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皇宮刺殺
穿越大明,從洪武朝活到和平建國 作者:老子到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老祖宗,朕這幾年推行改革;
目前已經進入了深水區,朕發現宣德朝一年可以收到稅銀六千萬兩以上。”
“到了朕這一朝,隻能收不到四千萬兩;
說實話,連正德這一朝都有所不如。”
“最後朕明白了,我們大明朝已經進入了不可逆的土地兼並;
官員不納稅,皇親國戚不納稅,大部分的稅收都由老百姓承擔了。”
“這樣下去,恐怕要出大事。”
“朕想改製,希望老祖宗你能支持。”
朱樉幽幽的說道:
“你有振興大明的心,是好事;
本王幫不了你太多,我給你出一個主意,官員士紳一起納糧、一起當差。”
“無論你是王爺還是舉人仕子,隻要種田就得交稅。”
朱厚熜聽到這裏,苦笑一聲道:
“老祖宗,這是可以解決問題,可是廢除千年來的官員免稅政策;
他們鐵定會鬧事。”
“甚至,連皇族也要交稅,連各地的王爺都不會再擁護朝廷;
就算官員鬧事也會冷眼旁觀。”
“這樣,會出大事的;
朕以為,這事真要去做,也要分兩步走,先處理官員這一部分,再處理皇族。”
朱樉聽到朱厚熜的話,輕聲一笑說道:
“那就是你的事情了,增加國庫收入的辦法,本王已經給你想出辦法了;
你是皇帝,怎麽去操作那是你的事情。”
朱樉轉身就離開了皇宮。
朱厚熜看到朱樉的離去,歎息一聲說道:
“看來朕的這位老祖宗,又要至少數年不上朝了,一體納糧、一體當差;
這辦法有用,但是百官恐怕又要炸鍋了。”
“這一代的忠勇公於亮才執掌五軍都督府三年,對軍隊的把控遠不如他那老父親於允忠;
不過,太宗皇帝的打王金鞭在他手裏,料想不會出什麽大事。”
想到這裏,朱厚熜看向太監總管呂芳說道:
“呂芳,宣內閣首輔楊廷和、錦衣衛指揮使陸炳、忠勇公於亮覲見。”
半個時辰後。
三人出現在乾清宮中,朱厚熜看到三人一道,幽幽的說道:
“呂芳,把大明朝宣宗皇帝到現在每年國庫歲入的賬冊,送給楊閣老看看。”
楊廷和接過賬冊一看,宣德元年,國庫歲入六千八百萬兩;
到了景泰年間隻有五千三百萬兩銀子。
到了孝宗年間,朝廷的國庫歲入再也沒有五千萬兩。
至於正德年間到如今,每年的國庫歲入從四千多萬兩銀子;
降到了今年的三千八百萬兩銀子。
楊廷和看了整整一刻鍾,額頭的冷汗直冒,剛想說些什麽,朱厚熜就開口了:
“看到這些逐年降低的朝廷歲入,楊閣老作何感想;
可知道是哪裏出了問題。”
楊廷和做了數十年首輔,自然知道哪裏出了問題,連忙說道:
“啟奏陛下,我大明的國策,考取功名的的文人仕子不納稅,官員不納稅。”
“導致每年,可用於收稅的土地越來越少;
這是從宣德年間到現在每年國庫稅入都減少的主要原因。”
朱厚驄聽到楊廷和的話,頗為滿意,鄭重的說道:
“現在,每年鹽、鐵、絲綢稅收,每年交的稅隻有宣德年間的三成;
要知道現在這些東西的產量可是宣德年間的數倍,中間的差額都去哪裏了。”
“楊閣老,朝廷每年固定支出高達兩千五百萬兩白銀;
你算算再有多少年,我大明就要入不敷出了。”
楊廷和聽到這裏,苦笑一聲說道:
“陛下,要解決這個事情,就要大動幹戈了,恐怕要改製;
否則,恐怕難以挽回局麵。”
朱厚熜輕聲說道:
“那好辦,不就是改製嗎?”
“那就改!”
