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沉默了一下,打開奏疏看了一眼,然後猛地合上。


    他額頭冷汗涔涔,再次小心翼翼翻開錦衣衛送來的奏疏,一個字一個字去閱讀,看完之後,顫抖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錦衣衛就地處刑了,包括三歲黃口和六十朝上的耄耋,幾乎無一幸免!


    因為他朱雄英的落筆,數百人老小的命,全部交待在這張冷冰冰的奏疏之上。


    這對朱雄英的衝擊,實在太大了。


    “三歲的孩子啊!”


    “這也要.…也要殺嗎?”


    朱元璋並沒有說話,隻是冷冰冰的坐在一旁,淡淡的等著朱雄英的消化。


    不知過了多久,朱元璋捏了捏朱雄英的肩膀。


    “成了,差不多得了,幾條小命罷了。”


    朱元璋隨口說道:“一個男人,總該要經曆這點事,這沒什麽。”


    朱雄英愣了很久,才微微顫抖的將奏疏放在桌子上。


    朱元璋將朱長夜畫的圖紙,重新固定在牆壁上。


    “你師尊的圖,很不錯。”


    朱雄英無奈苦笑著點點頭。


    朱元璋繼續問道:“臭小子,你師尊可曾說過,大洋彼岸,除了那種紅薯,還有啥?能在寒冬種植的作物?啥樣子?”


    朱雄英想了想,開口道:“師尊說過,爺爺您那說的是土豆,土豆啊….唔….”


    想了想,


    朱雄英便抽出一張宣紙,在上麵畫了一個土豆的圖案,很立體直觀的三維圖。


    “這便是,師尊和我描繪過的作物之一。”


    朱雄英開口。


    “噢,原來是這麽個樣式。”


    朱元璋點頭:“還有其他作物麽?”


    朱雄英回道:“當然有啊,比如玉米,比如辣椒.…”


    “您老來看,這個叫玉米,長在秸稈上的,也能吃,很果腹。”


    “這個叫辣椒,噢,它是做菜的配料,比胡椒好吃。”


    “這個是花生,這也是生長在土壤之下,產量很高,冬天生長的,生吃炸熟,水煮都不錯。”


    “這個呢,是番茄,聽師尊說味道也很好,另外,這個叫菠蘿,很好吃的水果….”


    朱雄英一口氣在圖紙上畫了很多,他最近修仙實力增進很快,越來越加過目不忘,聽師尊說過一次便徹底記住了,眼下畫的每一個作物,幾乎都栩栩如生。


    朱元璋吃驚的張開嘴巴,瞪著眼看著朱雄英,一臉震驚,一句話說不出來。


    “爺爺,咋了這是?”


    朱元璋囁嚅著嘴巴,良久後,像看著鬼一樣死死盯著朱雄英,顫聲道:“你,你師尊咋知道這些東西的!”


    朱雄英愣了愣,隨後很自然的笑道:“這個啊,聽師尊說,當時是有一位西方人來過那龍虎山,他說是從啥一本道書上看到了這些。”


    “師尊就看了道書,看完了之後,才對海外有了這些了解。”


    “噢,據師尊說,這道書是當初唐武則天時期的風塵三俠其一張爆留下來的,張爆你知道麽?和李靖紅拂女分別之後,便去了海外.…”


    朱元璋一臉激動:“你師尊道書呢?能給咱看看嗎?”


    朱雄英攤了攤手,極為無奈道:“我也問過師尊,但師尊說,道書已經陪著上上代龍虎山天師,徹底下葬了啊。”


    朱元璋惱怒道:“這麽精貴的東西,為啥要陪葬!”


    朱雄英歎了口氣:“不知道啊,我也不能理解,不過爺爺啊,既然這是人家龍虎山的遺物,為啥不陪葬?”


    朱元璋吹胡子瞪眼:“你可知道,這書,指不定能改變大明國運?”


    他幾乎,頷下胡須亂顫。


    朱雄英道:“還好吧,反正師尊他老人家記得差不多,不過….真能改變咱們大明國運嗎?”


    “當然可以!”


    朱元璋直接回道。


    他心裏,為龍虎山如此處理此物,感覺到可惜且暴殄天物。


    不過好在這些東西被老爹記下了,總比徹底遺失要好。


    朱元璋尋及此,稍稍有些寬慰。


    朱雄英撓撓頭,看著朱元璋,似乎想起什麽,趕緊問道:“爺爺您老問這些做什麽?難不成….朝廷是打算出海?”


