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炷香功夫不到,他已經想好了要如何培養自己的孫子。
旁邊老十原本很怕四爺的箭紮到他身上,過了一會忽然猛拍自己腦門。
就四哥那箭術,有什麽好怕的?
四哥連箭靶上的紅心都很難射中,還能紮到他的要害不成?
再說了,要真被四哥紮中,一次無關緊要的破皮小傷,換一輩子不用練箭,太值了!!!
想明白,老十又朝他四哥湊近了幾步。
四爺狐疑地看了他一眼:“你要用我的靶子?嫌自己的靶子太近,想換?”
“不是!”老十頭搖的飛快,又挪回去。
四爺心情好了一瞬間,但馬上就笑不出來了。
【你爹來了:康乾盛世也就那樣,沒必要為了有雍沒雍吵,他隻是被概括省略了一個字,又不是被摘出去了,雍正朝本身就是康乾盛世的一個階段,是其中的一部分。再說雍正本人估計都沒你這麽在乎@力拔山兮】
啊,這個刺頭,是要氣死他嗎?
她自以為很了解他嗎?
【力拔山兮:你怎麽知道他不在乎?】
幼珍一邊練箭一邊吃瓜,總覺得四爺恨不得直接告訴大家,他就是雍正本人。
【你爹來了:畢竟他寫得出“俯仰無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這種話。身後之名,他早就看淡了吧。】
四爺似乎被點了穴,好一會沒動彈。
幼珍發覺康熙爺的評價真是太對了,四爺的情緒變化就跟過山車似的。一生氣,立馬像個氣球似的鼓起來。一樂,“嗤——”地一下氣撒沒了。
半晌,四爺才在心底發出感慨,他一定是個好皇帝!
他一定麵對很多流言蜚語,很多艱難險阻,不然怎麽寫得出這種話?又何須寫這種話?
做皇帝,難。
做好皇帝,更難。
做九子奪嫡勝出的皇帝,難上加難。
爺可真行,爺自己都佩服自己,爺就要粉自己。
爺就是這般鐵骨頭,硬漢子!
罷了罷了,幾十年後的他都不在乎世人如何評價,現在的他著什麽急?
慢著,哪裏不對。
褒貶自由春秋,是說他不在乎當時的人如何評價,但他認為幾十上百年甚至幾百年之後的人會公正客觀的評價他。
可是,刺頭這些很多年後的人,至少是乾隆朝之後的人,好像也沒給他什麽好評價吧?
“我***”
有種他和十三弟累死累活那麽多年全白幹的感覺是怎麽回事?
先前那些不忿的勁兒忽然卸了一半。
心裏好苦。
沒想到,更苦的還在後麵。
【牛奶小饅頭:所以,康乾盛世到底怎麽樣?】
對呀,後世到底是如何看待這個盛世的?如貞觀、開元那般?還是被罵濫竽充數?
他英明神武的、十三歲擒鼇拜的皇阿瑪應該不會被罵吧?
【蜂蜜罐罐:我不太懂這個,但在別的地方看到有人嘲諷是土豆地瓜盛世。】
土豆地瓜?都是吃的。
這說明老百姓能吃飽。
想想曆朝曆代戰亂、災荒期間餓死的百姓,土豆地瓜能吃飽很不錯了。
【落日餘暉:土豆地瓜能吃飽的話,對那個時候的老百姓來說,也是好日子。明朝末期人口一億多,到乾隆時期人口達到三億多,單從人口這個角度講,發展的還可以。就是不知道綜合國力怎麽樣?】
嘶……
他兒子還挺能幹?
這個人口數目,含金量可不小。泱泱大國要養活這麽多人不容易,管理起來也不容易,他兒子倒有兩把刷子。
【飯飯餓餓:但是這個盛世一般都是士大夫們評出來的,普通小民百姓沒發言權。普通人在這裏麵的角色就是提供了多少人口、多少稅收、開了多少荒地。所以我的看法是:這幾個字,不看也罷。】
這是個,額……四爺在腦子裏想詞,終於想到了,黑子!
這是個黑子。
普通百姓隻要能吃飽,就能養活更多孩子,就能一代代傳承下去,就有指望,怎麽就不看也罷了?
