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寧宮。
兩宮太後如今常愛來這裏,看皇子皇女。
所以,朱厚熜來見她們,也就直接來了這裏。
蔣太後在見到朱厚熜來後,就先從皇子身邊站起身來,問起朱厚熜來:
“皇帝,我聽淮王他們的人說,他們上了疏勸你勿興大獄,株連清流武勳?”
“是有此事,這些叔伯是畏士大夫甚於畏朕啊!”
“他們已經快跟天下縉紳穿一條褲子了!”
“朕也不知道,這大明到底是誰的天下了,怎麽我朱家的人還倒為別人做事!”
朱厚熜點頭說了起來。
蔣太後則道:“雖說後宮不能幹政,但皇帝還是要慎重,有此局麵不是一朝一夕出現的,也不能一朝一夕就能改得了!有時候,得饒人處且饒人,也是為了自己好!”
“母後雖然說的極對,這案子,朕要麽不查,但既然已經查了,那就隻能查到底!哪怕有查的不是之處,也不能有不是之處!”
“因為朕是天子,朕不能讓步,朕一讓步,一切國法綱常都得不存!”
“大則社稷江山不穩,小則小民也就失去了最大的庇護!”
“因為無論如何,最有動力保住小民的還是朕這個天子!朕才需要王朝江山永固,其他人都不怕大明亡,自然更不怕百姓活不活得下去!”
“一旦皇權不彰,別說是小民,就連太後們,還有朕自己,也會時刻處於不安的狀態。”
“又比如兩位國舅,朕也會因此護不住他們,而他們本就得罪了天下士大夫,所以保不定朕在讓步後,會有怎樣的危險等著他們,是殺還是殺剮?”
“比如,藩王們要是因此聯合上本請朕殺壽寧侯、建昌侯,朕能怎麽辦?”
“皇伯母和母後認為,朕到時候是不是也該讓步?”
朱厚熜看向了蔣太後和張太後。
蔣太後還在凝眉深思,張太後就先開了口:
“皇帝說的極是!皇帝就該有皇帝的權威,兩代先帝就是太讓他們了,才落得那般下場!”
對於張太後而言,他好不容易選到一位願意護自己張家的皇帝,可不想再出現新的皇帝。
畢竟,她不能保證新的皇帝還會不會願意器重她那倆弟弟。
在她看來,很有可能不會,因為天下沒有嘉靖這般沒有兄弟的近支宗室。
所以,張太後選擇了支持嘉靖。
朱厚熜也知道張太後的特性是一切隻要是為了自己兩弟弟,她就可以什麽都不顧,所以,他便特地提到張鶴敬和張延齡。
蔣太後見此也就隻得說道:“也罷!我也是擔心他們真的造反,但想想你說的也對。”
說著。
蔣太後就看了看皇嗣:“孩子,快些長大吧,將來也好幫幫你們父皇!”
張太後見此微微一笑,隨即就對朱厚熜繼續問道:“聽他們說,謝丕那些人還在外麵伏闕鬧事?”
“是的!”
朱厚熜回道。
張太後聽後不由得皺眉:“這些人沒一個好東西,當年先帝在時,他們就愛鬧,所以劉文泰都能被留條命!好在這次皇帝你英明,把劉家的人又查了出來,你可想著怎麽處置他們了?”
“正要請皇伯母一道懿旨給那謝丕!”
