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康熙一行人踏上了回宮的路途。華燈初上的京城在夜色中閃耀,卻掩蓋不住空氣中彌漫的一絲緊張氣氛。
馬車內,玉檀依偎在康熙懷中,感受著他溫暖的體溫,心跳卻不受控製地加速。
康熙溫柔地撫摸著玉檀的秀發,語氣中帶著一絲疲憊:“檀兒,朕知道你心中不安,但你放心,朕會保護你,不會讓你受到任何傷害。”
玉檀抬起頭,看著康熙深邃的眼眸,那裏麵充滿了堅定和承諾,讓她原本忐忑的心漸漸安定下來。
“皇上,臣妾相信您。”玉檀的聲音輕柔,卻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不安。
回到紫禁城的第二日,天還沒亮,康熙就下旨召集群臣,說是要商議要事。
朝堂之上,氣氛凝重得可怕。百官們竊竊私語,猜測著皇帝突如其來的舉動。
待康熙帝身著龍袍,在龍椅上落座後,他銳利的目光掃視過下方,最終落在太子胤礽身上。
“朕意已決,廢黜太子胤礽!”康熙帝的聲音低沉而威嚴,在大殿中回蕩,久久不散。
這一句話,如同一顆驚雷,在寂靜的朝堂上炸響,群臣頓時鴉雀無聲,皆是不可置信地看向康熙。
胤礽更是臉色慘白,雙腿發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驚恐地跪倒在地,語無倫次地為自己辯解:“皇阿瑪,兒臣冤枉啊!兒臣……”
“住口!”康熙怒喝一聲,將手中的奏折狠狠地摔在胤礽麵前。
“你自己看看,這些都是你做的好事!”
奏折散落一地,上麵密密麻麻地記載著胤礽這些年的荒唐行徑:結黨營私、貪汙腐敗、欺男霸女……
看著那些觸目驚心的罪狀,胤礽頓時麵如死灰,他知道,自己完了。
“太子胤礽,不思進取,沉迷享樂,著廢黜太子之位,禁足於毓慶宮,無旨不得踏出半步!”康熙帝的聲音冰冷無情,回蕩在空曠的朝堂之上。
眾臣皆驚,麵麵相覷,卻無一人敢在這個時候觸怒龍顏,紛紛跪地稱是。
胤礽被這突如其來的打擊擊得癱軟在地,昔日尊貴無比的太子,此刻如同喪家之犬,毫無尊嚴可言。他嘴唇顫抖,想要辯解,卻在康熙冰冷的目光下,將所有的話語都咽了回去。
康熙帝看著癱倒在地的胤礽,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
如今胤禘還小,他不能現在就立他為太子,不然恐怕他還未長大,就會被他的兄長們生吞活剝了。
至於胤礽,他對他雖然失望,但血濃於水,這最後一次機會,看他把握不把握得住了。
康熙把胤礽禁足於毓慶宮,命人嚴加看守,沒有他的旨意,任何人不得探視。他深知,胤礽的倒台,必然會在朝堂上掀起驚濤駭浪,那些依附太子的勢力,絕不會善罷甘休。
處理完胤礽的事,康熙疲憊地回到乾清宮,卻不見玉檀的身影。
他心中一緊,連忙詢問身邊的李德全:“玉檀呢?”
李德全躬身答道:“回皇上,娘娘在禦花園。”
康熙點點頭,抬步向禦花園走去。他心緒煩亂,太子被廢一事,讓他心力交瘁,此刻隻想見到玉檀,從她那裏得到片刻的寧靜。
禦花園中,百花盛開,姹紫嫣紅,玉檀一襲素雅的衣裙,獨自坐在湖心亭中,纖細的身影在微風中顯得格外單薄。
康熙放慢腳步,靜靜地看著她。玉檀似有所感,緩緩回過頭,看到康熙,臉上露出一絲驚訝,隨即起身行禮:“皇上。”
康熙走到她身邊,握住她微涼的手,柔聲道:“檀兒,你怎麽一個人在這裏?”
