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發現令他想起了一個以前未曾留意的事實:宮中女子,但凡身份高貴的多半都有一雙纖纖小腳,連略有點地位的宮女也都纏足,父皇有些妃子出身寒微,進宮之前是天足,便常常淪為小腳妃嬪的笑柄,因此這些妃子往往不顧年長骨骼已定型還強行再纏,想盡方法就是要讓雙足看起來更小些。而真正從未想過纏足,且大大咧咧、不以天足為恥的就是那些如眼前廚娘一般的粗使奴婢了。
原來對女子而言,雙足的尺寸直接代表著她們身份的尊卑。
所以,像柔福那樣嬌貴的帝姬,他的妹妹,怎麽可以不纏足,日後任雙足長得跟這個粗陋的廚娘的一般大呢?
一路想著這個問題走回絳萼閣,尚未走近便聽見柔福驚懼的哭聲自裏麵傳出。他立即快步衝了進去,卻看見她的臥室早已站滿了許多人:鄭皇後,及大大小小數位奴婢。
柔福的床前坐著兩名仆婦,正在伸手去捉縮在床角的她,而柔福瑟縮著拉著被子邊躲邊哭,拚命搖著頭哭著說:“我不纏,我不纏……”
趙構跪下向皇後請安。鄭皇後見他突然出現有點詫異,但也沒多問,隻點了點頭讓他起來,然後又轉頭對柔福說:“唉,哪有帝姬不纏足的呢?趁著沒人就自己把白綾解開,你這孩子也太不懂事了。”又對仆婦命道:“還不快些請帝姬伸足出來!”
仆婦答應著強行把柔福抱了出來。柔福一聲尖叫,掙紮著朝趙構投來求助的目光。
趙構見狀重又跪下,對鄭皇後說:“皇後娘娘請不要責怪柔福妹妹,剛才是兒臣幫她解開白綾的。兒臣知錯了,這就去勸妹妹接受纏足。”
鄭皇後略感意外地凝視他半晌,最後頷首道:“好,你去跟她說說。”
趙構走到柔福麵前,她似乎還沒明白他適才所說的意思,眼淚汪汪地看著他喊道:“九哥……”
趙構一時也不知該如何勸她,沉默許久後說:“妹妹,父皇的女兒都必須有一雙纖小的腳,這是不可以改變的事,你長大後就懂了。現在雖然會疼,但忍忍就好。如果疼得睡不著,你就聽聽蟋蟀的叫聲,聽著聽著便能睡著。”
他把點心遞給一旁的仆婦,然後從柔福的床上拾起她掙紮時散落的蟋蟀籠,默默地放在她手裏。
柔福低頭看著籠中的蟋蟀,兩滴眼淚委屈地掉下來,驚得那蟋蟀開始在一時鴉雀無聲的閣中無休止地鳴叫。
仆婦見她不再抵抗,遂讓一名宮女過來抱著她,然後一人捉住一支腳,拭淨之後在上麵灑上一層明礬粉,再重新用白綾緊緊地包裹起來。
鄭皇後笑了,和言對趙構說:“九官人年紀雖小卻十分明理,真是難得。現已晚了,你快回去罷,你母親一定在急著找你呢。”
趙構隻得告退,出門前回頭看看柔福,隻見她疼得不斷蹙眉叫喊,臉上滿是淚水,手裏緊攥著他給她的小金籠,看來疼痛之下用力不小,那籠子隻怕已被她捏得有些變形。
他不忍再看,掉頭離去。
他在臨安皇宮中為柔福準備的宮室也賜名為“絳萼”。當他帶她至絳萼宮時,她久久凝視著門上的匾額,若有所思。
這時宮院內的桂花正開得盛,微風一吹便有陣陣鬱香襲來,她感覺到了,略略回首含笑道:“桂花很香。”
趙構亦朝她微笑道:“不僅有桂花,這院中種滿了四時花卉,有迎春、桃花、杏花、榴花、薔薇、牡丹、百合、萱草、梔子、菊花、木芙蓉和梅花,四季皆有花可賞。”頓了頓,又說:“朕記得妹妹很喜歡櫻花,已命人去尋最好的品種了,明年春天,這裏的櫻花必能開得如華陽宮中的櫻花那般絢麗。”
“哦?我曾跟九哥說過我喜歡櫻花麽?”柔福問道,卻沒看他,目光悠悠地飄浮於院中花草之上,語調風淡風輕。
“你忘了麽?”趙構悵然道:“你以前常在華陽宮中的櫻花樹下遊戲。有一天,你在花雨之中蕩秋千……”
她穿著淡淡春衫坐在樹下的秋千上輕輕蕩著,那粉色的櫻花花瓣飄落如雨,輕柔地依附在她的頭發、臉龐和衣裙上,那色彩清豔柔和,與她春衫之色一樣。
柔福靜靜聽著,像是頗入神,卻見他不再說下去,便追問道:“然後呢?”
“然後?”趙構十分訝異,看著她蹙眉問道:“你……真的不記得了?”