朱厚熜笑著說了一句。
……
……
謝丕正帶著一眾翰林官跪在左順門。
陰雲密布下的他神色雖說堅毅,但也透露著一絲不安。
他自然清楚,如果他和跟著他來的為護清流體麵而不怕死的剛硬翰林們如果跪諫不成,會給他謝家帶來怎樣的後果。
而他所依仗的,其實不是靠著自己這些人跪諫,就可以勸阻皇帝。
他真正的依仗,是皇帝會收到的藩王進諫之奏疏。
他知道嘉靖帝愛民如子,也知道嘉靖帝穩重聰哲,不會被情緒左右,而做出不理智之事。
他帶著一些平時受過他恩惠又對維護清流地位非常在乎的翰林們來跪諫,隻是想讓天子更加切實地感知到來自宗室、清流一起加注的壓力,包括也讓閣臣九卿們感受到。
閣臣王鏊和九卿席書、吳一鵬、趙璜等的確也跟著來左順門。
他們的確感到不安,既怕皇帝因此被激怒悍然下旨對嚴酷處置這些翰林,又擔心皇帝責怪他們不申飭這些人。
“你們這是幹什麽,有什麽事不能上本說,非得又這樣?”
王鏊因而先問了一句。
的確是又這樣。
因為在這之前,已經有大臣在左順門伏闕過,隻是因楊廷和臨時反水而導致伏闕失敗。
為保家業而打著維護清流地位名號的謝丕答道:“事關國體聖德,不得不如此!”
“什麽國體,你謝侍講不就是怕自家走私的事被查出來,才這麽為李家犯顏進諫,卻還要連累一眾翰林跟你一起做這事!”
戶部尚書席書這時申飭了一句。
謝丕則紅了臉,道:“我謝家世代書香,兩代鼎甲翰林,豈容你這小人汙蔑誹謗!”
席書嗬嗬一笑。
這時。
費宏和王瓊從左順門內走了出來。
王鏊見此走了來問道:“陛下怎麽說?”
“是啊,可有什麽聖旨?”
趙璜這時也忙過來問了一句。
“陛下有旨,已讓我們一人兼管吏部,一人兼管兵部!”
費宏這時言道。
趙璜一怔。
但隨後,他立即言道:“陛下聖明!”
盡管,他還不知道天子為何讓費宏兼管吏部,王瓊兼管兵部,但在他看來,說天子聖明總沒錯的。
王鏊則是微微一怔,看向謝丕等人:“那這些人?”
“陛下自有處置!”
費宏淡淡地看了謝丕等人一眼,說後就甩袖去了內閣。
這時,王瓊已經到了內閣。
王鏊也跟著費宏走了來。
吳一鵬等九卿有些豔羨地看了這三人一眼。
他們都想入閣,也因為有這樣的心思,而都沒有選擇跟著伏闕,隻站在一邊怔怔地看著謝丕這些人。
王鏊也正有些豔羨地看著費宏和王瓊二人。
費宏和王瓊一個人兼管吏部、一個兼管兵部,讓他意識到肯定出了什麽大事,才讓皇帝如此放權。
他不得不承認,當今天子雖然殺人狠辣,但用人也很有魄力。
而靠鄉黨籌資兩百萬銀元進內閣的他,還不得不承認的是,花兩百萬銀元進內閣是不夠的,還得進禦書房,這樣就可以先一步得到更準確的消息,還能先拿到更多的權力。
而他清楚,消息比別人先一步知道,有時候就會產生很天差地別的命運!
隻是,王鏊不知道他的鄉黨還願不願意再花兩百萬銀元,幫他進禦書房。
當王鏊在這樣胡思亂想的時候,宮裏的太監張錦走了出來,來到了謝丕等人麵前。
王鏊見此不禁好奇,也就走了回來,卻見張錦宣讀的是昭聖張太後的懿旨。
“太後懿旨問翰林侍講謝丕:爾率眾翰林在這裏為反賊說話,你謝家是要和那些上疏亂政的藩王們一起亂先帝們傳下來的江山社稷嗎?!”
張錦念了起來。
這個時代,天下不少清流士大夫是很在乎大宗小宗之別的,尤其是講究尊主宗而屈小宗。
而推而論之,在天下不少清流士大夫眼裏,張太後是如今天家主宗的唯一代表,所以張太後這麽詰問謝丕,等於就是明著否定謝丕,說他不忠不臣!
