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長夜隻是稍稍看了幾眼,即便一把年紀了,也麵頰通紅,他無奈的看了一眼李景隆,然後趕緊合上畫冊!


    “曹國公,你….”


    李景隆不以為意的笑笑:“朱爺,您老這日子太清新寡淡了,這個東西,對吧,沒事兒的時候消遣消遣,男人嘛,您老也知道的。”


    知道個鬼….


    朱長夜頭疼的捂著額頭:“行,這東西老夫收下了。”


    見朱長夜正式答應收下,李景隆頓時笑的合不攏嘴。


    隨後,又多說幾句。


    李景隆便是離開了天雲觀。


    當出來後,


    李景隆望向外麵大街,卻是麵泛古怪:“最近應天府是咋了,我也隻是出去沒多久,怎麽感覺哪裏都變了呢?”


    李景隆一路上,可沒少聽那些百姓說著應天府一些變化。


    很多變化,他聽了都感覺不可思議。


    這隻是壓送楚王出去沒多久,就變成這樣了?


    以前離開應天府一年多時間,也沒見應天府有那麽多變化啊。


    真是怪事。


    李景隆打算之後,得去查查看。


    最近都到底發生了啥。


    怎麽就感覺出去一趟,恍若隔世一般。


    .


    ….……….….….


    另一邊。


    皇宮裏,朱元璋找到大孫朱雄英。


    朱元璋看著他,冷不丁道:“昨個朝會了,不出意外,那航海之事,明天便能敲定下來。”


    “大孫,是這樣的,你給咱說說,這航線….你師尊和你說過沒?他老人家建議怎麽走?”


    朱雄英有些發愣,臉色一喜:“這感情好啊!果然,爺爺您老慧眼如炬,一定會支持此項政策。”


    “這不輕輕鬆鬆,就完成了嘛。”


    朱元璋聞言,不由得癟癟嘴。


    你隻是看到後果了,過程你是沒看到,自然感覺不到困難。


    朱雄英歎口氣,道:“航線麽,師尊提過,但他老人家地圖還沒徹底繪製完成,估計….得過些日子吧。”


    朱元璋道:“那有啥難?晚上咱帶你進宮一趟。”


    “啊?進宮?進去幹啥?”朱雄英錯愕。


    朱元璋眯著眼:“帶你看看,咱大明自家人繪製的大明混一圖!另外,為了趕進度,可以把這圖給伱師尊看看,讓他老人家不必從零開始,而是可以站在前人肩膀上繪圖,增加進度。”


    .


    …….….….….….


    入夜之後,長安街上的人影稀落。


    一路走過去,除了偶爾能看到一兩個匆忙歸家的雪夜夜歸人外,很少能看到人畜蹤跡。


    朱雄英一路隨老爺子來到了午門。


    這是進入內宮的第一道門,跨過之後,裏麵便是神秘且莊嚴的大明皇宮。


    踏過午門之後,一種別樣的感覺頓時充斥在朱雄英的心頭,說不清道不明。


    朱元璋見他愣在原地,不解的問道:“怎麽站住了?”


    朱雄英搖搖頭:“不知道為啥,每次踏入這裏,總感覺有種莫名的感覺,說不上來。”


    朱元璋呆怔了一下:“走吧。”


    朱雄英心懷敬畏心,跟在朱元璋身後,雙目不時打量著皇宮內的陳設。


    夜裏。


    宮內空空蕩蕩的,沒有想象中的人丁興旺,倒憑添了幾分詭異的陰深。


    很久之後,才來到景仁宮。


    到這裏之後,侍衛就多了起來,遊戈尋視的侍衛們,各個魁梧雄壯,朱雄英知道,這些人想來就是宮裏的大內高手。


    景仁宮大門前,有六個帶刀侍衛站姿筆挺,看到朱雄英和朱元璋到來之後,一動不動。


    老爺子背著手,走到門前,威嚴的道::“開門。”


    朱雄英緊跟在朱元璋身後,有一種奇怪的感覺,他感覺老爺子來到這裏之後,整個人的氣勢就變了。


    不再是和藹可親的爺爺,而是真正的帝王。


    老爺子的氣場,自踏入這裏之後,也莫名變的很強!


    守門的侍衛,給朱元璋開門。


    朱元璋便帶著朱雄英一路越過庭院,來到二進正殿。


    這裏,是朱雄英不曾來過得地方。


    吱呀一聲。


    那古樸的梨花木門扉,發出一陣刺耳的聲音,北風呼嘯在耳邊,更顯幾分陰森。


    大殿內的九盞銅蠟燭,因為北風的吹入,霎時間開始搖曳起綠黃火光,久久之後才歸於平寂。


    朱雄英踏步入內,左右好奇的打量著。


    等他朝前方看去之後,


    頓時,朱雄英呆滯住了!