柔福一笑,道:“這些事過去很久了,我未必每件都能記得。”
她怎會變得如此陌生?連這段記憶都拋棄了,仿佛隻留下了這個依然美麗的軀殼,而裏麵的靈魂已全然改變。
趙構與柔福默然佇立在絳萼宮前的桂花樹下,相距不過咫尺,他卻無奈地感覺到三年多的時光已在他們之間劃出一道遼遠如天涯的距離。
自那年千秋節後,一連數年趙構再未見過柔福。柔福由鄭皇後撫養,管教甚嚴,不許她輕易外出與兄弟接觸。宣和三年十二月,十四歲的趙構被進封為康王,次年行冠禮之後,趙佶賜他府邸命他出宮居住,他與柔福就更無見麵的機會了。
宣和七年,金軍大舉南侵,目標直指汴京,形勢十分危急。趙佶急得手足無措完全沒了主意。群臣建議先命太子監國,皇上南幸暫避,待危機解除後再返回京城。李綱則以血書相諫道:“名不正則言不順,監國何以安內攘外,陛下不如禪位。太子英明,定能挽回天意、收拾人心。”趙佶也早沒了治國禦敵之心,遂同意禪位,於宣和七年十二月下詔召太子趙桓入宮即皇帝位。趙桓涕泣推辭,趙佶堅持不許,於是趙桓隻得受禪,接手管理父親留給他的一片爛攤子,尊趙佶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鄭皇後為道君太上皇後。趙佶與鄭皇後便出居龍德宮,不再過問政事。
次年趙桓改元為靖康元年。這年春正月,金人再次大舉進犯京師,駐軍於城西北,金帥斡離不遣使入城,邀大宋親王及宰相前往金營議和。趙桓先遣同知樞密院事李棁等人使金。那李棁膽小如鼠,一踏入金營瞧見金軍將士便已嚇得魂飛魄散,不斷發抖,哪裏還能“議和”,金人說什麽他便聽什麽,隻剩了點頭的份。在這樣的情形下他帶回來了金人提出的四條屈辱和約:一、向金納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表緞百萬匹,牛馬萬頭;二、割讓中山、太原、河間三鎮;三、宋帝尊稱金帝為伯父;四、以宋親王及宰相為人質,前往金營,送金軍過河。
趙桓無奈之下幾乎完全接受,但在派哪位親王前往金營為質時不免躊躇。召了幾位一向號稱有膽識的弟弟前來商議,他把詢問的眼神投向他們,卻無一人敢坦然相應,都一味低頭默不作聲。
趙桓搖頭感歎:“如今國難當頭,賢弟們竟都難為朕分憂麽?”
這回話音剛落便聽殿外有人朗聲應道:“請陛下準許臣出使金營,為陛下分憂。”
趙桓一喜,抬目望去,見一位少年昂然邁步入殿,神情堅毅,鎮定自若。
那是他的九弟,當時尚未滿十九歲的康王趙構。
原來對女子而言,雙足的尺寸直接代表著她們身份的尊卑。
所以,像柔福那樣嬌貴的帝姬,他的妹妹,怎麽可以不纏足,日後任雙足長得跟這個粗陋的廚娘的一般大呢?
一路想著這個問題走回絳萼閣,尚未走近便聽見柔福驚懼的哭聲自裏麵傳出。他立即快步衝了進去,卻看見她的臥室早已站滿了許多人:鄭皇後,及大大小小數位奴婢。
柔福的床前坐著兩名仆婦,正在伸手去捉縮在床角的她,而柔福瑟縮著拉著被子邊躲邊哭,拚命搖著頭哭著說:“我不纏,我不纏……”
趙構跪下向皇後請安。鄭皇後見他突然出現有點詫異,但也沒多問,隻點了點頭讓他起來,然後又轉頭對柔福說:“唉,哪有帝姬不纏足的呢?趁著沒人就自己把白綾解開,你這孩子也太不懂事了。”又對仆婦命道:“還不快些請帝姬伸足出來!”
