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最終結果
大唐:李二你的綠帽掉了 作者:七月餘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長樂公主懷了身孕,身體乏力是有的,頭暈也有一點兒,不過最大的不適其實是犯惡心。
不過晉陽公主說的含糊,並沒有提及犯惡心這事,因為一提犯惡心說不定其他人就會猜測姐姐是不是懷孕了。
一眾公主命婦們聽了也明白了為什麽長樂公主今天沒有入宮。
沒入宮是應當的,再說了,皇帝都發話了,誰還會有什麽意見?
她們紛紛關心起長樂公主的狀況來,覺得長樂公主就是傷心過度加上侍疾勞累虧損了身體,是要好好休養。
坐在皇後寶座上的王氏聽了這些話,心裏很是不爽。
別人不知道內情,但是她卻知道的很清楚。
長樂公主根本就沒有病倒,而是懷了身孕。
女人懷了身孕哪有那麽嬌氣?
多少懷了身孕的小婦人挺著大肚子還在伺候人立規矩呢!
都還沒顯懷呢,來參加冊封大典怎麽了?
這可是她的冊封大典,長樂公主這個嫡長公主沒來,未免讓她的冊封大典失色。
說不定旁人還以為長樂公主對她這個皇後有意見故意沒來呢?
皇帝也是,對這個胞姐太過寵溺了!
長樂公主自己也沒有分寸,即便是皇帝發了話,她該來還是得來,還真就聽了皇帝的話。
不忿歸不忿,想起剛才接受百官朝賀的風光,再看看現在她的皇後寶座高高在上,所有公主和命婦都隻能坐在兩邊,她的心情就又飛揚了起來。
這就十年未曾有過的皇後升座。
權攝後宮事十年的韋貴妃也未曾有過這樣的風光!
尤其是蕭淑妃必須屈居在她之下,更讓她覺得快意。
以前她是太子妃,蕭氏是良娣,也隻能屈居在她之下。
但是情形卻已經完全不同了,因為就沒有幾個命婦會去東宮,
現在是在皇宮,皇宮才是真正的焦點。
經曆了前段時間的忐忑,王氏今天才更加的誌得意滿。
不隻是她風光,就連她的娘家也跟著風光。
她的父兄都跟著加官進爵,還有她本就在朝中為官的舅舅更是得到了厚賞,一舉入了中樞。
加恩皇後娘家這是慣例,也是給皇後的尊榮和體麵,李治雖然對王氏有些不滿,但是既然都決定要立她為後了,麵上總要過的去。
不過,李治雖然加恩王氏的父親,不過卻沒有將王氏的父親高升入朝為官,反而對王氏的舅舅加恩最為隆重。
一方麵是因為王氏的舅舅柳奭出身河東柳氏,頗有才幹,另一方麵是因為柳奭畢竟跟王氏隔了一層。
不過,王氏倒是沒想那麽多,隻是覺得自己做了皇後,娘家也要顯赫起來了。
太原王氏是名門望族,家大業大,但是傳承那麽多年子嗣繁盛,也不是所有王氏子弟都能身居高位。
皇後的冊封大典動靜很大很熱鬧,不過卻是預料之中的事。
真正讓朝臣還有長安百姓牽掛的還是謀逆一案。
經過了這麽長時間的審問,謀逆一案也終於要結案了。
平心而論,這麽大的一件案子現在就結案算得上是迅速了,也是因為這麽件謀逆大案沒有擴大規模,大搞株連。
長孫無忌、長孫衝等一眾主犯從犯以及知情者全都處死,家眷要麽被打入掖廷要麽被流放。
長孫無忌隻有一個幼子活了下來,不過也要別流亡。
李泰被削去爵位,除宗籍,終身圈禁。
高陽公主、丹陽公主、巴陵公主賜死。
先帝才人武氏被貶為庶人。
李治同宰相們商議好了處置方案,隨即在大朝會上宣布。
朝臣們對此倒是沒有太大的意見,謀逆本就是死罪,參與者、知情不報者都該處死,家眷也理應受到牽連。
對於三位公主被賜死他們也沒有任何意見。
公主怎麽了?
謀逆大罪,公主也不能幸免。
他們隻是對李泰和武才人的處置有意見。
當初李承乾謀反沒有被處死,他們就很不滿了,怎麽李泰謀反又沒有被賜死?
