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這就修好了?
皇帝互換開局:阿鬥開局半壁江山 作者:大夢無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光武大帝目光灼灼的盯著天幕,他著實為這位千古一相的智慧,而感到驚訝。
如果說前麵的計策還隻是對外族物理上的去除,那麽這最後的同化就是對外族在文化靈魂上的去除。
毫不誇張的說,隻要諸葛孔明舉全國之力開始進行計劃,那麽周邊的蠻夷將會徹底的被華夏文明同化!
畢竟此時的大漢,比蠻夷們強大太多。
蠻夷們根本無法反抗,要麽選擇殊死一搏,要麽就是徹底被消滅。
還有發身份文書這一手,更是驚為天人。
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讓外族百姓歸心。
要知道,以往要讓異族歸心,往往是需要數場戰爭、徹底吞並外族疆土,並且在數百年漫長的同化中才能完成。
而眼下諸葛孔明僅僅一紙文書,就能完成其他人幾十年都不一定做得到的事情。
其思慮之深,著實令人佩服。
漢光武帝忍不住在心中連聲讚歎。
不愧是能被天道厚愛的臣子,果然不同凡響。
……
……
……
而在漢光武帝為之感慨的時候。
永樂曆史位麵的永樂大帝朱棣,同樣吃驚不已。
雖說在他這個年代同化與融合已經不稀奇,但你要知道,諸葛孔明可是從一千多年前的古人!
一個一千多年前的古人能想到這一招兒,真的可以說是驚為天人了!
朱棣可知道,在那三國時期,華夏大地還沒有這般嚴重的外族禍患。
從春秋戰國到三國,華夏無數謀士的謀略重點基本都是在內鬥。
可這諸葛孔明在毫無對付外族經驗的情況下,居然能有如此深刻獨到的見解。
“臥龍先生,果真名不虛傳。”
“這三計若是齊出,大漢可能再也不會麵臨外族的危害。”
“而這最後一計,更是歹毒啊!”
“給這些餓慘的亂世百姓發糧食,這誰能頂住這樣的誘惑?”
“都說民以食為天,對於百姓來說,吃飽飯就是頭等大事。”
“而眼下大漢連這些蠻夷的子民都能喂飽,天下還不共尊大漢?”
“大漢這邊,基本上就是空手套白狼啊!”
朱棣由衷感慨道。
畢竟在他看來,這給天下百姓發身份文書的計策,真是太妙了。
將大漢吃不完的糧食,變成實際增長的人口。
等到大漢這些糧食差不多消耗幹淨的時候,這些人口就已經根深蒂固的紮根在大漢之中,被漢文化徹底熏陶成大漢子民。
這時候再讓他們回到吃不飽飯且蠻荒的故鄉,這些人怕是一萬個不願意。
而等到這些胡人的下一代成長起來,他們估計連這最後一點故鄉的思念都沒有了,變成徹徹底底的漢人。
此外,大漢也能憑借不斷吸納、馴化外族,讓大漢人口急劇增長。
這些增長的人口,既能加快大漢各地戰後重建的速度,又能進一步提高大漢的生產力跟國力。
還能通過這些已經馴化、得到美好生活的外族人作為榜樣,吸引更多外族人前來。
作為一個每月都能讓天下百姓吃飽飯的王朝,它的民心將會變得極為穩固。
任何外族在麵對大漢,都會落入道德的低點,畢竟你沒有做到大漢這般待民。
可以預見,劉氏皇族與諸葛孔明的威望,將會高到足以封神的地步。
這著實讓朱棣驚歎不已。
“真是一步妙棋。”
“諸葛孔明,當真是百聞不如一見。”
“佩服!佩服!”
……
……
……
萬朝帝王們,都對諸葛孔明過的計策而震撼。
諸葛孔明的計策,也讓某些麵臨外族危機的帝王受到了啟發。
無數帝王準備借用諸葛孔明的計策去對付外族。
臥龍先生對華夏的影響還在繼續。
而與此同時。
在大唐曆史位麵。
曆經兩個月,阿鬥終於完成了他的天道最終任務。
……
……
……
大唐曆史位麵。
“長孫愛卿,你說什麽?!”
“三百座武侯廟,已經建好了?!”
“怎麽會這麽快?!”
“這才兩個月吧?就全部建好了?”
“這真的假的?”
