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福無門,惟有自召。


    庾亮厭惡戴洋所說“喪必東行”之語,又信其占候靈驗,便欲往西,出鎮石城。


    有人問戴洋:庾公若此西行,足以當其東喪否?


    戴洋搖頭道:此乃故意人為,不能當之。


    鹹康五年,瘐亮令毛寶渡江北屯邾城。


    戴洋言於庾亮道:毛豫州今年受死,五十日內當有怨賊報仇,攻圍諸侯。


    庾亮聞此,愈加厭惡,且有惱羞成怒之狀。


    至期,北賊果陷邾城,殺毛寶而去。庾亮大悲,遂問戴洋:天何以利胡而病我?


    戴洋答道:天符有吉凶,土地有盛衰。今年害氣三合己亥,己為天下,亥為戎胡,石虎亦當受死。今不憂賊,但憂公之病耳。荊州受兵,江州受災,公可去此二州,則疾病可痊。但恨已晚,猶可救也。


    瘐亮半信半疑,猶豫不決,竟不能至二州。後致心惑不能識人,來年正月一日而薨。


    其後庾翼代庾亮鎮守武昌,戴洋複為占侯,卒年八十餘歲。


    戴洋以其道法而文明於後世,後人皆以占候祖師謂之。


    複說後趙太子石弘即位,改元延熙,拜中山王石虎為丞相,晉封魏王、加大單於,賜九錫,劃分魏郡等十三郡作其封國,總領朝廷大小政事。


    石虎既為丞相,自此大權在握,獨霸朝綱。


    於是大赦封國,立妻鄭氏為王後,石邃為太子,次子石宣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冀州刺史,封河間王;石韜為前鋒將軍、司隸校尉,封樂安王;石遵封齊王,石鑒封代王,石苞封樂平王,石斌為章武王。複任命鎮軍將軍夔安兼領左仆射,尚書郭殷為右仆射。以先帝舊臣皆補散任,自己親黨盡處要職。將太子宮室改名為崇訓宮,又挑選石勒原有宮女、車馬及服玩中精美珍貴者,全部送入丞相府。


    其篡逆不臣之心,就此暴顯無遺。


    石勒太後劉氏見此情景,私召彭城王石堪入內言道:今先帝晏駕未越冬臘,而丞相已陵籍社稷如此,皇運滅絕指日可待。其後之事,將若之何?


    石堪答道:今先帝舊臣都已被排斥在外,諸軍不再聽我指揮;宮省之內亦皆彼之心腹,朝廷之上無可為者。臣請出奔兗州,占據廩丘,挾持南陽王石恢為盟主,向各地守官及駐軍將軍宣布太後詔命,令各率義兵共討逆賊,宗室之臣則將無不出兵,以拯救危難。


