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什麽哭?”


    朱厚熜皺眉回了一句。


    梁材隻叩首道:“臣請陛下準臣辭官歸裏。”


    “你先告訴朕,你為何要瞞朕的欽差大臣?”


    “你不知道為政不誠會有多嚴重的後果嗎?”


    朱厚熜問道。


    “臣,臣無能,臣失察。”


    梁材訥言回道。


    朱厚熜嗬嗬笑了起來:“這是無能失察就能開脫得了的嗎?”


    “是不是說,任何一個公卿大臣,都可以在將軍國大政如同兒戲一樣處理,然後用這種理由來搪塞朕?”


    “你不要你覺得你沒貪沒拿,就可以什麽都不用承擔!”


    朱厚熜說到這裏,就吩咐道:“傳旨,戶部尚書梁材藏匿國帑,敗壞國政,大奸似忠,又無言自辯,令下三法司論死!”


    梁材頓時抬起了頭。


    突然,梁材就大聲說道:“陛下,嚴嵩他就是一卑鄙小人,他還想行賄於臣等!他準備把每年撥給薊遼的年例錢糧,拿四成給臣等,然後做漂沒之假賬!可陛下不殺嚴嵩,隻殺臣!如此,何以令天下人誠服!”


    “但你這事證據確鑿,你自己也承認有藏匿!”


    “嚴嵩行賄,你能拿出實證嗎?就算他有行賄,他的性質也沒有你視軍國大政為兒戲的性質嚴重!你不要覺得你不過隻是在權力上小小的任性一下,就沒什麽大不了!”


    “你是大司徒,不是禦史給事中,也不是你當布政使的時候,你的一言一行已經牽動著整個社稷的安危!”


    朱厚熜冷聲回答道。


    梁材頹然癱倒在地,隨後又問道:“陛下,且拋開事實不論,他嚴嵩難道就沒有一點錯嗎?”


    “請陛下春秋決獄!以行正道!”


    梁材接著就叩首請求起朱厚熜來。


    朱厚熜則道:“朕口含天憲,自當以社稷蒼生為重,你不顧社稷蒼生,而事君不忠誠不老實,朕必須除之,以儆效尤!”


    說著。


    朱厚熜就揮手:“拖下去!關押入大牢!”


    接著。


    朱厚熜又吩咐說:“傳旨,將薊州、大同一帶分管鹽政的官盡數逮拿下獄受審!另外,奸商白倉也一並逮拿!戶部藏匿官糧的官員也一並捉拿,且準嚴嵩在對違例行鹽的鹽商罰糧!”


    禦史陳邦敷不久後,也知道了嚴嵩如實上奏薊州富賈巨商違例行淮鹽的事。


    為此,陳邦敷就再次見了嚴世藩。


    “令尊何必如此?”


    陳邦敷因而咬牙問道。


    嚴世藩道:“這難得還不是怪你們清流嗎,是你們非要把家父往絕路逼!”


    “這事不怪我們!”


    陳邦敷厲聲回了一句。


    “要怪就怪梁材,不是我們清流不願意和解,是梁材不願意和解!”


    陳邦敷接著又補充道。


    “沒用了!”


    嚴世蕃嗬嗬一笑,又反問著:“且話又說回來,誰讓你們清流把梁材推上去的?現在又讓人家背這個鍋!不認人家了?”


    “當時,不是看他清廉敢得罪武勳嘛!”


    陳邦敷回道。


    “那就更不能怪著人家了!”


    “公事公辦挺好,我嚴家也不用做對不起陛下對不起朝廷的事。”


    “家父也說,他不恨梁材,反而佩服他感激他,甚至自愧不如他梁材有原則。”


    嚴世蕃笑著回道。


    陳邦敷則愁眉苦臉說:“可令尊應該明白,這層窗戶紙一旦捅破,就不是科罰點糧食那麽簡單,而是背後整個奢豪大戶將要因為不能偷偷以淮鹽壟斷天下鹽利而再次利益大損!”


    “本來,海貿之利就讓天下奢豪大戶沒有了分潤的份,再加上,漕運的改製也讓天下奢豪大戶少了許多利,現在你們把這層窗戶紙捅破,讓天下奢豪大戶不是更加難以維持以往的生活嗎?”


    “無非是少娶幾個妻妾、少蓋幾個園子而已。”


    “再說,你們清流不是君子嗎,當重義輕利才是。”


    “怎麽能每句話都在談論利呢?”


    嚴世藩笑著問道。


    “你!”


    陳邦敷一時無語,接著就又道:


    “按理,我不會說這些直白的話,如今這樣說,隻是希望令尊能夠明白,他選擇捅破窗戶紙,是斷了天下奢豪大戶的財路!這會加劇朝堂鬥爭的!也會讓你們嚴家更加難以在天下立足的!”


    “我們嚴家還有退路嗎?”


    “從你們昔日的黨魁楊廷和窮追不舍,抱著寧肯錯殺三千,也不放走一個的態度,把家父往南京貶,然後又要流放極邊之地開始,我們嚴家就沒有退路!”


    “而且,即便如此,家父還是在想盡量和緩與你們清流的關係,可你們還是步步緊逼!”


    嚴世藩說到這裏就冷哼一聲,道:“所以這怪得著誰?”


    “楊廷和、梁材他們是太過傲慢跋扈,但現在說這些也沒用了,張孚敬一黨已經開始利用令尊做文章了,你知道嗎?”


    “他們把梁材藏匿官糧百餘萬石的事揭發了出來!”


