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之眾,甚我保鄉軍六倍不止。”
此話一出,在場所有人的臉上都寫滿了沉重二字,氣氛也顯得有些壓抑。
明軍再弱,那也是一萬三千多人啊,就算是一萬三千頭豬,都不是那麽好對付的。
何況據大將軍所言,此番來襲的明軍中可是有著足足數千的精兵。
這時,前將軍馬戶冷哼一聲,眼中射出兩道凶殘的光:
“大將軍,不如由我率一些死士去將明軍的狗官給宰了。”
他的想法很簡單,隻要將明軍的將領殺死,那麽剩下的兵卒隻是一盤散沙而已。
徐晉古怪的看了這家夥一眼,無奈道:
“殺幾個將領有屁用,殺一個姓李的再來個姓張的。”
“再說了,此舉實在是太過凶險,而且成功率很低。”
馬戶不服,還想再說,卻被一旁的後將軍羅延康及時製止。
見此情形,徐晉不由想起自己的三品參政大臣顏昭了。
若此人在的話,說不定能提供一些比較有價值的策略。
隻是這顏昭一去未還,這段時間也沒有什麽消息傳回來,不知道事情辦的到底怎麽樣了。
這幾日裴山縣的老百姓幾乎都察覺到了有大事要發生,消息靈通一些的更是已經將明軍來攻的事情傳了出去。
一時間,無數人心懷鬼胎。
許多被保鄉軍鎮壓過或打擊過的家夥皆是幸災樂禍,甚至開始得意忘形起來。
而更多的人則是心情複雜,尤其是那些家中子弟參加保鄉軍的。
一旦明軍戰勝,那自己這些賊軍家屬多半也沒有什麽好下場。
說實話,普通老百姓大多覺得如今的日子比以前好過了許多,在大將軍徐晉統治下的他們不但沒有各種苛捐雜稅,甚至這段時間連糧也隻是象征性的交一些。
而且保鄉軍還常常為這些鄉民們修築水渠和打井,日子一久嘛,大夥也就忘了他們本來的身份。
且不論普通百姓如何想,保鄉軍這邊也早已緊鑼密鼓的行動起來,各路人馬很快便在集結在裴山縣的東北區域。
奔騰大河從西向東將裴山縣與外界隔開,這道十多裏寬的口子可謂咽喉要道。
明軍來襲必然要走此地,否則就得繞一大圈從隔壁的羅慶縣由東向西而攻。
這一繞可就要多走好幾天的路程。
因此,徐晉早就派人在此構築了一條由“拒馬”和“陷阱”構築的防線。
時間倉促,修築堅牆自然不太現實,不過他倒是為明軍準備了一些額外的“驚喜”。
與此同時,思明府那邊的明軍也已經完成集結,在遊擊將軍毛勇的率領下迅速朝著裴山縣的方向行軍。
三天後,望著裴山縣外湍急的大河,明軍的文武官員陷入了為難之中。
看來讓大軍渡水過河是不太現實的,且不說如何找那麽多筏子,即便是就地取材現場製造也得耗費數日。
再者萬一渡河之時賊軍炮擊的話,那損失可就大了。
遊擊將軍毛勇瞅了瞅滔滔河水,又望了眼遠處那道隱約的防線,一時竟有些左右為難。
可想而知,這夥賊軍以逸待勞,又修築了這道防線,如果官軍從此處攻入的話,少不了許多死傷。
不過他猶豫歸猶豫,馬車上坐著的楊思遠可不管這些,在他看來死一些士卒怕什麽,隻要能剿滅這群賊寇比什麽都強。
“毛大人,事不宜遲啊。”
“以我官兵一萬三千之眾,即便從這防線攻進賊寇又能奈何?”