    劉太後:形勢緊迫,卿可立即出發,恐遲則生變。


    石堪領諾,於是微服輕騎出京,率百餘騎欲襲兗州,終不能克,乃南奔譙城。


    石虎聞之,因遣將軍郭太、林因率兵五千南下,在城父追及擒獲石堪,解還襄國。令將石堪炙烤而死,並執太後,一並殺之。劉太後頗有呂後之風,不想今日死於石虎之手。


    次日石虎奏請皇帝石弘,尊奉生母程氏為皇太後,石弘不敢不從。滿朝文武莫敢誰何。


    當時宗室諸王,尚有石生鎮守關中,石朗鎮守洛陽金鏞城。石生乃石勒從子,石朗為石勒心腹大將,皆為後趙屢立戰功。


    二人時聞皇帝石勒已死,石虎為變,且殺太後及彭城王,於是各舉兵二萬,發檄全國,欲討石虎。石生又遣使投降東晉,自稱秦州刺史,遣人與石朗互通消息。


    略陽公蒲洪聞石勒死,國內動亂,則亦趁機脫離後趙,轉投涼王張駿。


    石虎聞變,讓太子石邃留守襄國,自領步騎七萬人進攻金墉,旋即攻破。


    部將執獲石朗,送交石虎,石虎命先將其砍掉雙腳,然後斬首。隨後向長安進發,來伐石生,以梁王石挺為前鋒大都督。


    石生聞石虎親率兵至,派將軍郭權率鮮卑涉部二萬人為前鋒拒敵,自統大軍隨後出發,屯於蒲阪。郭權領兵東進,至於潼關,正和石挺遇著。


    於是兩軍接戰,郭權大敗來犯之敵,陣斬石挺,後趙軍丞相左長史劉隗亦皆陣亡。遂率軍出關追擊,並遣人報於河東王石生。


    石生聞報前鋒大勝,遂率主力大軍隨後而至,趁機掩殺。


    石虎正引大軍向西而來,被自家敗兵衝突,約束不住,隻得回軍逃往澠池,全軍大潰,屍體枕藉達三百餘裏。石虎從未經曆如此大敗,不由大為驚懼。


    因石生軍中鮮卑騎兵厲害,石虎忽思一計,遂具金銀珠寶無數,寶刀五百口,使人私至長安,重賄鮮卑部將大人,使其反戈攻擊石生,許其事成之後封以河西之地。


    鮮卑諸部大人貪其重賄,即令各營軍士嘩變,欲擒石生以獻石虎。


    石生聞變,當時不知石虎前鋒大將石挺已死,心中畏懼,遂棄大軍,單騎逃奔長安。


    石虎聽聞石生已走,中軍無主,於是聚集全軍出於澠池,急攻郭權。郭權孤軍奮戰,失卻後援,於是大敗,隻得收聚剩餘士眾,退屯於渭水之灣,遣使回長安探聽主將消息。


    石生雖回歸長安,但不知究有多少部將叛變,於是不敢久居長安,又引親兵離城遠遁,藏匿於雞頭山中。


    長安城中隻剩石生部將蔣英,據城抵抗不果,終被石虎攻破城池,蔣英被殺。


    石生部下聞說長安失守,因見大事已去,於是殺死石生,持其首級往石虎軍中投降,關中就此盡歸石虎。


    信使打聽的實,急兼程回報郭權,訴說長安陷落,河東王已死。


    郭權見自己已陷入趙軍重圍,無奈隻得引兵繞過長安,從間道西行,逃奔隴右去了。


    石虎既得長安,繼續引兵西進,分別命令眾將屯軍於天水、隴上諸地,派將軍麻秋為前鋒大都督,率三萬軍來攻略陽。


    略陽公蒲洪料非敵手,於是暫且按捺,遣人往麻秋營中,表示願率本部二萬戶投降。


    石虎此時亦軍力大損,不能再戰,聞報大喜,遂準其降,並拜授蒲洪為光烈將軍、護氐校尉,遣使往略陽城中賜以璽授。


    蒲洪於是到長安拜見石虎,建言道:殿下莫若遷徙關中豪強和氐、羌等部,以充實東方。眾氐族部落皆是我家部曲,臣若歸順,誰敢違抗?


    石虎聽從其議,遂徙秦、雍二州士民,及氐羌族十餘萬戶到關東。命蒲洪為龍驤將軍、流民都督,令其居住枋頭;又命羌族首領姚弋仲為奮武將軍、西羌大都督,率部眾數萬人遷居清河灄頭。並準郭權投降,命為鎮西將軍、秦州刺史,於是隴西及關中皆平。


