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野蠻生長,黃金時代
成為財閥少公子,鯨吞實業帝國 作者:此間人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邵維鼎手裏,拿著今日份的明報。
金雍寫的這篇遊記,對於他來說甚至都有些陌生。
他上一世是八零後,記事起的初始印象是國企改革,是下崗潮。
是國內工商業的全麵迸發,到了二十一世紀,更是一步步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強國。
他了解的八十年代更多還是通過文字。
但是都沒有金雍的這篇遊記記載的詳實,如同自己親臨一般的真實。
但是對於八十年代,他對一個詞印象頗深。
【野蠻生長,遍地黃金】
這就是八十年代,是敢於嚐試,勇於突破者的黃金時代。
是一個充滿活力和機遇的時代,也是一個後世很多人懷念和學習的時代。
也被後人稱作是眼中有光的時代。
看到金雍的這篇遊記,邵維鼎有種踏入到了曆史長河中的錯覺。
他毫不懷疑,因為金雍的這篇遊記,會促使多少港人,多少海外華人,重新踏足故土,去建設這個國家。
港島從不缺少愛國者,欠缺的隻是平等的視野。
而,金雍在此刻低下了他的頭,注視起了這個國家,在兩者之間,提供起了這麽一個平等的視角。
縱使很小,但足夠波瀾壯闊。
內地偷渡過來的人,以及擾亂港島治安的大圈仔,實在是讓港人對內地建立起了很深的成見。
但是隻有邵維鼎清楚,八十年代的內地普通百姓有多簡單、多樸實。
而這些,港島過去從未報道過。
也是很多港人一輩子可能都接觸不到的視角。
而能夠提供這樣視角的人,在港島又何止明報,何止金雍呢?
邵維鼎眉目沉吟,雙目中閃過一絲光彩。
tvb作為港島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台,不就正好擁有這樣的窗口渠道嗎?
而且現如今,因為“十八人代表團前往燕京”商討的又是港島未來的問題,又因為“金雍遊記”的影響之下,幾乎全港都在關切著內地的發展,對對岸產生了好奇之心。
如果tvb這個時候派遣一支新聞記者團前往內地,將深圳的發展,將東莞的工廠都拍攝下來,甚至於如果能夠拍攝到燕京接待海外華人的畫麵。
這個收視率,要爆了啊!
邵維鼎記得前世,中日合拍的《話說長江》《話說運河》都極為經典,以曆史為筆,以文化為點,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闡述了中華文化的魅力。
這種方式可以借鑒。
畢竟畫麵影像帶來的說服力,可遠遠超過文字講述。
想到這裏,邵維鼎說幹就幹。
來到tvb,晚上七點多,仍然燈火通明,很多人都沒有下班。
原因無他,今天晚上正是《亞洲好聲音》第一期上線的日子。
“鼎少。”
“鼎少。”
看到邵維鼎進來了,眾人紛紛打著招呼。
過去一個多禮拜,他們可是忙得腳不沾地。
縱然是對於節目有信心的,但是臨到上線的時候,仍然不免有些緊張。
邵維鼎朝他們點點頭,《亞洲好聲音》的賽製經過了幾輪變化,已經和當初的策劃案呈現的有些不一樣了。
經過了因地製宜的改造。
已經轉變成了海選、資格賽、搶人大賽,戰隊比拚,決戰環節,演唱會六大環節。
最大的變動就是資格賽,這是賽區內部戰,由六大賽區的評委和觀眾一起進行選擇,來決定他們是否進入下一輪,代表本賽區出戰。
而六大賽區的評委,將在搶人大賽等後續階段,轉變為評委團,對選手表現進行評價。
為了讓觀眾更有參與感,為了讓【非常可樂】這個品牌深入人心。
邵維鼎在各大賽區,六大城市設立了六十多個投票點。
可以說,《亞洲好聲音》的競技性和娛樂性,甚至都超越了原版本的“好聲音”。
更別提八十年代的現在了。
完全就是降維打擊。
就在這時,李添聲從人群中走出,低聲道。“鼎少,節目製作的很順利,觀眾對於我們的這檔節目期待值也很高,不過......”
