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是有從章拯的密奏裏知道,有握有軍事武裝的勢豪之家,也就是軍事地主,有因為軍戶改革要起兵造反的心思。
而且,他也在決定軍戶改革前,就預料過會有戰亂發生。
他記得,在正德年間,劉瑾清查邊鎮軍屯,侵犯了軍事地主的利益,就也發生過這種事。
雖然,朱厚熜在這麽做之前,給足了邊鎮官兵軍餉。
甚至,他還把那幾個要借月糧折色之機降低邊軍收益的官員,都撤職拿問,而維持了較高的軍餉待遇。
但他現在這樣做到底也侵犯了軍事大地主的利益,是在杜絕軍事大地主對軍戶的奴役,自然很可能會引起極端者叛變。
不過,朱厚熜沒有因此就選擇退縮,而是堅持強勢推行。
這主要是因為他認為,提高軍戶地位的這一步棋必須走!
他不能因為怕得罪軍事地主,怕他們造反就不敢走這一步!
沒有代價,他要這樣做,有代價,他也要這樣做!
因為提高軍戶地位、重振軍事貴族,是他徹底讓大明走上對外進取軌道的關鍵一步。
他不能再讓大明繼續走“守內虛外”的老路。
普通軍戶不能成為維係大明表麵太平的犧牲品。
所以,朱厚熜沒有因為擔心會造成動亂退縮。
即便他在嘉靖六年的冬月,知道江西有大股叛軍舉著“清君側”的名義出現後,他也沒有特別緊張會慌亂。
他反而還鬆了一口氣。
因為他總算知道,哪裏的軍事地主先按捺不住了。
在這之前,他因為無法確定具體是哪裏的軍事地主會因為軍改叛亂,而不好提前派大軍去。
畢竟,派大軍去征討,是很費錢的。
所以,大軍不能隨便動,得到真確定要平叛的坐標在哪裏後,才能不惜一切代價的去平叛,而不再計較錢糧的花銷。
如今,他自然是不用擔心無法確定平叛坐標的事了。
“果然是南方先有叛亂!”
朱厚熜在楊一清等禦書房大臣麵前,也隻是笑著說了這麽一句。
他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他和禦書房大臣們都分析後認為,這種有著解放底層軍戶性質的改革,更容易讓叛亂先出現在南方。
而且不隻是他和禦書房的大臣們這樣認為,還有許多大臣也這麽認為。
楊一清也在這時跟著說道:“如陛下所料,如今看來,當立即給已經去南京的王陽明傳旨,按之前商量好的,起複他,讓他以兵部尚書兼右都禦史身份經略南方七省,去南昌,負責調兵平叛!同時,傳旨給南京兵部尚書吳廷舉,令其立即籌集糧草、軍械。”
朱厚熜頷首:“準奏!”
在這之前。
朱厚熜和楊一清等就商議過,如果南方有亂,就起複已丁憂結束的王陽明,還特地提前降諭給王陽明,讓其以講學為名,先去南京候旨。
值得一提的是,王陽明的父親因在嘉靖三年去世,隻比曆史上多活了一年多,所以,王陽明一直在家丁憂,偶爾會去講講學。
而朱厚熜和朝廷自然沒有忘了他,早就準備著南方有突發情況時,讓他去處置。
不過,朱厚熜和楊一清等禦書房大臣也不僅僅是因為考慮到南方最可能先出現叛亂,而隻提前準備了去南方統兵平叛的統帥,為了避免在南方發生叛亂的同時,北方九邊也出現不穩的情況,朱厚熜和楊一清等禦書房大臣,也早就商議好,先讓王瓊以謹身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身份去九邊代天子巡閱,以彈壓不臣。
王瓊熟悉邊務,又狡詐多謀,去北方自然也是合適的。
而且,早在嘉靖六年八月,王瓊就拜辭了朱厚熜,出京去了九邊。
所以,現在禦書房內,就剩下楊一清和張璁。
王鏊則因為近日來,屢發舊疾,已在家中靜養,但因為其鄉黨還需要他這一麵旗幟,所以,他還沒有遞交辭呈。
