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腸炎


    [病案]鄒某,男,33歲。他在病發初期出現發熱畏寒的症狀,同時伴有稀水樣的大便,每天多達數十次。第二天,他的病情進一步惡化,大便變成肉水樣血性,盡管次數依然較多,但病情仍讓人擔憂。此時的血壓值為8.0\/5.3kpa(60\/40毫米汞柱),已經相當不理想。


    1979年11月30日,鄒某被緊急送入醫院治療。在經過抗休克、抗菌和補液等治療手段後,他的發熱症狀仍然沒有得到緩解,體溫持續在39~39.5c之間。同時,他的血壓也未見明顯改善,維持在8.0~5.3\/5.3~2.7kpa(60~40\/40~20毫米汞柱)之間。


    12月3日晚,鄒某突然出現神誌錯亂、狂燥不安的症狀,甚至試圖起床攻擊他人。經過西醫診斷,鄒某被確診為出血性腸炎、感染性休克以及精神症狀的合並症狀。


    此時的鄒某症狀更加嚴重,他發熱不惡寒,腹部脹滿堅硬且拒按。血水樣的大便頻繁且量少,伴隨著譫語煩躁,神誌時清時蒙。此外,他的舌苔呈現出黃燥狀態,嘴唇和牙齒幹燥且有汙垢,脈象沉細且急促。


    [治則]釜底抽薪,急下存陰為先。


    [方藥]生大黃10克(後下),生枳實10克,黃芩10克,元明粉15克(衝),生甘草5克。2劑,1日4次服完。並用生地10克,玄參10克,麥冬20克,生甘草5克,煎湯代茶。藥後24小時內大便6次,排出大量血水樣便及粘液,後熱退神清,腹脹大減,苔黃膩轉潤。此腸胃熱毒之邪得出,耗損之陰液漸複,病有轉機,繼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兼顧陰津之劑:金銀花30克,生地30克,生地榆30克,炒枳實10克,生槐米10克,丹皮10克,天花粉10克,麥冬10克,熟大黃15克,生甘草5克。2劑,1日1劑。藥後體溫、血壓正常,腹脹除,大便1日2次,質軟色黑,便前略有腹痛,有饑餓感,倦怠無力,舌轉潤、黃膩苔漸化,脈緩無力。此乃熱毒之邪漸清,氣陰未複。治宜益氣健脾、養陰生津,佐以清腸瀉熱之劑:北條參10克,生白術10克,金石斛10克,麥冬10克,天花粉10克,生苡米10克,陳皮10克,熟大黃10克,生地榆15克,生地15克,茯苓15克,甘草5克。上方加減調理半月,痊愈出院。


    [評析]本案為危重病症,病情複雜且嚴重。根據中醫理論,該病症是由熱毒蘊蒸胃腸,損傷血絡,上擾神明所致。患者經過西醫搶救,但未見好轉,病情繼續惡化。出現了神昏譫語、煩躁不安、循衣摸床等症狀,盡管每天大便十數次,但腹脹硬拒按等陽明腑實之症依然明顯。由於發病已經四天,患者還出現了瀉下血水、血壓下降、唇齒焦燥而幹垢、脈沉細等症狀,這是陰液不足、內有燥屎、津不潤下的表現。


    為了更好地治療患者,醫生決定采用增液承氣湯進行治療。增液承氣湯的主要作用是下其腸胃之燥屎,使急下存陰,同時以增其陰液,實現扶正祛邪的效果。在治療過程中,患者病情逐漸好轉,熱退神清,病情有轉機。為了鞏固療效,醫生又采用了益氣健脾、養陰生津、佐以清理腸胃的治療方法,最終實現了全功。


    該案例表明,中醫在治療危重病症方麵具有獨特的優勢和療效。在現代醫學的基礎上,結合中醫治療,能夠更好地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治療服務。此外,本案例也展示了中醫在診斷和治療方麵的獨到之處。中醫通過對患者的整體觀察,發現病情的複雜性和嚴重性,進而采用針對性的治療方法,取得顯著的療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每日醫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短耳的兔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短耳的兔子並收藏每日醫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