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乾開國以來,曆經這些年,還從未有那個亂臣賊子做出這般大逆不道之事來!”


    “這逆賊,不過弱冠,說什麽‘奉天之意’,竟還登基稱帝,實在太過於荒謬!”


    “這般做派,實在是可笑至極!”


    “還假惺惺的說是為國為民,真是虛偽!這大乾,在朕手中四海升平,外賓臣服,他卻厚顏無恥的來篡位,弄得現在亂相頻出,他怎敢稱帝的!”


    “無恥!!”


    金風鸞氣的胸口劇烈起伏。急赤白臉的罵了好幾句。


    來到南澤後,金風鸞便立即命人修繕舊宮,同時,也在等待著金陵那邊傳來消息。


    畢竟當初是留下金建仁在鎮壓秦澤的,雖然身邊眾人大多都覺得難以阻攔,但金風鸞卻對金建仁依舊抱有希望。


    畢竟他可是鎮國大將軍,是自己手下最得力的幹將。


    手下兵馬,盡是精銳,此外大多還都是金家人,可謂是忠心耿耿,這樣一群人去鎮壓秦澤,那必定是舍命去打。


    如此一來,勝負猶未可知,說不定還真能順利鎮壓叛軍。


    自己在南澤過個冬,待春暖花開之日再榮歸金陵,也算是挽回些顏麵了。


    可就在這幾日,便陸續聽到金陵那邊傳來消息,說是金建仁兵敗被殺,連頭都被割了,連一具全屍都沒有。


    此外,那逆賊殺入金陵後,便立刻稱帝。


    每每想到秦澤穿著獨屬於自己一人的龍袍,坐在獨屬於自己一人的龍椅之上,金風鸞便氣的渾身發顫。


    正如此刻。


    她一屁股在匆匆趕製出的龍椅上坐下,冷著臉看向台下的眾臣。


    與當初在金陵相比,如今的大臣少了許多。


    當初出金陵時雖然也曾下令讓眾大臣一並跟隨,但走的實在是太過於匆忙,一些大臣既要收拾家當,還要攜兒帶女,還有些年紀大的,在這寒冬臘月哪裏能立刻走掉。


    為此,不少人不得已就留在了金陵。


    此外,在來南澤的路上,還有一些臣子落在了後麵,隻是那時兵荒馬亂的,哪裏還顧得上他們。


    本想先回南澤,待這些落下之人趕來便是,誰知後來這些人竟然就此沒回南澤。


    顯而易見,他們要麽逃去了別處,要麽....就是重回了金陵。


    若是重回金陵還能幹什麽?那自是厚顏無恥的投靠逆賊了!


    金風鸞越想越氣,看著台下沉默的這些人,她忍不住喝道:


    “這逆賊謀朝篡位,你們說,該當何罪?”


    話音落下,一雙鬢微白的老者徐徐走出,沉聲道:


    “陛下才是大乾正統,這國君之位,隻為陛下一人所有。”


    “秦澤小兒,乃一亂臣賊子,如今攻入金陵,雖說登基稱帝,但此舉又談何名正言順?”


    “那所謂的登基稱帝,不過是一場鬧劇罷了,秦澤小兒自欺欺人,實在是讓人貽笑大方!”


    “如此賊子,日後自然是要誅其九族,以儆效尤的!”


    說話之人名為金正喜,若論其輩分,金風鸞得叫一聲叔父。


    金正喜從軍多年,乃是不折不扣的沙場老將,隻是後來出了個秦顥天,帶著訓練出的赤焰軍將士們在沙場上所向披靡,打的外邦臣服,異族退卻。


    如此,秦顥天在沙場上威名遠揚,但凡敵者,未開戰之前便先怯了三分。


    此後不論是大仗小仗,但凡是赤焰軍參戰,無一例外都是大勝,金正喜自覺秦顥天與這赤焰軍勇猛,自己年歲不小,也該功成身退了,因而便請命解了官職。


    此後便久居南澤,賦閑在家,平日裏隻是養養花,逗逗鳥,釣釣魚。


    大半生皆是在沙場上度過,這一下閑下來,一開始倒覺清淨自在,可時日久了,過得那也是索然無味。


    先前,他便聽聞這秦顥天之子秦澤被封鎮北王,去了北涼後,倒是做了些大事,其狀頗有其父之風。


    不曾想,這秦澤竟身懷反骨,出了點名聲之後竟舉兵造反。


    得知此消息後,金正喜怒從心頭起。


    自己雖賦閑在家,但當初那也是沙場名將,雖然年歲漸長,但身子骨健全,一頓飯尚能吃得下兩隻雞,跑得了步,握得住武器,殺起人來那也絕不含糊。


    因而,他便有心再入沙場,領兵前去平亂。


    如此,在這年歲立下如此之功,雖說榮華富貴自己不在乎,畢竟已經足夠富足夠貴了,但這聲名,卻還是可得的。


    平亂反賊,待自己壽終正寢後,日後在天下人之間,自是能留下一道美名。


    當然,金正喜也是有私心的。


    當初在沙場上,你秦顥天功勞無數,美名傳頌,如今你死了,你兒子當了反賊,你的名聲成空。


    生前,你的風頭蓋過了我,如今,我把你兒子給鎮壓了,豈不是穩壓你一頭?


    百年之後,誰還記得你秦顥天?


    所能記得的,定是我金正喜以花甲之年,鎮壓大乾第一反賊這樁佳話。


    隻可惜,天不遂人願,人也不隨人願。


    金正喜有心出山,掛帥出征鎮壓叛軍,但膝下幾子卻紛紛勸誡。


    他們都說如今大乾國力強盛,朝中盡是猛將,那無能之輩黃龍被剝軍權後,如今鎮國大將軍之位已由金建仁所得。


    除卻他外,其弟金建德自幼聰慧,執掌千機營,這些年也做出了不小的成就。


    更別提還有那數不盡的金家子弟,皆有官職在身,文官有,武官也有,整個朝廷上下,可謂是人才濟濟,哪裏還需父親出山。


    若真是讓父親掛帥出征,那豈不是讓百姓們笑話朝廷無人可用了?


    如此一來,朝中那些年輕後輩的臉,不是丟盡了?就連陛下,那也是顏麵無光啊。


    這般說辭有理有據,加之那時秦澤行謀反之事,還未成氣候,金正喜不得已隻能作罷。


    但怎料,這後來之事卻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秦澤竟以風馳電掣般的速度接連攻下數座城池,直指京師!


    金正喜再坐不住,他狠狠罵了幾個兒子一頓,怪他們當初非要阻攔,若是自己出馬,這秦澤還能活到今天?


    小輩們雖然年輕,但也正是年輕,缺乏經驗,這才輸給了反賊一場接一場,若是自己前去,便是以少打多,那也是能鎮壓反賊的!


    憑借的不是別的,正是這幾十年的作戰經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澤金風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夏小秋reborn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夏小秋reborn並收藏秦澤金風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