因為王鏊算是守規矩的,忠心也有,之前為他背過鍋,所以,朱厚熜也不好直接罷免了他,隻讓他好生養病,不時也常派內臣帶太醫去看他。
南方出現了叛亂,大明這個國家機器,也對此開始運轉起來。
不僅僅是降旨讓已提前去南京的王陽明去調兵平叛,周尚文也以江西總兵的身份帶提起準備好的一萬五千餘威武營的天子親軍衛精銳,往南而去。
雖說隻有一萬五千餘,但這是朱厚熜的王牌,去地方說是參與剿匪,但主要是給王陽明充當中軍用,督戰以及維持作戰秩序用的,同時也作為主力。
對於大明朝廷而言,平個地方叛亂,倒也不用京師精銳盡出。
一萬五千餘兵馬穩住南方綽綽有餘。
當然,即便隻派一萬五千餘兵馬,也會花費不少錢糧。
何況,王陽明到時候還要調各地地方兵,也要花一些錢。
另外,用最樂觀的結果來算的話,戰後撫恤與獎賞也得花一筆錢,再有就是平定後安定地方也得花一筆錢。
這就是所謂的代價。
好在朱厚熜現在錢糧充沛。
因為石見銀山的白銀產量大增,讓朝廷歲入大增
除此之外。
他還整頓了吏部,且通過改革吏部,讓中下層官員看見了朝廷會越來越好的希望。
另外,他還解決了宗室問題,讓宗室不會成為叛亂的助力。
所以,他等到這個時候才改革軍戶,才不會害怕有代價要承擔。
他是做好了準備借著平叛的機會,大量撒銀子到民間,以促進商業繁榮和生產力進步的。
不過……
雖說嘉靖現在財大氣粗、兵強馬壯,不擔心承擔叛亂帶來的代價。
但這個代價對於叛亂發生地的具體個人而言,還是難以承受的。
之前益王府被叛軍悍然殺死的幾個益王子嗣,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且不提。
不惜背棄忠義也要為了自己的私利而叛亂的軍隊軍紀自然也好不到哪裏去,自然,對於當地的官紳百姓而言,所帶來的代價也不小。
朱厚熜也知道,受叛亂波及的具體個人可能會承擔他這個決定所帶來的巨大代價。
但他作為一個欲成大業的帝王,欲要讓大明帝國不再積重難返,讓中華文明更為強盛,他就不能在需要鐵腕行改革的時候,為了一些人會承受沉重的代價而有所顧慮,為此要心慈手軟的予以妥協放棄。
這也是改革者不得不作出的選擇。
縱然,有無辜的人會因為他這個決定而枉死,而家破人亡,他也不能因此就放棄,也隻能選擇犧牲這些人。
因為這世上沒有盡善盡美的事。
本來,在這個時代,以楊廷和為首的保守黨,所主張的改良,是以抑製他這個皇帝和他這個皇帝背後的內廷以及後宮人員的欲望和犧牲軍戶或者說犧牲軍事實力為代價來進行改良的。
這個改良方向,對於縉紳大戶而言,最為有利,對於民籍百姓而言,短期有利,能因為朝廷開支減少稅賦減少,得到一段時間的喘息之機,但因為兼並沒有抑製,國家對地方的控製力減弱,反而後麵更糟糕,會讓華夏大地將來不久還是會步入亂世。
且對皇帝而言,是完全沒有利,皇帝隨時可能因為十步以內的人沒有給足好處而落水或者出現其他危險,進而成為改良的代價。
曆史上的大明在中後期的改良總體上就是這麽演變的。
而現在,朱厚熜改變了改良方向,他選擇了國內犧牲縉紳大戶、國外苦一苦外夷,然後讓自己內廷、後宮、勳戚得利,又讓中下層地主百姓得利,所以承擔代價的人也就發生了變化。
在建昌府的蘭田巡檢所,該巡檢所所正毛衷正在承受朱厚熜這樣改革帶來的代價。
因為他之前代表朝廷在蘭田鎮懲治豪強,得罪了勢豪之家的原故,也就因為寡不敵眾在被生擒後,而被叛軍吊在了燃燒的篝火上。
叛軍百戶房春也看著被篝火熏烤得不停眨眼且慘叫的毛衷冷笑著問:“你們巡檢所不是神氣嗎,不是仗著是朝廷的人在我們地方豪族麵前耀武揚威嗎,抓我們的人打我們的人嗎,現在你們倒是繼續神氣呀!”
