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領兵出發
朱元璋:咱大孫有帝王之姿 作者:大瘋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天早上的時候,朱雄英在朱元璋和百官的矚目下,帶著那些個武將們浩浩蕩蕩的就離開了皇宮。
今天的朱雄英也穿了一身盔甲,銀白色的很帥氣,也很符合他的高大身形,騎在一匹白馬上,盡顯王者霸氣。
而看著朱雄英他們離開皇宮之後,朱元璋深呼吸了一口氣,隨後便用餘光瞥了眼那些兒子們。
秦王朱樉沒什麽太大的表情,隻是有點著急,大概是著急去做好事。
他做好事的成效並不顯著,雖然也改善了名聲,但是他想著將來朱雄英要是病死了,自己能不能靠那點名聲順利的繼位?
所以還要繼續去表現,這大概就是一種拉人氣的行為吧,他已經為此上癮了。
老三晉王朱棡則是一臉的擔心。
他再次看向朱元璋,隨即小聲說:
“父皇,真要讓太孫去倭國?這……實在是太冒險了……”
昨天晚上,他就找過朱元璋,希望朱元璋能夠說服朱雄英,不要去倭國。
他還是很擔心朱雄英的,萬一出個什麽差池,他都覺得自己到時候沒臉到地下去見自己的大哥朱標。
朱元璋看了眼自己的兒子,說:
“老三,咱知道,你跟咱一樣,很擔心雄英。但有些路,他得自己去走一下……現在不走,將來也會走……”
朱棡歎氣,無話可說。
至於老四燕王朱棣。
則是喜怒不形於表,看不出來他到底在想什麽。
也不知他有什麽想法。
他隻是那樣淡淡的看著朱雄離開。
老五周王朱橚就不說了,其他的一些皇子,大多也都還正常。
而不正常的也有,那就是被囚禁在皇家別院裏的代王朱桂。
他因為自己母親的死,對朱雄英是非常痛恨的。
他自己被囚禁,也是拜朱雄英所賜。
所以他現在恨不得朱雄英出征,死在倭國,永遠回不來。
朱元璋把兒子們的表情盡收眼底,輕微的哼了一聲,倒也沒說什麽。
如果說這些兒子裏麵誰還是有心思,那不用說,肯定是燕王朱棣。
他的心思之深,連朱元璋,都有些看不透。
越是如此,老朱就越是知道他的心還沒有死,可以演一下,朱棣什麽都沒有表現出來,朱元璋自然也就不可能把他怎麽樣。
隨後朱元璋揮了揮袖子,就回到了武英殿,開始按照朱雄英的囑托,繼續兢兢業業的為朱雄英治理天下。
沒錯是為朱雄英治理天下。
現在的天下已經不是他老朱的了,還是他小朱的。
小朱不在,自己得好好的將他的天下打理好,不能出什麽岔子。
尤其是由朱雄英之前製定的那些政策,以及要求工部發展的那些項目,現在由老朱全權負責,絕不能出任何的差池。
否則小朱回來之後,必然會找老朱的麻煩,到時候老朱沒法交代那可就不好了。
況且老朱也要麵子。
真要是把小朱交給他的事情辦的一塌糊塗,到時候小朱回來了找他麻煩是一回事,自己臉上掛不住也是一回事啊。
怎麽真就老了,比不上小朱了?
朱元璋在忙著處理事情的時候,朱雄英也就跟著藍玉他們一起離開了南京城,向著沿海地區而去。
由於這一次朱雄英下令,所調遣的軍隊直接由駐紮在沿海地區的各衛所組成。
所以不需要從京基附近調兵,隻需要帶一部分士兵,以及負責押運武器,和一些裝備的士兵一起就是了。
但縱然如此啊,部隊還是浩浩蕩蕩,足有幾千上萬人,而這些也幾乎隻是負責武器和後勤的。
這些士兵們用馬匹拉著馬車,馬車上則是裝載著常升的軍器局裏的火器。
常升這段時間,按照朱雄英的指示,製作出來了大量的火槍和大炮之類的。
有這些武器在,朱雄英實際上是很自信的。
而目前大明的大多數人,對於火器的認知還處於在之前的那些火銃,碗口炮之類的。
他們根本不知道,經過朱雄英的改造升級之後的火槍,大炮,有多麽的可怕。
按照現有的情況來看,跟倭國的戰鬥,大概會分為兩個部分。
一個部分就是在海上。
一旦靠近倭國,倭國就會派戰船過來,跟他們在海上進行戰鬥。
在海上戰鬥是倭國的強項。
畢竟他們本身就是一個島國,所以海上的水軍力量還是比較強大的。
當然,總體來說跟大明又沒得比,隻不過由於大明好幾次對倭國的戰爭,是進攻的,所以吃了虧。
但現在各方麵有所提升,則又不一樣了。
眼下的海上作戰擁有了改進過後的大炮跟火槍,那倭國的船隊在海上。相當遠的距離內,便已經成為了大明的活靶子。
這是肯定的。
所以,在海上大概率這一次大明是絕對能夠占上風的。
另外就是大明的軍隊,登上倭國的陸地之後,要進行的陸地戰鬥。
這一點也完全不用考慮,這就成了大明的強項了。
哪怕是沒有火槍跟大炮,到陸地上去收拾倭國的人也會輕鬆許多。
