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投資
穿書50,別人囤米我囤錢 作者:花四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榮3月1日正式退休後,就過起了吃喝玩樂帶孫子的生活。
她每天早上騎著自行車,把周紀帆和鍾喬恩送去學校,放學的時候接回來,剩下的時間就在家裏琢磨美食,春卷、餛飩、薯條、雞排等,輪番做給幾個孩子吃。
鍾喬恩每次都要吃上一兩碗,再次感慨奶奶家太好了,他應該早點來的......
許瀚啟和許曼去找周榮時,她正在做雞米花。
許曼笑道:“你這一天天的,花樣層出不窮,孩子們都胖了幾斤,連帶著我也跟著長肉。”
周榮:“在家裏閑著也是閑著,給孩子們換換口味,他們每天要練武,還要去溜冰,活動量大,很快就會瘦的。”
許曼邊給周榮打下手,邊把許瀚啟想研發收銀機的想法告訴了她。
我國在74年就發明了第一台商用收款機,並在京都的個別商場試用,顯示了收款結算的優越性。
但因其不能分類累計,及提供隨時查詢的原始記錄,也沒有打印和備份功能,技術上先天不足,加上應用的大環境等諸多條件不成熟,未能推廣,樣機沒過多久就被送進了倉庫......
商業部今年有計劃引進日本omron公司528型收款機,如果許瀚啟的收款機能在這之前發明出來,並得到領導認可,就不用把錢給外人賺了。
周榮讚成許瀚啟研發收銀機,還把自己得到的“內部消息”,告訴了他。
許瀚啟:“謝謝榮姨把這麽重要的信息告訴我,你覺得我是自己單搞,還是與政府合作?”
周榮反問他:“你要改國籍嗎?”
許瀚啟不明白周榮幹嘛突然問這個,但還是實話實說:“我哥說我們的美國國籍,目前在各方麵都有優待,去香江或是其他國家考察也便利,暫時不換國籍,這兩者對我在國內創業的影響很大嗎?”
周榮:“不換國籍,就是外商投資,政府很歡迎你們,但國內實行的是公有製,土地、廠房、人員、設備等,全是國家的,外商想投資,現階段必須接受政府控股。
這一點有利有弊,有了政府做靠山,你們的產品一旦研發出來,不愁銷路,原材料、場地、職工等,政府都會幫著解決。
你們如果不想政府參與決策和分紅,就隻能去沿海幾個經濟特區,租賃土地自建廠房,產品研發出來後,需要自己去拓展市場。
各工廠、商場、店鋪的生產物資,目前都是組織統一調配,你想把產品賣出去,估計要費一番波折。
你要是改了國籍,按照現有政策,隻能從事個體經濟,你的員工不能超過7人,否則就是剝削,想擴大規模,需要向政府申請,他們還是會趁機介入。”
周榮這麽一解釋,許瀚啟就明白了:“謝謝榮姨幫我分析,我還是與政府合作吧,不然靠我單打獨鬥,我攢的那點錢,估計要全部打水漂。”
周榮:“近期有外商在撤資,政府的幾位領導向上不好交差,為這事很頭疼,你這個時候來投資,是有談判資本的。”
許瀚啟聽懂了周榮話裏的深意,感激道:“多謝榮姨點撥,我先回去把樣品弄出來,到時候還得麻煩榮姨幫我引薦一下相關領導,以便項目能順利推進。”
周榮:“可以。”
許瀚啟在周榮家吃過午飯,就回去搗騰他的收款機了......
周榮與許曼閑聊時,得知許瀚華要在香江成立一家投資公司,為了讓空間裏的錢有個出處,問:“瀚華什麽時候返回香江?”
許曼:“應該是下個星期。”
周榮:“晚點你陪我去找他,他是華爾街的精英人才,在投資方麵肯定眼光獨到,我想存點錢在他那,賺點紅利。”
許曼打趣道:“你之前的工資那麽高,又有退休金,還缺錢用?”