“你們這些反賊,早晚會不得好死!”
被吊著熏烤的毛衷咬牙說了一句。
他是老邊軍退伍轉到地方來任基層武官的,對於這些地方勢豪從來沒有放在眼裏,如今也依舊沒有放在眼裏。
“給我把火加大些,烤熟後扒了他的皮!”
“倒要看看,在這以後,還有沒有什麽鳥邊勇鳥禁軍敢來當這巡檢官,做朝廷爪牙,與我們地方豪族為敵!”
房春沉著臉大聲說了起來。
毛衷罵他是反賊,他本能地覺得很惱怒,也就更加殘忍地虐殺起毛衷來。
“啊!”
毛衷因而慘叫得更加大聲起來。
而房春則越發得意的笑著,且道:“天下人當因此明白,皇權他就下不了鄉!縣以下,是我們豪右說了算!敢為官府爪牙壓我們,就得想想把我們逼急後的下場!”
他這樣殘酷對待朱厚熜派到基層的巡檢所官,目的就是讓那些因為朱厚熜為加強對地方縣以下的治安管控,增設巡檢司巡檢所後,而成為巡檢所巡檢官的低階武官們知道:不能因為在基層代表皇權代表朝廷,就真覺得地方基層不再是地方豪族說了算,而是朝廷說了算,要知道配合地方豪族對抗官府對抗朝廷,而不是真老老實實做皇權下鄉的工具。
沒多久,毛衷就被活活烤死。
而叛軍這一效果倒也的確立竿見影,附近許多下到基層的巡檢力量紛紛進城,不敢再下鄉替朝廷和官府壓製在基層的土匪惡霸。
但好在王陽明正在往這邊趕,也正在調各地兵馬往這裏匯集。
而且,他也在決定軍戶改革前,就預料過會有戰亂發生。
他記得,在正德年間,劉瑾清查邊鎮軍屯,侵犯了軍事地主的利益,就也發生過這種事。
雖然,朱厚熜在這麽做之前,給足了邊鎮官兵軍餉。
甚至,他還把那幾個要借月糧折色之機降低邊軍收益的官員,都撤職拿問,而維持了較高的軍餉待遇。
但他現在這樣做到底也侵犯了軍事大地主的利益,是在杜絕軍事大地主對軍戶的奴役,自然很可能會引起極端者叛變。
不過,朱厚熜沒有因此就選擇退縮,而是堅持強勢推行。
這主要是因為他認為,提高軍戶地位的這一步棋必須走!
他不能因為怕得罪軍事地主,怕他們造反就不敢走這一步!
沒有代價,他要這樣做,有代價,他也要這樣做!
因為提高軍戶地位、重振軍事貴族,是他徹底讓大明走上對外進取軌道的關鍵一步。
他不能再讓大明繼續走“守內虛外”的老路。
普通軍戶不能成為維係大明表麵太平的犧牲品。
所以,朱厚熜沒有因為擔心會造成動亂退縮。
即便他在嘉靖六年的冬月,知道江西有大股叛軍舉著“清君側”的名義出現後,他也沒有特別緊張會慌亂。
他反而還鬆了一口氣。
因為他總算知道,哪裏的軍事地主先按捺不住了。
在這之前,他因為無法確定具體是哪裏的軍事地主會因為軍改叛亂,而不好提前派大軍去。
畢竟,派大軍去征討,是很費錢的。
所以,大軍不能隨便動,得到真確定要平叛的坐標在哪裏後,才能不惜一切代價的去平叛,而不再計較錢糧的花銷。
如今,他自然是不用擔心無法確定平叛坐標的事了。
“果然是南方先有叛亂!”