    鏡頭轉換,趙國新都鄴城。


    石虎得勝還鄴,自覺功高蓋世,於是興建魏台,一如魏武帝曹操銅雀台故事。


    大將石聰和譙郡太守彭彪不滿石虎跋扈,兼其誅弑太後及大殺宗室,於是起兵反趙,並遣使者至晉請降。


    晉室聞報不知虛實,先使人過江探聽明白,再派遣督護喬球帶兵救援。未料喬球救兵尚未渡淮,探馬報來,說石聰等人已被石虎誅滅,其事已遲,於是隻得回軍。


    鹹和九年三月。秦州刺史郭權聞說趙國內部變亂紛起,於是占據上邽複反,自稱大將軍,都督秦、涼、雍三州諸軍事,奉涼王張駿封號,舉兵討伐趙國,為故主石生報仇。


    聞說郭權據城擁兵複起,旬月之間,京兆、新平、扶風、馮翊、北地諸郡皆應。


    趙帝石弘聞報大怒,遂遣鎮西將軍石廣西出長安,引兵來與郭權交戰。


    郭權聞趙兵來伐,以逸待勞,先伏奇兵於趙兵來路兩翼,讓過不戰;然後自率精騎正麵迎之,三麵夾擊,大敗趙軍,石廣率殘眾逃回長安。


    趙丞相石虎於是派步騎四萬,使部將郭敖為先鋒,章武王石斌為合後,西出長安,前往進攻郭權,屯軍華陰。


    夏四月,隴上豪族殺死郭權,持其首級前來後趙大營投降。


    石虎恐氐羌複為後患,遂命將秦州三萬餘戶民眾,皆遷徙到青、並二州。


    長安人陳良夫不願東遷,遂率宗族數千人逃奔黑羌,勾結北羌王薄句大,合兵一處,侵擾北地、馮翊。


    石虎複令章武王石斌、樂安王石韜分兵合擊,使郭敖為前鋒都督,尋敵殲之。連戰十餘陣,黑羌軍潰敗,薄句大率殘部逃奔馬蘭山。


    郭敖乘勝追擊,反被陳良夫引羌人伏擊戰敗,部眾死亡十之七八。郭敖率殘部投石斌、石韜二王,石斌等人遂收兵回到三台城。


    石虎聞報兵敗大怒,於是遣使持詔,命郭敖自殺謝罪。


    秦王石宏因有怨言,石虎聞之,又將秦王幽禁。


    後趙皇帝石弘幼有孝行,實乃文武全才,奈何生性懦弱,怯於石虎淫威,不能自安。


    晉鹹和九年九月底,石弘親自攜帶印璽到於魏宮,請見丞相石虎,求將君位禪讓。


    石虎怒而不從,石弘回宮,對程太後說:石虎不肯相容,先帝骨肉果真再無遺存矣!


    太後亦哭,無計可施。次日升朝,複使尚書至魏宮,向魏王石虎奏道:請魏王允準,令陛下依照唐堯、虞舜舊例,禪位讓於殿下。


    石虎冷笑道:石弘愚昧昏暗,服喪無禮,理當將其廢黜,談何禪讓哉!


    即派丞相郭殷持節進宮,廢黜石弘為海陽王。


    石弘邁步登車,神色自若,對群臣說道:孤不能勝任先帝大業,愧對群臣,乃天命已去,尚還有何說!


    百官無不落淚,宮人慟哭。


    石虎令將石弘及程太後、秦王石宏、南陽王石恢囚禁於崇訓宮,不久皆暗殺之。可憐!石弘在位兩年,死時年僅二十二歲。


    石虎既殺石弘,於是空其帝位不立,自稱趙王,代理趙國一切軍國大事。


    西羌大都督姚弋仲聞皇帝石弘被廢而死,石虎自立為趙王,稱病不來朝賀。石虎屢次相召,萬般無奈,這才前來鄴城,拜見趙王。


    姚弋仲拜罷,便莊顏厲色,對石虎說道:老羌向不讀書,但知人臣之禮。某常聞大王乃是聞名於世之英雄,怎可受握臂托孤之重,反篡奪人君之位耶?