周榮:“誰會嫌錢多啊?!這兩年物價漲了一點,以後肯定還會漲,我手裏那點錢,現在看著多,等物價都漲起來,就隻能勉強維持生活了,我可不想日子過的緊巴巴。
我不偷不搶,用正經途徑賺錢,有什麽不行的?”
國家從79年3月份開始,就實行了價格體製改革,目前糧油、肉類、蔬菜、紡織品的價格都略有提高,工資卻沒漲,一些單職工或儲蓄不夠的家庭,生活壓力明顯增大。
王城南每月有100多塊錢的工資,還有各種福利待遇,許曼自己也存了些錢,沒為生活發愁過,但她知道很多人在溫飽線上掙紮,她也認可周榮的觀點,物價以後還會漲。
許曼也不想自己的晚年生活變得拮據,還想給她的孫子孫女留點家底,就和周榮一起去找許瀚華。
周榮和許曼各拿了一萬塊給許瀚華,說要投資。
許瀚華沒有嫌棄兩人的錢少,和她們各簽了一份投資協議,每年年底做一次分紅。
周榮不想許瀚華在香江踩坑,說:“香江自古就屬於我們國家的領土,被英國用不平等條約霸占,首長一直想收回香江,並從79年開始,就和英國政府展開談判。
我相信要不了多久,香江就會回歸,但英國不會那麽爽快的答應,在政策明朗前,股市、樓市估計都會有大的波動,你關注一下各方麵的消息,別被套進去了。”
許瀚華若有所思,他不覺得周榮在危言聳聽,或是擔心虧錢才說出這番話,人家能做到局長的職務,心中定有丘壑。
“謝謝榮姨,我會多方留意的。”
周榮:“我上次去香江做調研,那裏的商業氛圍,尤其是股票交易大廳的熱鬧場景,讓我感觸良多,可惜我已經老了,沒精力去折騰了,國家的發展,就靠你們這些年輕人了。”
許瀚華:“榮姨一點都不老,見識謀略是我們不能比的,以後還請榮姨多多指教,我也會在能力範圍內,為家鄉盡點綿力,畢竟這裏是我的根。”
周榮:“好,我們多交流,多探討,發揮自己的光和熱,讓家鄉越來越好。”
她每天早上騎著自行車,把周紀帆和鍾喬恩送去學校,放學的時候接回來,剩下的時間就在家裏琢磨美食,春卷、餛飩、薯條、雞排等,輪番做給幾個孩子吃。
鍾喬恩每次都要吃上一兩碗,再次感慨奶奶家太好了,他應該早點來的......
許瀚啟和許曼去找周榮時,她正在做雞米花。
許曼笑道:“你這一天天的,花樣層出不窮,孩子們都胖了幾斤,連帶著我也跟著長肉。”
周榮:“在家裏閑著也是閑著,給孩子們換換口味,他們每天要練武,還要去溜冰,活動量大,很快就會瘦的。”
許曼邊給周榮打下手,邊把許瀚啟想研發收銀機的想法告訴了她。
我國在74年就發明了第一台商用收款機,並在京都的個別商場試用,顯示了收款結算的優越性。
但因其不能分類累計,及提供隨時查詢的原始記錄,也沒有打印和備份功能,技術上先天不足,加上應用的大環境等諸多條件不成熟,未能推廣,樣機沒過多久就被送進了倉庫......
商業部今年有計劃引進日本omron公司528型收款機,如果許瀚啟的收款機能在這之前發明出來,並得到領導認可,就不用把錢給外人賺了。
周榮讚成許瀚啟研發收銀機,還把自己得到的“內部消息”,告訴了他。
許瀚啟:“謝謝榮姨把這麽重要的信息告訴我,你覺得我是自己單搞,還是與政府合作?”
周榮反問他:“你要改國籍嗎?”
許瀚啟不明白周榮幹嘛突然問這個,但還是實話實說:“我哥說我們的美國國籍,目前在各方麵都有優待,去香江或是其他國家考察也便利,暫時不換國籍,這兩者對我在國內創業的影響很大嗎?”
