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再見劉建華,第一個要參觀的就是屈臣氏
成為財閥少公子,鯨吞實業帝國 作者:此間人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確定是要去英國,談港島的事情?”
金雍瞪大著眼睛,還是不敢相信。
這太突然了。
事先一點消息都沒傳出來。
“都是這麽傳的,而且他們的目標很明確,港督已經和他們見麵了。”
康誌龍氣總算是喘順了,飛快開口說道。
“還是太突然了。”
金雍感慨道,他雖然在《明報》上發表過相關社評,預言“港島問題”最遲會在1982年解決,並且提出對岸如果決定收回港島,應在十五年之前就通知英國。
1997年的十五年前,也就是1982年。
過了十二月,就是1982。
但這個時間點未免太湊巧。
太急迫了!
潘越生說了一個自己的猜測:“是不是邵維鼎北上的時候,說了些什麽,影響到了燕京。”
金雍有些不敢相信:“阿鼎的話能影響到中央決策?不太可能吧。”
潘越生搖了搖頭:“我也就是隨便一猜,的確是有些匪夷所思。”
金雍點點頭,眉頭擰成了一個川字:“看這樣子,下午的發布會,要更熱鬧了。”
.......
金門大廈。
還沒到發布會開始時間,大門口就已經聚集了一大批記者。
內地派來的代表一來就被港督接走了。
他們就算是想采訪都沒地采訪。
邵維鼎作為最近才去過內地的港島人。
很多人都好奇內地的這次來訪是否和他有關。
在大廈頂層。
邵維鼎俯視著樓下的記者,隨後便看向一旁剛從內地回港不久的新華社港島分社社長劉建華。
“劉社長,這一次來的是哪位領導?怎麽這麽突然?”
劉建華擺手笑道:“我已經不在新華社任職了,就別叫我劉社長了,這次前往英國的代表團是由趙部長領隊,我因為在港島待了幾年對英國又比較了解,所以跟隊隨行。”
此前劉建華和何漢昌回內地,都被委派了新的職務。
劉建華如今加入了中宣部。
至於何漢昌,現在在對外貿易部工作。
“趙克東部長?”
邵維鼎有些訝異,居然會是一個商業部的部長領隊。
不過想到內地對港的的政策。
他也了然。
前期,可以說是“現狀不變,長期利用。”
但是到了現在,自然而然就變成了“民族大義,利於國家”的基準。
“沒錯,就是趙部長。”劉建華笑道:“臨行前,趙部長囑咐我,說這一次來港島,一定要參觀一下邵先生你在港島的幾座工業園。”
“他可是一直很關注屈臣氏,在港島能將一個零售製造企業,做到世界頂流的水準,他說屈臣氏有很多地方值得內地學習!”
“劉社長過譽了。”邵維鼎大大方方道:“趙部長什麽時候有時間,我這裏隨時歡迎。”
“那就謝謝邵先生了。”
劉建華雖然知道邵維鼎肯定不會拒絕,但是邵維鼎的態度還是讓他很是高興。
這是真的心向內地的自己人啊!
“說什麽謝字。”邵維鼎給他斟上了一杯茶,微微一笑道:“祖國給予我的幫助,我都記在了心裏,沒有國家在背後撐腰,港英政府也不會這麽輕易妥協。”
劉建華當然清楚邵維鼎說的是什麽事情。
軍艦帶來的威懾力,還有內地的百萬訂單。
可以說間接的促使了李家城等人的入獄,也促成了新界的大開發,幫邵維鼎減少了很多的土地成本。
不過這對於內地也是一件大好事。
如果邵維鼎隻是單純的地產商人又或者是金融圈的操盤手,內地根本不會在邵維鼎身上給予這麽大的支持力度。
也正因為邵維鼎的主業是製造業,是實業。
而且開發新界,也符合國家的利益,有利於加強內地與港島之間的聯係。
促進深圳這個經濟特區的對外發展。
而且,有一說一。
港島有著很多的企業家,其中不乏製造業實業相關的富商。
但是能像邵維鼎這樣,不遺餘力的支持內地的發展。
而且投資力度還這麽大的,絕無僅有。
“邵先生,還是要謝謝你。”劉建華誠懇道:“這一趟從燕京到港島的路上,我們經過了廣東,已經有不少的外資在你的帶動下,從港島、南洋甚至是更遠的海外跑來投資建廠了。”
邵維鼎放下茶杯,笑道:“我隻是盡我所能的做出了一點貢獻而已,如果沒有好的政策,他們也不會來。”
說到這裏,邵維鼎頓了頓道:“對了,趙部長什麽時候來工業園參觀,需要我提前做什麽準備嗎?”
“這個不忙,距離我們去英國還有十天左右的時間。”劉建華笑了笑說道:“現在就看麥理浩那邊和趙部長聊得怎麽樣了。”
“不過大概,也就是兩三天的樣子吧。”
兩三天......