【你爹來了:樓上說的有道理。但既然這個時期被稱為康乾盛世,還是可以拉出來和別的盛世比較一下的。反正所有盛世都是士大夫評出來的。】
【搬板凳坐好。】
【乖巧。】
【他爹快講。】
四爺也等著看,雖然一看到這刺頭就心頭發毛。
【你爹來了:武功方麵還可以。麻子平三藩、收台-灣、征葛爾丹、幹俄國老毛子,對內對外都幹得不錯。乾小四時期兩平金川,兩平準部,平定回部,征討緬甸,平定林爽文,平定安南,兩平廓爾喀,這些戰役耗費巨大但是奠定了現在的版圖。】
【錦鯉附體:天呐,任何一個皇帝,要是打了乾小四這麽多仗,都得吹上天吧。】
【棋盤王子:所以小四自己都忍不住吹自己十全武功。】
小四幹的勉強還不錯。
但,四爺冷哼一聲,至於嗎?
做皇帝的人,如果驕傲的話,年老後妥妥是個昏君!他要是活到那時候,高低給他兒子好好提個醒,做皇帝要戒驕戒躁!
【牛奶糖:可是你沒說雍正的武功呢@你爹來了】
“……”
我謝謝你還記得爺,四爺煩躁。
他隻做了十三年皇帝,十三年能打出什麽名堂?
【征途星辰大海:我也很好奇四力半能有啥武功建樹。】
他已經在好好吃飯了!以後他絕不會是四力半!他會改變的!
四爺更煩躁了。
煩躁中又有一點點期待和好奇。
【你爹來了:老四派人平定了羅卜藏丹津叛亂,但是並沒有徹底平定西北。武功方麵是他的短板。】
幼珍有點不忍看。就一句話,還帶個轉折,唉……
四爺麵色鐵青,渾身緊繃。
他該高興短短的十三年內好歹還平定個叛亂嗎?
比那兩位也差太遠了……
差距大的有點難以接受。
想想自己連親自去草原和蒙古王公會盟這麽簡單的事都沒做過,不知不覺間,舌頭被咬出血。
武功短板至此,被這樣擺出來現眼,是他這個死宅、偏科、四力半皇帝應得的。
可是……他難道一點做的好的地方都沒有嗎?
他想起之前看過的十三弟的生平。其中有些舉措不錯,應該和他有關吧?若文治武功都沒有,那他這個皇帝豈不就是個笑話?
他抱著一點微弱的希冀,小心翼翼問:
【力拔山兮:雖然他偏科,可他文治方麵應該還可以吧?文科生起碼能刷新吏治吧?】
旁邊老十原本很怕四爺的箭紮到他身上,過了一會忽然猛拍自己腦門。
就四哥那箭術,有什麽好怕的?
四哥連箭靶上的紅心都很難射中,還能紮到他的要害不成?
再說了,要真被四哥紮中,一次無關緊要的破皮小傷,換一輩子不用練箭,太值了!!!
想明白,老十又朝他四哥湊近了幾步。
四爺狐疑地看了他一眼:“你要用我的靶子?嫌自己的靶子太近,想換?”
“不是!”老十頭搖的飛快,又挪回去。
四爺心情好了一瞬間,但馬上就笑不出來了。
【你爹來了:康乾盛世也就那樣,沒必要為了有雍沒雍吵,他隻是被概括省略了一個字,又不是被摘出去了,雍正朝本身就是康乾盛世的一個階段,是其中的一部分。再說雍正本人估計都沒你這麽在乎@力拔山兮】
啊,這個刺頭,是要氣死他嗎?
她自以為很了解他嗎?
【力拔山兮:你怎麽知道他不在乎?】
幼珍一邊練箭一邊吃瓜,總覺得四爺恨不得直接告訴大家,他就是雍正本人。
【你爹來了:畢竟他寫得出“俯仰無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這種話。身後之名,他早就看淡了吧。】
四爺似乎被點了穴,好一會沒動彈。
幼珍發覺康熙爺的評價真是太對了,四爺的情緒變化就跟過山車似的。一生氣,立馬像個氣球似的鼓起來。一樂,“嗤——”地一下氣撒沒了。
半晌,四爺才在心底發出感慨,他一定是個好皇帝!
他一定麵對很多流言蜚語,很多艱難險阻,不然怎麽寫得出這種話?又何須寫這種話?
做皇帝,難。
做好皇帝,更難。
做九子奪嫡勝出的皇帝,難上加難。
爺可真行,爺自己都佩服自己,爺就要粉自己。
爺就是這般鐵骨頭,硬漢子!
罷了罷了,幾十年後的他都不在乎世人如何評價,現在的他著什麽急?