    石虎慍怒道:此豈我所願為哉!不過海陽王年少,恐不能治理家事,某故代勞也矣。


    心中雖怨怒不平,但因見姚弋仲誠懇實在,也懼其能征慣戰,膝下諸子個個英雄,帳下諸將人人了得,故此不敢輕易加罪。


    鏡頭閃回,補敘姚弋仲來曆。


    字幕:姚弋仲,南安赤亭羌人,曹魏鎮西將軍姚柯回之子。


    姚弋仲明勇英果,雄武剛毅。永嘉之亂後率部東遷,投靠前趙劉曜,授平西將軍,封平襄郡公。後又投靠後趙,屢次建言立功,拜冠軍大將軍,封西平郡公。


    姚弋仲常對人自稱先祖乃舜帝之後,因夏禹封舜帝少子於西戎,世代便為羌人首領。


    其始祖姚燒當。起於洮水、罕水之間。姚燒當七世孫姚填虞,在東漢光武帝建武年間,因侵擾關中而受朝廷討伐,被楊虛侯馬武所敗,被逼逃亡出塞。


    姚填虞九世孫姚遷那又率眾內附東漢,得到朝廷嘉獎,拜冠軍將軍、西羌校尉、假歸順王,至此居於南安郡赤亭之地。


    姚遷那玄孫姚柯回,曹魏時封鎮西將軍、綏戎校尉、西羌都督,即是姚弋仲之父。


    姚弋仲年少時不治產業,而以收容救濟為務,故受眾人敬服。永嘉六年,姚弋仲自稱護西羌校尉、雍州刺史、扶風公,舉其族眾東遷榆眉,胡漢之民扶老攜幼跟隨。


    太寧元年七月,前趙皇帝劉曜消滅隴西陳安,關隴氐羌各族部落皆送人質請降前趙,劉曜任命姚弋仲為平西將軍,封平襄公,居住隴上。


    鹹和三年,劉曜被石勒打敗,太子劉熙出奔上邽,關中大亂,後趙乘時進取關中。


    不久石虎領兵攻下上邽,姚弋仲複降後趙,石虎薦為行安西將軍、六夷左都督。次年東晉豫州刺史祖約北逃投奔石勒,姚弋仲上疏請殺祖約,石勒從而殺之。


    此番石虎因姚弋仲之言,遷關中豪族及氐、羌共十萬戶到關東地區。姚弋仲便率數萬部眾遷至清河灄頭,拜為奮武將軍、西羌大都督,封襄平公。


    閃回結束,書歸正本。


    石虎故忌憚姚弋仲武勇,因此雖被當麵質問,亦不見罪,反而加封其職,遷為持節、十郡六夷大都督、冠軍大將軍,以示拉攏。


    其後石虎大封功臣,任夔安為侍中、太尉、尚書令,郭殷為司空,文武封爵有差。


    石虎出行到信都,返回襄國後即命改元延熙,時為東晉鹹和九年。


    是年鮮卑遼東公慕容廆病故,三子慕容皝嗣位。


    字幕:慕容皝,字元真。龍顏版齒,雄毅多權略,尚經學,善天文。


    慕容皝初登大位,用法嚴峻,致使國人不安。庶兄慕容翰任建威將軍,為人驍勇,有雄武之才,一直受到慕容皝嫉恨;同母弟征虜將軍慕容仁亦有勇略,且屢立戰功,頗得部眾將士之心,曾與廣武將軍慕容昭皆受慕容廆寵愛,慕容皝心中也憤憤不平,遂有相圖之意。


