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發涼


    [病案]鄧某,一位43歲的女性,在1976年7月5日首次就診。她最初的症狀表現為在病孩死後噯氣頻繁,情緒煩躁易怒,精神倦怠懶言,睡眠不佳且多夢。隨後,她感覺到頭部發涼,經常用厚實的頭巾包裹頭部以尋求舒適。最近,她全身也開始感覺發冷,以至於在盛夏季節,她不得不緊閉門窗,避免外出。即使是在炎熱的夏季,鄧某仍然穿著厚重的絨衣以保暖,同時伴有氣短、輕微出汗和呼吸急促。


    鄧某的食欲明顯下降,她的舌頭呈現胖嫩淡紅色,舌苔呈現薄白色。她的脈象表現為細弱。


    [治則]升陽舉陷,行氣解鬱。


    [方藥]黃芪25克,黨參15克,白術10克,當歸10克,陳皮6克,升麻6克,柴胡6克,蘇梗10克,鹽附子20克(先煎),炙甘草6克,生薑6克,大棗15克。患者在連續服用兩劑後,症狀得到了明顯改善。


    在治療期間,他摘除了頭巾,穿上了單衣。經過治療後,他的頭部不再感到寒冷,胃部寒氣得到了控製,汗液也停止分泌,精神狀態逐漸好轉。


    然而,患者尚有噯氣現象,醫生決定改變治療方案。將鹽附子改為製附片6克,患者再次服用兩劑中藥,病情得到了痊愈。


    [評析]頭部發冷在臨床上並不常見,但在中醫理論中,它屬於“腦冷”或“腦風”的範疇。根據傳統中醫理論,頭是全身陽氣匯聚的地方,而這種陽氣的上升完全依靠脾的功能。同時,督脈被視為人體陽脈之海,掌控著全身的陽氣。然而,督脈的正常運行需要腎氣的溫暖以及脾氣的滋養。如果腎氣不足或者脾氣虛弱,都會導致督脈失去平衡,從而引起頭部發冷等症狀。此外,如果身體受到風寒侵襲,也可能影響督脈的通暢,進而導致頭部不適。因此,對於頭部發冷的患者,中醫會綜合考慮病因,並采用相應的治療方法來調理身體的陰陽平衡,以緩解症狀並促進康複。


    現在這個病人頭部感覺寒冷,這是由於督脈虛寒,不能讓清陽之氣上升所致。而這位患者所遭受的痛苦,源於她的孩子不幸夭折,使她過度憂慮,情緒抑鬱難以舒緩,導致脾氣虛弱,肝氣鬱結,從而使氣機的升降失去平衡。因此,治療的方法應當以升陽舉陷和行氣解鬱為主,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入附子等草藥來輔助治療。


    附子、黨參、黃芪等藥材需要大量使用,以便使氣力充足,陽氣得到振奮。這樣一來,督脈得到溫煦,氣機升降可以恢複正常,從而使得頭部發冷症狀得到消除。在過去的臨床實踐中,醫生曾使用補中益氣湯加減法治愈了三例頭部發冷患者。


    總之,中醫治療頭部發冷的關鍵在於調整氣機升降、溫煦督脈和滋養脾氣。在患者接受適當治療後,頭部發冷症狀往往能得到有效緩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每日醫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短耳的兔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短耳的兔子並收藏每日醫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