謝丕聽後目瞪口呆,但隨即就忙伏首答道:
“臣家豈敢亂先帝江山?臣等這就離開,以證其心!”
謝丕說著就站起身來。
其餘翰林中,有人不由得問道:“為何要離開?”
“不離開,難道還要等著被天家主宗下旨賜死嗎?”
謝丕無奈地回了一句。
他謝家暗地裏挑唆藩王鬧事自然敢,但明麵上,還是不敢承認自己是亂臣賊子的。
如今張太後這個孝宗遺孀都開始降懿旨質疑他,那他要再堅持,就會被其真的認定為亂臣賊子。
謝丕也就選擇了離開。
其餘翰林也就隻得跟著離開。
在離開時,謝丕還不由得搖了搖頭,而抬頭看天歎道:“我們這位張太後呀!”
“當年,選妃的怎麽就選了她!”
且說,費宏這裏找到了吏部左侍郎賈詠,而將一份名單對賈詠說:“江西、湖廣、山東、山西的撫按得立即換成這幾個人!”
賈詠頗為驚訝:“為何突然要換掉?”
費宏拿出諭旨來:“天子已讓我兼管吏部,你且照辦就是。”
賈詠隻得頷首稱是。
而王瓊這裏也來到兵部,找到兵部武選司郎中劉漳,將一張名單遞給他,言道:“陛下已有新諭,著我兼管兵部,立刻,將江西、湖廣、山東、山西的總兵和都指揮使立即換成這幾個人!”
劉漳也愕然稱是,但沒有多問,隻接過了名單。
與此同時。
李家的許多書籍文字也都被抄沒到了都察院。
錦衣衛石寶在查閱到一些罪證後,也不敢怠慢,忙遞牌子進了宮,向朱厚熜直陳道:
“陛下!錦衣衛從李家府內賬冊中,查獲大量有關有餘姚謝氏與李家之間走私軍器、絲綢、棉布等罪證!”
朱厚熜聽後冷冷一笑,心道:“果然牽扯到謝家!”
兩宮太後如今常愛來這裏,看皇子皇女。
所以,朱厚熜來見她們,也就直接來了這裏。
蔣太後在見到朱厚熜來後,就先從皇子身邊站起身來,問起朱厚熜來:
“皇帝,我聽淮王他們的人說,他們上了疏勸你勿興大獄,株連清流武勳?”
“是有此事,這些叔伯是畏士大夫甚於畏朕啊!”
“他們已經快跟天下縉紳穿一條褲子了!”
“朕也不知道,這大明到底是誰的天下了,怎麽我朱家的人還倒為別人做事!”
朱厚熜點頭說了起來。
蔣太後則道:“雖說後宮不能幹政,但皇帝還是要慎重,有此局麵不是一朝一夕出現的,也不能一朝一夕就能改得了!有時候,得饒人處且饒人,也是為了自己好!”
“母後雖然說的極對,這案子,朕要麽不查,但既然已經查了,那就隻能查到底!哪怕有查的不是之處,也不能有不是之處!”
“因為朕是天子,朕不能讓步,朕一讓步,一切國法綱常都得不存!”
“大則社稷江山不穩,小則小民也就失去了最大的庇護!”
“因為無論如何,最有動力保住小民的還是朕這個天子!朕才需要王朝江山永固,其他人都不怕大明亡,自然更不怕百姓活不活得下去!”
“一旦皇權不彰,別說是小民,就連太後們,還有朕自己,也會時刻處於不安的狀態。”
“又比如兩位國舅,朕也會因此護不住他們,而他們本就得罪了天下士大夫,所以保不定朕在讓步後,會有怎樣的危險等著他們,是殺還是殺剮?”
“比如,藩王們要是因此聯合上本請朕殺壽寧侯、建昌侯,朕能怎麽辦?”
“皇伯母和母後認為,朕到時候是不是也該讓步?”