朱厚熜在楊一清等禦書房大臣麵前,也隻是笑著說了這麽一句。
他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他和禦書房大臣們都分析後認為,這種有著解放底層軍戶性質的改革,更容易讓叛亂先出現在南方。
而且不隻是他和禦書房的大臣們這樣認為,還有許多大臣也這麽認為。
楊一清也在這時跟著說道:“如陛下所料,如今看來,當立即給已經去南京的王陽明傳旨,按之前商量好的,起複他,讓他以兵部尚書兼右都禦史身份經略南方七省,去南昌,負責調兵平叛!同時,傳旨給南京兵部尚書吳廷舉,令其立即籌集糧草、軍械。”
朱厚熜頷首:“準奏!”
在這之前。
朱厚熜和楊一清等就商議過,如果南方有亂,就起複已丁憂結束的王陽明,還特地提前降諭給王陽明,讓其以講學為名,先去南京候旨。
值得一提的是,王陽明的父親因在嘉靖三年去世,隻比曆史上多活了一年多,所以,王陽明一直在家丁憂,偶爾會去講講學。
而朱厚熜和朝廷自然沒有忘了他,早就準備著南方有突發情況時,讓他去處置。
不過,朱厚熜和楊一清等禦書房大臣也不僅僅是因為考慮到南方最可能先出現叛亂,而隻提前準備了去南方統兵平叛的統帥,為了避免在南方發生叛亂的同時,北方九邊也出現不穩的情況,朱厚熜和楊一清等禦書房大臣,也早就商議好,先讓王瓊以謹身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身份去九邊代天子巡閱,以彈壓不臣。
王瓊熟悉邊務,又狡詐多謀,去北方自然也是合適的。
而且,早在嘉靖六年八月,王瓊就拜辭了朱厚熜,出京去了九邊。
所以,現在禦書房內,就剩下楊一清和張璁。
王鏊則因為近日來,屢發舊疾,已在家中靜養,但因為其鄉黨還需要他這一麵旗幟,所以,他還沒有遞交辭呈。
因為王鏊算是守規矩的,忠心也有,之前為他背過鍋,所以,朱厚熜也不好直接罷免了他,隻讓他好生養病,不時也常派內臣帶太醫去看他。
南方出現了叛亂,大明這個國家機器,也對此開始運轉起來。
不僅僅是降旨讓已提前去南京的王陽明去調兵平叛,周尚文也以江西總兵的身份帶提起準備好的一萬五千餘威武營的天子親軍衛精銳,往南而去。
雖說隻有一萬五千餘,但這是朱厚熜的王牌,去地方說是參與剿匪,但主要是給王陽明充當中軍用,督戰以及維持作戰秩序用的,同時也作為主力。
對於大明朝廷而言,平個地方叛亂,倒也不用京師精銳盡出。
一萬五千餘兵馬穩住南方綽綽有餘。
當然,即便隻派一萬五千餘兵馬,也會花費不少錢糧。
何況,王陽明到時候還要調各地地方兵,也要花一些錢。
另外,用最樂觀的結果來算的話,戰後撫恤與獎賞也得花一筆錢,再有就是平定後安定地方也得花一筆錢。
這就是所謂的代價。
好在朱厚熜現在錢糧充沛。
因為石見銀山的白銀產量大增,讓朝廷歲入大增
除此之外。
他還整頓了吏部,且通過改革吏部,讓中下層官員看見了朝廷會越來越好的希望。
另外,他還解決了宗室問題,讓宗室不會成為叛亂的助力。
所以,他等到這個時候才改革軍戶,才不會害怕有代價要承擔。
他是做好了準備借著平叛的機會,大量撒銀子到民間,以促進商業繁榮和生產力進步的。
不過……
雖說嘉靖現在財大氣粗、兵強馬壯,不擔心承擔叛亂帶來的代價。
但這個代價對於叛亂發生地的具體個人而言,還是難以承受的。
之前益王府被叛軍悍然殺死的幾個益王子嗣,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且不提。
