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正好張維芳休息,陳玉英就來串門了,她先是四處張望了一下,然後樂嗬嗬地問道:
“你妹妹呢?怎麽這幾天沒見她出來?”
張維芳陪一邊安安堆積木,一邊回答道:
“她回家了。”
陳玉英自己找了個小板凳凳坐在了不遠處:
“這樣啊,我還以為她要在咱們這找婆家呢!”
張維芳知道她是來打探消息的,好在人已經送走了,她也打聽不到什麽了。
所以張維芳就隨便找了個借口糊弄了一下:
“維芬還小,我媽不放心她在外麵,就讓她回家了。”
陳玉英沒打聽到消息,她也不覺得尷尬,反而轉換了話題:
“對了,我跟你說個事,我家笑笑又有了。”
“這麽快嗎?”張維芳還覺得挺詫異。
陳笑笑去年剛生了兒子,沒想到這麽快就又有了。
陳玉英眉開眼笑,就像自己懷孕了一樣:
“嗬嗬嗬,兩個人感情好,趁年輕就得多生,要不然以後董家的家產都是別人的。”
“嗯,你說得也對。”張維芳順著她的話說了下來,其他她心裏不這麽想。
孩子多了紛爭也多,尤其是同父異母,以後還不知道有多少爭鬥呢?
其實她早就聽說了,董傳祥並不安分,過了保鮮期,兩個人的感情回歸平淡後,他就開始在外吃野食了。
剛開始,陳笑笑也吵過鬧過,還鬧過離婚,不過,最後被陳家人勸下來了。
他們覺得男人不偷腥的少,尤其是有錢的男人,反正他天天回家,錢也不少給,還不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陳笑笑也有自己的想法,她的第一想法就是多生孩子,孩子多了財產也多,第二個想法就是攢錢,董傳祥給她的生活費她已經攢了不少。
就算有一天她被男人拋棄了,手裏有錢她也能過得很好。
張維芳和陳玉英來往多了,也知道她的想法,她的心病就是沒有兒子,她換家也是因為和公公小叔子處不來,所以才會離開原來的住所。
剛開始張維芳一直奇怪,陳玉英的年齡並不大,也不過三十一歲,怎麽就不能再生了。
後來,慢慢地,張維芳才知道,他們夫妻兩個的感情並不好,那個表麵看起來很老實的男人經常在外亂搞。
張維芳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是很震驚的,因為張喜柱的在巷子裏的人緣很好,誰家有事需要幫助,他都會搭把手。
在工廠,張喜柱也是一個愛崗敬業的好職工,不僅電工幹得好,還能幫忙修一些簡單的機械。
與之相反的是,陳玉英的名聲很差,她沒有工作,人長得不好看,而且很胖,還不愛幹淨,脾氣又不好,大家天天都能她罵自己的男人。
剛開始,張維芳對陳玉英的印象很一般,覺得她心眼多,不實誠,但是接觸慣了才發現,她身上有很多優點。
比如,陳玉英腦子靈活,勤快,熱愛生活,而且答應過的事,她都能做得很好。
大家說她不愛幹淨,其實不太準確,張維芳覺得是個人習慣不同,比如,大家嗑瓜子一般會把瓜子皮放在固定的地方,然後倒在垃圾桶裏。
陳玉英是隨地亂扔,然後吃完以後再打掃院子。
她很愛做飯,而且每頓飯都做得不一樣,味道如何先不提,她很懂得創新,比如熬粥的時候放點玉米粒,紅棗,蔬菜之類的。