“朕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官員士紳,一起納糧,一切當差。”
“杜絕土地兼並的事情,否則要不了百年,大明就真的無力回天了。”
楊廷和苦笑一聲說道:
“陛下,這些士紳朝臣,可是大明的根基,如果對他們進行動手,會不會出亂子。”
朱厚熜幽幽的說道:
“所以朕叫來了陸炳和於亮,十幾萬錦衣衛已經分布在大明的兩京一十三省;
準備了一年多了。”
“至於於亮,接任他父親的位置已經三年,足以鎮壓軍隊;
到時候,全國丈量土地,製定新的收稅標準。”
“楊閣老,您已經為了大明嘔心瀝血幾十年,這擔子很重,您如果不願意扛;
朕特允你告老還鄉。”
楊廷和聽到朱厚熜這話,苦笑一聲說道:
“陛下,臣受皇恩數十年年,朝廷正在用人之時,微臣豈能躲避責任;
就算是告老還鄉,也要幫陛下完成改製後再說。”
朱厚熜幽幽的說道:
“楊閣老,朕不會讓你一個人頂在前麵,遍布全國的錦衣衛你可以隨時調動;
同時朕也會讓忠勇公於亮全力配合你。”
這個晚上,在百官熟睡的時候。
他們享受千年的特權,被朱厚熜的一通會議給收拾了個幹淨。
第二天朝會上。
朱厚熜讓太監總管呂芳推進來一車小冊子,讓上朝的百官看了半個時辰;
然後鄭重的問道:
“諸位大人,你們看出什麽沒有。”
戶部尚書李士翔連忙出班奏到:
“啟奏陛下,國庫歲入自宣德年間到如今,呈逐年下降的態勢;
短短百餘年間,國庫歲入下降了四成,”
朱厚熜幽幽的說道:
“戶部,這朕就不明白了,朕這一朝人丁比宣德一朝多吧;
工商業也比宣德一朝發達吧。”
“大明這百餘年間也沒有丟失國土吧,誰能告訴朕在這種情況下;
國庫稅入怎麽降低了四成。”
“這個問題不解決,我大明朝還能撐百年嗎?”
“一旦朝廷的歲入降到入不敷出,就是禍事降臨的時刻。”
百官聽到這裏瞬間慌了,這位爺登基就在全國範圍內掀起對官員的大屠殺;
這官員用了三年時間才補齊。
現在百官剛過兩年安生日子,這位爺又要鬧幺蛾子了。
禮部尚書席書想到這裏連忙出班說道:
“陛下!”
“這也無可奈何,國家人丁興旺,通過科舉取試的人也越來越多;
千年以來......”
目前已經進入了深水區,朕發現宣德朝一年可以收到稅銀六千萬兩以上。”
“到了朕這一朝,隻能收不到四千萬兩;
說實話,連正德這一朝都有所不如。”
“最後朕明白了,我們大明朝已經進入了不可逆的土地兼並;
官員不納稅,皇親國戚不納稅,大部分的稅收都由老百姓承擔了。”
“這樣下去,恐怕要出大事。”
“朕想改製,希望老祖宗你能支持。”
朱樉幽幽的說道:
“你有振興大明的心,是好事;
本王幫不了你太多,我給你出一個主意,官員士紳一起納糧、一起當差。”
“無論你是王爺還是舉人仕子,隻要種田就得交稅。”
朱厚熜聽到這裏,苦笑一聲道:
“老祖宗,這是可以解決問題,可是廢除千年來的官員免稅政策;
他們鐵定會鬧事。”
“甚至,連皇族也要交稅,連各地的王爺都不會再擁護朝廷;
就算官員鬧事也會冷眼旁觀。”
“這樣,會出大事的;
朕以為,這事真要去做,也要分兩步走,先處理官員這一部分,再處理皇族。”
朱樉聽到朱厚熜的話,輕聲一笑說道:
“那就是你的事情了,增加國庫收入的辦法,本王已經給你想出辦法了;
你是皇帝,怎麽去操作那是你的事情。”
朱樉轉身就離開了皇宮。
朱厚熜看到朱樉的離去,歎息一聲說道:
“看來朕的這位老祖宗,又要至少數年不上朝了,一體納糧、一體當差;
這辦法有用,但是百官恐怕又要炸鍋了。”
“這一代的忠勇公於亮才執掌五軍都督府三年,對軍隊的把控遠不如他那老父親於允忠;
不過,太宗皇帝的打王金鞭在他手裏,料想不會出什麽大事。”
想到這裏,朱厚熜看向太監總管呂芳說道:
“呂芳,宣內閣首輔楊廷和、錦衣衛指揮使陸炳、忠勇公於亮覲見。”
半個時辰後。
三人出現在乾清宮中,朱厚熜看到三人一道,幽幽的說道:
“呂芳,把大明朝宣宗皇帝到現在每年國庫歲入的賬冊,送給楊閣老看看。”
楊廷和接過賬冊一看,宣德元年,國庫歲入六千八百萬兩;
到了景泰年間隻有五千三百萬兩銀子。
到了孝宗年間,朝廷的國庫歲入再也沒有五千萬兩。
至於正德年間到如今,每年的國庫歲入從四千多萬兩銀子;
降到了今年的三千八百萬兩銀子。
楊廷和看了整整一刻鍾,額頭的冷汗直冒,剛想說些什麽,朱厚熜就開口了:
“看到這些逐年降低的朝廷歲入,楊閣老作何感想;
可知道是哪裏出了問題。”
楊廷和做了數十年首輔,自然知道哪裏出了問題,連忙說道:
“啟奏陛下,我大明的國策,考取功名的的文人仕子不納稅,官員不納稅。”
“導致每年,可用於收稅的土地越來越少;
這是從宣德年間到現在每年國庫稅入都減少的主要原因。”
朱厚驄聽到楊廷和的話,頗為滿意,鄭重的說道:
“現在,每年鹽、鐵、絲綢稅收,每年交的稅隻有宣德年間的三成;
要知道現在這些東西的產量可是宣德年間的數倍,中間的差額都去哪裏了。”
“楊閣老,朝廷每年固定支出高達兩千五百萬兩白銀;
你算算再有多少年,我大明就要入不敷出了。”
楊廷和聽到這裏,苦笑一聲說道:
“陛下,要解決這個事情,就要大動幹戈了,恐怕要改製;
否則,恐怕難以挽回局麵。”
朱厚熜輕聲說道:
“那好辦,不就是改製嗎?”
“那就改!”
“朕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官員士紳,一起納糧,一切當差。”
“杜絕土地兼並的事情,否則要不了百年,大明就真的無力回天了。”
楊廷和苦笑一聲說道:
“陛下,這些士紳朝臣,可是大明的根基,如果對他們進行動手,會不會出亂子。”
朱厚熜幽幽的說道:
“所以朕叫來了陸炳和於亮,十幾萬錦衣衛已經分布在大明的兩京一十三省;
準備了一年多了。”
“至於於亮,接任他父親的位置已經三年,足以鎮壓軍隊;
到時候,全國丈量土地,製定新的收稅標準。”
“楊閣老,您已經為了大明嘔心瀝血幾十年,這擔子很重,您如果不願意扛;
朕特允你告老還鄉。”
楊廷和聽到朱厚熜這話,苦笑一聲說道:
“陛下,臣受皇恩數十年年,朝廷正在用人之時,微臣豈能躲避責任;
就算是告老還鄉,也要幫陛下完成改製後再說。”
朱厚熜幽幽的說道:
“楊閣老,朕不會讓你一個人頂在前麵,遍布全國的錦衣衛你可以隨時調動;
同時朕也會讓忠勇公於亮全力配合你。”
這個晚上,在百官熟睡的時候。
他們享受千年的特權,被朱厚熜的一通會議給收拾了個幹淨。
第二天朝會上。
朱厚熜讓太監總管呂芳推進來一車小冊子,讓上朝的百官看了半個時辰;
然後鄭重的問道:
“諸位大人,你們看出什麽沒有。”
戶部尚書李士翔連忙出班奏到:
“啟奏陛下,國庫歲入自宣德年間到如今,呈逐年下降的態勢;
短短百餘年間,國庫歲入下降了四成,”
朱厚熜幽幽的說道:
“戶部,這朕就不明白了,朕這一朝人丁比宣德一朝多吧;
工商業也比宣德一朝發達吧。”
“大明這百餘年間也沒有丟失國土吧,誰能告訴朕在這種情況下;
國庫稅入怎麽降低了四成。”
“這個問題不解決,我大明朝還能撐百年嗎?”
“一旦朝廷的歲入降到入不敷出,就是禍事降臨的時刻。”
百官聽到這裏瞬間慌了,這位爺登基就在全國範圍內掀起對官員的大屠殺;
這官員用了三年時間才補齊。
現在百官剛過兩年安生日子,這位爺又要鬧幺蛾子了。
禮部尚書席書想到這裏連忙出班說道:
“陛下!”
“這也無可奈何,國家人丁興旺,通過科舉取試的人也越來越多;
千年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