他們甚至覺得,當初若是李承乾謀逆被處死了,李泰得到警示就不會謀逆。
但是李治認為李泰並非主謀,而且先帝臨終之前還殷殷囑托過要照顧好李泰,若是處死了李泰,他如何對得起先帝的囑托?
說著說著李治甚至當著群臣的麵流下了眼淚。
皇帝都哭了,群臣還能怎麽說?
皇帝真是仁君啊!
皇帝可真是孝順!
李泰的問題說完了,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先帝的才人武氏被貶為庶人。
武才人既然是謀反逆賊武元慶的妹妹,受到懲處也是理所應當的。
當然了,鑒於武才人對謀逆毫不知情,也不當被處死。
懲處歸懲處,但是被貶為庶人卻不妥當。
因為武才人是先帝的嬪妃啊,先帝的嬪妃為什麽會被送到感業寺出嫁?
不就是怕出現什麽醜事嗎?
所以,怎麽能將武才人貶為庶人呢?
萬一武才人離開了感業寺做出了什麽醜事怎麽辦?
一眾朝臣紛紛勸諫起來。
李治卻堅持認為武才人的兄弟謀反,是大逆不道的罪行,武才人沒有資格留在繼續留在感業寺侍奉先帝的靈位。
群臣們又接著勸諫,既然如此,那就將武才人打入掖廷贖罪。
對於武才人被貶為庶人之事,房遺愛毫不知情。
剛剛聽到李治對武才人的處置,他整個人都懵了。
他好不容易跟武媚娘達成了協議,武媚娘答應安安穩穩的待在感業寺,再不搞事情。
沒想到李治竟然決定將武媚娘貶為庶人,這是什麽腦回路?
有不少朝臣紛紛出麵勸諫,房遺愛並沒有出動,因為他跟武媚娘有私情的傳言早就傳的沸沸揚揚,無論他出麵說什麽都不方便。
勸皇帝將武才人留在感業寺?
那不等於替武才人求情嗎?
讚同皇帝將武才人貶為庶人?
說不定朝臣們還以為他是對武才人有什麽想法呢。
雖有不少朝臣們勸諫,不過皇帝卻十分堅持,認為武才人的兄長謀逆,若是仍然將武才人留在感業寺侍奉先帝靈位,會先帝生氣,為先帝蒙羞,是不孝之舉。
不過晉陽公主說的含糊,並沒有提及犯惡心這事,因為一提犯惡心說不定其他人就會猜測姐姐是不是懷孕了。
一眾公主命婦們聽了也明白了為什麽長樂公主今天沒有入宮。
沒入宮是應當的,再說了,皇帝都發話了,誰還會有什麽意見?
她們紛紛關心起長樂公主的狀況來,覺得長樂公主就是傷心過度加上侍疾勞累虧損了身體,是要好好休養。
坐在皇後寶座上的王氏聽了這些話,心裏很是不爽。
別人不知道內情,但是她卻知道的很清楚。
長樂公主根本就沒有病倒,而是懷了身孕。
女人懷了身孕哪有那麽嬌氣?
多少懷了身孕的小婦人挺著大肚子還在伺候人立規矩呢!
都還沒顯懷呢,來參加冊封大典怎麽了?
這可是她的冊封大典,長樂公主這個嫡長公主沒來,未免讓她的冊封大典失色。
說不定旁人還以為長樂公主對她這個皇後有意見故意沒來呢?
皇帝也是,對這個胞姐太過寵溺了!
長樂公主自己也沒有分寸,即便是皇帝發了話,她該來還是得來,還真就聽了皇帝的話。
不忿歸不忿,想起剛才接受百官朝賀的風光,再看看現在她的皇後寶座高高在上,所有公主和命婦都隻能坐在兩邊,她的心情就又飛揚了起來。
這就十年未曾有過的皇後升座。
權攝後宮事十年的韋貴妃也未曾有過這樣的風光!