朱厚熜看向了蔣太後和張太後。
蔣太後還在凝眉深思,張太後就先開了口:
“皇帝說的極是!皇帝就該有皇帝的權威,兩代先帝就是太讓他們了,才落得那般下場!”
對於張太後而言,他好不容易選到一位願意護自己張家的皇帝,可不想再出現新的皇帝。
畢竟,她不能保證新的皇帝還會不會願意器重她那倆弟弟。
在她看來,很有可能不會,因為天下沒有嘉靖這般沒有兄弟的近支宗室。
所以,張太後選擇了支持嘉靖。
朱厚熜也知道張太後的特性是一切隻要是為了自己兩弟弟,她就可以什麽都不顧,所以,他便特地提到張鶴敬和張延齡。
蔣太後見此也就隻得說道:“也罷!我也是擔心他們真的造反,但想想你說的也對。”
說著。
蔣太後就看了看皇嗣:“孩子,快些長大吧,將來也好幫幫你們父皇!”
張太後見此微微一笑,隨即就對朱厚熜繼續問道:“聽他們說,謝丕那些人還在外麵伏闕鬧事?”
“是的!”
朱厚熜回道。
張太後聽後不由得皺眉:“這些人沒一個好東西,當年先帝在時,他們就愛鬧,所以劉文泰都能被留條命!好在這次皇帝你英明,把劉家的人又查了出來,你可想著怎麽處置他們了?”
“正要請皇伯母一道懿旨給那謝丕!”
朱厚熜笑著說了一句。
……
……
謝丕正帶著一眾翰林官跪在左順門。
陰雲密布下的他神色雖說堅毅,但也透露著一絲不安。
他自然清楚,如果他和跟著他來的為護清流體麵而不怕死的剛硬翰林們如果跪諫不成,會給他謝家帶來怎樣的後果。
而他所依仗的,其實不是靠著自己這些人跪諫,就可以勸阻皇帝。
他真正的依仗,是皇帝會收到的藩王進諫之奏疏。
他知道嘉靖帝愛民如子,也知道嘉靖帝穩重聰哲,不會被情緒左右,而做出不理智之事。
他帶著一些平時受過他恩惠又對維護清流地位非常在乎的翰林們來跪諫,隻是想讓天子更加切實地感知到來自宗室、清流一起加注的壓力,包括也讓閣臣九卿們感受到。
閣臣王鏊和九卿席書、吳一鵬、趙璜等的確也跟著來左順門。
他們的確感到不安,既怕皇帝因此被激怒悍然下旨對嚴酷處置這些翰林,又擔心皇帝責怪他們不申飭這些人。
“你們這是幹什麽,有什麽事不能上本說,非得又這樣?”
王鏊因而先問了一句。
的確是又這樣。
因為在這之前,已經有大臣在左順門伏闕過,隻是因楊廷和臨時反水而導致伏闕失敗。
為保家業而打著維護清流地位名號的謝丕答道:“事關國體聖德,不得不如此!”
“什麽國體,你謝侍講不就是怕自家走私的事被查出來,才這麽為李家犯顏進諫,卻還要連累一眾翰林跟你一起做這事!”
戶部尚書席書這時申飭了一句。
謝丕則紅了臉,道:“我謝家世代書香,兩代鼎甲翰林,豈容你這小人汙蔑誹謗!”
席書嗬嗬一笑。
這時。
費宏和王瓊從左順門內走了出來。
王鏊見此走了來問道:“陛下怎麽說?”
“是啊,可有什麽聖旨?”
趙璜這時也忙過來問了一句。
“陛下有旨,已讓我們一人兼管吏部,一人兼管兵部!”
費宏這時言道。
趙璜一怔。
但隨後,他立即言道:“陛下聖明!”
盡管,他還不知道天子為何讓費宏兼管吏部,王瓊兼管兵部,但在他看來,說天子聖明總沒錯的。
王鏊則是微微一怔,看向謝丕等人:“那這些人?”
“陛下自有處置!”
