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班一天沒上,打一頓沒少
朱元璋:咱大孫有帝王之姿 作者:大瘋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解縉被打了板子,回去後,這次他就學聰明了,直接告了假,在家休養。
第二天,淩漢果然去翰林院逮他,沒在,沒有假裝工作。
這才滿意。
但是呢,這個解縉偏偏就不安分,你說你屁股前後打了好幾次,你就好好休養不行嗎?
不行,他說是在家休養,實際上,卻一天到晚,去一些文官家裏登門拜訪。
簡單說就是……拉關係!
這官場給他混明白了,他覺得就得和各種官員搞好關係。
何況他還頂著一個第一才子之名。
他認為,他現在是文官裏麵最受朱雄英器重的,原來的老朱也器重他。
不久的將來必然是一飛衝天。
所以,他要開始網羅關係,做到和大家都處好,然後等自己越來越高了,大家都會支持他。
起碼淩漢要再彈劾他,幫他說話的也多啊?
結果,這兩天他就跑了七八個文官的家。
這太頻繁了,給人一種感覺,他要結黨營私……
畢竟官員們平日裏私下交往,那都比較低調。
這貨倒是好,不僅不低調,還張揚得很。
他認為,這麽做就是告訴大家,他人緣好……
可淩漢這個大明集團的紀律委員看到了,怎麽樣?
本來對解縉形象就不好,你這屁股還沒好呢,倒是不掛羊頭賣狗肉,跑去整天搞關係,要結黨營私啊?
於是乎,第三天早朝,又給解縉彈劾了。
解縉被叫上朝堂那一刻都懵了,看著攻擊力十足的淩漢淩禦史,解縉說:
“淩禦史,下官沒有帶著傷病去坐堂裝工作吧?又彈劾我什麽?”
“你結黨營私……”淩漢瞪眼怒喝。
解縉張口結舌,開始解釋。
不過他這一通解釋,也抵不過確實兩天內跑了許多官員的家……
這是大忌啊,你明麵上這麽玩?
不知道最近查的嚴?
朱雄英也挺無語的……
他讓淩漢盯著解縉,是要揪出他的大問題,好把這個燙手山芋給處理了。
結果這淩漢也是一根筋,啥問題都盯著,一些小問題也拿出來說。
而且說都說了,朱雄英還不能不處理……
可是這種事兒,說是結黨營私,那顯然又夠不上,最多就是懲罰教育……
教育就不必了,懲罰吧,老規矩,三十大板……
解縉都懵了,不是,這翰林院侍講學士當的……啥工作沒幹,淨挨打了?
從第一天看到朱雄英就挨打,一天活兒沒幹,就隔兩天打一次……
關鍵解縉還覺得,太孫都不訓斥他,隻是打一下……對自己還蠻好咧,舍不得罵自己呢……
於是乎,就心甘情願的被拖出去挨打。
百官也覺得朱雄英對解縉的態度頗顯曖昧。
不管他有啥問題,太孫都不說啥,隻是打板子解決。
這麽看,太孫對解縉,挺好的吧?
武勳裏,常升就摸了摸下巴,心想:
“這個解縉…的屁股,跟我的屁股有的一拚……看來也是個先天挨板子聖體……”
這種體質,在大明還有兩個,一個是常升,一個是朱樉!
朱雄英看著解縉離開,就看向下方所有人,說:
“爾等,也當引以為戒!”