“還是不要再躊躇了。”
楊同知的話不能不重視,否則一個“貽誤戰機”的罪名是跑不掉的,因此毛勇也隻好點頭表示同意。
很快,明軍這邊便開始發動進攻,一大群人便烏泱泱的朝著前方的防線走去。
隻是細看之下,會發現這打頭陣的官兵全都老弱不堪,身上更是衣不遮體,比起官軍更像是叫花子。
這些人個個骨瘦如柴,麵有菜色,抓著矛杆的膀子都哆哆嗦嗦,眼神中滿是憂慮和猶豫。
沒錯,這四千軍戶便是毛勇的試探之舉,也是“炮灰”般的存在,他們的目的便是探查敵軍的火力部署,以及盡可能的消耗對方的箭矢.炮彈。
一旦防線在這些炮灰的衝擊下有一絲鬆動,那麽明軍後方的雜兵和戰兵便會立刻衝上去撕開一個口子。
而此刻,保鄉軍一方。
親自前來督陣的徐晉則是微微眯起雙眼,以這些老弱軍戶打頭陣,他一點也不意外,這也算是明軍的老傳統了。
那些什麽“闖王”.“天王”之類的起義軍,大多也是這個路數。
他知道,這一波交鋒隻是開胃菜而已,真正的硬仗還在後頭。
而保鄉軍的普通士兵臉上,此刻則是神色不一,那些打過幾次仗的老兵見此情形隻是無聊的打了個哈欠,而那些第一次上戰場的新兵內心卻還有一絲激動和害怕。
明軍的先頭部隊逐漸逼近,而保鄉軍的炮兵營也已然就位,分別部署在左右兩側。
火槍手和長矛手以及刀盾兵也已經結成了十餘個小方陣嚴陣以待。
而在他們的側翼,則是騎兵統領羅真率領的七十多個騎兵。
而他們皆穿著單麵胸甲,手持一把馬刀,腰間和大腿上別著兩支短銃。
至於鐵盔,由於工期緊任務重,匠人們根本沒時間給每個騎兵都配上,因此隻有寥寥十多人有而已。
很快,雙方已經即將到達接戰的範圍,而那些軍戶的腳步也越來越慢。
此時,兩者之間隻有三百餘步,已經快到到達火炮的攻擊距離。
經過這段時間的貿易,保鄉軍炮營的力量也是發展迅速,如今裝備著“六斤炮”八門.“三斤炮”十六門,而像碗口炮這種小玩意則擁有二十多門。
這麽多火炮僅靠那兩百餘名炮兵操作是不現實的,因此在作戰時,會從後方再調來數百青壯幫忙進行一些搬送炮彈之類的瑣事。
望著數百步外陣型嚴密的保鄉軍,明軍的軍戶們卻是猶猶豫豫的躊躇不前,前麵的人一停,後麵的再一撞頓時亂哄哄的擠成一團。
見此情形,十幾名騎兵頓時衝上去朝著這些家夥就是一陣劈砍,同時高呼道:
“後退者死!”
此話一出,在場所有人的臉上都寫滿了沉重二字,氣氛也顯得有些壓抑。
明軍再弱,那也是一萬三千多人啊,就算是一萬三千頭豬,都不是那麽好對付的。
何況據大將軍所言,此番來襲的明軍中可是有著足足數千的精兵。
這時,前將軍馬戶冷哼一聲,眼中射出兩道凶殘的光:
“大將軍,不如由我率一些死士去將明軍的狗官給宰了。”
他的想法很簡單,隻要將明軍的將領殺死,那麽剩下的兵卒隻是一盤散沙而已。
徐晉古怪的看了這家夥一眼,無奈道:
“殺幾個將領有屁用,殺一個姓李的再來個姓張的。”
“再說了,此舉實在是太過凶險,而且成功率很低。”
馬戶不服,還想再說,卻被一旁的後將軍羅延康及時製止。
見此情形,徐晉不由想起自己的三品參政大臣顏昭了。
若此人在的話,說不定能提供一些比較有價值的策略。
隻是這顏昭一去未還,這段時間也沒有什麽消息傳回來,不知道事情辦的到底怎麽樣了。
這幾日裴山縣的老百姓幾乎都察覺到了有大事要發生,消息靈通一些的更是已經將明軍來攻的事情傳了出去。
一時間,無數人心懷鬼胎。
許多被保鄉軍鎮壓過或打擊過的家夥皆是幸災樂禍,甚至開始得意忘形起來。
而更多的人則是心情複雜,尤其是那些家中子弟參加保鄉軍的。
一旦明軍戰勝,那自己這些賊軍家屬多半也沒有什麽好下場。
說實話,普通老百姓大多覺得如今的日子比以前好過了許多,在大將軍徐晉統治下的他們不但沒有各種苛捐雜稅,甚至這段時間連糧也隻是象征性的交一些。
