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2章 大捷
大唐:李二你的綠帽掉了 作者:七月餘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少朝臣聽了都感到驚訝,房玄齡竟然主動要求加人分房遺愛的權柄,這是怎麽一回事?
難不成父子二人生了嫌隙?
不可能,長樂公主生子,房玄齡這幾天都高興的很。
李治聽了也有些驚訝,問道:“房相也覺得應當選人跟晉國公一起掌管官報?”
房玄齡拱手道:“啟稟陛下,臣是覺得有此必要,臣正想向陛下舉薦一人。”
李治聽了頓時來了興趣,問道:“不知道房相想要舉薦誰?”
房玄齡沉聲道:“臣舉薦中散大夫鄭真客,鄭真客為人方正,博覽群書,曾任校書郎,對掌校讎典籍,訂正訛誤頗有經驗,有他查漏補缺,可使官報不至出錯。”
鄭真客?
李治不由思索起來,他倒是也知道這個人,官位不顯,在朝中不顯山不露水。
沒想到房玄齡舉薦的竟然是鄭真客。
李治略一思索,不由笑道:“房相說的也有道理,既然是房相舉薦,那朕就準備了,就讓鄭真客幫著查漏補缺,幫晉國公分擔一些。”
雖然不知道鄭真客到底和房玄齡是什麽關係,但是他覺得房玄齡不可能不知道官報的作用。
既然房玄齡舉薦了鄭真客,那麽鄭真客必然會站在房遺愛這邊,而不會偏向世家大族。
所以,他思索之後就痛快的答應了,當爹的總不可能坑兒子。
柳奭等人聽了這才明白過來,原來房玄齡這是以退為進。
別人不知道,他們還不知道嗎,鄭真客跟房家的關係近著呢,說鄭真客是房玄齡的走狗可一點都不為過。
就說房玄齡怎麽突然同意加個人分房遺愛的權,原來是提前把鄭真客推上去好擋住路。
柳奭連忙道:“陛下,官報之事事關重大,臣以為鄭真客才能不足,難堪大任,臣舉薦……”
還沒等柳奭說完,李治已經擺手道:“柳卿此言差矣,鄭真客還是有真才實學的,況且,官報其實隻是將朕的重要旨意還有朝廷大事、官員升遷貶謫匯總起來,並不是難事。”
“就是查漏補缺,不出錯就好,朕相信鄭真客能做好。”
“此事到此為止,諸位愛卿還有何事欲奏?”
柳奭等人知道,此事已經大勢已去。
他們要求皇帝加個人掌管官報,皇帝如今依言加了,他們還能有什麽話說?
問題是,皇帝加的這個人並不是他們的人,他們依然不可能插手官報。
官報依然掌握在房遺愛手裏,房遺愛可以隨意操控官報,隨時都有可能在官報上發布對他們不利的消息。
他們心裏當然不滿,隻不過此時已經沒了繼續攻訐的理由,除非以後官報出現了什麽錯漏,或者鄭真客犯了什麽事,他們才能重提此事。
柳奭也在心裏暗暗惋惜,原房遺愛今天沒有參加大朝會,原本是一個極好的機會,沒想到房玄齡竟然早有準備,一下就將路給堵住了。
長樂公主為房遺愛生下了兒子,皇帝親自賜名房熙,並且封為縣公,這件事雖然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議論來的快去的也快。
因為房熙不過是剛剛出生的嬰兒,雖然有縣公的爵位,卻對朝廷沒有任何影響,等到房熙長大真正坐實縣公的爵位還要十幾二十年呢。
一封六百裏加急的軍報送到了長安。
自從大軍出征,不時就有軍報傳來,其中也不乏一些捷報,隻不過是小打小鬧,朝廷也並沒有大肆宣揚。
畢竟,這些小勝還無法決定戰爭的勝敗,朝廷上下都在等著真正的捷報。
而這一次六百裏加急就是真的捷報。
阿史那賀魯親率十五萬騎兵於曳咥河西抵禦唐軍的進攻,蘇定方率軍一萬作為先鋒。
阿史那賀魯見唐軍先鋒兵力不多,想要迅速擊潰唐軍先鋒先聲奪人,殺一殺唐軍的威風。
蘇定方迅速結陣據守南原,並領騎兵埋伏於北原,雙方雖然兵力懸殊,卻戰的十分膠著。
阿史那賀魯雖有十幾萬騎兵,卻沒法一舉擊潰這一支唐軍先鋒。
最終行軍大總管程知節得知前方戰況,暫時拋步卒輜重,親率騎兵馳援,最終裏應外合一舉擊潰了阿史那賀魯的十萬多萬騎兵。
捷報被送到兵部,隨即以極快的速度送到宮裏,房玄齡、李績等人帶著捷報來到了兩儀殿。
“啟稟陛下,前方大捷,臣等特來向陛下道賀。”
大捷?