原本還吃著葡萄摟著美女的阿鬥在聽到長孫無忌說三百座武侯廟全部建好後,瞬間瞪大了雙眼,幾乎是一屁股從座位上彈了起來。
長孫無忌見到阿鬥高興成這樣,微微一笑,慢條斯理的道:
“漢皇,這三百座武侯祠的確是徹底完工了,並且保質保量,能經受幾十年風雨不倒。”
“至於為什麽會這麽快,漢皇心裏應該也清楚。”
聽到長孫無忌說這話,高興的阿鬥頓時一愣。
這長孫愛卿是不是有點啥大病啊?
為啥這麽快建好,他阿鬥咋會知道啊?
難不成是讓他猜?跟他玩猜謎語的遊戲?
幼稚!這長孫無忌太幼稚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大唐為啥建的這麽快啊?
難道是因為大唐乃是盛世帝國,有錢有人,因此效率高?
畢竟大唐的國力比起大漢不能說是小有差距吧,至少也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而且大唐是人口眾多,多一些人來修也很正常。
隻不過,為什麽會這麽快呢?
劉禪一時半會兒也想不明白,索性不想了。
“哎呀,長孫愛卿你直接告訴朕不就行了,朕沒你那麽多心思想著猜那的。”
長孫無忌搖頭笑笑。
“漢皇,能夠修建得如此之快,是因為這是要給武侯諸葛孔明修祠啊。”
“漢皇陛下或許不知道諸葛孔明在後世有著怎樣的名望。”
“事實上,在諸葛孔明死去的數百年時間裏,他的威名一直都為人所傳唱。”
“在隋王朝時,就有不少文人誌士歌頌諸葛孔明。”
“到了大唐時,諸葛孔明早就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
“百姓們都對古時候這樣一位忠肝義膽,忠貞不渝的丞相尊崇不已。”
“在漢皇您還沒有互換過來的時候,各地就已經開始有了紀念諸葛孔明的祠堂。”
“隻不過此時的武侯祠,還沒有全國範圍內鋪開而已。”
“大唐百姓們,對諸葛孔明的功績,都是牢記在心的。”
“您哪怕是上街隨便找一個百姓,他都能給你說上一二。”
“在修建武侯祠時,有不少百姓聽說了我們要修建武侯祠紀念,都主動加入我們,自發充當民夫。”
“因此修建武侯祠才得以如此之快。”
如果說前麵的計策還隻是對外族物理上的去除,那麽這最後的同化就是對外族在文化靈魂上的去除。
毫不誇張的說,隻要諸葛孔明舉全國之力開始進行計劃,那麽周邊的蠻夷將會徹底的被華夏文明同化!
畢竟此時的大漢,比蠻夷們強大太多。
蠻夷們根本無法反抗,要麽選擇殊死一搏,要麽就是徹底被消滅。
還有發身份文書這一手,更是驚為天人。
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讓外族百姓歸心。
要知道,以往要讓異族歸心,往往是需要數場戰爭、徹底吞並外族疆土,並且在數百年漫長的同化中才能完成。
而眼下諸葛孔明僅僅一紙文書,就能完成其他人幾十年都不一定做得到的事情。
其思慮之深,著實令人佩服。
漢光武帝忍不住在心中連聲讚歎。
不愧是能被天道厚愛的臣子,果然不同凡響。
……
……
……
而在漢光武帝為之感慨的時候。
永樂曆史位麵的永樂大帝朱棣,同樣吃驚不已。
雖說在他這個年代同化與融合已經不稀奇,但你要知道,諸葛孔明可是從一千多年前的古人!
一個一千多年前的古人能想到這一招兒,真的可以說是驚為天人了!
朱棣可知道,在那三國時期,華夏大地還沒有這般嚴重的外族禍患。
從春秋戰國到三國,華夏無數謀士的謀略重點基本都是在內鬥。
可這諸葛孔明在毫無對付外族經驗的情況下,居然能有如此深刻獨到的見解。
“臥龍先生,果真名不虛傳。”
“這三計若是齊出,大漢可能再也不會麵臨外族的危害。”
“而這最後一計,更是歹毒啊!”
“給這些餓慘的亂世百姓發糧食,這誰能頂住這樣的誘惑?”
“都說民以食為天,對於百姓來說,吃飽飯就是頭等大事。”
“而眼下大漢連這些蠻夷的子民都能喂飽,天下還不共尊大漢?”
“大漢這邊,基本上就是空手套白狼啊!”