玉檀低下頭,輕聲道:“臣妾隻是覺得有些悶,便來這裏走走。”
康熙心疼地將她摟入懷中,輕撫著她的後背。
玉檀靠在他的胸膛,聽著他強有力的心跳,心中漸漸安定下來。
“臣妾沒事,隻是擔心皇上。”
康熙輕歎一聲,說道:“朕廢黜太子,朝野上下必然議論紛紛,那些支持太子的人,也不會輕易罷休,接下來的日子,恐怕不會太平。”
玉檀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看著他:“皇上,無論發生什麽,臣妾都會陪在您身邊。”
康熙心中感動,低頭吻了吻她的額頭,柔聲道:“有你在,朕就心滿意足了……”
太子黨的人聞風而動,紛紛上書力諫,試圖勸說康熙收回成命。
一時間,奏折如雪片般飛向康熙的禦案,言辭懇切,請求皇上看在胤礽多年來勤勉盡職的份上,饒恕他這一次的過錯。
其中,以索格雅泰·費揚古的奏折最為引人注目。他聲淚俱下地陳述著胤礽的種種功績,以及對大清江山的貢獻,將廢太子一事形容為晴天霹靂,令朝野震動,百姓不安。他更是言辭激烈地指出,胤礽雖然犯了些許過錯,但罪不至被廢,如此草率的決定,將會動搖國本,引發不可預知的混亂。
康熙看著這些奏折,臉色陰沉得可怕。他知道,太子黨勢力龐大,根深蒂固,想要徹底鏟除,並非一朝一夕之事。他揉了揉疲憊的眉心,將這些奏折交給身邊的李德全,淡淡地說道:“把這些都收起來吧,朕知道了。”
果不其然,太子黨的一番“苦心”,並沒有讓康熙回心轉意,反而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決心。
他深知,太子黨之所以如此賣力地為胤礽求情,並非真心為了他好,而是為了他們自身的利益。一旦胤礽重新掌權,他們便可以繼續狐假虎威,為非作歹。
“皇上,三阿哥求見。”
太子被廢,最先跳出來的,果然是老三。他深知,這些皇子們個個心懷鬼胎,表麵上兄友弟恭,背地裏卻都覬覦著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
如今胤礽倒台,他們自然迫不及待地想要爭奪儲君之位。
但這老三,不是一直以胤礽馬首是瞻的嗎?
“宣。”康熙淡淡地吐出一個字,語氣中聽不出絲毫情緒。
三阿哥胤祉身著皇子常服,步履匆匆地走進殿內,向康熙行禮問安:“兒臣參見皇阿瑪,皇阿瑪萬福金安。”
馬車內,玉檀依偎在康熙懷中,感受著他溫暖的體溫,心跳卻不受控製地加速。
康熙溫柔地撫摸著玉檀的秀發,語氣中帶著一絲疲憊:“檀兒,朕知道你心中不安,但你放心,朕會保護你,不會讓你受到任何傷害。”
玉檀抬起頭,看著康熙深邃的眼眸,那裏麵充滿了堅定和承諾,讓她原本忐忑的心漸漸安定下來。
“皇上,臣妾相信您。”玉檀的聲音輕柔,卻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不安。
回到紫禁城的第二日,天還沒亮,康熙就下旨召集群臣,說是要商議要事。
朝堂之上,氣氛凝重得可怕。百官們竊竊私語,猜測著皇帝突如其來的舉動。
待康熙帝身著龍袍,在龍椅上落座後,他銳利的目光掃視過下方,最終落在太子胤礽身上。
“朕意已決,廢黜太子胤礽!”康熙帝的聲音低沉而威嚴,在大殿中回蕩,久久不散。
這一句話,如同一顆驚雷,在寂靜的朝堂上炸響,群臣頓時鴉雀無聲,皆是不可置信地看向康熙。
胤礽更是臉色慘白,雙腿發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驚恐地跪倒在地,語無倫次地為自己辯解:“皇阿瑪,兒臣冤枉啊!兒臣……”
“住口!”康熙怒喝一聲,將手中的奏折狠狠地摔在胤礽麵前。
“你自己看看,這些都是你做的好事!”