    震撼!


    朱雄英整個內心,開始止不住的震撼起來!


    前方是一麵牆!


    牆壁上則是一副碩大的彩繪地圖,很大,大到朱雄英心潮澎湃!


    朱雄英眯著眼,身子有些定格,唯獨那眼珠子還在牆壁上亂轉。


    嘴裏喃喃快速道:“那些地方的版圖,我的天,和師尊說過的差不多,亞洲,歐洲,非洲,還有….那邊是美洲!”


    “波斯港、馬六甲、英吉利海峽、太平洋、印度洋.…嘶!師尊說過的,還給我看過的,全部都有!”


    朱長夜也有繪製過地圖,相比眼前這地圖,他繪製的是簡略版,而這牆壁上地圖則是精致版。


    兩者都大差不差,所以朱雄英一眼就看認出來,其中一些之前朱長夜講過的地方。


    幾乎….一模一樣!


    震撼,極大的震撼,震撼的朱雄英開始失神,開始一句話說不出來!


    不止是被眼前精細地圖震撼,也被師尊朱長夜的博學和足不出戶知天下而震撼!


    朱元璋看著愣住的朱雄英,也沒有去打擾他。


    這封地圖,隻有三個人能看,一個是他朱元璋,另一個是朱標,最後就是眼前的大孫!


    除此之外,見過的人,都死了。


    當然,


    如果老爹想看的話,他甚至還可以差人把地圖送到天雲觀。


    “它叫大明混一圖。”


    良久後,朱元璋才輕聲說到。


    他手裏捏著長長的竹竿,交給朱雄英道:“你看看,咱該從哪裏出海。”


    “不知道哪兒出海,就把地圖帶給你師尊看看,讓他老人家定奪,咱們哪裏出海。”


    朱雄英看著地圖,開口道:“爺爺,這就不麻煩師尊了,我都記著,都很清楚。”


    “有這地圖參照,絕對不會出錯。”


    朱雄英接過朱元璋的長竹竿。


    地圖太大,很多地方朱雄英是夠不到的,要用竹竿去指點。


    第一次出海,還是不能走的太遠,細細思考之後,朱雄英用竹竿輕輕指著混一圖上的地點。


    “師尊說過,第一次出海需要先熟悉海上環境,適應海上。”


    “他說從應天龍江港啟航,經太倉出海,這個啟程航線比較遠,也可在內海試一試大明船隻的受浪程度,讓船隻上所有人提前適應海上生存的條件。”


    朱元璋嗯了一聲,鼓勵朱雄英繼續說下去。


    朱雄英繼續輕輕指著爪哇國,開口道:“從蘇州府出海之後,沿途是需要考量淡水資源的,這裏距爪哇航線最短,為防止船隻出現變故,到爪哇國登陸是最利於短線航行的一段路程,第一站可定爪哇。”


    朱元璋點頭。


    朱雄英繼續道:“自爪哇之後,第二站可定蘇門答臘國,這裏距爪哇國航程很短,可以作為下一個淡水補給點。”


    “再下一站,可在錫蘭登陸.…”


    畢竟第一次出海,當時朱長夜也不確定大明船隻的承受能力,所以他和朱雄英說的國家,都在西印度洋附近。


    “第一次航行,海上有太多未知的風險,路程不宜太遠,師尊認為這些權當是第一次的鍛煉,從兵備上,貿易上,火器船隻等各方麵,做第一次的嚐試。”


    “船隻的規模要多大,再他老人家看來,最少需要大明出一支軍隊,能威懾到各地方的國家,同時也能保證咱自家人的安全,海上有海盜,遇到之後,順帶也可摧毀以揚大明之國威….”


    朱雄英不斷說著之前朱長夜和他說過的話,不斷複述。


    夜有些深了。


    外麵起風了,風在呼嘯著,景仁宮內卻不時能聽到爺孫的對話。


    “需要多少軍隊,你師尊可說過,覺得多少比較合適?”


    “此番出海,可將大明的武力彰顯給各番邦看!”


    “乖乖!這不得了啊!按照你說的,在這大西洋外麵….還有國家?”


    “有!隻不過那些人和咱不同,咱大明漢人勤勞,這些人比較懶惰,當然也有強大的….”