那必然是關乎此次出兵勝敗的大捷,不然房玄齡等人不會這麽說。
李治難耐心中的激動,直接站了起來,大笑道:“好,好啊!算著也該有捷報傳來了!”
“捷報在哪兒?快拿來朕瞧瞧!”
房玄齡連忙將捷報呈了上去。
李治接過捷報認真的看了起來。
果然不是小打小鬧,而是與阿史那賀魯的主力騎兵作戰。
阿史那賀魯竟然集結了十二萬騎兵,號稱十五萬鐵騎,真是一塊硬骨頭!
“怪不得阿史那賀魯膽敢反叛自立,竟然在短短的時間內集結了十二萬騎兵!”
“程知節、蘇定方沒有辜負朕的期望,一舉擊敗了阿史那賀魯的大軍,殺敵一萬七,俘虜兩萬二,戰果不錯!”
李治激動之情溢於言表,這是他繼承皇位以來的第一次出兵,這次出兵取得了大勝,不但重塑了大唐的聲威,也樹立了他這個新君的聲威。
通過此戰也能讓大唐的臣民還有周邊的藩鎮也都明白,大唐依舊強盛,他這個新君繼承了先帝的意誌和才能。
不過,此戰雖然取得了大勝也還有遺憾。
李治放下了手裏的捷報,惋惜道:“可惜啊,沒能將阿史那賀魯生擒。”
倘若將反叛的阿史那賀魯生擒活捉,這才算是完美,也更能震懾大唐內外別有野心的人。
李績連忙道:“陛下,阿史那賀魯畢竟有十二萬騎兵,兵敗如山倒,漫山遍野都是敗兵,阿史那賀魯在後軍指揮,又有護衛保護,想要在漫山遍野的潰兵之中活捉阿史那賀魯無異於大海撈針,殊為不易。”
難不成父子二人生了嫌隙?
不可能,長樂公主生子,房玄齡這幾天都高興的很。
李治聽了也有些驚訝,問道:“房相也覺得應當選人跟晉國公一起掌管官報?”
房玄齡拱手道:“啟稟陛下,臣是覺得有此必要,臣正想向陛下舉薦一人。”
李治聽了頓時來了興趣,問道:“不知道房相想要舉薦誰?”
房玄齡沉聲道:“臣舉薦中散大夫鄭真客,鄭真客為人方正,博覽群書,曾任校書郎,對掌校讎典籍,訂正訛誤頗有經驗,有他查漏補缺,可使官報不至出錯。”
鄭真客?
李治不由思索起來,他倒是也知道這個人,官位不顯,在朝中不顯山不露水。
沒想到房玄齡舉薦的竟然是鄭真客。
李治略一思索,不由笑道:“房相說的也有道理,既然是房相舉薦,那朕就準備了,就讓鄭真客幫著查漏補缺,幫晉國公分擔一些。”
雖然不知道鄭真客到底和房玄齡是什麽關係,但是他覺得房玄齡不可能不知道官報的作用。
既然房玄齡舉薦了鄭真客,那麽鄭真客必然會站在房遺愛這邊,而不會偏向世家大族。
所以,他思索之後就痛快的答應了,當爹的總不可能坑兒子。
柳奭等人聽了這才明白過來,原來房玄齡這是以退為進。
別人不知道,他們還不知道嗎,鄭真客跟房家的關係近著呢,說鄭真客是房玄齡的走狗可一點都不為過。
就說房玄齡怎麽突然同意加個人分房遺愛的權,原來是提前把鄭真客推上去好擋住路。
柳奭連忙道:“陛下,官報之事事關重大,臣以為鄭真客才能不足,難堪大任,臣舉薦……”
還沒等柳奭說完,李治已經擺手道:“柳卿此言差矣,鄭真客還是有真才實學的,況且,官報其實隻是將朕的重要旨意還有朝廷大事、官員升遷貶謫匯總起來,並不是難事。”
“就是查漏補缺,不出錯就好,朕相信鄭真客能做好。”
“此事到此為止,諸位愛卿還有何事欲奏?”