周榮:“不換國籍,就是外商投資,政府很歡迎你們,但國內實行的是公有製,土地、廠房、人員、設備等,全是國家的,外商想投資,現階段必須接受政府控股。
這一點有利有弊,有了政府做靠山,你們的產品一旦研發出來,不愁銷路,原材料、場地、職工等,政府都會幫著解決。
你們如果不想政府參與決策和分紅,就隻能去沿海幾個經濟特區,租賃土地自建廠房,產品研發出來後,需要自己去拓展市場。
各工廠、商場、店鋪的生產物資,目前都是組織統一調配,你想把產品賣出去,估計要費一番波折。
你要是改了國籍,按照現有政策,隻能從事個體經濟,你的員工不能超過7人,否則就是剝削,想擴大規模,需要向政府申請,他們還是會趁機介入。”
周榮這麽一解釋,許瀚啟就明白了:“謝謝榮姨幫我分析,我還是與政府合作吧,不然靠我單打獨鬥,我攢的那點錢,估計要全部打水漂。”
周榮:“近期有外商在撤資,政府的幾位領導向上不好交差,為這事很頭疼,你這個時候來投資,是有談判資本的。”
許瀚啟聽懂了周榮話裏的深意,感激道:“多謝榮姨點撥,我先回去把樣品弄出來,到時候還得麻煩榮姨幫我引薦一下相關領導,以便項目能順利推進。”
周榮:“可以。”
許瀚啟在周榮家吃過午飯,就回去搗騰他的收款機了......
周榮與許曼閑聊時,得知許瀚華要在香江成立一家投資公司,為了讓空間裏的錢有個出處,問:“瀚華什麽時候返回香江?”
許曼:“應該是下個星期。”
周榮:“晚點你陪我去找他,他是華爾街的精英人才,在投資方麵肯定眼光獨到,我想存點錢在他那,賺點紅利。”
許曼打趣道:“你之前的工資那麽高,又有退休金,還缺錢用?”
周榮:“誰會嫌錢多啊?!這兩年物價漲了一點,以後肯定還會漲,我手裏那點錢,現在看著多,等物價都漲起來,就隻能勉強維持生活了,我可不想日子過的緊巴巴。
我不偷不搶,用正經途徑賺錢,有什麽不行的?”
國家從79年3月份開始,就實行了價格體製改革,目前糧油、肉類、蔬菜、紡織品的價格都略有提高,工資卻沒漲,一些單職工或儲蓄不夠的家庭,生活壓力明顯增大。
王城南每月有100多塊錢的工資,還有各種福利待遇,許曼自己也存了些錢,沒為生活發愁過,但她知道很多人在溫飽線上掙紮,她也認可周榮的觀點,物價以後還會漲。
許曼也不想自己的晚年生活變得拮據,還想給她的孫子孫女留點家底,就和周榮一起去找許瀚華。
周榮和許曼各拿了一萬塊給許瀚華,說要投資。
許瀚華沒有嫌棄兩人的錢少,和她們各簽了一份投資協議,每年年底做一次分紅。
周榮不想許瀚華在香江踩坑,說:“香江自古就屬於我們國家的領土,被英國用不平等條約霸占,首長一直想收回香江,並從79年開始,就和英國政府展開談判。
我相信要不了多久,香江就會回歸,但英國不會那麽爽快的答應,在政策明朗前,股市、樓市估計都會有大的波動,你關注一下各方麵的消息,別被套進去了。”
許瀚華若有所思,他不覺得周榮在危言聳聽,或是擔心虧錢才說出這番話,人家能做到局長的職務,心中定有丘壑。
“謝謝榮姨,我會多方留意的。”
周榮:“我上次去香江做調研,那裏的商業氛圍,尤其是股票交易大廳的熱鬧場景,讓我感觸良多,可惜我已經老了,沒精力去折騰了,國家的發展,就靠你們這些年輕人了。”
許瀚華:“榮姨一點都不老,見識謀略是我們不能比的,以後還請榮姨多多指教,我也會在能力範圍內,為家鄉盡點綿力,畢竟這裏是我的根。”
周榮:“好,我們多交流,多探討,發揮自己的光和熱,讓家鄉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