仆婦答應著強行把柔福抱了出來。柔福一聲尖叫,掙紮著朝趙構投來求助的目光。
趙構見狀重又跪下,對鄭皇後說:“皇後娘娘請不要責怪柔福妹妹,剛才是兒臣幫她解開白綾的。兒臣知錯了,這就去勸妹妹接受纏足。”
鄭皇後略感意外地凝視他半晌,最後頷首道:“好,你去跟她說說。”
趙構走到柔福麵前,她似乎還沒明白他適才所說的意思,眼淚汪汪地看著他喊道:“九哥……”
趙構一時也不知該如何勸她,沉默許久後說:“妹妹,父皇的女兒都必須有一雙纖小的腳,這是不可以改變的事,你長大後就懂了。現在雖然會疼,但忍忍就好。如果疼得睡不著,你就聽聽蟋蟀的叫聲,聽著聽著便能睡著。”
他把點心遞給一旁的仆婦,然後從柔福的床上拾起她掙紮時散落的蟋蟀籠,默默地放在她手裏。
柔福低頭看著籠中的蟋蟀,兩滴眼淚委屈地掉下來,驚得那蟋蟀開始在一時鴉雀無聲的閣中無休止地鳴叫。
仆婦見她不再抵抗,遂讓一名宮女過來抱著她,然後一人捉住一支腳,拭淨之後在上麵灑上一層明礬粉,再重新用白綾緊緊地包裹起來。
鄭皇後笑了,和言對趙構說:“九官人年紀雖小卻十分明理,真是難得。現已晚了,你快回去罷,你母親一定在急著找你呢。”
趙構隻得告退,出門前回頭看看柔福,隻見她疼得不斷蹙眉叫喊,臉上滿是淚水,手裏緊攥著他給她的小金籠,看來疼痛之下用力不小,那籠子隻怕已被她捏得有些變形。
他不忍再看,掉頭離去。
他在臨安皇宮中為柔福準備的宮室也賜名為“絳萼”。當他帶她至絳萼宮時,她久久凝視著門上的匾額,若有所思。
這時宮院內的桂花正開得盛,微風一吹便有陣陣鬱香襲來,她感覺到了,略略回首含笑道:“桂花很香。”
趙構亦朝她微笑道:“不僅有桂花,這院中種滿了四時花卉,有迎春、桃花、杏花、榴花、薔薇、牡丹、百合、萱草、梔子、菊花、木芙蓉和梅花,四季皆有花可賞。”頓了頓,又說:“朕記得妹妹很喜歡櫻花,已命人去尋最好的品種了,明年春天,這裏的櫻花必能開得如華陽宮中的櫻花那般絢麗。”
“哦?我曾跟九哥說過我喜歡櫻花麽?”柔福問道,卻沒看他,目光悠悠地飄浮於院中花草之上,語調風淡風輕。
“你忘了麽?”趙構悵然道:“你以前常在華陽宮中的櫻花樹下遊戲。有一天,你在花雨之中蕩秋千……”
她穿著淡淡春衫坐在樹下的秋千上輕輕蕩著,那粉色的櫻花花瓣飄落如雨,輕柔地依附在她的頭發、臉龐和衣裙上,那色彩清豔柔和,與她春衫之色一樣。
柔福靜靜聽著,像是頗入神,卻見他不再說下去,便追問道:“然後呢?”
“然後?”趙構十分訝異,看著她蹙眉問道:“你……真的不記得了?”
柔福一笑,道:“這些事過去很久了,我未必每件都能記得。”
她怎會變得如此陌生?連這段記憶都拋棄了,仿佛隻留下了這個依然美麗的軀殼,而裏麵的靈魂已全然改變。
趙構與柔福默然佇立在絳萼宮前的桂花樹下,相距不過咫尺,他卻無奈地感覺到三年多的時光已在他們之間劃出一道遼遠如天涯的距離。
自那年千秋節後,一連數年趙構再未見過柔福。柔福由鄭皇後撫養,管教甚嚴,不許她輕易外出與兄弟接觸。宣和三年十二月,十四歲的趙構被進封為康王,次年行冠禮之後,趙佶賜他府邸命他出宮居住,他與柔福就更無見麵的機會了。
宣和七年,金軍大舉南侵,目標直指汴京,形勢十分危急。趙佶急得手足無措完全沒了主意。群臣建議先命太子監國,皇上南幸暫避,待危機解除後再返回京城。李綱則以血書相諫道:“名不正則言不順,監國何以安內攘外,陛下不如禪位。太子英明,定能挽回天意、收拾人心。”趙佶也早沒了治國禦敵之心,遂同意禪位,於宣和七年十二月下詔召太子趙桓入宮即皇帝位。趙桓涕泣推辭,趙佶堅持不許,於是趙桓隻得受禪,接手管理父親留給他的一片爛攤子,尊趙佶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鄭皇後為道君太上皇後。趙佶與鄭皇後便出居龍德宮,不再過問政事。
次年趙桓改元為靖康元年。這年春正月,金人再次大舉進犯京師,駐軍於城西北,金帥斡離不遣使入城,邀大宋親王及宰相前往金營議和。趙桓先遣同知樞密院事李棁等人使金。那李棁膽小如鼠,一踏入金營瞧見金軍將士便已嚇得魂飛魄散,不斷發抖,哪裏還能“議和”,金人說什麽他便聽什麽,隻剩了點頭的份。在這樣的情形下他帶回來了金人提出的四條屈辱和約:一、向金納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表緞百萬匹,牛馬萬頭;二、割讓中山、太原、河間三鎮;三、宋帝尊稱金帝為伯父;四、以宋親王及宰相為人質,前往金營,送金軍過河。
趙桓無奈之下幾乎完全接受,但在派哪位親王前往金營為質時不免躊躇。召了幾位一向號稱有膽識的弟弟前來商議,他把詢問的眼神投向他們,卻無一人敢坦然相應,都一味低頭默不作聲。
趙桓搖頭感歎:“如今國難當頭,賢弟們竟都難為朕分憂麽?”
這回話音剛落便聽殿外有人朗聲應道:“請陛下準許臣出使金營,為陛下分憂。”
趙桓一喜,抬目望去,見一位少年昂然邁步入殿,神情堅毅,鎮定自若。
那是他的九弟,當時尚未滿十九歲的康王趙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