百官紛紛稱是,隨即退朝。
朱雄英回到了東宮,這些天監國,才知道就算大明在他的改革下,政策優化許多,但這當家還是不容易。
很多政策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有老朱在,或者說有朱雄英在,這些政策都可以強硬的推行下去,大家必須好好執行,自然是利好。
可若是不完善政策,等到後麵,出了一個相對弱勢一點的帝王,恐怕就壓不住政策,繼而出現問題。
比如嚴苛治官,官員都敢找辦法反抗。
若不是朱雄英不好糊弄,這條政策還真難施行。
還有就是官員待遇一體化,也必須強硬監察才能執行。
說到底,官員們容易形成自己的勢力,來對抗皇帝。
明初的時候,李善長、胡惟庸這兩個,就是結黨營私,威脅皇權的典型。
到了後麵,土木堡之變後,文官勢大,內閣大臣和丞相沒區別,勢力威脅皇權。
再往後,閹黨當道,同樣是借皇權而行事。
朱元璋收拾李善長和胡惟庸,廢除丞相製度,就是避免權臣當道,底下人威脅皇權。
他甚至也擔心外戚幹政、擔心宦官握權、擔心文官勢大、擔心武勳抱團。
所以,他不僅廢除丞相製度,還不準外戚當官,不準太監有文化能寫字,把太監當狗,等等。
可以說,老朱雖然是泥腿子出身,眼光狹隘。
但也正是因為他眼光狹隘,擔心的事兒多,定下的一些規矩,也就確實能避免一些事兒。
比如外戚幹政,明朝基本上就沒有這個情況。
還有對武勳的打壓,基本上後麵武勳都沒有再輝煌過。
可偏偏,他定下太監不能有文化,不能寫字這點,後麵的皇帝沒當回事。
後麵朱棣當了皇帝,他為了工作方便,覺得太監在身邊伺候,不認識字怎麽行?
於是乎就默認太監學習認字兒。
可太監要是有文化能認字兒,還幫著皇帝傳達一些信息,寫一些東西,這權力地位,不就慢慢有了?
以前就是伺候皇帝生活,像狗一樣。
現在就能幫著寫聖旨,寫條子,甚至幫忙看奏折,批條子,這哪兒是太監?這是皇帝的秘書啊!
所以後麵,太監漸漸能對奏折批紅,也就是決定政策,甚至官員有折子給皇帝,還得看太監臉色。
於是乎,太監就掌權了,比丞相還牛逼。
另外就是,朱元璋為了不讓文官勢大,避免丞相出現,才廢了丞相製度。
結果後來又出了個內閣,內閣大臣權力也越來越大,等於換了稱呼的丞相。
後麵就導致了文官勢大,宦官專權,互相鬥的場麵。
所以說,老朱的一些決策是對的,隻是方法太極端。
比如處理朝政的丞相,雖然沒了,也不能啥事兒皇帝一個人扛啊?
小朱就弄出了一個十二人秘書團,一月一考核,一月淘汰一人的製度。
秘書團十二個人負責丞相的議事權,而且還是輪換的,大家隻能幹活,不能決策,沒有權勢,就不怕勢大。
這個問題,朱雄英不擔心。
所以太監這事兒,他也要想辦法,絕對避免他們不能學習文化,不能認字兒。
文官的問題,他也有解決之法,那就是考公考編。
一個丞相,能被十二個無權無勢隻能議事的工具人代替。
那一些官位,同樣可以通過考公的方式,讓人來做。
如此一來,文官想做大?想結黨營私?
稍微有問題,就給你換下去了。
文華殿裏,朱雄英把一套一套的想法和計劃,梳理的清清楚楚。
就站起來,一甩袖子,背著手,牛逼哄哄的說:
“大明有孤,必開千古盛世!”
隻是這話才說完,盛庸就急匆匆進來:
“殿下,開國公……”
朱雄英眼睛一瞪:“他又怎麽了?不是才退朝一會兒?抽空又去嫖了?”
盛庸:“這次沒嫖……他……他退朝路上,看到了解縉,解縉被一群文人士子圍著,這些讀書人看到解縉被打了板子。
於是乎又開始汙蔑太孫……開國公聽了上去把這些文人士子都揍了……把解縉也打的鼻青臉腫……”
朱雄英一愣:“打那些文人士子孤理解,打解縉幹嘛?解縉也汙蔑孤了?”