尤其是蕭淑妃必須屈居在她之下,更讓她覺得快意。
以前她是太子妃,蕭氏是良娣,也隻能屈居在她之下。
但是情形卻已經完全不同了,因為就沒有幾個命婦會去東宮,
現在是在皇宮,皇宮才是真正的焦點。
經曆了前段時間的忐忑,王氏今天才更加的誌得意滿。
不隻是她風光,就連她的娘家也跟著風光。
她的父兄都跟著加官進爵,還有她本就在朝中為官的舅舅更是得到了厚賞,一舉入了中樞。
加恩皇後娘家這是慣例,也是給皇後的尊榮和體麵,李治雖然對王氏有些不滿,但是既然都決定要立她為後了,麵上總要過的去。
不過,李治雖然加恩王氏的父親,不過卻沒有將王氏的父親高升入朝為官,反而對王氏的舅舅加恩最為隆重。
一方麵是因為王氏的舅舅柳奭出身河東柳氏,頗有才幹,另一方麵是因為柳奭畢竟跟王氏隔了一層。
不過,王氏倒是沒想那麽多,隻是覺得自己做了皇後,娘家也要顯赫起來了。
太原王氏是名門望族,家大業大,但是傳承那麽多年子嗣繁盛,也不是所有王氏子弟都能身居高位。
皇後的冊封大典動靜很大很熱鬧,不過卻是預料之中的事。
真正讓朝臣還有長安百姓牽掛的還是謀逆一案。
經過了這麽長時間的審問,謀逆一案也終於要結案了。
平心而論,這麽大的一件案子現在就結案算得上是迅速了,也是因為這麽件謀逆大案沒有擴大規模,大搞株連。
長孫無忌、長孫衝等一眾主犯從犯以及知情者全都處死,家眷要麽被打入掖廷要麽被流放。
長孫無忌隻有一個幼子活了下來,不過也要別流亡。
李泰被削去爵位,除宗籍,終身圈禁。
高陽公主、丹陽公主、巴陵公主賜死。
先帝才人武氏被貶為庶人。
李治同宰相們商議好了處置方案,隨即在大朝會上宣布。
朝臣們對此倒是沒有太大的意見,謀逆本就是死罪,參與者、知情不報者都該處死,家眷也理應受到牽連。
對於三位公主被賜死他們也沒有任何意見。
公主怎麽了?
謀逆大罪,公主也不能幸免。
他們隻是對李泰和武才人的處置有意見。
當初李承乾謀反沒有被處死,他們就很不滿了,怎麽李泰謀反又沒有被賜死?
他們甚至覺得,當初若是李承乾謀逆被處死了,李泰得到警示就不會謀逆。
但是李治認為李泰並非主謀,而且先帝臨終之前還殷殷囑托過要照顧好李泰,若是處死了李泰,他如何對得起先帝的囑托?
說著說著李治甚至當著群臣的麵流下了眼淚。
皇帝都哭了,群臣還能怎麽說?
皇帝真是仁君啊!
皇帝可真是孝順!
李泰的問題說完了,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先帝的才人武氏被貶為庶人。
武才人既然是謀反逆賊武元慶的妹妹,受到懲處也是理所應當的。
當然了,鑒於武才人對謀逆毫不知情,也不當被處死。
懲處歸懲處,但是被貶為庶人卻不妥當。
因為武才人是先帝的嬪妃啊,先帝的嬪妃為什麽會被送到感業寺出嫁?
不就是怕出現什麽醜事嗎?
所以,怎麽能將武才人貶為庶人呢?
萬一武才人離開了感業寺做出了什麽醜事怎麽辦?
一眾朝臣紛紛勸諫起來。
李治卻堅持認為武才人的兄弟謀反,是大逆不道的罪行,武才人沒有資格留在繼續留在感業寺侍奉先帝的靈位。
群臣們又接著勸諫,既然如此,那就將武才人打入掖廷贖罪。
對於武才人被貶為庶人之事,房遺愛毫不知情。
剛剛聽到李治對武才人的處置,他整個人都懵了。
他好不容易跟武媚娘達成了協議,武媚娘答應安安穩穩的待在感業寺,再不搞事情。
沒想到李治竟然決定將武媚娘貶為庶人,這是什麽腦回路?
有不少朝臣紛紛出麵勸諫,房遺愛並沒有出動,因為他跟武媚娘有私情的傳言早就傳的沸沸揚揚,無論他出麵說什麽都不方便。
勸皇帝將武才人留在感業寺?
那不等於替武才人求情嗎?
讚同皇帝將武才人貶為庶人?
說不定朝臣們還以為他是對武才人有什麽想法呢。
雖有不少朝臣們勸諫,不過皇帝卻十分堅持,認為武才人的兄長謀逆,若是仍然將武才人留在感業寺侍奉先帝靈位,會先帝生氣,為先帝蒙羞,是不孝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