而且保鄉軍還常常為這些鄉民們修築水渠和打井,日子一久嘛,大夥也就忘了他們本來的身份。
且不論普通百姓如何想,保鄉軍這邊也早已緊鑼密鼓的行動起來,各路人馬很快便在集結在裴山縣的東北區域。
奔騰大河從西向東將裴山縣與外界隔開,這道十多裏寬的口子可謂咽喉要道。
明軍來襲必然要走此地,否則就得繞一大圈從隔壁的羅慶縣由東向西而攻。
這一繞可就要多走好幾天的路程。
因此,徐晉早就派人在此構築了一條由“拒馬”和“陷阱”構築的防線。
時間倉促,修築堅牆自然不太現實,不過他倒是為明軍準備了一些額外的“驚喜”。
與此同時,思明府那邊的明軍也已經完成集結,在遊擊將軍毛勇的率領下迅速朝著裴山縣的方向行軍。
三天後,望著裴山縣外湍急的大河,明軍的文武官員陷入了為難之中。
看來讓大軍渡水過河是不太現實的,且不說如何找那麽多筏子,即便是就地取材現場製造也得耗費數日。
再者萬一渡河之時賊軍炮擊的話,那損失可就大了。
遊擊將軍毛勇瞅了瞅滔滔河水,又望了眼遠處那道隱約的防線,一時竟有些左右為難。
可想而知,這夥賊軍以逸待勞,又修築了這道防線,如果官軍從此處攻入的話,少不了許多死傷。
不過他猶豫歸猶豫,馬車上坐著的楊思遠可不管這些,在他看來死一些士卒怕什麽,隻要能剿滅這群賊寇比什麽都強。
“毛大人,事不宜遲啊。”
“以我官兵一萬三千之眾,即便從這防線攻進賊寇又能奈何?”
“還是不要再躊躇了。”
楊同知的話不能不重視,否則一個“貽誤戰機”的罪名是跑不掉的,因此毛勇也隻好點頭表示同意。
很快,明軍這邊便開始發動進攻,一大群人便烏泱泱的朝著前方的防線走去。
隻是細看之下,會發現這打頭陣的官兵全都老弱不堪,身上更是衣不遮體,比起官軍更像是叫花子。
這些人個個骨瘦如柴,麵有菜色,抓著矛杆的膀子都哆哆嗦嗦,眼神中滿是憂慮和猶豫。
沒錯,這四千軍戶便是毛勇的試探之舉,也是“炮灰”般的存在,他們的目的便是探查敵軍的火力部署,以及盡可能的消耗對方的箭矢.炮彈。
一旦防線在這些炮灰的衝擊下有一絲鬆動,那麽明軍後方的雜兵和戰兵便會立刻衝上去撕開一個口子。
而此刻,保鄉軍一方。
親自前來督陣的徐晉則是微微眯起雙眼,以這些老弱軍戶打頭陣,他一點也不意外,這也算是明軍的老傳統了。
那些什麽“闖王”.“天王”之類的起義軍,大多也是這個路數。
他知道,這一波交鋒隻是開胃菜而已,真正的硬仗還在後頭。
而保鄉軍的普通士兵臉上,此刻則是神色不一,那些打過幾次仗的老兵見此情形隻是無聊的打了個哈欠,而那些第一次上戰場的新兵內心卻還有一絲激動和害怕。
明軍的先頭部隊逐漸逼近,而保鄉軍的炮兵營也已然就位,分別部署在左右兩側。
火槍手和長矛手以及刀盾兵也已經結成了十餘個小方陣嚴陣以待。
而在他們的側翼,則是騎兵統領羅真率領的七十多個騎兵。
而他們皆穿著單麵胸甲,手持一把馬刀,腰間和大腿上別著兩支短銃。
至於鐵盔,由於工期緊任務重,匠人們根本沒時間給每個騎兵都配上,因此隻有寥寥十多人有而已。
很快,雙方已經即將到達接戰的範圍,而那些軍戶的腳步也越來越慢。
此時,兩者之間隻有三百餘步,已經快到到達火炮的攻擊距離。
經過這段時間的貿易,保鄉軍炮營的力量也是發展迅速,如今裝備著“六斤炮”八門.“三斤炮”十六門,而像碗口炮這種小玩意則擁有二十多門。
這麽多火炮僅靠那兩百餘名炮兵操作是不現實的,因此在作戰時,會從後方再調來數百青壯幫忙進行一些搬送炮彈之類的瑣事。
望著數百步外陣型嚴密的保鄉軍,明軍的軍戶們卻是猶猶豫豫的躊躇不前,前麵的人一停,後麵的再一撞頓時亂哄哄的擠成一團。
見此情形,十幾名騎兵頓時衝上去朝著這些家夥就是一陣劈砍,同時高呼道:
“後退者死!”