,他就是嚴分宜!”
“此人不可小視!”
“另外,此人也不能得勢!”
“這話,既說給我自己,也說給你!”
吳一鵬則突然嚴肅地對徐階說了起來。
徐階道:“可他已經得勢了!”
“那也要搬倒他!”
“拿錢組織士子議論國策,好好的清流物議被他這麽反著用,這簡直是在踐踏士林風氣!”
“你記住,隻有不計較手段向上爬的小人,才會願意用清流的辦法對付清流!”
吳一鵬咬牙切齒地說道。
徐階點首,且也能感受到這位大宗伯對嚴嵩的厭惡,明顯超過了他對費宏的厭惡。
但對於徐階而言,他其實很羨慕嚴嵩的升官速度。
再一想到如今費宏也以迎合皇帝的方式尋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這讓徐階對做官這事開始有了些新感悟。
他覺得嚴嵩其實也有自己值得學習的地方。
且說。
嚴嵩這裏在見都察院收了士子們請改漕運製度的本後,就帶著這些士子離開了都察院,而來到了京師靈濟寺這裏,對這些士子們笑著說:
“都察院收了你們的上書,這就意味著改漕運有了一個很好的開始,諸位也算是為天下那些受苦受難的普通運軍和運糧民戶做了一件大好事!”
“為此,本官以觀風整俗使的名義,給你們每人特批忠義酬金五十銀元!”
“副憲,學生是運軍百戶王宗之子,家父就是因為不堪忍受運軍之累而上吊自殺的,故學生是真心願意響應副憲號召,請求朝廷改官運為商運,讓朝廷不再把運糧的負擔隻讓軍戶來承擔,而隻讓運河沿岸的縉紳和民戶得利!所以,我不要酬金,隻希望朝廷真的能改此製度!”
這時,一軍籍士子王適毅然出列拱手奏道。
“我們也一樣!”
“是啊,我們請求改官運為商運,是真心覺得這個利國利民,並不是為了別的,所以拿錢感覺目的就不一樣了,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我們當做君子,不做小人!”
幾個比較單純的年輕舉子跟著響應起來。
嚴嵩不由得笑了笑,他對這些士子的言語倒是有所感動,但同時也不由得問道:
“諸位豈不聞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些銀元是你們應得的,也是必須得的,你們可以高風亮節,但是,如果真要為國為民做事,有時候該拿的就必須得拿,不然你們不拿,別人如何拿這種做忠義之事而所取得的利,那豈不是除真聖人,無人願意行忠義之事了?這還怎麽說動大多數愚夫俗人支持新政?”
嚴嵩這麽說後,王適等才拿了銀元,而其他士子也才跟著歡歡喜喜的拿了銀元。
朱厚熜不久後也知道了請願這事,且因此宣見了嚴嵩:“你做的很好!”
“這都是陛下聖惠在前,臣才能輕易策動一些士子請願。”
嚴嵩笑著回道。
朱厚熜則道:“但要繼續組織人請願,不僅僅是士子,還有百姓,特別是那些受苦於運糧之累而舉家逃亡的軍戶,讓他們去兵部哭訴,去戶部哭訴,去都察院哭訴,要讓這改漕運之製的事變成士意、軍意、民意,不能讓人覺得這隻是朕和內閣的意思。”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