朱棣由衷感慨道。
畢竟在他看來,這給天下百姓發身份文書的計策,真是太妙了。
將大漢吃不完的糧食,變成實際增長的人口。
等到大漢這些糧食差不多消耗幹淨的時候,這些人口就已經根深蒂固的紮根在大漢之中,被漢文化徹底熏陶成大漢子民。
這時候再讓他們回到吃不飽飯且蠻荒的故鄉,這些人怕是一萬個不願意。
而等到這些胡人的下一代成長起來,他們估計連這最後一點故鄉的思念都沒有了,變成徹徹底底的漢人。
此外,大漢也能憑借不斷吸納、馴化外族,讓大漢人口急劇增長。
這些增長的人口,既能加快大漢各地戰後重建的速度,又能進一步提高大漢的生產力跟國力。
還能通過這些已經馴化、得到美好生活的外族人作為榜樣,吸引更多外族人前來。
作為一個每月都能讓天下百姓吃飽飯的王朝,它的民心將會變得極為穩固。
任何外族在麵對大漢,都會落入道德的低點,畢竟你沒有做到大漢這般待民。
可以預見,劉氏皇族與諸葛孔明的威望,將會高到足以封神的地步。
這著實讓朱棣驚歎不已。
“真是一步妙棋。”
“諸葛孔明,當真是百聞不如一見。”
“佩服!佩服!”
……
……
……
萬朝帝王們,都對諸葛孔明過的計策而震撼。
諸葛孔明的計策,也讓某些麵臨外族危機的帝王受到了啟發。
無數帝王準備借用諸葛孔明的計策去對付外族。
臥龍先生對華夏的影響還在繼續。
而與此同時。
在大唐曆史位麵。
曆經兩個月,阿鬥終於完成了他的天道最終任務。
……
……
……
大唐曆史位麵。
“長孫愛卿,你說什麽?!”
“三百座武侯廟,已經建好了?!”
“怎麽會這麽快?!”
“這才兩個月吧?就全部建好了?”
“這真的假的?”
原本還吃著葡萄摟著美女的阿鬥在聽到長孫無忌說三百座武侯廟全部建好後,瞬間瞪大了雙眼,幾乎是一屁股從座位上彈了起來。
長孫無忌見到阿鬥高興成這樣,微微一笑,慢條斯理的道:
“漢皇,這三百座武侯祠的確是徹底完工了,並且保質保量,能經受幾十年風雨不倒。”
“至於為什麽會這麽快,漢皇心裏應該也清楚。”
聽到長孫無忌說這話,高興的阿鬥頓時一愣。
這長孫愛卿是不是有點啥大病啊?
為啥這麽快建好,他阿鬥咋會知道啊?
難不成是讓他猜?跟他玩猜謎語的遊戲?
幼稚!這長孫無忌太幼稚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大唐為啥建的這麽快啊?
難道是因為大唐乃是盛世帝國,有錢有人,因此效率高?
畢竟大唐的國力比起大漢不能說是小有差距吧,至少也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而且大唐是人口眾多,多一些人來修也很正常。
隻不過,為什麽會這麽快呢?
劉禪一時半會兒也想不明白,索性不想了。
“哎呀,長孫愛卿你直接告訴朕不就行了,朕沒你那麽多心思想著猜那的。”
長孫無忌搖頭笑笑。
“漢皇,能夠修建得如此之快,是因為這是要給武侯諸葛孔明修祠啊。”
“漢皇陛下或許不知道諸葛孔明在後世有著怎樣的名望。”
“事實上,在諸葛孔明死去的數百年時間裏,他的威名一直都為人所傳唱。”
“在隋王朝時,就有不少文人誌士歌頌諸葛孔明。”
“到了大唐時,諸葛孔明早就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
“百姓們都對古時候這樣一位忠肝義膽,忠貞不渝的丞相尊崇不已。”
“在漢皇您還沒有互換過來的時候,各地就已經開始有了紀念諸葛孔明的祠堂。”
“隻不過此時的武侯祠,還沒有全國範圍內鋪開而已。”
“大唐百姓們,對諸葛孔明的功績,都是牢記在心的。”
“您哪怕是上街隨便找一個百姓,他都能給你說上一二。”
“在修建武侯祠時,有不少百姓聽說了我們要修建武侯祠紀念,都主動加入我們,自發充當民夫。”
“因此修建武侯祠才得以如此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