不惜背棄忠義也要為了自己的私利而叛亂的軍隊軍紀自然也好不到哪裏去,自然,對於當地的官紳百姓而言,所帶來的代價也不小。
朱厚熜也知道,受叛亂波及的具體個人可能會承擔他這個決定所帶來的巨大代價。
但他作為一個欲成大業的帝王,欲要讓大明帝國不再積重難返,讓中華文明更為強盛,他就不能在需要鐵腕行改革的時候,為了一些人會承受沉重的代價而有所顧慮,為此要心慈手軟的予以妥協放棄。
這也是改革者不得不作出的選擇。
縱然,有無辜的人會因為他這個決定而枉死,而家破人亡,他也不能因此就放棄,也隻能選擇犧牲這些人。
因為這世上沒有盡善盡美的事。
本來,在這個時代,以楊廷和為首的保守黨,所主張的改良,是以抑製他這個皇帝和他這個皇帝背後的內廷以及後宮人員的欲望和犧牲軍戶或者說犧牲軍事實力為代價來進行改良的。
這個改良方向,對於縉紳大戶而言,最為有利,對於民籍百姓而言,短期有利,能因為朝廷開支減少稅賦減少,得到一段時間的喘息之機,但因為兼並沒有抑製,國家對地方的控製力減弱,反而後麵更糟糕,會讓華夏大地將來不久還是會步入亂世。
且對皇帝而言,是完全沒有利,皇帝隨時可能因為十步以內的人沒有給足好處而落水或者出現其他危險,進而成為改良的代價。
曆史上的大明在中後期的改良總體上就是這麽演變的。
而現在,朱厚熜改變了改良方向,他選擇了國內犧牲縉紳大戶、國外苦一苦外夷,然後讓自己內廷、後宮、勳戚得利,又讓中下層地主百姓得利,所以承擔代價的人也就發生了變化。
在建昌府的蘭田巡檢所,該巡檢所所正毛衷正在承受朱厚熜這樣改革帶來的代價。
因為他之前代表朝廷在蘭田鎮懲治豪強,得罪了勢豪之家的原故,也就因為寡不敵眾在被生擒後,而被叛軍吊在了燃燒的篝火上。
叛軍百戶房春也看著被篝火熏烤得不停眨眼且慘叫的毛衷冷笑著問:“你們巡檢所不是神氣嗎,不是仗著是朝廷的人在我們地方豪族麵前耀武揚威嗎,抓我們的人打我們的人嗎,現在你們倒是繼續神氣呀!”
“你們這些反賊,早晚會不得好死!”
被吊著熏烤的毛衷咬牙說了一句。
他是老邊軍退伍轉到地方來任基層武官的,對於這些地方勢豪從來沒有放在眼裏,如今也依舊沒有放在眼裏。
“給我把火加大些,烤熟後扒了他的皮!”
“倒要看看,在這以後,還有沒有什麽鳥邊勇鳥禁軍敢來當這巡檢官,做朝廷爪牙,與我們地方豪族為敵!”
房春沉著臉大聲說了起來。
毛衷罵他是反賊,他本能地覺得很惱怒,也就更加殘忍地虐殺起毛衷來。
“啊!”
毛衷因而慘叫得更加大聲起來。
而房春則越發得意的笑著,且道:“天下人當因此明白,皇權他就下不了鄉!縣以下,是我們豪右說了算!敢為官府爪牙壓我們,就得想想把我們逼急後的下場!”
他這樣殘酷對待朱厚熜派到基層的巡檢所官,目的就是讓那些因為朱厚熜為加強對地方縣以下的治安管控,增設巡檢司巡檢所後,而成為巡檢所巡檢官的低階武官們知道:不能因為在基層代表皇權代表朝廷,就真覺得地方基層不再是地方豪族說了算,而是朝廷說了算,要知道配合地方豪族對抗官府對抗朝廷,而不是真老老實實做皇權下鄉的工具。
沒多久,毛衷就被活活烤死。
而叛軍這一效果倒也的確立竿見影,附近許多下到基層的巡檢力量紛紛進城,不敢再下鄉替朝廷和官府壓製在基層的土匪惡霸。
但好在王陽明正在往這邊趕,也正在調各地兵馬往這裏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