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調派了3000多人來周家灣的後山挖礦。


    被專家勘測出有少量鐵礦的那片山,山上的樹木已經被伐幹淨了,目前在清理地表的樹蔸和石頭。


    周傳義背著手到處巡視,防止有人“越界”,破壞了祖墳山。


    見周傳景帶著周榮過來了,周傳義迎上兩人,激動的問:“你又預測到了什麽大事嗎?快和我說說!”


    周傳義覺得周榮的眼光特別獨到,判斷也精準,比那些神婆還靈。


    他就是聽了周榮的建議,沒有砍伐附近的幾座山林用於種果樹,才保住了大批果苗。


    不然現在政策下來,那些種下去的樹,全得被毀掉!


    他還把周榮之前的預判和提的幾個建議,經過一番加工後,在合適的時機告訴周傳裕,或在公社開會時提出,得到了不少表揚。


    而且周傳義發現了一個規律,沒有大事發生,周榮不會回周家灣,隻會信件溝通,親自回來,必有要事商量。


    周榮沒有急著回答周傳義的問題,而是讓他帶著自己在“礦山”附近轉轉。


    看完一圈,周榮示意周傳景把專家的“預測”說了出來。


    周傳義聽罷,歎息道:“又是洪澇,又是大旱,老天爺不給人活路啊!”


    周榮:“天災每隔幾年就會來一次,我們這一帶,近兩年還算風調雨順,老天爺不會一直偏袒我們,往後幾年,估計會有極端惡劣天氣,要想把損失降到最低,應盡快做好防範。”


    周傳義:“你有什麽建議?”


    周榮指著“礦山”,小聲對周傳義和周傳景說:“兩位叔,我們在這裏挖個水塘怎麽樣?”


    周傳義不解的問:“這裏要用來開采鐵礦,哪能修水塘?”


    周傳景結合周榮之前說的明年可能要幹旱的事,回過了味:“你是想蓄水,以躲過大旱?”


    周榮:“是的,我們把水塘挖大一點,深一點,明年春季雨水多,可以很快蓄滿水,等幹旱時,村後這一片的農田就不用為灌溉發愁了。


    山上清理出來的石頭,別扔了,全部用來修水塘,我們要把水塘修堅固一點,免得遇到暴雨後,被衝垮了。


    水塘投入使用後,可以養魚養鴨,為鄉親們增加收入,一舉多得。”


    周傳義:“聽起來可行,但現在不是要挖礦嗎?公社會同意我們修水塘?”


    周榮笑道:“好的鐵礦是埋在深處的,挖礦的時候,讓大家挖深點,再把範圍稍稍擴大一點,等鐵礦挖完,我們的水塘不就修好了?”


    周傳義、周傳景:“......”


    周傳景突然想到一個問題:“礦山的旁邊就是祖墳山,要是挖個水塘,會不會影響風水?”


    周傳義一聽,頓時緊張起來:“咱們村裏有些老人家,思想迂腐的很,要是這個水塘破壞了村裏的風水,他們肯定會帶頭鬧事,這事要不再斟酌一下?”


    周榮:“我聽說風水學上有句話叫‘前有照,後有靠’,說是墓地所在的地方,後背有山,前麵有水,就是風水寶地,祖先們葬在此處,可保後代鵬程萬裏、福祿延綿。


    您看我們的祖墳山,地勢較高,後麵有大山做依靠,要是在它的附近,再修一片水域,完全符合‘前有照,後有靠’的說法。


    因水塘地勢較低,不會發生滲漏的情況,擾了祖宗們的‘清淨’。


    除開風水,我們來回歸現實,等大家把鐵礦挖走,這裏就剩個廢坑,難道兩位叔還會組織鄉親們去挑土來回填不成?”


    周傳義:“......自然不會,你傳裕叔想修幾條公社通往各大隊的大路,目前隻修了一半,近期因為煉鋼的事,給暫停了,等完成煉鋼任務,修路的事會再次提上日程。


    山裏挖出來的土,你傳裕叔交代了,全部挑去地勢低窪的地方,用於以後修路,這土都沒了,我們拿什麽回填?”


    周榮:“既然不能回填,我們就盡力去改變最差的結果,讓廢坑發揮它應有的作用,造福百姓。”


    周傳義:“事已至此,隻能這樣了,但願這個水塘真的能改變咱們周家灣的風水,讓我們的子孫後代個個有出息。”


    周傳景:“我前些年去縣裏辦事,在一家小飯館遇到過一位風水大師,我倆當時坐一桌,就閑聊了幾句,他說的東西和大榮那什麽風水寶地差不多。


    我們現在也沒其他選擇,就鼓動大夥把礦山挖成水塘吧。”


    周傳義:“好!”


    村裏的公共食堂,中午的菜是清炒冬瓜和卷心菜,周傳義為了感謝周榮每次一有事就和他通氣,特意回家拿了幾個雞蛋,讓曹大雲幫忙煎了,給周榮加餐。


    來周家灣挖礦的那些社員,目前也是在周家灣的公共食堂吃飯。


    他們都按一頓三碗飯的標準,自帶了口糧,但僅限於大米,油鹽蔬菜等由公共食堂負責,好在周傳裕撥了一筆款下來,周家灣沒有虧本。


    周榮見有些人三碗飯下肚,都像吃不飽的樣子,小聲對周傳義說:“叔,我今天是搭了一個順風車回來的,一路上見到數不清的煉鋼爐。


    大家都在全力以赴的煉鋼,很多糧食在地裏沒人管,包括我們清平縣,有些地方的糧食也沒收。


    我還聽說了一個民謠,內容是:穀撒地,禾葉枯,青壯煉鋼去,收禾童與姑。


    要不了多久,天氣就要轉涼了,煉鋼的任務,不到年底沒法結束,那些沒收上來的糧食,估計要爛在地裏了。”


    周傳義搖頭歎息道:“作孽啊!照這樣下去,明年開春,那些地方肯定會缺糧。”


    周榮:“是啊,我們是團結互助的國家,那些地方缺糧,組織不會看著不管,定會到其他地方籌集糧食。


    一方有難,八方支緩,是我們的優良傳統,幫助那些缺糧的地區是我們應該做的,就怕杯水車薪,受災麵積大,而籌集的救濟糧又有限。


    叔改天見到傳裕叔,和他透露下這個事,看他能不能發揮自己的人脈關係,讓咱們清平縣那些還沒收割糧食的地方,趕緊把糧收了。”


    周傳義:“沒問題,但這事要斟酌著辦,外麵的形勢你也知道,誰敢阻礙煉鋼,被批評和丟官是常有的事。


    你傳裕叔畢竟隻是一個社長,上麵還有黨委書記壓著,不能為所欲為,何況人心隔肚皮,縣裏的領導得知這事後會給出什麽反應,不好說。


    我先尋個機會把事情告訴他,怎麽去辦這個事,看他自己吧。”


    周榮:“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書50,別人囤米我囤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四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四海並收藏穿書50,別人囤米我囤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