費宏淡淡地看了謝丕等人一眼,說後就甩袖去了內閣。
這時,王瓊已經到了內閣。
王鏊也跟著費宏走了來。
吳一鵬等九卿有些豔羨地看了這三人一眼。
他們都想入閣,也因為有這樣的心思,而都沒有選擇跟著伏闕,隻站在一邊怔怔地看著謝丕這些人。
王鏊也正有些豔羨地看著費宏和王瓊二人。
費宏和王瓊一個人兼管吏部、一個兼管兵部,讓他意識到肯定出了什麽大事,才讓皇帝如此放權。
他不得不承認,當今天子雖然殺人狠辣,但用人也很有魄力。
而靠鄉黨籌資兩百萬銀元進內閣的他,還不得不承認的是,花兩百萬銀元進內閣是不夠的,還得進禦書房,這樣就可以先一步得到更準確的消息,還能先拿到更多的權力。
而他清楚,消息比別人先一步知道,有時候就會產生很天差地別的命運!
隻是,王鏊不知道他的鄉黨還願不願意再花兩百萬銀元,幫他進禦書房。
當王鏊在這樣胡思亂想的時候,宮裏的太監張錦走了出來,來到了謝丕等人麵前。
王鏊見此不禁好奇,也就走了回來,卻見張錦宣讀的是昭聖張太後的懿旨。
“太後懿旨問翰林侍講謝丕:爾率眾翰林在這裏為反賊說話,你謝家是要和那些上疏亂政的藩王們一起亂先帝們傳下來的江山社稷嗎?!”
張錦念了起來。
這個時代,天下不少清流士大夫是很在乎大宗小宗之別的,尤其是講究尊主宗而屈小宗。
而推而論之,在天下不少清流士大夫眼裏,張太後是如今天家主宗的唯一代表,所以張太後這麽詰問謝丕,等於就是明著否定謝丕,說他不忠不臣!
謝丕聽後目瞪口呆,但隨即就忙伏首答道:
“臣家豈敢亂先帝江山?臣等這就離開,以證其心!”
謝丕說著就站起身來。
其餘翰林中,有人不由得問道:“為何要離開?”
“不離開,難道還要等著被天家主宗下旨賜死嗎?”
謝丕無奈地回了一句。
他謝家暗地裏挑唆藩王鬧事自然敢,但明麵上,還是不敢承認自己是亂臣賊子的。
如今張太後這個孝宗遺孀都開始降懿旨質疑他,那他要再堅持,就會被其真的認定為亂臣賊子。
謝丕也就選擇了離開。
其餘翰林也就隻得跟著離開。
在離開時,謝丕還不由得搖了搖頭,而抬頭看天歎道:“我們這位張太後呀!”
“當年,選妃的怎麽就選了她!”
且說,費宏這裏找到了吏部左侍郎賈詠,而將一份名單對賈詠說:“江西、湖廣、山東、山西的撫按得立即換成這幾個人!”
賈詠頗為驚訝:“為何突然要換掉?”
費宏拿出諭旨來:“天子已讓我兼管吏部,你且照辦就是。”
賈詠隻得頷首稱是。
而王瓊這裏也來到兵部,找到兵部武選司郎中劉漳,將一張名單遞給他,言道:“陛下已有新諭,著我兼管兵部,立刻,將江西、湖廣、山東、山西的總兵和都指揮使立即換成這幾個人!”
劉漳也愕然稱是,但沒有多問,隻接過了名單。
與此同時。
李家的許多書籍文字也都被抄沒到了都察院。
錦衣衛石寶在查閱到一些罪證後,也不敢怠慢,忙遞牌子進了宮,向朱厚熜直陳道:
“陛下!錦衣衛從李家府內賬冊中,查獲大量有關有餘姚謝氏與李家之間走私軍器、絲綢、棉布等罪證!”
朱厚熜聽後冷冷一笑,心道:“果然牽扯到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