不管怎麽樣,這一次一定要將倭國拿下,把這個華夏幾百年的威脅給消除掉。
避免以後的悲劇發生。
大部隊出行的速度還是很快的,因為有朱雄英跟著。
藍玉、馮勝、傅友德他們,也都非常嚴格的執行著軍令。
部隊不敢有絲毫的鬆懈。
幾乎就是全速的前進。
所過之處,有不少百姓都會在遠處偷偷的看觀望。
都想要看看朱雄英這樣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太孫,是個什麽樣子。
這一看,就覺得那身穿銀袍戰甲的青年男子,頗具神采,確實異於常人。
這一路上倒也沒什麽太大的意外,僅僅隻是用了兩天時間,就從南京城運送著大量的火器和物資到達了東邊的沿海區域。
這一次隨同朱雄英他們一起的,還有李景隆。
他現在相對來說,對倭國的情況還是比較了解的。
正好就來做向導。
到了沿海的一座縣城,朱雄英定下駐紮之處。
由藍玉傅友德他們拿著兵符,到附近去各衛所裏調遣兵馬。
需要調夠二十萬,足足調動了將近三十五個衛所的兵馬。
這些兵馬在短短的兩天時間內,全部集結到位。
在沿海海邊駐紮到位。
二十萬大軍已經是非常多了。
對付倭國絕對足夠。
在大家看來,唯一的問題就是船隻的問題。
要帶這麽多大軍到倭國去,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首先二十萬人乘坐那麽多船在海上,就已經不容易了,還要漂洋過海起碼十天左右才能夠到達倭國。
這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而實際上在場的許多士兵,都並不看好這一次的戰爭。
因為他們之前是打過倭國的,就算沒打過的,也知道以前大明有對倭國進行過戰爭。
但效果都不怎麽好。
所以這一次雖然兵馬和規模都大了很多,許多士兵依舊是沒有太大的信心,能夠拿下倭國。
但他們同樣也覺得,大明絕不可能會輸,最壞的結果也就是拿不下倭國罷了。
今天的朱雄英也穿了一身盔甲,銀白色的很帥氣,也很符合他的高大身形,騎在一匹白馬上,盡顯王者霸氣。
而看著朱雄英他們離開皇宮之後,朱元璋深呼吸了一口氣,隨後便用餘光瞥了眼那些兒子們。
秦王朱樉沒什麽太大的表情,隻是有點著急,大概是著急去做好事。
他做好事的成效並不顯著,雖然也改善了名聲,但是他想著將來朱雄英要是病死了,自己能不能靠那點名聲順利的繼位?
所以還要繼續去表現,這大概就是一種拉人氣的行為吧,他已經為此上癮了。
老三晉王朱棡則是一臉的擔心。
他再次看向朱元璋,隨即小聲說:
“父皇,真要讓太孫去倭國?這……實在是太冒險了……”
昨天晚上,他就找過朱元璋,希望朱元璋能夠說服朱雄英,不要去倭國。
他還是很擔心朱雄英的,萬一出個什麽差池,他都覺得自己到時候沒臉到地下去見自己的大哥朱標。
朱元璋看了眼自己的兒子,說:
“老三,咱知道,你跟咱一樣,很擔心雄英。但有些路,他得自己去走一下……現在不走,將來也會走……”
朱棡歎氣,無話可說。
至於老四燕王朱棣。
則是喜怒不形於表,看不出來他到底在想什麽。
也不知他有什麽想法。
他隻是那樣淡淡的看著朱雄離開。
老五周王朱橚就不說了,其他的一些皇子,大多也都還正常。
而不正常的也有,那就是被囚禁在皇家別院裏的代王朱桂。
他因為自己母親的死,對朱雄英是非常痛恨的。
他自己被囚禁,也是拜朱雄英所賜。
所以他現在恨不得朱雄英出征,死在倭國,永遠回不來。
朱元璋把兒子們的表情盡收眼底,輕微的哼了一聲,倒也沒說什麽。
如果說這些兒子裏麵誰還是有心思,那不用說,肯定是燕王朱棣。
他的心思之深,連朱元璋,都有些看不透。
越是如此,老朱就越是知道他的心還沒有死,可以演一下,朱棣什麽都沒有表現出來,朱元璋自然也就不可能把他怎麽樣。
隨後朱元璋揮了揮袖子,就回到了武英殿,開始按照朱雄英的囑托,繼續兢兢業業的為朱雄英治理天下。
沒錯是為朱雄英治理天下。
現在的天下已經不是他老朱的了,還是他小朱的。
小朱不在,自己得好好的將他的天下打理好,不能出什麽岔子。
尤其是由朱雄英之前製定的那些政策,以及要求工部發展的那些項目,現在由老朱全權負責,絕不能出任何的差池。
否則小朱回來之後,必然會找老朱的麻煩,到時候老朱沒法交代那可就不好了。
況且老朱也要麵子。
真要是把小朱交給他的事情辦的一塌糊塗,到時候小朱回來了找他麻煩是一回事,自己臉上掛不住也是一回事啊。
怎麽真就老了,比不上小朱了?