“不過什麽?”邵維鼎扭頭看過去,隨口問道。
李添聲哭笑不得道:“《亞洲歌唱大賽》改了播放檔期,延後了一天,錯開了和我們節目的競爭。”
邵維鼎有些無語:“麗的電視台這就認輸了?”
“他們沒辦法,聽說這是太古洋行直接出麵做出的決策,我聽麗的的人講,太古洋行為可口可樂讚助了三百多萬,如果在收視率上被我們全麵碾壓,那他們這三百多萬就全都打了水漂了,他們不敢賭。”
這也是可口可樂特殊的經銷方式決定的。
一般公司是通過自身銷售渠道和營銷網絡,打開產品銷路,擴大市場份額。
但是可口可樂不一樣,它將自身定位為廣告商和濃縮液製造商,通過特許合同的方式,以固定的濃縮液供貨價格和區域獨家經營的方式,將銷售的權限授予裝瓶商,借助裝瓶商,建立銷售渠道和營銷網絡。
而裝瓶商的資格則是永久性的,並且還握有該地區的“可口可樂”商標權。
這在全球企業當中都是獨一份的存在。
所以太古洋行完全就是虧損自負,縱然隻有三百萬,他們也不想打了水漂。
不過嘛,這對於邵維鼎來說根本無所謂。
甚至於,還是一個很好的營銷機會。
“老李,你找一些報社,陰陽怪氣一點,《亞洲歌唱大賽》不戰而退算什麽樣子?這是麗的對無線台的不戰而退,是‘可口可樂’對‘非常可樂’的不戰而退,擴散引導,能搞多大搞多大,港島從不缺少看樂子的媒體,咱們引導起來了,會有人繼續幫我們搞事的。”
“嗯?”
李添聲驚了,這一個平平無奇的改檔期,怎麽在鼎少口中就成了這麽好的營銷話題?
還能這麽搞?
不過話說回來,這不就是不戰而退嗎?
是不是麗的做的,是不是太古洋行在背後推動的?
一點都沒錯啊!
其餘人聽了,則是一臉的古怪。
都說邵維鼎最會營銷,現在看來,果然如此啊!
(還有一更,會很晚,別等)
金雍寫的這篇遊記,對於他來說甚至都有些陌生。
他上一世是八零後,記事起的初始印象是國企改革,是下崗潮。
是國內工商業的全麵迸發,到了二十一世紀,更是一步步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強國。
他了解的八十年代更多還是通過文字。
但是都沒有金雍的這篇遊記記載的詳實,如同自己親臨一般的真實。
但是對於八十年代,他對一個詞印象頗深。
【野蠻生長,遍地黃金】
這就是八十年代,是敢於嚐試,勇於突破者的黃金時代。
是一個充滿活力和機遇的時代,也是一個後世很多人懷念和學習的時代。
也被後人稱作是眼中有光的時代。
看到金雍的這篇遊記,邵維鼎有種踏入到了曆史長河中的錯覺。
他毫不懷疑,因為金雍的這篇遊記,會促使多少港人,多少海外華人,重新踏足故土,去建設這個國家。
港島從不缺少愛國者,欠缺的隻是平等的視野。
而,金雍在此刻低下了他的頭,注視起了這個國家,在兩者之間,提供起了這麽一個平等的視角。
縱使很小,但足夠波瀾壯闊。
內地偷渡過來的人,以及擾亂港島治安的大圈仔,實在是讓港人對內地建立起了很深的成見。
但是隻有邵維鼎清楚,八十年代的內地普通百姓有多簡單、多樸實。
而這些,港島過去從未報道過。
也是很多港人一輩子可能都接觸不到的視角。
而能夠提供這樣視角的人,在港島又何止明報,何止金雍呢?
邵維鼎眉目沉吟,雙目中閃過一絲光彩。
tvb作為港島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台,不就正好擁有這樣的窗口渠道嗎?
而且現如今,因為“十八人代表團前往燕京”商討的又是港島未來的問題,又因為“金雍遊記”的影響之下,幾乎全港都在關切著內地的發展,對對岸產生了好奇之心。
如果tvb這個時候派遣一支新聞記者團前往內地,將深圳的發展,將東莞的工廠都拍攝下來,甚至於如果能夠拍攝到燕京接待海外華人的畫麵。
這個收視率,要爆了啊!
