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回大明報信
朱元璋:咱大孫有帝王之姿 作者:大瘋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允炆的皇帝夢造反夢,還能不能實現,現在暫時已經不重要了。
眼下重要的是他們絕不能夠在江戶,在倭國吃這麽大一個虧,否則的話將來就真的沒有一點機會了。
況且這事兒還會延伸出一個很嚴重的後果,那就是一旦自己在倭國這個地方被控製起來,消息還根本就不可能傳回大明。
大明那邊都不會有人知道自己現在是什麽遭遇,還以為自己像之前說的一樣在倭國,好好的當番王呢。
這樣的一個信息差,就會導致朱允炆一直被倭國囚禁,沒有半點辦法。
所以現在也顧不上那麽多了,隻有趕緊把消息傳出去,讓大明知道,自己在倭國開始被針對,情況很不妙,讓他們趕緊支援自己。
最好可以派人,或者派兵來增援自己,這樣一來的話,自己正好就能夠利用大明派來的兵馬,讓自己在江戶,在倭國站穩腳跟。
甚至統治倭國。
在利用這樣的勢力去大明爭奪皇位。
不得不說,這朱允炆的想法總是如此的美好。
他總是可以想的非常的符合他的要求。
可每次想象與現實都往往不一樣,他卻一點也不氣餒。
這確實算是他的一個異於常人的本事。
於是乎啊,他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李景隆,讓李景隆無論如何,要想辦法將這裏的消息帶回大明。
要讓大明的朱元璋知道,他現在是什麽樣的一個際遇,麵臨著怎樣的問題。
李景隆當時都懵了,心想要他把這個消息傳回大明這。
跟讓他帶著那些招攬來的還剩下的幾十個士兵,突圍幾千個人有什麽區別?
這被嚴密包圍著,想要把消息送出去還要送回大明,這怎麽可能?
所以李景隆用天真的眼神看向朱允炆說:
“殿下,這是不是有點為難我了呀?”
朱允炆說:“你可是大明戰神,這點事情怎麽可能為難你。況且你有的選嗎?
若是不回去把消息傳遞,咱們就會成為階下囚,被倭國當作傀儡關在這裏。
到時候,連藩王的待遇都不能享受。關鍵,還沒有了半點翻盤的機會,這樣的局麵你想看到嗎?”
這番話讓李景隆更絕望了。
他歎了一口氣說:
“聽您這麽說好像沒得選了,那既然如此我就嚐試一下吧。”
朱允炆就一本正經地對李景隆說:
“你怎麽能隻是嚐試一下呢?你可別忘了,朱雄英一再強調你是大明第一戰神。
這大明第一戰神的封號就連常遇春,徐達,甚至藍玉,都不曾得到過。
他卻將這個名頭給了你,由此可見你有多麽的厲害。而如此厲害的你,要突圍出去,把消息帶回大明,絕不是什麽難事兒。”
本來李景隆心裏還挺沒底的,但他這人有個特點就是經不住吹噓,禁不住吹捧。
而他一出生啊,就是含著金鑰匙,因為他爹是李文忠,所以大明的那些將士勳貴,都非常的尊重李景隆。
他的輩分雖然不高,可是地位卻一點也不低。
年紀輕輕的就繼承了自己爹國公的爵位,甚至被朱元璋認為一度是大明年輕一輩之中,跟徐允恭一樣是能力最強,最可塑的年輕將領。
甚至朱元璋將李景隆是要向著下一代,中堅力量領頭將領來培養的。
這貨的能力其實到目前為止,還是一個謎,他性格上確實有些相對誇張,有點喜歡被吹捧,也吹捧慣了。
非常自信。
但是他也絕不像曆史上記錄的那麽差。
曆史上說他帶領數倍超過朱棣的大軍,卻屢次三番輸給了朱棣。
其實仔細研究就會發現,這裏麵他放水的成分有很大。
首先第一點,曆史上朱允炆登基之後,對於武勳武將們是不怎麽重視的,反而非常的重視文官。
從那個時候開始,文官就有了要把持朝局的苗頭。後來朱允炆在曆史上進行削藩,不僅引來許多藩王的不滿,也讓很多的將領感到不滿。
因為朱允炆削藩,無非是因為覺得藩王手上的兵權太大,可那些武將他們手上也有兵權。
那將來朱允炆對付了那些藩王之後,會不會就會揮動更鋒利的屠刀,對著這些掌握兵權的將軍武勳?