    “這種事不抖露出來,傷不了大局;但一抖露出來,就是容易人頭落地的大事,就會迫使士權不得不與皇權再次產生激烈衝突。”


    陳邦敷看向嚴世蕃說後,就道:“我由於為令尊說話,沒有被治罪,隻是受了勘查不仔細的申飭,而罰俸三個月,自然沒什麽,可真正讓人擔憂的是,朝堂上難免因此再起血雨腥風啊!”


    “這怪的了誰呢?”


    嚴世蕃笑著回了一句。


    接著,嚴世蕃就又評價起在這次事件中獲利最大的張璁來:“不過,家父的這位學生倒是真令人佩服,永遠都能在最好的時機下手,讓最是道貌岸然的人都能被他拆穿其不忠不貞的真麵目!”


    “要我說,真能統領士人而匡正君父得失的人,恐怕就隻有他!”


    “畢竟人家是真為社稷蒼生而謀,是大忠似奸之人,有這樣利害的人在,家父成不了奸臣,陛下也成不了無道昏君!”


    陳邦敷則沒有多言。


    因為他不想誇張璁。


    且說,梁材被下獄論死後,朝中清流大臣對梁材還是頗有物傷其類的感情的。


    在朱厚熜於左順門朝會百官的這一天,就有大理寺卿方獻夫出列奏道:“陛下,昔日武廟時評天下布政使,梁材得天下最廉二布政使之名,故雖偏執不謹,然請陛下看在其清廉剛正的份上,恕其死罪!”


    “清官就殺不得嗎?”


    朱厚熜則直接問了這麽一句。


    方獻夫一時語塞。


    朱厚熜則繼續說道:“清官誤事,當死罪時,也當伏法!清廉不是最高要求,是一個官員應該有的基本操守,不是免死金牌!”


    “梁材視軍國大政如同兒戲,藏匿百餘萬石糧而不報!”


    “若不嚴懲,將來戶部尚書再誤國,如何再申明法紀?”


    “何況,朕也不是沒給他機會,而他一不自辯二不早自查明白!”


    朱厚熜問後,方獻夫隻得拱手稱是:“臣考慮不周,願收回剛才之言。”


    朱厚熜這裏則繼續不依不饒:“這就是你們廷推的大司徒!”


    “臣等有罪!”


    楊一清這時忙主動認罪。


    張璁等也出列主動認罪。


    對此,朱厚熜內心是有些得意的。


    因為清流們本來是想讓他特簡的嚴嵩難堪,結果反而讓他們廷推的官員被扒光了衣服,露出了醜態。


    但朱厚熜沒有表露出得意來,隻是揮了一下手:


    “罷了!朕自己也有過,畢竟廷推最終還是由朕點選!”


    “但這不是說朕就要為自己的顏麵,為廷臣的顏麵,姑息養奸,縱容將來的大司徒也這麽不把軍國大政當回事!”


    “聖人言,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同理,在其位,也要謀其政,作為戶部尚書,最基本的要求就應該是要清楚朝廷有多少錢糧!”


    朱厚熜說到這裏後,刑部尚書胡世寧則主動出列陳詞說:“陛下,戶部有百餘萬石糧,梁材隻是不知情,非是刻意為之,臣請陛下寬恕其罪!”


    “百餘萬石糧,不是百升糧,他連這都不知道,他這個戶部尚書是幹什麽吃的?”


    “就算他不知情,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他身為司徒,有其權,須擔其責!當有臣子本分!當負這百餘萬石糧被藏匿之首罪!”


    “此事不必再議,梁材當論死!”


    朱厚熜說後就嚴峻地看向了諸朝臣。


    胡世寧也神色嚴峻,且在這時悍然下跪言道:“陛下,既欲殺忠臣,寧殺世寧!世寧也不敢為陛下誅忠臣!”


    朱厚熜沉下臉來。


    半晌後。


    “好!”


    朱厚熜說了這麽一個字。


    啪!


    朱厚熜接著拍案而起,怒目看著胡世寧:“朕成全你!”


    “傳旨,賜刑部尚書胡世寧白綾一條!明日午時著其自縊於詔獄!”


    胡世寧紅了臉,隨即咬牙道:“臣領旨!”


    “誰敢倚老賣老亂法權者,皆可再來領死!”


    朱厚熜這時則冷目看向了其他朝臣。


    而眾朝臣皆沒再言,隻露出駭然之色。


    朝堂也一時沉寂的落針可聞。


    朱厚熜知道朝臣們接下來也沒心思再議別的事,便宣布了散朝。


    而朱厚熜在回到禦書房後,楊一清、趙璜、張璁、桂萼倒是也跟了來,且楊一清直接向朱厚熜伏首大拜:“請陛下宥大司寇死罪!”


    “不準!”


    朱厚熜說道。


    楊一清則急聲道:“陛下這樣做會把天下讀書人骨氣殺沒的!”


    “讀書人的骨氣能救天下嗎?!”


    “能讓天下長治久安嗎?!”


    朱厚熜則厲聲問起楊一清來。


    “陸秀夫有骨氣,但他隻能背著君主跳海!”


    “文天祥有骨氣,但他隻能伶仃洋裏歎伶仃!”


    朱厚熜繼續說著,且沉聲道:“能救天下者,是朕,非讀書人!”


    “誰擋朕救天下的路,誰都得死!”


    “別說他梁材非真君子,就算他是真君子,擋了路,也得死!”


    “至於胡世寧,朕知道他曾有功於社稷,但他也不能倚功自傲!他可以拒絕領朕的旨,選擇造反,哪怕發動百姓起義,朕也絕不收回賜他死罪的話!”


    “這裏麵沒有溫良恭儉讓。”


    朱厚熜這話在楊一清聽來說的特別冷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嘉靖承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渡清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渡清江並收藏嘉靖承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