柳奭等人知道,此事已經大勢已去。
他們要求皇帝加個人掌管官報,皇帝如今依言加了,他們還能有什麽話說?
問題是,皇帝加的這個人並不是他們的人,他們依然不可能插手官報。
官報依然掌握在房遺愛手裏,房遺愛可以隨意操控官報,隨時都有可能在官報上發布對他們不利的消息。
他們心裏當然不滿,隻不過此時已經沒了繼續攻訐的理由,除非以後官報出現了什麽錯漏,或者鄭真客犯了什麽事,他們才能重提此事。
柳奭也在心裏暗暗惋惜,原房遺愛今天沒有參加大朝會,原本是一個極好的機會,沒想到房玄齡竟然早有準備,一下就將路給堵住了。
長樂公主為房遺愛生下了兒子,皇帝親自賜名房熙,並且封為縣公,這件事雖然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議論來的快去的也快。
因為房熙不過是剛剛出生的嬰兒,雖然有縣公的爵位,卻對朝廷沒有任何影響,等到房熙長大真正坐實縣公的爵位還要十幾二十年呢。
一封六百裏加急的軍報送到了長安。
自從大軍出征,不時就有軍報傳來,其中也不乏一些捷報,隻不過是小打小鬧,朝廷也並沒有大肆宣揚。
畢竟,這些小勝還無法決定戰爭的勝敗,朝廷上下都在等著真正的捷報。
而這一次六百裏加急就是真的捷報。
阿史那賀魯親率十五萬騎兵於曳咥河西抵禦唐軍的進攻,蘇定方率軍一萬作為先鋒。
阿史那賀魯見唐軍先鋒兵力不多,想要迅速擊潰唐軍先鋒先聲奪人,殺一殺唐軍的威風。
蘇定方迅速結陣據守南原,並領騎兵埋伏於北原,雙方雖然兵力懸殊,卻戰的十分膠著。
阿史那賀魯雖有十幾萬騎兵,卻沒法一舉擊潰這一支唐軍先鋒。
最終行軍大總管程知節得知前方戰況,暫時拋步卒輜重,親率騎兵馳援,最終裏應外合一舉擊潰了阿史那賀魯的十萬多萬騎兵。
捷報被送到兵部,隨即以極快的速度送到宮裏,房玄齡、李績等人帶著捷報來到了兩儀殿。
“啟稟陛下,前方大捷,臣等特來向陛下道賀。”
大捷?
那必然是關乎此次出兵勝敗的大捷,不然房玄齡等人不會這麽說。
李治難耐心中的激動,直接站了起來,大笑道:“好,好啊!算著也該有捷報傳來了!”
“捷報在哪兒?快拿來朕瞧瞧!”
房玄齡連忙將捷報呈了上去。
李治接過捷報認真的看了起來。
果然不是小打小鬧,而是與阿史那賀魯的主力騎兵作戰。
阿史那賀魯竟然集結了十二萬騎兵,號稱十五萬鐵騎,真是一塊硬骨頭!
“怪不得阿史那賀魯膽敢反叛自立,竟然在短短的時間內集結了十二萬騎兵!”
“程知節、蘇定方沒有辜負朕的期望,一舉擊敗了阿史那賀魯的大軍,殺敵一萬七,俘虜兩萬二,戰果不錯!”
李治激動之情溢於言表,這是他繼承皇位以來的第一次出兵,這次出兵取得了大勝,不但重塑了大唐的聲威,也樹立了他這個新君的聲威。
通過此戰也能讓大唐的臣民還有周邊的藩鎮也都明白,大唐依舊強盛,他這個新君繼承了先帝的意誌和才能。
不過,此戰雖然取得了大勝也還有遺憾。
李治放下了手裏的捷報,惋惜道:“可惜啊,沒能將阿史那賀魯生擒。”
倘若將反叛的阿史那賀魯生擒活捉,這才算是完美,也更能震懾大唐內外別有野心的人。
李績連忙道:“陛下,阿史那賀魯畢竟有十二萬騎兵,兵敗如山倒,漫山遍野都是敗兵,阿史那賀魯在後軍指揮,又有護衛保護,想要在漫山遍野的潰兵之中活捉阿史那賀魯無異於大海撈針,殊為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