奏折散落一地,上麵密密麻麻地記載著胤礽這些年的荒唐行徑:結黨營私、貪汙腐敗、欺男霸女……
看著那些觸目驚心的罪狀,胤礽頓時麵如死灰,他知道,自己完了。
“太子胤礽,不思進取,沉迷享樂,著廢黜太子之位,禁足於毓慶宮,無旨不得踏出半步!”康熙帝的聲音冰冷無情,回蕩在空曠的朝堂之上。
眾臣皆驚,麵麵相覷,卻無一人敢在這個時候觸怒龍顏,紛紛跪地稱是。
胤礽被這突如其來的打擊擊得癱軟在地,昔日尊貴無比的太子,此刻如同喪家之犬,毫無尊嚴可言。他嘴唇顫抖,想要辯解,卻在康熙冰冷的目光下,將所有的話語都咽了回去。
康熙帝看著癱倒在地的胤礽,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
如今胤禘還小,他不能現在就立他為太子,不然恐怕他還未長大,就會被他的兄長們生吞活剝了。
至於胤礽,他對他雖然失望,但血濃於水,這最後一次機會,看他把握不把握得住了。
康熙把胤礽禁足於毓慶宮,命人嚴加看守,沒有他的旨意,任何人不得探視。他深知,胤礽的倒台,必然會在朝堂上掀起驚濤駭浪,那些依附太子的勢力,絕不會善罷甘休。
處理完胤礽的事,康熙疲憊地回到乾清宮,卻不見玉檀的身影。
他心中一緊,連忙詢問身邊的李德全:“玉檀呢?”
李德全躬身答道:“回皇上,娘娘在禦花園。”
康熙點點頭,抬步向禦花園走去。他心緒煩亂,太子被廢一事,讓他心力交瘁,此刻隻想見到玉檀,從她那裏得到片刻的寧靜。
禦花園中,百花盛開,姹紫嫣紅,玉檀一襲素雅的衣裙,獨自坐在湖心亭中,纖細的身影在微風中顯得格外單薄。
康熙放慢腳步,靜靜地看著她。玉檀似有所感,緩緩回過頭,看到康熙,臉上露出一絲驚訝,隨即起身行禮:“皇上。”
康熙走到她身邊,握住她微涼的手,柔聲道:“檀兒,你怎麽一個人在這裏?”
玉檀低下頭,輕聲道:“臣妾隻是覺得有些悶,便來這裏走走。”
康熙心疼地將她摟入懷中,輕撫著她的後背。
玉檀靠在他的胸膛,聽著他強有力的心跳,心中漸漸安定下來。
“臣妾沒事,隻是擔心皇上。”
康熙輕歎一聲,說道:“朕廢黜太子,朝野上下必然議論紛紛,那些支持太子的人,也不會輕易罷休,接下來的日子,恐怕不會太平。”
玉檀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看著他:“皇上,無論發生什麽,臣妾都會陪在您身邊。”
康熙心中感動,低頭吻了吻她的額頭,柔聲道:“有你在,朕就心滿意足了……”
太子黨的人聞風而動,紛紛上書力諫,試圖勸說康熙收回成命。
一時間,奏折如雪片般飛向康熙的禦案,言辭懇切,請求皇上看在胤礽多年來勤勉盡職的份上,饒恕他這一次的過錯。
其中,以索格雅泰·費揚古的奏折最為引人注目。他聲淚俱下地陳述著胤礽的種種功績,以及對大清江山的貢獻,將廢太子一事形容為晴天霹靂,令朝野震動,百姓不安。他更是言辭激烈地指出,胤礽雖然犯了些許過錯,但罪不至被廢,如此草率的決定,將會動搖國本,引發不可預知的混亂。
康熙看著這些奏折,臉色陰沉得可怕。他知道,太子黨勢力龐大,根深蒂固,想要徹底鏟除,並非一朝一夕之事。他揉了揉疲憊的眉心,將這些奏折交給身邊的李德全,淡淡地說道:“把這些都收起來吧,朕知道了。”
果不其然,太子黨的一番“苦心”,並沒有讓康熙回心轉意,反而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決心。
他深知,太子黨之所以如此賣力地為胤礽求情,並非真心為了他好,而是為了他們自身的利益。一旦胤礽重新掌權,他們便可以繼續狐假虎威,為非作歹。
“皇上,三阿哥求見。”
太子被廢,最先跳出來的,果然是老三。他深知,這些皇子們個個心懷鬼胎,表麵上兄友弟恭,背地裏卻都覬覦著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
如今胤礽倒台,他們自然迫不及待地想要爭奪儲君之位。
但這老三,不是一直以胤礽馬首是瞻的嗎?
“宣。”康熙淡淡地吐出一個字,語氣中聽不出絲毫情緒。
三阿哥胤祉身著皇子常服,步履匆匆地走進殿內,向康熙行禮問安:“兒臣參見皇阿瑪,皇阿瑪萬福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