當然,她的脾氣的確不好,但她講道理,不會胡攪蠻纏。
大家眼中的好男人在家也不是省油的燈,他經常挑剔自己老婆做飯難吃,身材不好,家裏不幹淨等等,所以兩個人才會經常吵架,隻不過外人不知道而已。
知道了張喜柱的為人,張維芳才會特別慶幸她能遇到陸時這麽好的男人。
雖然陸時在大家眼中是沒有工作的軟飯男,但張維芳不這樣認為,畢竟,家裏的一切都得靠陸時才能撐起來。
陸時雖然平時習慣冷著一張臉,但他對家人很溫柔,對張維芳也很體貼,婚後,兩個人幾乎沒吵過架,彼此都會體諒對方。
不僅如此,這兩個兒子與他們父親之間的關係最為親密無間。
先來說說安安吧,自小到大都是由陸時一手撫養長大,可以說是陸時含辛茹苦地將其拉扯成人。
而虎子呢,則是由張維芳親自撫養長大,但即便如此,他對陸時也是敬愛有加,平日裏但凡遇到些什麽事情都會毫不保留地向陸時傾訴分享。
不過,兩個兒子對他也很孝順,陸時對兒子們的第一教育就是不能惹媽媽生氣。
別看安安從小就跟個猴子一樣上躥下跳,但在張維芳麵前,絕對乖巧,哪怕犯了錯他也會直接認錯。
虎子就更別提了,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變得越來越獨立了,但骨子裏還是保持著那份穩重。
自從生完安安,張維芳的身體就成了陸時的心病,平時很注意她的身體健康和身心愉悅。
家務活也從來不用她操心,虎子這幾年的廚藝也已經練出來了,陸時顧不上的時候,都是他來做飯。
特別是自從去年擁有全新且現代化的廚房之後,陸時在寒冷刺骨的冬日烹飪時再也不必忍受手腳被凍傷之苦了。
與此同時,虎子也成了一名專業級別的洗碗工。
張維芳覺得自己不能這麽無所事事下去,所以她也會幫著分擔一些家務。
不過,自從上次張維芳幫忙削土豆皮削到手以後,一家人就禁止她進廚房了。
現在,哪怕張維芳想幫忙洗個碗,都會直接被虎子拒絕,對虎子來說,他媽媽洗碗,比他自己幹活更讓人緊張。
就在如此輕鬆愜意,無憂無慮的日子裏,時光如白駒過隙般飛速流逝,轉瞬之間便來到了1971年那個陽光明媚、金風送爽的九月。
開學後,虎子就已經是三年級的小學生了,他的學習一直不好不壞,張維芳現在也不再強求了。
開學後,他們換了一個新班主任,班主任姓林,年紀比較大,說著一口鄉音。
“你妹妹呢?怎麽這幾天沒見她出來?”
張維芳陪一邊安安堆積木,一邊回答道:
“她回家了。”
陳玉英自己找了個小板凳凳坐在了不遠處:
“這樣啊,我還以為她要在咱們這找婆家呢!”
張維芳知道她是來打探消息的,好在人已經送走了,她也打聽不到什麽了。
所以張維芳就隨便找了個借口糊弄了一下:
“維芬還小,我媽不放心她在外麵,就讓她回家了。”
陳玉英沒打聽到消息,她也不覺得尷尬,反而轉換了話題:
“對了,我跟你說個事,我家笑笑又有了。”
“這麽快嗎?”張維芳還覺得挺詫異。
陳笑笑去年剛生了兒子,沒想到這麽快就又有了。
陳玉英眉開眼笑,就像自己懷孕了一樣:
“嗬嗬嗬,兩個人感情好,趁年輕就得多生,要不然以後董家的家產都是別人的。”
“嗯,你說得也對。”張維芳順著她的話說了下來,其他她心裏不這麽想。
孩子多了紛爭也多,尤其是同父異母,以後還不知道有多少爭鬥呢?