    慕容翰得知其意,恐遭圖害,乃與其子引本部兵離了遼東,前往投奔遼西段氏。


    遼西段氏鮮卑酋長名謂段遼,素聞慕容翰大才,見其來投甚相愛重,待之極厚。


    慕容仁見走了兄長慕容翰,於是勸慕容昭起兵,廢黜慕容皝。


    慕容皝得知,於是先殺慕容昭,並派使者探查慕容仁虛實,在險瀆與慕容仁遭遇。慕容仁知道事已敗露,遂殺慕容皝使者,引本部軍向東遷徙,回到平郭舊地。


    慕容皝聞報大怒,遂遣其弟建武將軍慕容幼、大將司馬佟壽等人率軍討伐。


    慕容仁帶領本部人馬抵抗,大敗慕容幼,盡降其部眾。


    襄平令王冰、將軍孫機聞此,亦攜遼東部眾反叛慕容皝,攻城奪寨。東夷校尉封抽、護軍乙逸、遼東相韓矯、玄菟太守高詡等人不敵叛軍,棄城逃回。


    慕容仁於是占有遼東全部,自稱車騎將軍、平州刺史、遼東公。宇文逸豆歸、段遼及鮮卑諸部皆叛慕容皝,以為慕容仁後援。


    慕容皝至此後悔無及,遂擢諍臣皇甫真為平州別駕,凡事與其相商。


    鹹和九年,慕容皝遣司馬封弈攻鮮卑酋長木堤於白狼,揚威將軍淑虞攻烏丸悉羅侯於平岡,皆擒斬之。又命材官劉佩攻打乙連,但卻未能獲勝。


    段遼劫掠徒河,慕容皝遣部將張萌迎戰,又獲大勝,斬獲無算。段遼不肯幹休,另遣弟段蘭劫掠柳城,又被慕容皝都尉石琮擊敗。


    便在段遼屢敗之際,慕容翰率部來投,傾心吐膽,將遼東慕容部虛實盡情以告。段遼大喜,遂派弟段蘭與慕容翰出兵遼東,同伐慕容皝。


    二人領命,合兵二萬,共攻遼東柳城。大將石琮死守柳城,一麵急遣使回棘城報急。


    慕容皝聞報,遂遣慕容汗為主將,封弈為副,點軍一萬來救。


    臨出兵之時,慕容皝告誡慕容汗與封弈:賊兵人多氣盛,其鋒正銳,非一戰而能勝者。卿宜考慮大局,切勿輕舉妄動,須集兵力而嚴陣容,然後擊之可也。


    二人領命,率軍急馳柳城,來救石琮。


    不則一日,慕容汗率軍兼程而至,與段蘭、慕容翰兩軍遇於柳城之西。


    慕容汗稟性勇銳,立營未穩,便派千餘騎兵作為前鋒,向敵陣展開進攻。封弈急以東遼公臨別之言製止,慕容汗不聽,堅執出擊。


    一戰下來,被段蘭以逸待勞,將慕容汗先鋒打敗,士兵死亡大半。


    慕容汗大怒,親自率兵出擊,又不敵段蘭和慕容翰聯手攻擊,大敗而逃。


    段蘭率得勝之兵進攻柳城,造飛梯、挖地道,圍困二十餘日。


    石琮見援兵不至,於是殺牛搬酒,激勵將士,親率城中軍士出擊,趁段蘭懈怠之機一舉得勝,斬首一千五百餘級。


    段蘭引殘部逃回,多虧慕容翰突出接應,大殺一陣,擊退石琮,兵退三十裏紮營。段蘭不忿,遣使回至遼西,請發援兵。


    段遼聞報,即遣重兵來助,段蘭與慕容翰於是驅軍複還,日夜攻擊。


    柳城終至陷落,石琮隻得棄城而走。段蘭兵進柳城,欲乘勝追擊。


    慕容翰恐滅慕容皝之國,勸止道:某因受慕容皝所逼而降,隻求此捷可矣。


    段蘭不悅:我此次出兵,損兵折將在先,今終得柳城,焉能就此回軍?


    慕容翰道:若貪功取敗,將前功盡棄,顏麵盡失也。不若就此罷休,回兵還國。


    段蘭答道:趁此大勝,急追而進,則慕容汗必然成擒。將軍此時阻兵前進,無乃慮及慕容氏就此滅國耶?


    慕容翰見其起疑,急忙解釋:某因慕容氏相忌,故投身相依段氏,無複還國之理。慕容國之存亡,於我何有?隻恐深入其地,反為不美。但為國之大計,實非出自私心!