盛庸:“解縉沒有,但他也沒多解釋,開國公就把他一起打了,還說:順手的事……”
第二天,淩漢果然去翰林院逮他,沒在,沒有假裝工作。
這才滿意。
但是呢,這個解縉偏偏就不安分,你說你屁股前後打了好幾次,你就好好休養不行嗎?
不行,他說是在家休養,實際上,卻一天到晚,去一些文官家裏登門拜訪。
簡單說就是……拉關係!
這官場給他混明白了,他覺得就得和各種官員搞好關係。
何況他還頂著一個第一才子之名。
他認為,他現在是文官裏麵最受朱雄英器重的,原來的老朱也器重他。
不久的將來必然是一飛衝天。
所以,他要開始網羅關係,做到和大家都處好,然後等自己越來越高了,大家都會支持他。
起碼淩漢要再彈劾他,幫他說話的也多啊?
結果,這兩天他就跑了七八個文官的家。
這太頻繁了,給人一種感覺,他要結黨營私……
畢竟官員們平日裏私下交往,那都比較低調。
這貨倒是好,不僅不低調,還張揚得很。
他認為,這麽做就是告訴大家,他人緣好……
可淩漢這個大明集團的紀律委員看到了,怎麽樣?
本來對解縉形象就不好,你這屁股還沒好呢,倒是不掛羊頭賣狗肉,跑去整天搞關係,要結黨營私啊?
於是乎,第三天早朝,又給解縉彈劾了。
解縉被叫上朝堂那一刻都懵了,看著攻擊力十足的淩漢淩禦史,解縉說:
“淩禦史,下官沒有帶著傷病去坐堂裝工作吧?又彈劾我什麽?”
“你結黨營私……”淩漢瞪眼怒喝。
解縉張口結舌,開始解釋。
不過他這一通解釋,也抵不過確實兩天內跑了許多官員的家……
這是大忌啊,你明麵上這麽玩?
不知道最近查的嚴?
朱雄英也挺無語的……
他讓淩漢盯著解縉,是要揪出他的大問題,好把這個燙手山芋給處理了。
結果這淩漢也是一根筋,啥問題都盯著,一些小問題也拿出來說。
而且說都說了,朱雄英還不能不處理……
可是這種事兒,說是結黨營私,那顯然又夠不上,最多就是懲罰教育……
教育就不必了,懲罰吧,老規矩,三十大板……
解縉都懵了,不是,這翰林院侍講學士當的……啥工作沒幹,淨挨打了?
從第一天看到朱雄英就挨打,一天活兒沒幹,就隔兩天打一次……
關鍵解縉還覺得,太孫都不訓斥他,隻是打一下……對自己還蠻好咧,舍不得罵自己呢……
於是乎,就心甘情願的被拖出去挨打。
百官也覺得朱雄英對解縉的態度頗顯曖昧。
不管他有啥問題,太孫都不說啥,隻是打板子解決。
這麽看,太孫對解縉,挺好的吧?
武勳裏,常升就摸了摸下巴,心想:
“這個解縉…的屁股,跟我的屁股有的一拚……看來也是個先天挨板子聖體……”
這種體質,在大明還有兩個,一個是常升,一個是朱樉!
朱雄英看著解縉離開,就看向下方所有人,說:
“爾等,也當引以為戒!”