其實她早就聽說了,董傳祥並不安分,過了保鮮期,兩個人的感情回歸平淡後,他就開始在外吃野食了。
剛開始,陳笑笑也吵過鬧過,還鬧過離婚,不過,最後被陳家人勸下來了。
他們覺得男人不偷腥的少,尤其是有錢的男人,反正他天天回家,錢也不少給,還不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陳笑笑也有自己的想法,她的第一想法就是多生孩子,孩子多了財產也多,第二個想法就是攢錢,董傳祥給她的生活費她已經攢了不少。
就算有一天她被男人拋棄了,手裏有錢她也能過得很好。
張維芳和陳玉英來往多了,也知道她的想法,她的心病就是沒有兒子,她換家也是因為和公公小叔子處不來,所以才會離開原來的住所。
剛開始張維芳一直奇怪,陳玉英的年齡並不大,也不過三十一歲,怎麽就不能再生了。
後來,慢慢地,張維芳才知道,他們夫妻兩個的感情並不好,那個表麵看起來很老實的男人經常在外亂搞。
張維芳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是很震驚的,因為張喜柱的在巷子裏的人緣很好,誰家有事需要幫助,他都會搭把手。
在工廠,張喜柱也是一個愛崗敬業的好職工,不僅電工幹得好,還能幫忙修一些簡單的機械。
與之相反的是,陳玉英的名聲很差,她沒有工作,人長得不好看,而且很胖,還不愛幹淨,脾氣又不好,大家天天都能她罵自己的男人。
剛開始,張維芳對陳玉英的印象很一般,覺得她心眼多,不實誠,但是接觸慣了才發現,她身上有很多優點。
比如,陳玉英腦子靈活,勤快,熱愛生活,而且答應過的事,她都能做得很好。
大家說她不愛幹淨,其實不太準確,張維芳覺得是個人習慣不同,比如,大家嗑瓜子一般會把瓜子皮放在固定的地方,然後倒在垃圾桶裏。
陳玉英是隨地亂扔,然後吃完以後再打掃院子。
她很愛做飯,而且每頓飯都做得不一樣,味道如何先不提,她很懂得創新,比如熬粥的時候放點玉米粒,紅棗,蔬菜之類的。
當然,她的脾氣的確不好,但她講道理,不會胡攪蠻纏。
大家眼中的好男人在家也不是省油的燈,他經常挑剔自己老婆做飯難吃,身材不好,家裏不幹淨等等,所以兩個人才會經常吵架,隻不過外人不知道而已。
知道了張喜柱的為人,張維芳才會特別慶幸她能遇到陸時這麽好的男人。
雖然陸時在大家眼中是沒有工作的軟飯男,但張維芳不這樣認為,畢竟,家裏的一切都得靠陸時才能撐起來。
陸時雖然平時習慣冷著一張臉,但他對家人很溫柔,對張維芳也很體貼,婚後,兩個人幾乎沒吵過架,彼此都會體諒對方。
不僅如此,這兩個兒子與他們父親之間的關係最為親密無間。
先來說說安安吧,自小到大都是由陸時一手撫養長大,可以說是陸時含辛茹苦地將其拉扯成人。
而虎子呢,則是由張維芳親自撫養長大,但即便如此,他對陸時也是敬愛有加,平日裏但凡遇到些什麽事情都會毫不保留地向陸時傾訴分享。
不過,兩個兒子對他也很孝順,陸時對兒子們的第一教育就是不能惹媽媽生氣。
別看安安從小就跟個猴子一樣上躥下跳,但在張維芳麵前,絕對乖巧,哪怕犯了錯他也會直接認錯。
虎子就更別提了,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變得越來越獨立了,但骨子裏還是保持著那份穩重。
自從生完安安,張維芳的身體就成了陸時的心病,平時很注意她的身體健康和身心愉悅。
家務活也從來不用她操心,虎子這幾年的廚藝也已經練出來了,陸時顧不上的時候,都是他來做飯。
特別是自從去年擁有全新且現代化的廚房之後,陸時在寒冷刺骨的冬日烹飪時再也不必忍受手腳被凍傷之苦了。
與此同時,虎子也成了一名專業級別的洗碗工。
張維芳覺得自己不能這麽無所事事下去,所以她也會幫著分擔一些家務。
不過,自從上次張維芳幫忙削土豆皮削到手以後,一家人就禁止她進廚房了。
現在,哪怕張維芳想幫忙洗個碗,都會直接被虎子拒絕,對虎子來說,他媽媽洗碗,比他自己幹活更讓人緊張。
就在如此輕鬆愜意,無憂無慮的日子裏,時光如白駒過隙般飛速流逝,轉瞬之間便來到了1971年那個陽光明媚、金風送爽的九月。
開學後,虎子就已經是三年級的小學生了,他的學習一直不好不壞,張維芳現在也不再強求了。
開學後,他們換了一個新班主任,班主任姓林,年紀比較大,說著一口鄉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