    朱元璋點頭,隨後又搖頭。


    朱雄英不解:“啊?這是啥意思?”


    朱元璋想了想,開口道:“咱打算出海,可東出海夷就需要大船,需要軍備火器,還是士兵等等,這些都是錢。”


    “光咱同意,有啥用?朝廷上,一定會有人持反對意見。”


    朱雄英開口道:“那為啥不控製孔訥,讓他帶頭附和?”


    老爺子氣笑了:“這又不是德行禮儀的事,這是國事,他懂個屁,他哪兒有分量和資格參與此事討論?”


    額。


    朱雄英一想,也是這麽個道理。


    朱元璋盯著朱雄英,笑著道:“不過這事,也未必沒有轉機。”


    “啊?”朱雄英錯愕。


    朱元璋道:“你和藍玉他們走得近,和他們說說,讓武人們支持出海,朝堂是一鍋粥,哪邊燙,皇帝就選那邊,懂了嗎?”


    說實話,朱雄英不太懂。


    朱元璋敲了敲他腦袋:“傻小子,這事兒,咱這當皇帝的,能主動同意嗎?要是失敗了,誰來背鍋?”


    “所以得有人提出來,這人份量還得大,咱到時候看到兩種意見,隻能半推半就,答應了藍玉等武人帶頭的這一種。”


    “這渡海成功了,那是皇帝的功勞,失敗了,臣子替咱背鍋,這事兒,看不明白?”


    朱雄英懂了,又似乎有些不懂:“這….爺爺您老不是常說過,當皇帝的,要有不畏懼一切的精神嗎?”


    朱元璋笑道:“傻小子,那也得變通啊!這是一件未知的事,咱國朝的人,對未知的事,永遠都保持守舊的觀念,有些不必要的汙名,能擺脫掉,幹嘛非要強加在身上?有時候自私點,也是不錯的嘛。”


    “有開拓精神是好事,但這種事,要講究策略,嗬嗬。”


    朱元璋慫了。


    這是他執政一來,第一次服軟。


    不得不慫,茲事體大,保險點比較好。


    朱雄英點點頭:“噢。”


    他就是覺得老爺子考慮太多了,既然權柄在手,為何要畏懼這些事?


    哪次開拓創新,是不需要流血的?


    當然,


    朱雄英還是不清楚,這群封建守舊魔鬼的力量,譬如當初西方的某個人,因為提出日心說,被活活燒死….


    想改變思想,在這個年代來說,始終是最困難的一件事。


    伱自己可以看的清楚,可旁人未必會理解你,甚至會說你是離經叛道,朝大了說,危害社稷,罪當論死!


    “對了。”


    朱雄英看著朱元璋:“爺爺,若是有朝一日真能出海,師尊最近找到一位乞丐,能不能讓那位乞丐跟著?或者按照師尊意思,讓那個乞丐做主官?”


    那個乞丐,名叫馬三寶。


    是朱長夜特地施展仙術找到的,他名字不顯,可在以後會改名字,並且此名字,哪怕是後世也如雷貫耳。


    他,名叫鄭和。


    朱元璋想了想,開口道:“你師尊提出的….那跟著可以,不過做主官,這不胡鬧麽?這哪兒成啊?”


    “這可是渡海,不是兒戲,你師尊找的乞丐,懂船嗎?還做主官?”


    朱雄英反駁道:“爺爺,未必每個人都能有冒險大無畏精神,海洋洶湧,若心智不堅強,被嚇死的人都大有人在。”


    “師尊提及的這個人,師尊那盤篤定,我敢保證,那乞丐一定能完成航海任務!”


    朱雄英以前也懷疑過朱長夜,但後來都被啪啪打臉。


    所以現在,


    隻要是朱長夜提起的事情,他都無條件選擇相信和支持。


    朱元璋沒放在心上:“扯淡!誰能被大海嚇死?成成,這事咱記在心上了。”


    朱雄英點頭。


    而此刻朱雄英所說的話,雖然是他自認為的胡話,但實際曆史上,還真的發生過,


    實際在鄭和航海之前,大明帝國不是沒人下海過,譬如洪武時期的兵部員外郎出南海十海裏,就被活活嚇抑鬱而死了,此後洪武時期的航海宣告失敗。


    朱元璋不信這事兒,其實開始朱長夜看到這則史料也不信,好好一個人,還是兵部員外郎,怎麽可能被大海嚇抑鬱而死了呢?