邵維鼎微微沉吟了一會兒,抬起頭道:“好,我明白了,我讓人擬一個章程,將具體的參觀地點都擬出來。”
在港島待十天,兩三天與麥理浩會麵。
那剩餘的七天,必然是拜訪港島各路富豪和權貴了。
雖然已經預料到,自己北上之後內地對港政策會發生變化。
但是他也沒想到會變得這麽快。
而且很明顯,內地比前世更加主動,更加......聰明了。
“時間也差不多了,我還要回去見見我的那些老同事。”劉建華站起身,和邵維鼎握了握手,壓低聲音道:“邵先生,新華社過幾天會派一名新的社長過來,以後你要是有什麽事,可以直接去找他。”
“或者撥打這個號碼。”
說著劉建華悄悄的塞給了邵維鼎一張紙條。
.......
送劉建華離開之後,邵維鼎重新落座,閉目沉思。
隨著他和內地的聯係逐漸緊密,一些目光逐漸投注在他的身上。
這些目光有明有暗。
他心裏始終沒有忘記。
港島,還有一個外號。
間諜之都。
世界各國的間諜,都在這座城市肆無忌憚的收集著所需要的情報。
能讓劉建華這麽小心。
看樣子自己身邊,需要加強一下安保強度了。
“邵董,發布會馬上就要開始了。”
正在沉思間,袁天帆走了進來。
“好!”
邵維鼎站起身,張開手,幾名生活秘書從身後走來,自然而然的幫他整理著著裝。
“邵董,方總監已經到了,羅開沐也在樓下等著,徐浩文、石敢、宋堯、管盛斌、李鬆仁、張中元他們也從海外趕了回來,所有人都到齊了。”
袁天帆一絲不苟地進行著匯報。
“嗯,很好。”
聽到這些熟悉的名字,邵維鼎從秘書手上接過了一副無框眼鏡。
戴上後,隨口道:“對了,過兩天,內地來港的那位大領導,要來參觀我們屈臣氏。”
“你做好準備。”
袁天帆瞳孔微微一縮,他當然知道內地派人前往英國,暫時落腳港島的消息了。
可是萬萬沒想到,在港期間,第一要參觀的目標。
竟然是他們公司。
“走吧,去見見那些記者。”
邵維鼎拍了拍袁天帆的肩膀,一馬當先走了出去。
(還有,今天三章,求發電)
金雍瞪大著眼睛,還是不敢相信。
這太突然了。
事先一點消息都沒傳出來。
“都是這麽傳的,而且他們的目標很明確,港督已經和他們見麵了。”
康誌龍氣總算是喘順了,飛快開口說道。
“還是太突然了。”
金雍感慨道,他雖然在《明報》上發表過相關社評,預言“港島問題”最遲會在1982年解決,並且提出對岸如果決定收回港島,應在十五年之前就通知英國。
1997年的十五年前,也就是1982年。
過了十二月,就是1982。
但這個時間點未免太湊巧。
太急迫了!
潘越生說了一個自己的猜測:“是不是邵維鼎北上的時候,說了些什麽,影響到了燕京。”
金雍有些不敢相信:“阿鼎的話能影響到中央決策?不太可能吧。”
潘越生搖了搖頭:“我也就是隨便一猜,的確是有些匪夷所思。”
金雍點點頭,眉頭擰成了一個川字:“看這樣子,下午的發布會,要更熱鬧了。”
.......
金門大廈。
還沒到發布會開始時間,大門口就已經聚集了一大批記者。
內地派來的代表一來就被港督接走了。
他們就算是想采訪都沒地采訪。
邵維鼎作為最近才去過內地的港島人。
很多人都好奇內地的這次來訪是否和他有關。
在大廈頂層。
邵維鼎俯視著樓下的記者,隨後便看向一旁剛從內地回港不久的新華社港島分社社長劉建華。
“劉社長,這一次來的是哪位領導?怎麽這麽突然?”
劉建華擺手笑道:“我已經不在新華社任職了,就別叫我劉社長了,這次前往英國的代表團是由趙部長領隊,我因為在港島待了幾年對英國又比較了解,所以跟隊隨行。”
此前劉建華和何漢昌回內地,都被委派了新的職務。
劉建華如今加入了中宣部。
至於何漢昌,現在在對外貿易部工作。
“趙克東部長?”
邵維鼎有些訝異,居然會是一個商業部的部長領隊。
不過想到內地對港的的政策。
他也了然。
前期,可以說是“現狀不變,長期利用。”
但是到了現在,自然而然就變成了“民族大義,利於國家”的基準。
“沒錯,就是趙部長。”劉建華笑道:“臨行前,趙部長囑咐我,說這一次來港島,一定要參觀一下邵先生你在港島的幾座工業園。”
“他可是一直很關注屈臣氏,在港島能將一個零售製造企業,做到世界頂流的水準,他說屈臣氏有很多地方值得內地學習!”