    言罷,便乃召集部將,欲獨自還軍。


    段蘭見其執拗如此,不得已從之,於是一同退兵,回歸本國。


    段遼即聞大敗遼東之軍,不由大喜,重賞段蘭與慕容翰,並大設筵宴,為二將慶功。


    再說慕容仁盡占遼東之地,便自稱平州刺史、遼東公,宣布獨立割據。


    八月,晉廷派徐孟為使,策拜慕容皝為鎮軍大將軍、平州刺史、大單於、遼東公,一如慕容廆故事。但徐孟船至馬石津時,卻為慕容仁所扣,不使南返。


    十一月,慕容仁派兵進攻遼東,奪取襄平。采納高翊之議,分徙遼東大姓於棘城,任命杜群為遼東相,安撫民眾。


    同年底,慕容仁又襲擊新昌,卻為王寓所敗,王寓將新昌百姓徙入襄平。


    次年十月,慕容仁放歸慕容皝使節王濟,東晉特使徐孟。徐孟攜東晉策命終至棘城,慕容皝始受晉命,願奉東晉正朔。


    乙未,東晉鹹和十年,晉成帝十五歲,行加元服之禮,開始親政,並於正月改元鹹康。鹹康二年九月,徐孟等終得歸還建康,輾轉北國將近兩年。


    鏡頭轉換,按下遼東,複說河北。


    當初石勒以天竺僧人佛圖澄能豫言成敗,甚相推崇。石虎奪權之後,不信漢家文化,惟知迷信神鬼,供奉佛圖澄尤謹,衣食供給,比石勒在時更為優禮數倍。


    每至大臣期會之日,必使太子及諸王公於兩側扶翼佛圖澄上殿,使司禮儀者高唱“大和尚升座”,眾人起立敬拜,然後再拜皇帝。


    又令司空李農早晚問候佛圖澄日常起居,太子、諸王公五日一朝。


    趙人爭造寺廟,削發出家者甚眾,其中或為奸宄小人,逃避賦役,亦入於空門。


    後趙建武元年九月,著作郎王度等上書,要求嚴煞此風,凡入為沙門者皆令返俗。石虎不予采納,許夷、趙百姓皆從本俗而自便,於是後趙國內佞佛之風愈甚,不能遏止。


    鏡頭轉換,按下河北,複說西川。


    成漢天子李雄在位三十一年,國內無事,四境晏然,民樂太平。


    這一日忽然頭部生瘍,就此臥病不起。又兼早年戎馬征戰,身上素多金創,及得病臥床之時,舊瘡並時舉發,皆生膿潰,惡氣滿室,諸子皆惡而遠之,不肯入室定省。


    惟太子李班晝夜侍於榻側,衣帶不解,親為父親吮其濃瘡,以解父病痛。


    李雄自料不起,遂召建寧王李壽入內,接受遺詔輔政,親口囑道:卿乃朕之至親,國之元忠,今我將歸,故托卿以後事。某聞傳國以嗣,嗣不肖以德。今我觀諸子皆非鼎器,故皆不立,而獨立李班。李班有仁孝之心,可以為君,卿宜善加輔之,勿負朕言。


    李壽再拜,唯唯受命而退。


    李雄又喚李班至於榻前,囑道:建寧王忠智有餘,卿可舉國委之,休負朕意。


    言畢而卒,終年六十一歲。


    當初李雄母親羅氏,曾夢見兩道彩虹從家門升向天空,其中一虹中斷,而後生下李蕩。後去井台打水,忽如睡著,又夢大蛇繞身,於是有孕,十四個月後方生李雄。


    羅氏於是常說:我兩子如有先死者,其得活者必定大貴。


    最終李蕩死於李雄之前,而李雄終得稱帝。


    李雄性情寬厚,簡省刑律法紀,極有聲望。氐人苻成、隗文降而複叛,再又歸降,李雄皆恕其罪,優待接納,由此夷夏各族安定。


    當時海內大亂,而蜀地獨安,歸附者絡驛不絕。


    李雄興辦學校,設置史官,聽政處事之餘手不釋卷。公事少而勞役不常,百姓富庶殷實,閭門不關,劫盜不興。有將領進獻金寶得官,丞相楊褒諫阻,李雄遜謝。李雄曾因醉酒而推搡中書,杖打太官,楊褒複進言,李雄則戒酒。


    畫外音:李雄作為一國之主,納諫如流,在當時諸國之中實為罕見。但其治國少儀,官祿無差,排位無別,官民服飾皆一;行軍無主,戰不成列,勝不謙讓,敗不互援,攻城掠地常以擄獲為先。此其失誤之處,雖然皆係小過,但較武侯孔明治蜀之時,則差之遠矣。