所以當時的李景隆,很可能就是出於這方麵的考慮,並沒有太過努力的去幫朱允炆打朱棣。
否則就他那種順風局,絕不可能輸,甚至很難打成逆風局。
甚至在帶領大軍已經要攻破城門的關鍵時刻,他卻緊急叫停大軍,讓大軍撤了。
從這一點來看,隻有兩個可能,要麽是他放了太平洋一樣的水,要麽就是他確實太蠢。
而這兩種可能,顯然,放水的可能性更大。
畢竟再蠢的人帶那麽多大軍,在要將贏的情況下卻還是讓大軍撤退,這不合理。
一個被培養了數年的將領,不可能真的蠢到了這種地步。
後來朱棣當皇帝還奉李景隆為第一功臣,可能就是因為李景隆是在幫他……
那麽為什麽,李景隆有實力卻是極大可能是在裝傻的情況下,朱雄英卻還是不太願意用他呢?
還是想著要把他給朱允炆呢?
因為道理很簡單,朱允炆這個人的觀念,絕對是不符合李景隆的。
他跟李景隆在一起。就很容易遭受到李景隆的背刺。
而李景隆這個人,雖然極大可能性有很強的能力。
但是他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這個人不忠。
比如曆史上,就算是朱允炆大力的打壓武將,那也絕不應該在打仗這種事情上背刺朱允炆。
如果是李景隆有能力的話,故意放水的話,那他就是對朱允炆不忠。無異於通敵叛國。
因此,曆史上的李景隆在麵對帶領大軍和朱棣的那場戰鬥中,起碼反映了一點。
那就是李景隆在能力差和人品差這兩個選項中,必然有一個必須選。
而這兩個,隻要其中占了一樣,朱雄英就完全沒必要去用他。
若是他能力差的話,那這個人自不必用。
若是他能力強,人品差,容易背刺背叛主子。通敵賣國,那這樣的人朱雄英更不敢用。
所以才將他留給了朱允炆,而朱允炆顯然還將他當個寶。
要派他在危險重重之下,逃回大明通報消息。
而李景隆也憑借著自己的一個特點,就是願意接受吹捧這一點,還真就給自己加油鼓氣,帶著剩下的火銃,和火藥鋼蛋子,真就一個人準備突出包圍,要回大明報信。
眼下重要的是他們絕不能夠在江戶,在倭國吃這麽大一個虧,否則的話將來就真的沒有一點機會了。
況且這事兒還會延伸出一個很嚴重的後果,那就是一旦自己在倭國這個地方被控製起來,消息還根本就不可能傳回大明。
大明那邊都不會有人知道自己現在是什麽遭遇,還以為自己像之前說的一樣在倭國,好好的當番王呢。
這樣的一個信息差,就會導致朱允炆一直被倭國囚禁,沒有半點辦法。
所以現在也顧不上那麽多了,隻有趕緊把消息傳出去,讓大明知道,自己在倭國開始被針對,情況很不妙,讓他們趕緊支援自己。
最好可以派人,或者派兵來增援自己,這樣一來的話,自己正好就能夠利用大明派來的兵馬,讓自己在江戶,在倭國站穩腳跟。
甚至統治倭國。
在利用這樣的勢力去大明爭奪皇位。
不得不說,這朱允炆的想法總是如此的美好。
他總是可以想的非常的符合他的要求。
可每次想象與現實都往往不一樣,他卻一點也不氣餒。
這確實算是他的一個異於常人的本事。
於是乎啊,他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李景隆,讓李景隆無論如何,要想辦法將這裏的消息帶回大明。
要讓大明的朱元璋知道,他現在是什麽樣的一個際遇,麵臨著怎樣的問題。
李景隆當時都懵了,心想要他把這個消息傳回大明這。
跟讓他帶著那些招攬來的還剩下的幾十個士兵,突圍幾千個人有什麽區別?
這被嚴密包圍著,想要把消息送出去還要送回大明,這怎麽可能?
所以李景隆用天真的眼神看向朱允炆說:
“殿下,這是不是有點為難我了呀?”
朱允炆說:“你可是大明戰神,這點事情怎麽可能為難你。況且你有的選嗎?
若是不回去把消息傳遞,咱們就會成為階下囚,被倭國當作傀儡關在這裏。
到時候,連藩王的待遇都不能享受。關鍵,還沒有了半點翻盤的機會,這樣的局麵你想看到嗎?”