邵維鼎記得前世,中日合拍的《話說長江》《話說運河》都極為經典,以曆史為筆,以文化為點,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闡述了中華文化的魅力。
這種方式可以借鑒。
畢竟畫麵影像帶來的說服力,可遠遠超過文字講述。
想到這裏,邵維鼎說幹就幹。
來到tvb,晚上七點多,仍然燈火通明,很多人都沒有下班。
原因無他,今天晚上正是《亞洲好聲音》第一期上線的日子。
“鼎少。”
“鼎少。”
看到邵維鼎進來了,眾人紛紛打著招呼。
過去一個多禮拜,他們可是忙得腳不沾地。
縱然是對於節目有信心的,但是臨到上線的時候,仍然不免有些緊張。
邵維鼎朝他們點點頭,《亞洲好聲音》的賽製經過了幾輪變化,已經和當初的策劃案呈現的有些不一樣了。
經過了因地製宜的改造。
已經轉變成了海選、資格賽、搶人大賽,戰隊比拚,決戰環節,演唱會六大環節。
最大的變動就是資格賽,這是賽區內部戰,由六大賽區的評委和觀眾一起進行選擇,來決定他們是否進入下一輪,代表本賽區出戰。
而六大賽區的評委,將在搶人大賽等後續階段,轉變為評委團,對選手表現進行評價。
為了讓觀眾更有參與感,為了讓【非常可樂】這個品牌深入人心。
邵維鼎在各大賽區,六大城市設立了六十多個投票點。
可以說,《亞洲好聲音》的競技性和娛樂性,甚至都超越了原版本的“好聲音”。
更別提八十年代的現在了。
完全就是降維打擊。
就在這時,李添聲從人群中走出,低聲道。“鼎少,節目製作的很順利,觀眾對於我們的這檔節目期待值也很高,不過......”
“不過什麽?”邵維鼎扭頭看過去,隨口問道。
李添聲哭笑不得道:“《亞洲歌唱大賽》改了播放檔期,延後了一天,錯開了和我們節目的競爭。”
邵維鼎有些無語:“麗的電視台這就認輸了?”
“他們沒辦法,聽說這是太古洋行直接出麵做出的決策,我聽麗的的人講,太古洋行為可口可樂讚助了三百多萬,如果在收視率上被我們全麵碾壓,那他們這三百多萬就全都打了水漂了,他們不敢賭。”
這也是可口可樂特殊的經銷方式決定的。
一般公司是通過自身銷售渠道和營銷網絡,打開產品銷路,擴大市場份額。
但是可口可樂不一樣,它將自身定位為廣告商和濃縮液製造商,通過特許合同的方式,以固定的濃縮液供貨價格和區域獨家經營的方式,將銷售的權限授予裝瓶商,借助裝瓶商,建立銷售渠道和營銷網絡。
而裝瓶商的資格則是永久性的,並且還握有該地區的“可口可樂”商標權。
這在全球企業當中都是獨一份的存在。
所以太古洋行完全就是虧損自負,縱然隻有三百萬,他們也不想打了水漂。
不過嘛,這對於邵維鼎來說根本無所謂。
甚至於,還是一個很好的營銷機會。
“老李,你找一些報社,陰陽怪氣一點,《亞洲歌唱大賽》不戰而退算什麽樣子?這是麗的對無線台的不戰而退,是‘可口可樂’對‘非常可樂’的不戰而退,擴散引導,能搞多大搞多大,港島從不缺少看樂子的媒體,咱們引導起來了,會有人繼續幫我們搞事的。”
“嗯?”
李添聲驚了,這一個平平無奇的改檔期,怎麽在鼎少口中就成了這麽好的營銷話題?
還能這麽搞?
不過話說回來,這不就是不戰而退嗎?
是不是麗的做的,是不是太古洋行在背後推動的?
一點都沒錯啊!
其餘人聽了,則是一臉的古怪。
都說邵維鼎最會營銷,現在看來,果然如此啊!
(還有一更,會很晚,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