“劉社長過譽了。”邵維鼎大大方方道:“趙部長什麽時候有時間,我這裏隨時歡迎。”
“那就謝謝邵先生了。”
劉建華雖然知道邵維鼎肯定不會拒絕,但是邵維鼎的態度還是讓他很是高興。
這是真的心向內地的自己人啊!
“說什麽謝字。”邵維鼎給他斟上了一杯茶,微微一笑道:“祖國給予我的幫助,我都記在了心裏,沒有國家在背後撐腰,港英政府也不會這麽輕易妥協。”
劉建華當然清楚邵維鼎說的是什麽事情。
軍艦帶來的威懾力,還有內地的百萬訂單。
可以說間接的促使了李家城等人的入獄,也促成了新界的大開發,幫邵維鼎減少了很多的土地成本。
不過這對於內地也是一件大好事。
如果邵維鼎隻是單純的地產商人又或者是金融圈的操盤手,內地根本不會在邵維鼎身上給予這麽大的支持力度。
也正因為邵維鼎的主業是製造業,是實業。
而且開發新界,也符合國家的利益,有利於加強內地與港島之間的聯係。
促進深圳這個經濟特區的對外發展。
而且,有一說一。
港島有著很多的企業家,其中不乏製造業實業相關的富商。
但是能像邵維鼎這樣,不遺餘力的支持內地的發展。
而且投資力度還這麽大的,絕無僅有。
“邵先生,還是要謝謝你。”劉建華誠懇道:“這一趟從燕京到港島的路上,我們經過了廣東,已經有不少的外資在你的帶動下,從港島、南洋甚至是更遠的海外跑來投資建廠了。”
邵維鼎放下茶杯,笑道:“我隻是盡我所能的做出了一點貢獻而已,如果沒有好的政策,他們也不會來。”
說到這裏,邵維鼎頓了頓道:“對了,趙部長什麽時候來工業園參觀,需要我提前做什麽準備嗎?”
“這個不忙,距離我們去英國還有十天左右的時間。”劉建華笑了笑說道:“現在就看麥理浩那邊和趙部長聊得怎麽樣了。”
“不過大概,也就是兩三天的樣子吧。”
兩三天......
邵維鼎微微沉吟了一會兒,抬起頭道:“好,我明白了,我讓人擬一個章程,將具體的參觀地點都擬出來。”
在港島待十天,兩三天與麥理浩會麵。
那剩餘的七天,必然是拜訪港島各路富豪和權貴了。
雖然已經預料到,自己北上之後內地對港政策會發生變化。
但是他也沒想到會變得這麽快。
而且很明顯,內地比前世更加主動,更加......聰明了。
“時間也差不多了,我還要回去見見我的那些老同事。”劉建華站起身,和邵維鼎握了握手,壓低聲音道:“邵先生,新華社過幾天會派一名新的社長過來,以後你要是有什麽事,可以直接去找他。”
“或者撥打這個號碼。”
說著劉建華悄悄的塞給了邵維鼎一張紙條。
.......
送劉建華離開之後,邵維鼎重新落座,閉目沉思。
隨著他和內地的聯係逐漸緊密,一些目光逐漸投注在他的身上。
這些目光有明有暗。
他心裏始終沒有忘記。
港島,還有一個外號。
間諜之都。
世界各國的間諜,都在這座城市肆無忌憚的收集著所需要的情報。
能讓劉建華這麽小心。
看樣子自己身邊,需要加強一下安保強度了。
“邵董,發布會馬上就要開始了。”
正在沉思間,袁天帆走了進來。
“好!”
邵維鼎站起身,張開手,幾名生活秘書從身後走來,自然而然的幫他整理著著裝。
“邵董,方總監已經到了,羅開沐也在樓下等著,徐浩文、石敢、宋堯、管盛斌、李鬆仁、張中元他們也從海外趕了回來,所有人都到齊了。”
袁天帆一絲不苟地進行著匯報。
“嗯,很好。”
聽到這些熟悉的名字,邵維鼎從秘書手上接過了一副無框眼鏡。
戴上後,隨口道:“對了,過兩天,內地來港的那位大領導,要來參觀我們屈臣氏。”
“你做好準備。”
袁天帆瞳孔微微一縮,他當然知道內地派人前往英國,暫時落腳港島的消息了。
可是萬萬沒想到,在港期間,第一要參觀的目標。
竟然是他們公司。
“走吧,去見見那些記者。”
邵維鼎拍了拍袁天帆的肩膀,一馬當先走了出去。
(還有,今天三章,求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