朱元璋在忙著處理事情的時候,朱雄英也就跟著藍玉他們一起離開了南京城,向著沿海地區而去。
由於這一次朱雄英下令,所調遣的軍隊直接由駐紮在沿海地區的各衛所組成。
所以不需要從京基附近調兵,隻需要帶一部分士兵,以及負責押運武器,和一些裝備的士兵一起就是了。
但縱然如此啊,部隊還是浩浩蕩蕩,足有幾千上萬人,而這些也幾乎隻是負責武器和後勤的。
這些士兵們用馬匹拉著馬車,馬車上則是裝載著常升的軍器局裏的火器。
常升這段時間,按照朱雄英的指示,製作出來了大量的火槍和大炮之類的。
有這些武器在,朱雄英實際上是很自信的。
而目前大明的大多數人,對於火器的認知還處於在之前的那些火銃,碗口炮之類的。
他們根本不知道,經過朱雄英的改造升級之後的火槍,大炮,有多麽的可怕。
按照現有的情況來看,跟倭國的戰鬥,大概會分為兩個部分。
一個部分就是在海上。
一旦靠近倭國,倭國就會派戰船過來,跟他們在海上進行戰鬥。
在海上戰鬥是倭國的強項。
畢竟他們本身就是一個島國,所以海上的水軍力量還是比較強大的。
當然,總體來說跟大明又沒得比,隻不過由於大明好幾次對倭國的戰爭,是進攻的,所以吃了虧。
但現在各方麵有所提升,則又不一樣了。
眼下的海上作戰擁有了改進過後的大炮跟火槍,那倭國的船隊在海上。相當遠的距離內,便已經成為了大明的活靶子。
這是肯定的。
所以,在海上大概率這一次大明是絕對能夠占上風的。
另外就是大明的軍隊,登上倭國的陸地之後,要進行的陸地戰鬥。
這一點也完全不用考慮,這就成了大明的強項了。
哪怕是沒有火槍跟大炮,到陸地上去收拾倭國的人也會輕鬆許多。
不管怎麽樣,這一次一定要將倭國拿下,把這個華夏幾百年的威脅給消除掉。
避免以後的悲劇發生。
大部隊出行的速度還是很快的,因為有朱雄英跟著。
藍玉、馮勝、傅友德他們,也都非常嚴格的執行著軍令。
部隊不敢有絲毫的鬆懈。
幾乎就是全速的前進。
所過之處,有不少百姓都會在遠處偷偷的看觀望。
都想要看看朱雄英這樣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太孫,是個什麽樣子。
這一看,就覺得那身穿銀袍戰甲的青年男子,頗具神采,確實異於常人。
這一路上倒也沒什麽太大的意外,僅僅隻是用了兩天時間,就從南京城運送著大量的火器和物資到達了東邊的沿海區域。
這一次隨同朱雄英他們一起的,還有李景隆。
他現在相對來說,對倭國的情況還是比較了解的。
正好就來做向導。
到了沿海的一座縣城,朱雄英定下駐紮之處。
由藍玉傅友德他們拿著兵符,到附近去各衛所裏調遣兵馬。
需要調夠二十萬,足足調動了將近三十五個衛所的兵馬。
這些兵馬在短短的兩天時間內,全部集結到位。
在沿海海邊駐紮到位。
二十萬大軍已經是非常多了。
對付倭國絕對足夠。
在大家看來,唯一的問題就是船隻的問題。
要帶這麽多大軍到倭國去,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首先二十萬人乘坐那麽多船在海上,就已經不容易了,還要漂洋過海起碼十天左右才能夠到達倭國。
這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而實際上在場的許多士兵,都並不看好這一次的戰爭。
因為他們之前是打過倭國的,就算沒打過的,也知道以前大明有對倭國進行過戰爭。
但效果都不怎麽好。
所以這一次雖然兵馬和規模都大了很多,許多士兵依舊是沒有太大的信心,能夠拿下倭國。
但他們同樣也覺得,大明絕不可能會輸,最壞的結果也就是拿不下倭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