    李雄既死,群臣便依遺命擁扶李班即位,為其父舉哀治喪。


    此後朝中政事,盡委於李壽、司徒何點及尚書令王瑰三人。


    李雄庶子李越當時出屯江陽,聞父親已死,乃至成都奔喪,欲與其弟李期陰謀作亂。


    字幕:李期,字世運,成漢武帝李雄第四子。


    李期自幼聰慧好學,二十歲時既能作文,輕財好施,虛心納才。初任建威將軍,父李雄令諸子和宗室子弟各憑恩義聚眾,諸子招士至多者不過數百,惟李期招至上千人。


    其所推薦人才,李雄亦多半任用,故此朝中長史、列署等官,有不少出自李期門下。


    李班之弟李玝暗中聞知李越回朝,勾結李期之事,急入宮密告其兄。


    李班:父親過世,我兄回來奔喪,偶與其弟溝通,似無不可。


    李玝:帝王之家,不許私情。依弟之意,陛下可急遣李越返回陽江,休使其在成都久留;且宜封李期為梁州刺史,使其離京往鎮,則庶無內變發生。


    李班聽了,以父親喪期未完,不忍心如此對待兄弟,於是說道:既是二人合謀,賢弟可代我引兵五萬出屯涪城,則彼二人必不敢為變於都城。


    李玝見兄李班不肯采納己諫,於是無奈,隻得引五萬兵出屯涪城而去。


    李越不樂大位落於李班之手,於是密入李期府宅,日夜謀劃政變之事。


    李期猶然服念兄弟之情,不忍為亂。


    李越說道:川蜀之地本乃我家之天下,父王反嗣位於伯父之子李班,實不甘心。今我兄弟同心,何不合力除之以代?我雖為兄,但事成後願推弟為主,弟以為如何?


    李期於是意決,說道:如此某有計矣。今先父喪期未完,待明日李班來殯宮哭靈,我兄弟二人可各領心腹二十人,身藏利刃,伏而殺之,而後取其大位,兄謂如何?


    李越沉吟道:此計雖善,隻恐百官不服。


    李期笑道:此事易耳。隻需使人誣告李班謀弑君父,自奪大位,我二人奉太後之詔殺之伐罪,其百官誰敢忤逆於我?


    李越撫掌稱善,於是二人商議已定。


    次日平旦,李越、李期各領心腹家將二十餘人,身藏利刃入於殯宮埋伏。


    不一時李班果至,將隨從止於宮外,自行入內,望李雄靈柩拜哭於地。李越從幃後縱出,隻一刀將李班砍翻在地,複一刀砍下頭來。


    李班部從大驚,欲持刃入殿,被李期引部將阻住,大喝道:爾等不得無禮!李班謀弑我父,逆奪大位。我與兄李越奉太後密詔殺之,其餘人等皆不知情,降則免罪。


    李班隨從聞此,又見主公已死,再鬥無益,於是各棄其兵,俱隨宮人各散。


    李越即出前殿,召集文武百官道:李班欲速得大位,謀殺我父,我故殺之。我弟李期素有仁德於眾,可登大位。諸公宜奉我弟為成都之主。有不願從者,以李班為例!


    眾官大驚,相對無言。


    李越既命家將,扶持李期登上帝座。


    李期讓之再三,方上龍位坐定。李越率領群臣羅拜,山呼萬歲。


    李期即位,乃改年號為玉恒元年,以兄李越為相國,加大將軍;以叔祖李驤之子漢王李壽為大都督,皆錄尚書事。


    朝中文武大臣見李期弑殺李班自立,皆都不服。


    李班舅父羅演與漢王李壽之相上官澹密謀,欲聯合謀殺李期,複立李班之子。不料謀事不密因而敗露,李期反殺羅演、上官澹,以及李班之母羅氏,並誅殺李班弟李都。


    李期又派從叔李壽引軍至涪城,討伐李都之弟李玝。


    李玝自知不敵,棄城東逃,引家眷部曲自巴郡下船,自長江順流而下,至建康投降東晉。


    李期盡除李班一黨,遂大封宗室,重設百官。立妻子閻氏為皇後,封李壽為漢王,任為梁州刺史、東羌校尉、中護軍、錄尚書事;封兄長李越為建寧王,命為相國、大將軍、錄尚書事。任命衛將軍尹奉為右丞相、驃騎將軍、尚書令,王瑰為司徒。