這番話讓李景隆更絕望了。
他歎了一口氣說:
“聽您這麽說好像沒得選了,那既然如此我就嚐試一下吧。”
朱允炆就一本正經地對李景隆說:
“你怎麽能隻是嚐試一下呢?你可別忘了,朱雄英一再強調你是大明第一戰神。
這大明第一戰神的封號就連常遇春,徐達,甚至藍玉,都不曾得到過。
他卻將這個名頭給了你,由此可見你有多麽的厲害。而如此厲害的你,要突圍出去,把消息帶回大明,絕不是什麽難事兒。”
本來李景隆心裏還挺沒底的,但他這人有個特點就是經不住吹噓,禁不住吹捧。
而他一出生啊,就是含著金鑰匙,因為他爹是李文忠,所以大明的那些將士勳貴,都非常的尊重李景隆。
他的輩分雖然不高,可是地位卻一點也不低。
年紀輕輕的就繼承了自己爹國公的爵位,甚至被朱元璋認為一度是大明年輕一輩之中,跟徐允恭一樣是能力最強,最可塑的年輕將領。
甚至朱元璋將李景隆是要向著下一代,中堅力量領頭將領來培養的。
這貨的能力其實到目前為止,還是一個謎,他性格上確實有些相對誇張,有點喜歡被吹捧,也吹捧慣了。
非常自信。
但是他也絕不像曆史上記錄的那麽差。
曆史上說他帶領數倍超過朱棣的大軍,卻屢次三番輸給了朱棣。
其實仔細研究就會發現,這裏麵他放水的成分有很大。
首先第一點,曆史上朱允炆登基之後,對於武勳武將們是不怎麽重視的,反而非常的重視文官。
從那個時候開始,文官就有了要把持朝局的苗頭。後來朱允炆在曆史上進行削藩,不僅引來許多藩王的不滿,也讓很多的將領感到不滿。
因為朱允炆削藩,無非是因為覺得藩王手上的兵權太大,可那些武將他們手上也有兵權。
那將來朱允炆對付了那些藩王之後,會不會就會揮動更鋒利的屠刀,對著這些掌握兵權的將軍武勳?
所以當時的李景隆,很可能就是出於這方麵的考慮,並沒有太過努力的去幫朱允炆打朱棣。
否則就他那種順風局,絕不可能輸,甚至很難打成逆風局。
甚至在帶領大軍已經要攻破城門的關鍵時刻,他卻緊急叫停大軍,讓大軍撤了。
從這一點來看,隻有兩個可能,要麽是他放了太平洋一樣的水,要麽就是他確實太蠢。
而這兩種可能,顯然,放水的可能性更大。
畢竟再蠢的人帶那麽多大軍,在要將贏的情況下卻還是讓大軍撤退,這不合理。
一個被培養了數年的將領,不可能真的蠢到了這種地步。
後來朱棣當皇帝還奉李景隆為第一功臣,可能就是因為李景隆是在幫他……
那麽為什麽,李景隆有實力卻是極大可能是在裝傻的情況下,朱雄英卻還是不太願意用他呢?
還是想著要把他給朱允炆呢?
因為道理很簡單,朱允炆這個人的觀念,絕對是不符合李景隆的。
他跟李景隆在一起。就很容易遭受到李景隆的背刺。
而李景隆這個人,雖然極大可能性有很強的能力。
但是他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這個人不忠。
比如曆史上,就算是朱允炆大力的打壓武將,那也絕不應該在打仗這種事情上背刺朱允炆。
如果是李景隆有能力的話,故意放水的話,那他就是對朱允炆不忠。無異於通敵叛國。
因此,曆史上的李景隆在麵對帶領大軍和朱棣的那場戰鬥中,起碼反映了一點。
那就是李景隆在能力差和人品差這兩個選項中,必然有一個必須選。
而這兩個,隻要其中占了一樣,朱雄英就完全沒必要去用他。
若是他能力差的話,那這個人自不必用。
若是他能力強,人品差,容易背刺背叛主子。通敵賣國,那這樣的人朱雄英更不敢用。
所以才將他留給了朱允炆,而朱允炆顯然還將他當個寶。
要派他在危險重重之下,逃回大明通報消息。
而李景隆也憑借著自己的一個特點,就是願意接受吹捧這一點,還真就給自己加油鼓氣,帶著剩下的火銃,和火藥鋼蛋子,真就一個人準備突出包圍,要回大明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