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口幹


    [病案]季某,男,43歲。1974年秋就診。患者十多年來反複發病,頭暈腰重,胸腹脹滿,睡眠不佳,雖然能食,但消化困難,大便不爽,口燥咽幹。特別冬令之後,發病較多,感冒頻作,有時臥病經日,甚或住院求治,年複一年,有增無減。1971年在某醫院確診為神經官能症,功能性低血壓。多年來每到冬天必然求醫,所服藥物,大都是健胃補腎。如金匱腎氣丸之類,這類藥物久服或用量過重,就感上火、頭痛、頭暈、咽喉疼痛,不得已又改用清熱瀉火。如此又引起消化不良,胸腹脹滿,倦怠少力。來診時又增加了上齒齦出血,上午較甚,診斷為過敏性齒齦出血。初診時勉為處方,終未獲效。延至陰曆十一月,氣候漸寒,又感冒頻作,頭暈腰疼,咽喉幹燥,胸悶氣短,食後易饑,脈數大,舌紅苔少。細詢以往發病準確時間,均是冬至後就開始,而至夏至以後好轉。


    [治則]壯水生津,滋養胃陰。


    [方藥]天花粉12克,沙參9克,麥冬9克,玉竹9克,桑葉9克,白扁豆9克,甘草4.5克,生地12克,玄參9克,女貞子9克。經過連續服用這劑中藥5天後,患者的胃納和消化功能明顯好轉,但胸悶、少氣、太息等症狀卻仍然沒有明顯改善。通過觀察患者的右脈數大,醫生判斷這是因為胃陰長期虛弱,影響了中氣所致。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醫生決定在原方的基礎上增加黃芪60克、升麻3克和柴胡3克作為引子。患者繼續按照這個新的配方服用兩個月左右,竟然將多年來每到冬至時就發作的病痛以及齒齦出血徹底治愈。同時,患者的血壓也逐漸恢複到正常水平。


    經過長時間的隨訪觀察,患者至今沒有再次出現類似症狀。


    [評析]中醫辨證施治是一種以個體差異為基礎的治療方法,強調因人、因地、因時製宜,針對不同患者進行個性化的治療。在實際應用中,中醫師除了關注患者的症狀外,還要根據陰陽五行理論,結合氣候和節氣的變化,進行審因、辨證和選方。


    例如,對於陽虛之病,即使是在炎熱的夏季,使用桂枝、附子、幹薑等溫熱藥材也不會使病情加重,反而能夠幫助患者消除虛熱。對於陰虛之病,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使用麥冬、生地、玄參等滋潤藥材也不會使病情惡化,反而能夠改善患者的胃氣和精神狀態。


    “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的觀念在中醫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強調陰陽五行的變化與人體病理變化之間的聯係。在臨床實踐中,這種觀念被廣泛應用於治療慢性疾病和頑固性疾病。這些疾病往往與氣候和節氣的變化密切相關,特別是在冬至和夏至這兩個節氣,陰陽主氣交替,更容易誘發疾病的發生。


    因此,中醫師在治療這些疾病時,會特別關注氣候和節氣的變化,結合陰陽五行理論,製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根據《內經》中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論,中醫師會在不同的季節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總之,中醫辨證施治是一種以個體差異為基礎的治療方法,它強調因人、因地、因時製宜,結合陰陽五行理論,針對不同患者進行個性化的治療。這種治療方法在臨床實踐中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能夠幫助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每日醫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短耳的兔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短耳的兔子並收藏每日醫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