    李班一黨既除,李期此時不複重視先父李雄各位舊臣,隻寵任親信尚書令景騫、尚書姚華、田褒數人。宮掖之內,則相信宦官許涪,國家刑獄政事,皆出於數名親信之手。


    於是國家法紀紊亂,李雄所創大業開始衰落。


    景騫等人為排除異己,竟誣陷尚書仆射、武陵公李載謀反,致使李載被下獄而死。


    李期好大喜功,又派李壽攻陷漢中,驅逐東晉建威將軍司馬勳,設置守官,設防南鄭。


    成漢興兵犯邊,攻陷漢中之事瞬時傳至建康,達於東晉朝廷。


    此時乃東晉成康元年,成帝已行加冠之禮,總理朝政。當時聞說漢中失守,司馬勳敗回,於是聚會一眾文武,商議對策。


    隻因司徒王導病重,不堪朝會,成帝乃與群臣親至司徒府,問政於王導。


    王導令排宴於內室,款待成帝及文武群臣。成帝登堂,以帝師之禮參拜王導及妻曹氏,王導夫妻坦然受禮。


    侍中孔坦見狀不悅,私奏成帝:陛下初加元服,宜顧帝尊。今陛下春秋已長,聖敬日躋,宜博納朝臣,谘詢善道。王導雖為帝師,三朝元老,但自古以來,未聞有臣受君禮者也。


    成帝聞奏,暗暗點頭,默然不語。


    此事卻被王導得知,心甚厭惡,即於席前奏遷孔坦為廷尉。孔坦明知其意,即托疾辭職,還歸府第,閉門不出。成帝亦無心問政,遂引百官還宮。


    太史令上奏:熒惑星守南鬥經旬,恐不利於社稷之臣。


    王導謂將軍陶回道:熒惑久犯南鬥,乃是揚州分野。我當遜位,以厭天遣。


    陶回因王導親愛諂臣桓景,於是趁機諷諫道:公今以明德作輔,與桓景如膠膝之固,雖使熒惑來犯,亦無所間焉。


    王導聞言深為羞愧,方知朝中眾臣早對自己不滿,已生群議譏嘲。於是隻得稍稍疏遠桓景,並使人訪賢於野,辟太原王蒙為掾吏,玉述為中兵屬。


    朝臣聞說征辟王述,不由驚駭,皆謂王導昏憒不明。


    字幕:王述,字懷祖,東海太守王承之子。


    王述年少喪父,承襲父爵藍田侯,以孝奉母,安貧守約,不求聞名顯達,故三十歲仍未知名,更有人說其癡愚。


    王導隻以門弟高下之故,因而辟為中兵屬。


    及與王述相見,王導別無所問,惟問:江東米價如何?


    王述張目結舌,不能作答。


    王導笑謂左右:我觀王中兵不癡,人何言癡耶!


    後至聚會眾僚,王導每至發言,滿坐讚美,獨王述正色道:人非堯舜,安能每事盡善?


    王導聞其此言,則改容謝道:王懷祖清高尊貴,簡樸剛正,不弱父祖。


    字幕:王蒙,字仲祖。


    王蒙善隸書,美姿容,嚐攬鏡自照,稱其父名道:王文開何能,竟生如此佳兒耶!


    因家中貧寒,冠帽破敗,於是自入市場估售。帽店主人老嫗愛其貌美,贈以新帽,不取其價,時人皆謂老嫗通達識人。


    王導因聞王述及王蒙二子之名,故使人征辟為屬。


    是年四月,趙王石虎親領六軍及百官南遊以示兵威,臨江而還。有十數遊騎至於曆陽,巡哨報知太守,說有胡騎自北而來。


    曆陽太守袁耽大驚,以為石虎必來寇犯,於是遣使至建康上表:今有石虎軍至於江北,不論其兵力多少,宜速發兵來救。


    此表一上,舉朝震懼。成帝即加封司徒王導為大司馬,都督征討諸軍事,令其征調全國兵馬,備拒趙軍來襲。來日,成帝親自觀兵於廣莫門。


    王導奉旨,分派諸將去救曆陽,又分兵前去駐守慈湖、牛渚等各處要津。郗鑒聞知,亦使廣陵相陳光引兵五千,前來入衛朝廷。


    後聞趙騎極少,且已去了,成帝方大鬆一口長氣,解除戒嚴,王導亦解大司馬之職。


    朝中百官憤怒,奏請詔責曆陽太守袁耽妄奏軍情之罪,將其免官,罷為庶民。


    石虎南遊北歸,遂於當年九月遷都於鄴城。


    同年,代王拓跋紇那逃入宇文部,招集流散部眾五萬人,歸國爭位。拓跋翳槐聞之,不敢當其鋒銳,乃引部眾奔至趙國,來投石虎。(本集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夏真相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背砍刀詩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背砍刀詩人並收藏華夏真相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