    “佛朗機他們很強?有咱大明強嗎?”


    朱元璋不斷詢問,而朱雄英則是不斷回答。


    朱元璋的每一個問題,朱雄英都能答得上來,好似之前朱長夜給朱雄英說的事情,已經猜到了朱元璋會問什麽。


    或許是修仙者的預卜先知,又或許是老爹對兒子的理解,反正朱長夜把朱元璋抓得透透的。


    “強!雖然比不過咱大明,但爺爺我告訴您老,師尊說過這外麵的國家都不能小覷,咱們不能驕傲自滿。”


    “你說啥?統治全球?哈哈,你覺得咱還能活到那時候嗎?”


    屋內燈火搖曳著,不知不覺,爺孫兩已經聊到了午夜。


    爺孫兩人在一起,總有許多聊不完的話題,朱雄英從朱長夜那學來了很多東西,懂的多,知識豐富淵博到朱元璋都有些詫異,老爺子認真聆聽著,時不時點頭附和。


    朱元璋則許多話中都帶著深厚的人生哲理,朱雄英也在認真學習著。


    彼此從沒有覺得對方囉嗦,更不會不耐煩。


    時間一點點流失,朱雄英長長打個哈氣。


    朱元璋這才反應過來,拍了拍朱雄英的肩甲道:“咱們出去吧,這裏也不能長待著。”


    朱雄英一驚:“對啊!該睡覺了,走走走。”


    航海的事大抵敲定完畢,等朱雄英回到東宮,已經是後半夜。


    夜深了,朱雄英腦子裏想著這些雜七雜八的事,不久之後便沉沉睡了過去。


    昨夜下了一場雨,到淩晨依舊沒有停。


    …………


    翌日。


    早朝。


    大明宮前的文武百官,已經左右分批的進入奉天殿。


    前日還鬥誌高昂的陳澤中等禦史言官,現在像是戰敗的公雞,蔫了吧唧的。


    這群禦史言官的臉色都不太好,捂著老腰,顯然是被折騰的不輕。


    畢竟一夜都在撥紅薯稱重量,他們年紀也大了,誰也受不住這個苦。


    朱元璋目光在群臣身上遊戈,片刻之後才似笑非笑的問道:“前日你們的爭論,還沒爭出個結果,現在都再說說吧。”


    傅友文誌滿意得的出列,環顧眾人,高亢的開口道:“臣,支持出海!”


    大殿上,久久的沉默。


    沒有人像上一次那般,提出反問。


    能成為官員的都是人精,經曆紅薯這事兒,他們隱隱的….已經猜到傅友文的意思,其實就是老爺子的意思。


    朱元璋看向兵科給事中陳澤中,和都察院左僉都禦史王朗:“兩位愛卿,沒什麽想說的?”


    兩人歎口氣,陳澤中出列道:“啟奏陛下,臣….無話可說。”


    “那來自海外的紅薯,確實畝產高達千斤,產量驚人,若是能推廣民間,大明的糧食作物將會變的多元化,應對起天災人禍,也會遊刃有餘。”


    “臣不會一葉障目,臣認為大明是當出去開拓開拓眼界,見一見外麵的世界,獲取更多海外的作物,填充大明的農作物空白,臣支持傅侍郎出海之言!”


    畝產千斤的糧食,實打實的擺放在一眾官吏麵前,沒有人再敢反駁。


    這些都是富國強國的基礎,有了糧食百姓才能安定,百姓安定,他們才能更好的治理大明江山。


    相較於出海帶來的經濟損耗,出海帶來的好處,似乎可以蓋過經濟損耗,兩相對比之下,沒有臣僚再反對。


    他們是理念不同,但能站在這個朝廷的人,沒有一個是蠢材。


    大明才成立十餘年,吏治還是十分清明的,百官也都抱著一顆愛國之心,沒有所謂的黨爭,沒有所謂的利益糾葛,站在這裏的人,都是心係家國之輩。


    朱元璋見無人反對,便滿意的點頭:“既如此,兵部尚書何在?”


    趙仁急速出列:“微臣在!”


    朱元璋道:“你兵部牽頭,和工部自今日起開始建造船隻,當年陳友諒的寶船建造圖紙保存在工部,爾工部要全力以赴,國朝的船隻規模,不能比當初陳友諒的差勁。”


    “傅友文,你戶部每月從驛站收入中撥處一部分錢給予工部預算,造船之事不可耽擱。”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朱長夜朱元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洪荒高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洪荒高手並收藏朱長夜朱元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