    可事實,就是如此。


    讀過那篇史料之後,朱長夜對鄭和的心智,就愈加佩服起來,航海這事,真不是隨便拉個人就能完成的。


    “成了,咱明天還要議航海之事,能否成功未嚐得知,你下午也有事兒要做,咱不在這多待,走了。”


    朱元璋拂袖準備離開。


    朱雄英點頭:“好,我送您老出府。”


    ….….….….….….


    應天府。


    都察院左都禦史王騫,趕在日落黃昏的時候,來到了應天城大明宮前。


    望著巍峨的大明皇宮,王騫有些唏噓。


    老爺子還是和以前一樣,雖然年紀長了,殺心卻一點沒消下去。


    藍田縣幾百條人命,無論老幼,都死在錦衣衛的屠刀之下。


    這種震懾,讓藍田上下官吏無不瑟瑟發抖!


    微微感慨了一下,王騫便進了皇城,還沒到都察院衙門,就有幾個同僚並肩趕上。


    “王禦史,回來啦?”


    王騫點點頭:“回來啦,藍田縣幾百條命,隨著本官一起回來了。”


    禮部侍郎左右看看,壓低聲音道:“王大人,那殺人的奏疏,你看了沒?”


    王騫愣了愣,有些警惕:“張侍郎,你什麽意思?”


    禮部侍郎道:“我們最近發現,這奏疏批的有些古怪,你沒有感覺嗎?”


    這話說出來,王騫頓時愣住了。


    他猛地一個激靈,想起那封交給自己的奏疏批複情況,雖然是殺人,可那批複的奏疏上每一個字都十分稚嫩。


    當初王騫還覺得古怪,也沒深想。


    現在回想起來,竟不由得一呆。


    是啊,和以前老爺子批的有些不一樣了,要是老爺子批,那奏疏上的怒氣,恐怕更能從奏疏躍然而出,而且那髒話,估計都塞滿奏疏了呀!


    這次拿到的奏疏呢?


    雖是殺人,但稚嫩的令他頭皮發麻!


    “怎….怎麽回事?”


    王騫愣愣的看著禮部侍郎。


    禮部侍郎搖頭,低聲道:“老王,我咱兩是鄰居,你亦對吾兒如己出,咱關係親密我才告訴你,你莫亂說。”


    “本官總覺得,皇上將奏疏,給旁人在批!”


    “那字跡和行為我看了,不是太子,是另有其人!”


    嘶!


    王騫大驚,有些不敢置信的看著禮部侍郎:“怎麽.…”


    噓!


    王騫趕緊小聲道:“咋可能?除了太子老爺子還能給誰批?皇長孫朱雄英,還是皇孫朱允炆?”


    提及朱允炆,王騫眼眸是有些明亮的。


    他和朱允炆走的很近。


    而前段時間老爺子去東宮吃飯,是在朱允炆陪同下,高高興興離開,他也是看到的。


    禮部侍郎搖頭:“本官借故去國子監找過劉三吾,皇孫朱允炆每日都會去進學,這奏疏,絕不是給他批的!”


    王騫愈加驚愕:“殿閣恢複權力了?!”


    殿閣,通俗點說,就是已消失的宰相班子,自朱元璋登基之後,他就改革宋元製度,將相權徹底瓜分殆盡,更加鞏固了皇權集權。


    要是殿閣重新恢複批閱奏疏的權力,那麽入閣之事,將會是每一個文武百官的宏願!


    然而一盆冷水再次剿滅他的想法,禮部侍郎道:“本官也去過殿閣,奏疏那些學士們沒權力批。”


    王騫有些不悅:“張大人,你逗本官呢嗎?你究竟什麽意思?”


    張侍郎道:“我咋知道,我就是再想,老爺子究竟在做什麽?”


    王騫也有些迷茫。


    張侍郎想了想,開口道:“我覺著,是皇太孫朱雄英,雄英殿下批的。”


    王騫錯愕:“雄英殿下,老爺子以前不是說讓太子殿下教導?”


    這也是他第一時間,沒把人選想到朱雄英身上的原因。


    因為以前老爺子曾公開說,讓朱雄英給太子教導,他就不費心了。


    張侍郎深吸口氣:“可能,是天雲觀的原因,是那裏有位對老爺子舉足輕重之人,才改變了老爺子的想法,讓老爺子親自教導太孫。”


    王騫瞪大眼睛:“一個皇城外的道觀?此事….可有依據?”


    張侍郎認真道:“自然有依據,我才敢說出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呼風喚雨朱長夜朱元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洪荒高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洪荒高手並收藏呼風喚雨朱長夜朱元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