慢著,哪裏不對。
褒貶自由春秋,是說他不在乎當時的人如何評價,但他認為幾十上百年甚至幾百年之後的人會公正客觀的評價他。
可是,刺頭這些很多年後的人,至少是乾隆朝之後的人,好像也沒給他什麽好評價吧?
“我***”
有種他和十三弟累死累活那麽多年全白幹的感覺是怎麽回事?
先前那些不忿的勁兒忽然卸了一半。
心裏好苦。
沒想到,更苦的還在後麵。
【牛奶小饅頭:所以,康乾盛世到底怎麽樣?】
對呀,後世到底是如何看待這個盛世的?如貞觀、開元那般?還是被罵濫竽充數?
他英明神武的、十三歲擒鼇拜的皇阿瑪應該不會被罵吧?
【蜂蜜罐罐:我不太懂這個,但在別的地方看到有人嘲諷是土豆地瓜盛世。】
土豆地瓜?都是吃的。
這說明老百姓能吃飽。
想想曆朝曆代戰亂、災荒期間餓死的百姓,土豆地瓜能吃飽很不錯了。
【落日餘暉:土豆地瓜能吃飽的話,對那個時候的老百姓來說,也是好日子。明朝末期人口一億多,到乾隆時期人口達到三億多,單從人口這個角度講,發展的還可以。就是不知道綜合國力怎麽樣?】
嘶……
他兒子還挺能幹?
這個人口數目,含金量可不小。泱泱大國要養活這麽多人不容易,管理起來也不容易,他兒子倒有兩把刷子。
【飯飯餓餓:但是這個盛世一般都是士大夫們評出來的,普通小民百姓沒發言權。普通人在這裏麵的角色就是提供了多少人口、多少稅收、開了多少荒地。所以我的看法是:這幾個字,不看也罷。】
這是個,額……四爺在腦子裏想詞,終於想到了,黑子!
這是個黑子。
普通百姓隻要能吃飽,就能養活更多孩子,就能一代代傳承下去,就有指望,怎麽就不看也罷了?
【你爹來了:樓上說的有道理。但既然這個時期被稱為康乾盛世,還是可以拉出來和別的盛世比較一下的。反正所有盛世都是士大夫評出來的。】
【搬板凳坐好。】
【乖巧。】
【他爹快講。】
四爺也等著看,雖然一看到這刺頭就心頭發毛。
【你爹來了:武功方麵還可以。麻子平三藩、收台-灣、征葛爾丹、幹俄國老毛子,對內對外都幹得不錯。乾小四時期兩平金川,兩平準部,平定回部,征討緬甸,平定林爽文,平定安南,兩平廓爾喀,這些戰役耗費巨大但是奠定了現在的版圖。】
【錦鯉附體:天呐,任何一個皇帝,要是打了乾小四這麽多仗,都得吹上天吧。】
【棋盤王子:所以小四自己都忍不住吹自己十全武功。】
小四幹的勉強還不錯。
但,四爺冷哼一聲,至於嗎?
做皇帝的人,如果驕傲的話,年老後妥妥是個昏君!他要是活到那時候,高低給他兒子好好提個醒,做皇帝要戒驕戒躁!
【牛奶糖:可是你沒說雍正的武功呢@你爹來了】
“……”
我謝謝你還記得爺,四爺煩躁。
他隻做了十三年皇帝,十三年能打出什麽名堂?
【征途星辰大海:我也很好奇四力半能有啥武功建樹。】
他已經在好好吃飯了!以後他絕不會是四力半!他會改變的!
四爺更煩躁了。
煩躁中又有一點點期待和好奇。
【你爹來了:老四派人平定了羅卜藏丹津叛亂,但是並沒有徹底平定西北。武功方麵是他的短板。】
幼珍有點不忍看。就一句話,還帶個轉折,唉……
四爺麵色鐵青,渾身緊繃。
他該高興短短的十三年內好歹還平定個叛亂嗎?
比那兩位也差太遠了……
差距大的有點難以接受。
想想自己連親自去草原和蒙古王公會盟這麽簡單的事都沒做過,不知不覺間,舌頭被咬出血。
武功短板至此,被這樣擺出來現眼,是他這個死宅、偏科、四力半皇帝應得的。
可是……他難道一點做的好的地方都沒有嗎?
他想起之前看過的十三弟的生平。其中有些舉措不錯,應該和他有關吧?若文治武功都沒有,那他這個皇帝豈不就是個笑話?
他抱著一點微弱的希冀,小心翼翼問:
【力拔山兮:雖然他偏科,可他文治方麵應該還可以吧?文科生起碼能刷新吏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