百官紛紛稱是,隨即退朝。
朱雄英回到了東宮,這些天監國,才知道就算大明在他的改革下,政策優化許多,但這當家還是不容易。
很多政策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有老朱在,或者說有朱雄英在,這些政策都可以強硬的推行下去,大家必須好好執行,自然是利好。
可若是不完善政策,等到後麵,出了一個相對弱勢一點的帝王,恐怕就壓不住政策,繼而出現問題。
比如嚴苛治官,官員都敢找辦法反抗。
若不是朱雄英不好糊弄,這條政策還真難施行。
還有就是官員待遇一體化,也必須強硬監察才能執行。
說到底,官員們容易形成自己的勢力,來對抗皇帝。
明初的時候,李善長、胡惟庸這兩個,就是結黨營私,威脅皇權的典型。
到了後麵,土木堡之變後,文官勢大,內閣大臣和丞相沒區別,勢力威脅皇權。
再往後,閹黨當道,同樣是借皇權而行事。
朱元璋收拾李善長和胡惟庸,廢除丞相製度,就是避免權臣當道,底下人威脅皇權。
他甚至也擔心外戚幹政、擔心宦官握權、擔心文官勢大、擔心武勳抱團。
所以,他不僅廢除丞相製度,還不準外戚當官,不準太監有文化能寫字,把太監當狗,等等。
可以說,老朱雖然是泥腿子出身,眼光狹隘。
但也正是因為他眼光狹隘,擔心的事兒多,定下的一些規矩,也就確實能避免一些事兒。
比如外戚幹政,明朝基本上就沒有這個情況。
還有對武勳的打壓,基本上後麵武勳都沒有再輝煌過。
可偏偏,他定下太監不能有文化,不能寫字這點,後麵的皇帝沒當回事。
後麵朱棣當了皇帝,他為了工作方便,覺得太監在身邊伺候,不認識字怎麽行?
於是乎就默認太監學習認字兒。
可太監要是有文化能認字兒,還幫著皇帝傳達一些信息,寫一些東西,這權力地位,不就慢慢有了?
以前就是伺候皇帝生活,像狗一樣。
現在就能幫著寫聖旨,寫條子,甚至幫忙看奏折,批條子,這哪兒是太監?這是皇帝的秘書啊!
所以後麵,太監漸漸能對奏折批紅,也就是決定政策,甚至官員有折子給皇帝,還得看太監臉色。
於是乎,太監就掌權了,比丞相還牛逼。
另外就是,朱元璋為了不讓文官勢大,避免丞相出現,才廢了丞相製度。
結果後來又出了個內閣,內閣大臣權力也越來越大,等於換了稱呼的丞相。
後麵就導致了文官勢大,宦官專權,互相鬥的場麵。
所以說,老朱的一些決策是對的,隻是方法太極端。
比如處理朝政的丞相,雖然沒了,也不能啥事兒皇帝一個人扛啊?
小朱就弄出了一個十二人秘書團,一月一考核,一月淘汰一人的製度。
秘書團十二個人負責丞相的議事權,而且還是輪換的,大家隻能幹活,不能決策,沒有權勢,就不怕勢大。
這個問題,朱雄英不擔心。
所以太監這事兒,他也要想辦法,絕對避免他們不能學習文化,不能認字兒。
文官的問題,他也有解決之法,那就是考公考編。
一個丞相,能被十二個無權無勢隻能議事的工具人代替。
那一些官位,同樣可以通過考公的方式,讓人來做。
如此一來,文官想做大?想結黨營私?
稍微有問題,就給你換下去了。
文華殿裏,朱雄英把一套一套的想法和計劃,梳理的清清楚楚。
就站起來,一甩袖子,背著手,牛逼哄哄的說:
“大明有孤,必開千古盛世!”
隻是這話才說完,盛庸就急匆匆進來:
“殿下,開國公……”
朱雄英眼睛一瞪:“他又怎麽了?不是才退朝一會兒?抽空又去嫖了?”
盛庸:“這次沒嫖……他……他退朝路上,看到了解縉,解縉被一群文人士子圍著,這些讀書人看到解縉被打了板子。
於是乎又開始汙蔑太孫……開國公聽了上去把這些文人士子都揍了……把解縉也打的鼻青臉腫……”
朱雄英一愣:“打那些文人士子孤理解,打解縉幹嘛?解縉也汙蔑孤了?”
盛庸:“解縉沒有,但他也沒多解釋,開國公就把他一起打了,還說:順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